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大学会计论文范文参考 大学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大学会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2

大学会计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大学会计论文范文参考: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
  2. 第一、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对定价效率影响的理论基础.
  3. 第二、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
  4. 第三、公允价值盈余波动具有风险相关性.
  5. 第四、资本市场存在应计异象.
  6. 第二篇大学会计论文样文: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7. 第三篇大学会计论文范文模板: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8. 第四篇大学会计论文范例: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9. 第五篇大学会计论文范文格式:中国公立大学财务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会计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为大学会计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大学会计论文范文参考: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

在国际趋同背景的指引下我国进行了会计制度的改革,使得会计确认基础经历了2次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起因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在2007年1月1日起在财务报告中加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在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上,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应用.相应在利润表增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科目.第二次飞跃起因于2009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要求上市公司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利润表增设“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科目.同时在当年的12月,财政部又颁布了《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对利润表和损益表的格式要求作出修改,并具体规定了综合收益项目的相关披露工作.

在1998年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公允价值会计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话题.2009年6月17日,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公允价值应用与金融风险防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会计改革制度,以防范和减少金融风险,更好地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并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会上还对公允价值会计对经济周期波动以及金融市场的影响等话题作了讨论.鉴于公允价值计量带给资本市场的较大风险(即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允价值信息的资本市场定价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成为经济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2013年1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第17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会议对资本市场的定价问题做了讨论,提出我国的资本市场“出了问题”(市场估值偏低),而问题的核心在于资本市场的资本定价方面,彰显出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的研究预期实现以下几个目的:第一,探寻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影响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理论基础.从新准则的会计报告目标和有效市场假说出发,探寻在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方面,公允价值信息具有哪些特点以及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传导机理.第二,寻求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的经验证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是从价值相关性、风险相关性以及应计异象三个实证角度来考察公允价值信息的定价效率,以得出相应的经验证据.第三,分析公允价值信息表内和表外披露的现状,结合前文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提出构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理论框架的设想.第四,通过理论分析、经验证据和相关信息披露研究,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金融风险的防范以及投资者的决策等提供参考意见或建议.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至三章为第一部分,为全文的铺垫.其中第一章为导论.这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以及文章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为本文的文献综述.这章主要包括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风险信息定价效率以及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与应计异象等文献内容.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已有文献的评述,找出已有文献中可用于借鉴的成果和不足,以助于确定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第三章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的理论分析.本章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特点和论述了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对市场定价效率的传导机理.这章内容加上前述的文献综述部分,共同为后面三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内容作出理论上的铺垫.

第四至七章为第二部分.第四章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分析和档案式的实证研究,从价值相关性的角度回答“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市场定价作用",和“对市场定价影响的程度如何”这两个问题,重点考察不同公允价值计量程度下的会计信息(包括公允价值程度为O的剔除公允价值的每股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每股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程度为0的剔除公允价值的每股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超额每股收益等)与资本市场股价和市场回报的相关性.第五章为公允价值盈余波动的风险相关性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分析和档案式的实证研究,人为构建历史成本净利润,从风险相关性的视角,考察历史成本净利润、净利润和综合收益总额这三类公允价值盈余的风险信息和两类增量风险信息(即为净利润波动在历史成本净利润波动之上的增量信息、综合收益总额波动在净利润波动之上的增量信息)与资本市场股价和市场回报的相关性.这实质上是对公允价值风险信息含量的考察.第六章是公允价值信息与应计异象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分析和档案式的实证研究,考察历史成本净利润、净利润以及综合收益总额三类盈余及其成分的持续性,以及考察利用三类盈余信息,基于应计策略的投资者是否能够显著获得超额回报的“应计异象”,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解释应计异象的经验证据.第七章为定价效率下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研究.包括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现状、对策建议以及提出构建公允价值信息理论框架的设想,这部分需要结合前面三章的实证结论综合分析.

第八章为全文的总结,为第三部分.包括全文的研究结论、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这是本文的最后一章,通过对全文的结论、观点等进行综合,提出了对投资者和相关政策机构的建议,并提出本论文存在的局限、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相关理论分析、经验数据的检验以及信息披露研究的探讨,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对定价效率影响的理论基础.

(1)可靠性质疑和顺周期效应是导致公允价值信息定价效率降低的关键.结合会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特征分析了定价效率视角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我们归结出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增强、可靠性受质疑、具有顺周期效应的特点,其中可靠性的质疑源自公允价值第二层和第三层的计量误差以及管理层的人为操作等行为,而顺周期效应预示着公允价值可能给资本市场带来的较大风险,这两个因素是导致公允价值信息定价效率降低的关键所在.(2)信息观和计量观下具有不同的传导机制.信息观者强调信息的充分披露,主要根据资本市场上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对公司的价值进行判断和决策,但他们认为不同的计量模式以及混杂的信息、公允价值损益等不一定可靠,因此他们可能认为历史成本计量的数据要更加可靠些,趋向于在历史成本计量的财务报告基础上进行资本市场定价分析.计量观者认为会计报告的意义在于计量和报告全部或部分企业价值,提供投资者决策所使用的信息,强调“经济利润”这个盈余和反映企业内在价值的会计信息披露,因此趋向于在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报告基础上进行资本定价分析.

第二、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

(1)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易受金融危机等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因为本文在数据的选取上,采用的是金融危机之后后金融时代的数据,实证结果整体表现出较弱的显著性.我们认为理由在于:由于金融危机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了重大损失,受其影响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大失,股价一撅不振,因此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股市行情出现了偏差,资本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定价错误.(2)金融类和非金融类公司存在不同的结论.在非金融上市公司,剔除公允价值的账面价值(NBVE)的系数大于预测理论值1,表明股价和回报率更多地取决于剔除公允价值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的价值性含量相对较少.而在金融上市公司,NBVE的系数小于预测理论值1,股价和回报率更多地与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相连,这与金融企业存在较多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负债这个本身的特点相符合.

第三、公允价值盈余波动具有风险相关性.

(1)金融业的股票回报率波动与盈余波动风险的相关系数是非金融业的38-52.5倍,说明金融业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对盈余波动的反应要比非金融业更为敏感.(2)净利润波动的信息和增量信息与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和价格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净利润”科目仍是衡量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最核心的盈余指标.(3)综合收益总额波动的信息和增量信息与资本市场的风险和价格具有相对较弱的显著相关性,“综合收益总额",科目是衡量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的重要盈余指标.(4)盈余波动、利率风险与股票回报率波动和股票价格显著相关,是重要的风险因素.

第四、资本市场存在应计异象.

(1)综合收益总额与净利润相比,盈余总额及应计利润成分的持续性呈下降趋势.(2)随着公允价值计量程度的增加,盈余及其成分对未来一年的原始回报的预测力呈下降趋势.(3)基于应计的套利策略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资本市场仍然存在应计异象,主要是通过买入应计利润程度最低的股票投资组合、卖出应计程度最高的投资组合,可以获得5%左右的超额回报收益,这与在历史成本净利润下采用同样方式计算得出的超额市场回报10%(Sloan,1996)和7.4%(李远鹏等,2007)相比,存在一定幅度的下降.这主要是从历史成本净利润和净利润两项盈余上得到的结论,而在综合收益总额这项盈余下,该投资策略不能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

本文的主要研究贡献和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传导机理.本文根据公允价值信息具有的相关性增强、可靠性质疑以及顺周期效应的特点,从信息观和计量观等两个层次及整体层次上探讨了公允价值信息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传导机理,为这方面的经验研究等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二,按照公允价值的计量程度,将盈余区分为自建的历史成本净利润、净利润以及综合收益总额这三类,将账面价值、每股收益区分为剔除公允价值和包含公允价值变化的部分等.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公允价值程度的会计信息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这些做法为本文考察公允价值信息以及增量信息含量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值得为后文相关的经验研究所借鉴.

第三,将盈余波动作为公允价值风险信息的替代变量,对风险信息定价效率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为金融风险的防范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证据.我们认为公允价值盈余的波动作为风险也是重要的定价因素.并通过经验研究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公允价值盈余波动信息具有资本市场的定价作用,无论是投资者投资决策还是准则制定机构制定政策都需要考虑这一因素.这为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较有价值的经验证

第二篇大学会计论文样文: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由国家统管的单一模式,政府包揽了高等学校办学的全部经费,形成了高等学校较为单一的经费来源渠道,高等学校只是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经费数额完成必要的支出,无需考虑学校自身的教育成本问题,从而导致了高校缺乏必要的成本观念,成本意识薄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的单一渠道逐步被打破,教育投入多元化的局面逐步形成.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高校管理层、债权人、投资者及潜在的投资者等相关各方对教育成本信息关注度快速提升,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教育成本信息,以满足其决策需要.

然而就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成本领域整体研究状况而言,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方面的研究尚处探索阶段,亟需构建一套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相衔接、规范、全面且可操作性强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鉴于此,本文在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国内外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研究成果,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紧密结合高等学校的未来发展,从高等学校这一微观角度,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结合高校未来发展,设计了一套较为全面、系统、明了、易于理解和掌握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以期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成本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并为解决现实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提供思路.

本文分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中相关问题的界定、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该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在教育成本核算所做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第三部分是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实施基础.分别对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基础和基本前提进行了必要研究.

第四部分是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问题研究.作为文章的主体,该部分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与企业成本核算有同有异;由于高等学校提供的是高等教育服务,所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对象也就相应的确定为高等学校向学生所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因此将其成本计算期定为学年度而非我们所习惯的月度,相应的成本结转,既考虑了高等学校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特殊性,也减少了核算过程的工作量.同时,鉴于高等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种类繁多,本文将成本核算对象界定为高等学校向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的全日制学历教育服务.另外,本文认为,高等学校在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除了应遵循相应的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之外,还应该遵循配比、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经常性支出和专用支出等原则,以向相关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且详实可靠的教育成本信息.

由于当前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尽管2009年财政部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在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中实行“校正的权责发生制”,但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目前看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难点仍在于如何协调成本核算应遵循的权责发生制与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收付实现制之间的矛盾.根据这一情况,本文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以现行的高等学校事业支出的核算为基础,通过单独设置成本核算账户,结转各项事业支出,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并结合我国当前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现状和教育成本核算的特点,将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归纳为:教育成本、间接成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累积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养老保险费、引进人才费用;同时为了有效的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将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按照其经济内容分为人员经费成本、公用经费成本、资本性成本、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成本和其他成本五个项目.并结合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特点,将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划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获取教育成本核算所需的财务与非财务资料

第二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核算期

第三步,设置教育成本核算科目

第四步,记录、归集、分配、核算教育成本

第五步,编制教育成本报表

第五部分论述了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特殊问题.该部分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如科研支出、固定资产折旧、职工住房补贴、职工养老保险费、高层次人才引进支出如何计入教育成本等特殊问题进行了相应探讨:

就科研支出而言,由于高等学校的科研活动非常复杂,为了既能够科学合理的确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又便于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应将专门为教学服务的科研支出和国家及省部级单位拨款所设立的重大项目的科研支出计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而技术转让、科技咨询和横向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科研支出不计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

就固定资产而言,按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各类支出中不包含固定资产折旧因素,但由于固定资产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磨损价值也应得到足够的补偿.因此,为了正确地核算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建议将固定资产磨损价值以折旧费的方式计入教育成本.

就职工住房补贴而言,建议高等学校在教育成本核算中,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按月发放给无房老职工和1999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新职工的住房补贴资金,计入教育成本;对于已经福利分房的职工享受的住房福利费,以职工住宅折旧费的形式计入成本.发给1998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无房老职工的一次性住房补贴资金,数额巨大的,采取按学校教职工平均工作年数(即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之间的年数,一般按30年计算)的方法进行分摊,按年度分摊额计入教育成本.

就职工养老保险费而言,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目前还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因而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中相应的也就没有养老保险费支出.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在职教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用应该是教职工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将与提供高等教育服务有关的在职教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用计入教育成本,才能准确地计算出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这样就需要以一个合理的比例,模拟计算出与提供高等教育服务有关的在职教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并将其计入教育成本.

高等学校为保证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引进高层次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引进过程中必然会为其支付诸如科研启动费、安家费等一系列的费用,从而形成了人才引进支出.这些支出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学校的日常教学没有太大联系,而纯属人事工作.但从实质上来看,这些高层次人才引进后,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使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必要的提高,并且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于学生,因此,这部分相应支出也应计入相应的教育成本,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第六部分是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实例.以H师范大学真实的财务数据为例,按照本文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核算了H师范大学2009-2010学年的教育成本,验证了该方法和程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为其他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开辟了全新的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第七部分对教育成本控制、分析及成本信息的披露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第八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核算体系三个方面.从高等学校这—微观角度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进行研究,首次将科学发展观思想引入研究内容,并首次对人才引进成本进行了相应研究,力争通过对包括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控制及成本信息披露在内的新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的研究,构建一套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相衔接,全面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及方法.

第三篇大学会计论文范文模板: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从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1987年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如何才能把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引导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去,西方专家一致认为,以环境会计为基础的“(环境信息)数据对于减少污染而言,比20年的管制规定更有效”,它“为人类环保史上继指令性控制手段和市场经济手段后的第三次浪潮”(Tietenberg,1998).

基于这种共识,一些发达国家的著名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自觉引入环境会计,并最早把环境信息披露应用于实践,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企业环境管理工具之一.为了积极推动环境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在各国的应用,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政府先后发布了各种各样的旨在规范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准则或指南,为推进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准则或指南多以发达国家为背景,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因素不够,尤其是我国用20年左右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种压缩型经济带来的压缩型环境问题.

针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学术界从上世纪90年*始介绍和研究环境会计与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发表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多数偏重于定性和政策性的分析,少数以实证方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样本分析等)的研究又几乎集中在特定的重污染行业,缺乏整体性和普遍性;二是没有把环境因素纳入财务业绩评价系统,没有实现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的有机结合.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为题对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全文遵循理论——现状——设计——建议的逻辑框架,除导论外,共分八章内容展开研究.其中的第1、2两章为理论研究,第3、4两章为现状研究,第5、6、7三章是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设计性研究,第8章是问题与建议.各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如下:

第一章主要讨论了可持续发展与会计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也是会计的基本假设之一;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对环境核算与监督的责任理应属于会计的份内之事.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环境会计.

第二章主要讨论了与论文相关的一组概念和一组支持理论.一组概念是环境活动、环境治理、环境业绩、环境信息披露;文中借用南开大学杨东宁对企业环境业绩的界定,扩充了传统意义上环境业绩的内容范畴,使之与环境信息披露相结合,为后文建立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奠定理论基础.一组理论是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环境受托责任、信息不对称性、环境外部性和环境管制;其中资源稀缺性是环境信息披露的前提条件、受托责任是披露动因、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是披露和管制的依据、管制是披露的必要手段.

大学会计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会计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学院论文、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大学会计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大学会计论文范文选题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有关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文中通过对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全球报告倡议行动组织和美国、日本、丹麦等对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推进和实施现状的介绍,总结了对我国实施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和启示.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状况.文中从环境信息披露规范、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环境信息披露应用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环境信息披露规范很不完善、研究不够深入、应用尚处在初始阶段.

第五章主要探讨了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案的基本设计.文中综合考虑了影响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六个因素,提出了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相结合的环境信息披露方案.

第六章主要探讨了以扩展后的环境业绩概念建立起的环境业绩指标体系.

第七章主要探讨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模式选择问题.文中就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选择、内容体系、第三方鉴证和处罚与激励机制等进行了研究.

第八章主要对我国实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遭遇的主要问题、预期的经济后果等进行了理性预测,并以企业环境信息治理机制的完善为中心,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

总体上看,全文贯穿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以环境业绩、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以环境业绩为核心,以环境信息披露为主体框架,以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的有机结合为技术,以完善微观企业的环境治理机制为落脚点,提出了以环境业绩评价为核心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

论文主要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创新:

1、采用关联研究法,在一个较长的视窗内(8年,以往的研究多为3年)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并将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污染程度等进行关联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尝试提出了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即在目前环境报告的基础上,扩展原有的环境业绩概念,把企业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一并纳入“环境业绩”的范畴,通过环境业绩指标的选择设计达到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评价相结合的合理方式.

3、对我国实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遇到的问题、经济后果进行了逻辑预测,并相机提出了十个建议.

第四篇大学会计论文范例: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一直以来是会计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企业越来越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实状况下,以及利益相关者会计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发展的理论背景下,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国内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回顾后,发现整个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领域呈现重实证研究,轻规范研究的局面.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虽然极大的丰富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领域,但是也面临着自身仍然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例如多种选择、多种动机问题.大部分研究成果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作为研究的支撑,很少有研究试图从综合的视角构建一套完整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体系.因此,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同时采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作为研究补充,试图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构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框架.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依托于企业理论的发展.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结果,而会计本质上是一种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对经济活动的价值形态进行反映和控制,进而维护和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的管理系统.从企业的经营边界、资源边界、主体边界到会计的对象边界、资产边界、权益边界的转换器就是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一种行为,是行为主体采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对会计政策选择客体所开展的活动过程,它依存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并受制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因此,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框架至少应该包括客体、主体、外部环境、目标、内部动因、行为偏好.

①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是会计政策,而会计政策应是会计领域的规则,包括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正式会计规则和以会计惯例为核心的非正式会计规则两部分.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会计政策的关系更适合用交集的关系而不是子集的关系来诠释.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最初选择其实发生在内部利益相关者通过集体选择达成组织契约之时,组织契约的具体内容间接地决定了企业可以选择的正式会计规则的空间范围.而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客体的具体范围的界定,一方面不能盲目的向外扩展,另一方面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硬的”会计选择中.

②控制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最终控制权、经营控制权和作业控制权.内部利益相关者享有源于剩余分享权和最终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管理者享有源于经营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会计人员享有源于作业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这三类主体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即政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审计人员构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

③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目标是企业作为会计政策选择主体时期望达到的境地或者结果,其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应该定位于“权益保护观”,具体目标应定位为追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外部性的最小化,其“外部性的最小化”应该是外部性承受者集合中每一类利益相关者承受的外部性的绝对值之和的最小化.

④作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主体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者、会计人员,在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动因驱动下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甚至在同一类利益相关者内部也会出现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例如投入资源种类、分享剩余收益形式、最终控制权大小存在差异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CFO和以CEO为主的其他高管之间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并不完全相同.企业除了受内部动因驱动会产生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外,在政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审计人员构成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也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偏好.

在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构建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框架后,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了部分结论的证据支持.

第五篇大学会计论文范文格式:中国公立大学财务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及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独立办学的法人地位至今尚未完全建立,仍然没有摆脱作为政府附属机构的地位,在财务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然而,大学改革趋势不可逆转,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球化以及大学快速发展的现实状况等,都亟待大学财务治理的不断完善,因此大学财务治理正逐渐成为政府、教育界、会计界、微观金融等研究的重点领域.

本研究立足于公司财务治理的基本理论——委托*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财务理论,结合这些理论的基本内涵,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中体现着一系列的经济关系——出资者和经营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推导出了大学治理(存在同公司治理类似的经济关系),并由此引申出了大学财务治理的基本概念及本质属性,系统探讨了大学财务治理模式和基本机理.

研究的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绪论.首先从国内外大学的相关背景研究出发,提出了研究的背景及依据.本文采用的是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通过确定研究范围和对象,明确提出我国大学财务治理必须不断完善.


https://www.mbalunwen.net/yishi/078241.html

第一章,大学财务治理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文献.

第二章,基于高校财务治理决策权结构解析的决策组织机构模式创新设计.首先是对我国高校财务治理结构缺失进行分析.其次介绍美国和日本高校财务治理决策组织机构模式以及基于高校财务治理问责机制的决策程序设计——党委书记兼任主席的董事会财务治理决策机构模式设计.

第三章,基于高校财务治理执行权结构解析的执行组织机构模式创新设计.首先,分析我国高校财务治理执行结构风险因素.其次,介绍美国和欧洲高校财务治理执行结构风险控制模式以及基于高校财务治理问责机制的执行程序设计——校长负责的教代会财务治理执行机构模式设计.

第四章,基于高校财务治理监督权结构解析的监督组织机构模式创新设计.首先,对我国高校财务治理监督结构缺失进行分析.其次,介绍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高校财务治理监督结构模式以及基于高校财务治理问责机制的监督程序设计——教代会为主导的监事会财务治理监督机构模式设计.最后简要介绍我国大学财务治理的控制模式和绩效评价体系.

最后是结论.以上述分析研究作为基础,归纳、总结出我国大学财务治理模式设计,并针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可用于大学会计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大学会计引用文献:

[1] 大学会计类论文选题 大学会计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容易写的大学会计专业论文选题 大学会计专业论文标题如何定
[3] 大学会计专业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会计专业外文文献怎么找
《大学会计论文范文参考 大学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大学会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