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库 > 文章内容

少数民族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6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目录

  1. 一 研究源起
  2. 二 媒介环境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
  3. (一)作为信息生态环境的新媒体
  4. (二)作为非遗文化载体的新媒体
  5. 三 新媒体对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的赋权与赋能
  6. (一)新媒体的经济赋权
  7. (二)新媒体的文化赋权
  8. 四 总结与反思

《新媒体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分析》

该文是关于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跟民族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新媒体的出现给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工作带来了新的机会与挑战,要更好的适应新媒体环境,促进非遗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就要弄清新媒体与少数民族非遗之间的关系.新媒体作为一种信息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播载体,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具有经济赋权、文化赋权的优势.现有的传播平台所做的工作虽小有成就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弄清新媒体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之间的关联与互动的意义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非遗传承人

一 研究源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是一种活态的遗产,是被人们长期传承下来的技能、社会实践及知识等,它并不特指某种文化遗产,而是包括宗教、节庆、表演以及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等.[1]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非遗项目的扶持,但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非遗和他们的传承人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传承人难寻、传承人物质生活水平低、身份难被认同、表演也不易真正的被理解和接受,这些一直是我国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难点.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少数民族非遗也逐渐的走入了人们的视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但因文化差异和宣传方法不当也使得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和传播也面临诸多困境.因此,本文想要探寻新媒体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人之间更深层的关系,寻找少数民族非遗传承更多元的路径,以促进少数民族非遗在新媒体上更好的传播.

二 媒介环境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

(一)作为信息生态环境的新媒体

从莎草纸时代到信息化时代,人类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按照麦克卢汉的媒介论观点,媒介延伸了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在更大的程度上与世界和他人相连,其作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进程的发展.媒介的更新迭代影响了整个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影响到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的交往行为和思考方式,使人们进行与媒介相适应的传播活动.

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式也因移动媒体终端和社交网络的出现而有所不同.当前,新媒体技术准入门槛逐渐降低,手机几乎成了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信息笼罩的环境中,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也不例外.在新媒体营造的新的社会信息系统中,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的传播和传承行为已经深深与信息环境相互融合,二者共同构建了一个新的非遗文化传播环境.

(二)作为非遗文化载体的新媒体

新媒体的作用,不仅在于它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信息系统,还在于它作为一种技术本身给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带来的可能.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新媒体有着容量大、占具空间小、交互性强、形式多样(包括语音、图片、视频、文字等)、传播网络广泛等优点,对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新媒体可以用影像保存下一个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呈现的所有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还可以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让受众参与表演中,使表演更加完整.

作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物质载体——新媒体,以一种更加普惠和真实的方式连接了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与大众,既让人们了解了非遗,扩大了非遗传承的主体,也给了非遗传承人更多的精神支持和物质保障,续航了非遗传承的动力.

三 新媒体对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的赋权与赋能

(一)新媒体的经济赋权

对以传统技艺谋生的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来讲,经济回报是他们学习技艺的原动力之一.他们和普通人一样需要获得经济收入来养活自己,因而其展演的传统技艺的内容和形式通常与他们的境遇紧密相连.这些传统非遗技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非遗传承人賺取收入,但通常是不稳定的且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新媒体的介入,为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开辟了新的创收渠道,不同于传统的街头卖艺讨生活,现在,传承人们可以使用像“抖音”、“快手”这类拥有大量用户的短视频平台发布非遗视频、开通直播、加入设立的“非遗文化保护项目”,赚取用户的和的合作费用.在社交媒体上,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收获自己的粉丝,利用自己的粉丝基础做电商,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

新媒体不仅能够将非遗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空间,实现他人对非遗和非遗传承人的关注,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经济模式,将内容变现,为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收入,实现对传承人的经济赋权.

(二)新媒体的文化赋权

新媒体不仅为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带来了实质性的收入,还为他们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更广阔的表演空间.具体来讲,新媒体解决了许多传统表演的时空局限,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观看非遗文化的图片和视频.新媒体的这种便利性既可以让已有的关注者能够及时接收相关内容,又可以通过传播吸引新的粉丝,扩大非遗文化的接触面积,挖掘更多传播与传承的机会和可能.

在新媒体平台上,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不仅可以发布自己的作品,还可以观看其他传承人的影像作品,吸收精华部分,丰富自身的展演内容和形式.另外,新媒体“万物互联”的属性可以将属于同根系但分散于各地的非遗传承人联系起来,通过互动,加强对自我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和非遗传承的使命感,凝聚共识,形成一个独特的网络社区,从而扩大非遗的影响力.

四 总结与反思

当前,不少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保护组织已经开通了自己的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如快手上的“@奇人匠心铜雕大师朱军岷”“@长安弄影人”“@铁画大将”;抖音上的“@方展荣”“非遗大宇”“中国非遗剪影传承人刘期培”“@非遗抖起来”和微博、微信上一系列保护与传承非遗的和民间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媒体给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传承人媒介素养不足,传播的吸引力不够;新媒体本身的传播模式和屏幕的边界限制可能会导致非遗文化传播的碎片化、表演松散不连贯等问题.要突破现有的困境,还需要政府、民间组织和传承人个人的不懈努力.

少数民族非遗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它所承载的民族历史与文化会随着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沁入到我们每一个人所呼吸的文化空气中,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技术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相互吸收、促进,最终将会推动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霄剑.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06):240-241.

作者简介:

邢芷欣(1997.12-),女,辽宁辽阳人,民族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

总结:此文为关于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可作为民族相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用文献:

[1]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怎么写8000字
[2]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论文例文8000字
[3]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素材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有关论文范文2000字
《少数民族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word下载【免费】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