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术论文 > 文章内容

词汇学论文范文参考 词汇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词汇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1

词汇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词汇学论文范文参考:宋人笔记与汉语词汇学
  2. 第二篇词汇学论文样文: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
  3. (一)中韩两国新词语词类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名词数量较多.
  4. 第三篇词汇学论文范文模板:《方言》与扬雄词汇学思想研究
  5. 第四篇词汇学论文范例: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
  6. 第五篇词汇学论文范文格式:现代汉语比喻关系词研究

★100篇免费词汇学论文范文,可作为优秀词汇学论文写作参考,适合词汇学方面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相关写作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词汇学论文范文参考:宋人笔记与汉语词汇学

宋人笔记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对象.

宋人笔记在语言研究尤其词汇研究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丰富的资料性上,也体现在它所蕴含的理论性上.但是,一直以来对宋人笔记的研究偏重词义考释而缺少深入的理论剖析,考释宋*记语词的著述很多,涉及宋人笔记理论观念的却很少.

宋人笔记中对词汇现象进行描述或讨论的条目相当丰富,其中不少内容可资汉语词汇学研究参考.整理、辨析和利用宋人笔记中的相关论述,对于宋代语言研究、汉语词汇学理论建设以及汉语史研究都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以整理和总结宋人笔记中关于词汇研究的理论性内容为基础;选取“修辞造词”、“语用义分析”和“口语词研究”三方面考察宋人笔记的词汇学理论价值,力求结合笔记深化对这些理论问题的认识.

本文内容主要分四章.

第一章,概述宋代的笔记创作情况和宋*记的主要特点.通过简要分析笔记对“同素异序词”、“同源词”、“变调造词”、“合成词理据”等问题的阐述和认识,初步展示宋人笔记所蕴含的词汇学理论价值.

第二章,结合宋人笔记研究汉语修辞造词现象.修辞造词是一种历史悠久,灵活实用,极具民族特色的汉语造词方法.宋人笔记通过分析语词的生成途径、详细解释语词意义等方式,为我们揭示了各种修辞手段的造词功能.笔记中的修辞造词现象说明:修辞造词除了为新事物命名外,主要是一种在求新、求雅的社会文化心理推动下,为了追求形象生动、活泼幽默、含蓄雅致等修辞效果而进行的造词活动,这是它与其他造词方式最鲜明的差异.宋代修辞新造词以双音节合成词为主,并且以偏正式为主要结构形式,这既符合近代汉语语词双音化的特点,也体现了人们将新事物与旧事物关联、用已有的上位概念来命名新的下位概念的认知习惯.

第三章,结合宋人笔记探讨语用义分析在古汉语词义研究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宋人笔记指出词语在一定语用情境下会发生意义变异,并分析了词的语用色彩变化,初步表现出词义分析的语用学观念.本章结合笔记中的相关内容,初步探讨了在古汉语词义研究中识别词的语用义和词义语用特色的重要性.

第四章,宋人笔记对口语词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笔记中对语词的形式变化、词义的演变方向和词义的演变动因等问题做出了较合理的分析与解释.本章结合笔记内容,提出在古代汉语词义研究中分析义位的内部变化有助于详细和直观地反映词义的演变轨迹,而且词义的演变不仅反映在核心义素的变易上,也反映在限定义素和附加义素的变易上.

第二篇词汇学论文样文: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

中韩两国关于新词语的学术研究各具特点,近20年两国关于新词语研究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文以中韩两国新词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为研究基础,借鉴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通过汉语和韩语的分别研究和汉、韩跨语言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从语言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分别总结了截止到2010年的汉语和韩语新词语的词形词义特点,对比汉、韩语新词语在词汇学方面的异同点,并通过两国各时期时代特点的新词语的分析,探讨两国受到国际化时代的影响和人们的意识变化和发展.

本文研究对象为到2010年的汉语新词语和韩语新词语.主要参考《最新中韩新造语辞典》、《现代汉语新词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1978——2000》、《2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新词语词典》、《2008年汉语新词语》、《2009年汉语新词语》、《2010年汉语新词语》中的汉语新词语以及韩国国立国语院1994-2010年“新语”调查中的韩语新词语.

本文主要通过汉、韩语新词语研究、汉、韩语新词语语言学的词形词义对比研究和汉、韩语新词语社会语言学的比照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讨论相结合,微观调查研究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描述了汉、韩语新词语的特点,集中分析和总结了两国新词语词汇学及社会语言学方面的异同点.

在汉语新词语的研究综述部分,分别总结了2001年、2005年、2009年、2010年汉语、韩语新词语特点.

汉、韩语新词汇言学的对比研究方面,主要进行了词类特点、造词法特点、词义形态、产生渠道和生成途径四个方面的研究.


https://www.mbalunwen.net/ufo/78152.html

(一)中韩两国新词语词类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名词数量较多.

(二)汉、韩语新词语在造词法上的特点如下:

汉语新词语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韩语新词语分为“单一词”和“混种词(hybrid、复合词)①”.汉、韩语新词语大部分是已有词(素)的合成词,少有“完全新的词”,合成方式大部分相同,但因动宾顺序不同也存在不同点.

汉、韩语新词语大致分为合成法生成的新词语和派生法生成的新词语.合成法生成的新词语中分为原形词根合成方式和变形词根合成方式.派生法生成的新词语分为接头派生(前缀)法和接尾派生(后缀)②法生成的新词语.

合成法生成的新词语,原形词根合成方式中,汉、韩语新词语相同的合成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素的结合;形容词素和名词素的结合;动词素和动词素的结合;动词素和名词素的结合;名词素和动词素的结合;形容词素和动词素结合;名词素和形容词素结合.韩语新词语特有的合成结构包括:副词素和名词素的结合;不完全词根和名词的结合;副词素和补助用言结合;直接写出“连音”的合成词.汉语新词语特有的合成结构包括:形容词素和形容词素的结合;动词素和形容词素的结合.变形词根合成方式中,包括缩略方式和混合方式生成的新词语.缩略方式包括提取法、节略法和音节的缩略;合成方式包括接头派生法和接尾派生法.

派生法生成新词语,接头派生法生成新词语包括:固有语接头派生词;汉字接头派生词;外来词接头词.接尾派生法生成新词语包括:固有语接尾词;汉字语接尾词;外来词接尾词.(接头词也可叫“前缀”,接尾词也可叫“后缀”)

(三)汉、韩语新词语词义形态的对比研究主要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化和色彩的变化四个方面.

(四)汉、韩语新词语产生渠道形式和生成途径研究

汉、韩语新词语产生的渠道形式主要有:创造新词、旧词被赋予新义、外来词的介入、方言的引入和修辞法.本文主要从“借用”、“修辞造语”、“类推”对比分析汉、韩语新词语的生成途径.借用分为“外来词的借用”和“在同一语言系统内的借用”.修辞造语分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和婉曲造语.类推包括反意的类推和类似的类推.

在汉、韩语新词语社会语言学的比照研究部分,本文主要对近15年汉、韩语新词语的词义类别变化分析、社会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人们意识和外来词产生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从政治、社会、军事、通信、经济、科技、医学、娱乐、生活、文化、地理及其他12个词义类别,分别对2001年、2005年、2009年、2010年汉语、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汉语、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的异同点.

(二)分析总结了中韩两国社会的变化发展,主要分析了各时期两国杨有时代特点的新词语.具体分析了80年代初期、1990年前期、2000年、2010年的中国主要社会变化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80年代后期、1990年、2000年、2010年韩国的主要社会变化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总结了只在中国使用的新词语、只在韩国使用的新词语、两国共同使用的新词语以及原来只在一个国家使用、但现在两国都通用的新词语和新词语族.

(三)通过分析中韩两国外来词新词的使用现状,窥探了中韩人民对外意识的变化,比较了两国人民意识变化的不同之处.通过共同的新词语“酷”,总结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意识的变化发展原因,即新事物的流入、接受和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意识变化;中国和韩国“新一代人”的人际关系变化;两国经济结构和生活节奏的变化,等等.

第三篇词汇学论文范文模板:《方言》与扬雄词汇学思想研究

《方言》被羅常培譽為“中國語言史上發達最早的詞彙學”,本文以《方言》為研究对象,以考索其中的揚雄詞彙學思想為研究目標,屬於漢語言學史專人專書研究.全文共分九章.

第一章“緒論”,綜述了相關的研究現狀,交代了研究意義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方言》的訓釋體例”,從條目的結構方式、訓釋體例和訓釋術語三個方面分別進行了窮盡性的整理和分類描寫,既全面理清了《方言》的訓釋體例,也爲其他各章的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礎.

第三章“《方言》的詞義系統”,從揚雄如何認識和把握《方言》中的詞義的角度出發,探討了經由揚雄處理而展現出來的《方言》詞義系統的兩個層面——詞的聚合和詞義的聚合,前者包含同義聚合和類義聚合兩種,後者以多義詞爲主;並詳細描寫、歸納了它們的各種特點.

第四章“《方言》中揚雄對‘古今語’的認識”,從《方言》中顯性和隱性的“古今語”材料尋繹出揚雄所具有的歷史語言观,並探討了這種發微甚早的歷史語言觀對後世漢語方言學產生的深遠影響.

第五章“《方言》中揚雄對‘別國方言’的研究”,首先考察了《方言》對別國方言的呈現方式和《方言》中別國方言的内容和特點,考察結果說明揚雄已具有明確的“通語—方言”思想;然後揭示了《方言》對方言詞彙在地理差異上的比較以及對秦晉方言是當時通語的基礎方言的認識,從而肯定了揚雄在別國方言研究上取得的成績.

第六章“揚雄的‘轉語’說”,“轉語”一說首見於《方言》,本章首先對《方言》中“轉語”的内涵和形式進行了詳盡闡釋,然後對歷代學者關於《方言》中“轉語”的研究進行了總結,最後全面闡述了《方言》對於“語轉”學的發軔之功.

第七章“《方言》中揚雄對詞彙文化的關注”,在全面描述《方言》中詞彙的文化内容的基礎上,從詞彙本身、詞語歸類和排列以及用字三個方面分別闡明了《方言》詞彙所反映的揚雄的文化詞彙學思想,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揚雄側重關注與人民大眾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化内容.

第八章“《方言》與《爾雅》關係的再認識”,對兩書的體例、内容分別進行了層層比較,得出結論:《方言》在按類歸卷、依義成條、釋義方式等體例上模仿《爾雅》,但在内容上,從成書宗旨、材料來源等来看都不同於《爾雅》.

第九章“揚雄的詞彙學思想”,在各章具體研究的基礎上,全面總结了揚雄的詞彙學思想與方法.其思想主要有:語言有古今之變的意識、語言有方域之分的觀念、語言發展轉變觀;其方法主要有:在詞義上“求同”和“辨異”、在詞語之間的深層關係上探求“轉語”.

第四篇词汇学论文范例: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

现代汉语指人名词是从意义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名词小类,指的是表示人的名词,其特点是具有“+[人]”的语义特征.本文立足词汇学和词汇语义学,结合社会、认知因素来探讨现代汉语指人名词指人的途径和方法,并研究现代汉语指人名词在词汇系统中的组织状态、发展和运用情况,是对现代汉语指人名词动态和静态相结合、描写和应用相结合的研究.

现代汉语指人名词是汉语有生名词研究的重点.本文的研究既可以进一步完善现代汉语有生名词的研究,也对辞书编纂过程中相关词条的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人名词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研究汉语指人名词的产生途径,第三章研究指人名词的结构和意义,第四章研究指人名词的词汇类聚,第五章研究指人名词的共时动态运动,第六章研究指人名词的运用.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语部分.

在第一章绪论中,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与称谓语、称呼语、人名和绰号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区分,对以往的相关研究从语法学研究、词汇学研究和社会语言学研究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进行了说明.

词汇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词汇学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研究生论文、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词汇学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词汇学论文范文选题

第二章首先根据指称对象的不同,把现代汉语指人名词分为三类:亲属类指人名词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社会类指人名词表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认知类指人名词则是从认知的角度揭示人对他人的种种看法.然后从社会、认知和语言三个方面阐述指人名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的产生,与社会交际的需要和人的思维规律密不可分,同时也是语言因素作用的结果.社会制度的变迁、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观念的更新、社会心理的转变和中外文化的传播都为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社会条件.现代认知科学表明,人类思维的概念化与范畴化,人类思维的隐喻、转喻、转指等思维方式,都在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语言规律则决定了指人名词在语言中的最终形式.

第三章是对指人名词结构和意义的研究.首先从是否包含指人词素的角度入手,区分了为包含指人词素的和不含指人词素的两种情况.包含指人词素的指人名词,一般把指人词素作为核心词素,其他词素作为特征词素,特征词素义和核心词素义通过各种组合方式来揭示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的意义.但特征词素义不等于词义,词义还需要通过特征词素义去进一步揭示.不包含指人词素的指人名词,没有核心词素,是通过特征词素的组合来表示词义的.特征词素义的组合在揭示指人名词词义时,一般不是直接的,而是要通过一个过渡性词义.这个过渡性词义可能是动词词义,也可以是名词词义或形容词词义,然后通过比喻或者引申,才能与指人词义建立联系.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的意义可以概括为“等的人”的模式,前面是词的具体意义部分,揭示人的不同特点,后面的“人”是类属词.有的时候,根据词义理解的需要,“人”也可以换成其他表示类概念的指人词语.

第四章研究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的词汇类聚.现代汉语指人名词中蕴藏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词汇类聚,有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等等不同的情况,还包括类属词、同位词、主题义族、对称关系名词、缩并关系名词和逆向关系名词特殊的指人名词词汇类聚.其中同义词和反义词数量最多、也最有特点,指人词素在构成指人同义词和指人反义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设想词汇和语义都像是语音、语法那样是成系统的,只是如何揭示这种系统性有不同认识.许多学者设想汉语中存在“人”这一语义场,但还没有人把现代汉语中的“人”这个语义场完整地揭示出来.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一部分指人名词系统的面貌,为揭示“人”这个语义场提供了借鉴.

第五章从动态的角度研究现代汉语指人名词.词汇的共时运动形式是动态词汇学关注的重要方面.目前,汉语词汇正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现代汉语指人名词,也在汉语词汇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变化.新的指人名词不断产生,同时一些旧的指人名词在慢慢隐退,指人名词的词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还特别对现代指人名词中很有特色的同族词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指人同族词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同族词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大量同族词的产生对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第六章也是动态研究,探讨了指人名词在语境中的不同情况.在语境中,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的词义由静态变为了动态,产生了许多临时性的言语成分,这些临时性的言语成分体现在语音、词义、语法和修辞各个方面.使用指人名词可以起到很好的表达作用,可以表明人际关系,揭示人物心理,显示人物地位,说明人物处境,指明人物角色的转变.但错误地使用指人名词则会给语言表达带来消极影响.

第七章是结语部分,简要地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了今后继续深入研究的思路和方向.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是一个有待继续挖掘的领域,今后我们将在组合研究、历时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我们希望能通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充分展示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的面貌,并为将来指物名词的研究、对指人的动词、形容词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五篇词汇学论文范文格式:现代汉语比喻关系词研究

本文思考的问题是,本体和喻体之间通过什么样的词语形式联系起来,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修辞学一般用“比喻词”称之.但词汇学的“比喻词”(指通过比喻的方式构成的词,一般是复合词,如“龙眼、木耳”)与之同形异义.为了避免歧义,也为了突出这些词语的本质特点,我们提出“比喻关系词”这一说法,希望能使所指范围更明确、表达更准确.

现有的研究,有的是举例说明,有的是顺带说及,未见系统阐述.比喻关系词语有哪些具体成员和类型?本文通过多角度分类来梳理具体成员并揭示各成员的特点.1.从含有“表示比喻关系”这一义项的词语的常用程度看,有的词使用频率高,有的词使用频率低.2.从比喻关系词的义项构成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之分,由此可分为“专职比喻词”(是单义词)和“*比喻词”(是多义词).“如同”“犹如”等只表示比喻关系,是单义词,是“专职比喻关系词”.而多数比喻关系词有多个义项和用法,是多义词,既可以表示比喻关系,也可以表示其他含义,是“*比喻词”,例如“像”既可以表示比喻关系,也可以表示比较、推测、举例等含义.3.作为多义词,从“表示比喻关系”这一义项的相对常用程度看,以表示比喻关系为其主要含义和常见用法的,是典型比喻词,反之则为非典型比喻词.4.从表达比喻关系的固定性与临时性来看,有固定成员和临时成员之分.如“像”“是”等是固定成员,而“想象成”“联想到”等是临时成员.5.从比喻关系词的语法性质看,有如下几类:动词、比况助词、表示比喻关系的框式结构.6.比喻关系词的语体适应性,表现出不同的类型,与语体的次范畴相对应.

在阐述现代汉语比喻关系词这个词义类聚共同特点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其中的动词,分析比喻关系动词的词汇意义及与之相应的句*能、修辞功能、篇章功能、语用功能.选择“比喻”“仿佛”“属”“呈”这四个比喻关系动词做专题,一方面因为现有研究中未见专题探讨,另一方面我们发现,通过这几个词还能看到其他比喻关系词语所共同具有的一些特点,如比喻词的多义性与相应的词典释义处理、“比喻同义词群”的元语言用法、比喻句式的多义性、比喻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比喻词的语体特征和文体分布等.

全文从三个方面展开逻辑框架.1.理论思考.包括四章:(1)绪论;(2)现代汉语比喻关系词的个例梳理和类型划分;(3)比喻关系词的比喻强度;(4)比喻关系词与比喻标记及比喻施为.2.专题分析.包括四章:(1)比喻关系词“比喻”,兼论“比喻”同义词群的元语言用法;(2)比喻关系词“仿佛”,兼论比喻关系词的多义性;(3)比喻关系词“属”,兼论比喻构式的多义性;(4)比喻关系词“呈”,兼论比喻关系词的语体特征.3.应用研究.重点探讨了两个问题: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喻关系词研究——以“仿佛”和“比喻”为例;比喻关系词的义项及词典释义,各章均有相关讨论.

努力做到理论突破:一是努力寻找并运用所适合的有效理论工具,如词汇语义学理论、释义元语言理论、“词汇语义—句法结构”接口理论、语篇分析理论、修辞结构分析、配价理论、词价理论的运用.二是研究对象的理论性规律的新发现.主要创新点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比喻关系词”(及“比喻关系语”“比喻关系词语”等)的提出,富有创新意义:(1)可以统一解释以前“散落”在修辞学、词汇学、句法学等不同视角下的那些语言现象和言语现象.对现代汉语中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给予理论关照,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确立这一词义类聚,在词汇语义系统中确立这一类词语的词价和理论地位,在句法层面确立这一类词语与关系动词和比拟助词等之间的联系,在修辞层面确立这一类词语的修辞地位.(2)有利于发现新的语言事实.(3)还有一定的理论沟通作用,将词汇学、词汇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在这一问题上沟通起来.2.视角新.语篇视角下的词汇语义学研究和句式语义类型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并对其加以解释.比如,我们发现“打个比方说”等短语具有篇章连接成分性质;篇章中的“比喻言语块”的提出和描写,可以较好地解释比喻关系词的篇章特点.3.思路新.词汇语义学、句法学、修辞学的充分结合,有利于通过分析并描写比喻关系词的义项进而深入探讨与之相应的句式语义,揭示所构比喻句式的修辞结构、篇章特点、语体特征等.4.结论新.(1)对比喻关系词进行了多角度分类.(2)提出并描写了比喻关系词的元语言用法.(3)提出并描写了“比喻标记”和篇章中的“比喻言语块”.(4)阐述了比喻关系词在比喻强度上的四个层次.(5)将“比喻同义词群”看作“比喻词”中的一个特殊的下位小类,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现象和规律.(6)对多义词“呈”的义项进行分解,解析出可以表示比喻关系这一词义和用法,对相应的表比喻的“呈”字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7)以“呈”和“像”的语体特征和语体受限情况为例,细化了比喻关系词次范畴与语体次范畴之间的适应性,而不是将比喻和语体看作一个内部没有差异的共同体,避免了泛泛而谈.(8)对“属”字比喻句进行全面考察,论述了比喻关系词的语义特征和句*能对比喻构式的具体影响.(9)从比喻关系动词的论元数及相应语义成分是否入句这个角度,考察二元动词和三元动词的不同,发现一般的二元比喻关系动词所构成的句子,体现的是命题功能,而三元比喻关系动词(如“称”)体现的是言谈功能,更加突出表达的主观成分.这个角度还启发我们观察到“设喻者+言说动词+本体+表示比喻关系的动词+喻体”这一句式的语义结构、句法结构、修辞结构的独特价值.上述观点,现有文献未见专题探讨.

在理论创新的同时努力实现其应用价值,比如相关结论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词典编纂词典释义、中小学语文教学、比喻实践等提供富有新意和深度的参考.

该文是词汇学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词汇学引用文献:

[1] 经典词汇学论文题目 词汇学专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2] 容易写的英语词汇学论文选题 英语词汇学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3] 词汇学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词汇学参考文献有哪些
《词汇学论文范文参考 词汇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词汇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