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一文一联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实践

主题:素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9

简介:本文是关于核心素养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素养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核心素养论文范文

素养论文

目录

  1. 一 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有效路径
  2. 二 推进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有效尝试

摘 要:对联是“诗中之诗”,是汉语言独有的文学样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艺术样式.本文以“一文一联”的语文课堂对联写作为例,以大量课堂实践研究为载体,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大核心素养挖掘“一文一联”的学科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一文一联;核心素养;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9-085-1

对联,以“楹联”为雅称,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园中的一朵奇葩,已灿然盛放了一千多年.其以精微的文辞、工整的对仗、严格的音律、丰厚的哲理于一身,从五端,及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不管在学院、庙堂还是亭台楼阁,皆俯拾即是.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学者,还是山野村夫,都喜用对联兴怀言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10条指出:“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一种民族的语言艺术形式,对联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欣赏、涵咏和写作对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项有效的言语训练活动,而这个过程也直指当下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应当得到积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

一 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有效路径

“一文一联”的属对练习是一种不以语法术语和抽象定义来讲授语法理论而实际上相当严密的语汇、语法、修辞和逻辑训练.经过日常的训练之后,学生可以纯熟地掌握语法的对应规律,形成语感乃至语理,为遣词造句,锻造成文的言语实践活动奠定基础.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中一文谈到:“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约从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不但要名词对名词,还要静词对静词,动词对动词;而且每一种词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等这一种功课,不但是作文的基础,也是作诗的基础.”

在讲授完《史记选读》中的《淮阴侯列传》之后,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回归文本,找到最能体现传主韩信一生功过的事件和司马迁的评价.淮阴侯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然而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纵使再骁勇敦厚的帅才也不及帝王术,善终者如拾取草芥之命.于是学生再次回归文本,细读文本,一方面把握内容,另一方面寻词摘句,选取最能概括总结传主一生其言、其行、其德、其功的文词来进行语言建构活动,写成了一副副各择要领、各具特色的对联.“矜自伐功,灭楚军叱咤天下;恃才放旷,平齐地逐鹿中原”韩信一生主要功过跃然纸上,“背水一战,围困改下成霸业;国士无双,功高震主夷三族”巧妙地联系《项羽本纪》中垓下之围的情节,从得胜者入手显示韩信的骁勇无敌,再用对比揭示传主的人生结局.其中有位学生拟写了一副“有志者,忍辱胯下,日后巧兵夺赵;苦心人,无意谋反,终遭妇人夷族”展示在黑板上,这时另外一位学生指出这副对联中“日后”和“终遭”没有构成对仗,必须修改.于是大家纷纷思考,最终决定将“日后”改为“尝将”,既能和“终遭”形成同样的副词和动词的语法结构,也能形成韩信人生早期和晚期的对比.

由此观之,“一文一联”的属对练习能够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训练融入活动始终,学生对语法规律的掌握便在摘字遣词的过程中逐渐达成.

二 推进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有效尝试

课程标准第6条指出:“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灵活性,”而语感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形成思维品质的基础.语感的质量——用词的丰富和雅致,造句的简洁和明确,聆听与应答的习惯,同样是衡量思维品质的重要标准.

“管鲍之交”被后人传为美谈,在学习《史记》中的《管仲列传》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诵管仲评价鲍叔牙的这一段:“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学生们通过诵读一方面欣赏这个千古挚友相互欣赏和扶持的感人故事,另一方面也在工整典丽的整句中感受到了文言的气势和思维的流畅.读完《管仲列传》的全文,我继续让学生读了其合传的《晏子列传》,并为传主管仲拟写一副对联.“遇知己,识贤尽忠成霸业;慎权衡,将美匡恶顺民心”主要是从管仲的政绩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夷吾相齐,四海升平,岂无叔牙之绩?仲婴识君,六合泰兴,不枉子长之忻?”上联和下联分别从传主功勋和传记作者的评价的角度来写作,已可见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念夷吾遇知逢圣 慕晏子识才用人”则从传记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写出了一副颇具思维深度的对联.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对子可以检测思想条理”,“一文一联”的对联写作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文本是教材规定共读的,是相对封闭的,而以文本为依据的对联写作却可以是自由开放的,凸显思维个性的.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学生在“一文一联”活动中可以实现思维活动的自由,在一次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02017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陈美廷.陈寅恪集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上海:三联书店,2001.

[5]黄厚江.语言的原点.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江苏 南通226000)

总结:汇总:此文为一篇关于核心素养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素养相关核心素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素养引用文献:

[1] 让核心素养从理念走向论文范文 让核心素养从理念走向相关论文范文检索2000字
[2] 提升核心素养论文范文 关于提升核心素养类论文例文10000字
[3] 数学和核心素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关于数学和核心素养硕士论文范文8000字
《一文一联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实践》word下载【免费】
素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