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路径——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4

简介:关于文化遗产物质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化遗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文化遗产物质论文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目录

  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2. 二、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
  3. 三、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分析
  4.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
  5. (二)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认定与价值分析
  6. 四、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路径
  7. (一)静态展示路径
  8. (二)动态体验开发路径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112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资源价值认定与分析,根据其自身资源特点,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时,应采取静态展示和动态体验开发结合的模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和文化空间)”.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注入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反过来又提升旅游产品档次,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即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是目的,旅游开发是手段,互动是渠道,双赢是目标.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建设旅游大区的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势在必行.

二、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

黔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截止2015年11月,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国家级的1项,市级23项,区级62项.自2005年来,黔江区通过搭平台、创模式,走舞台化、产业化之路,开辟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新路.2010年5月,黔江区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三二一”模式,即:建立生态、基地、舞台三个传承体系,建立“归口保护”和“定向保护”两个保护体系,一年一次总结评比.2015年,在重庆·黔江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讨会上,黔江区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23”模式,为每一个非遗项目量身论文范文保护方案,使更多人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可以看出,从2005至2015年,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主要集中在搜集整理、申遗、保护传承方面,而在旅游开发利用方面重视不足.

三、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分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岁月沧桑,保存、流传下来,反映了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变迁.这就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的旅游价值.

1、艺术审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着大量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和手工技艺,而这些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都充分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生活风貌、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此外,各民族饮食、服饰、婚丧礼仪等各具特色的民俗,都具有重要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2、历史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历史悠久,它们生动地记录了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的聪明和智慧,反应了历史发展的轨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民俗类、传统音乐、舞蹈、宗教信仰、节庆庙会等等.

3、科考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对历史上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人类创造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保留和反映,是后人获取科技信息的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经过千百年的沉淀传承又相对完整地保留着,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提供了考察研究的范本.

4、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和文化性的特征,所以蕴涵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旅游地通过对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旅游开发,能更好地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以“印象刘三姐”为例,从2004年至2013年,印象刘三姐共安全演出近4500场,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创收约20亿.此外,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生产、设计、包装,最终形成旅游商品,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黔江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濯水绿豆粉制作技艺,结合濯水古镇旅游的开发,推出 “游古镇老街,看后河古戏,品土家美食,听阿蓬水音”活动.古镇用石磨推碾绿豆粉的有20多家,开绿豆粉馆的有10多家,经营户年收入300多万元.

(二)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认定与价值分析

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类型不同,旅游价值也不同.民俗旅游资源类型划分为观赏型、参与型、体验型、深层型和辅助型五大类,本文采用这种分类方式,再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进而对黔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定位分类,具体内容见表.

四、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路径

黔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民间音乐、舞蹈、传统技艺和民俗等类型,根据这一特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时,应采取静态展示和动态体验开发结合的模式.具体路径如下:

(一)静态展示路径

静态展示主要包括建立博物馆、非遗展示墙、雕塑组群等形式.建立博物馆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相关物质要素集中起来,供游客参观.博物馆既可以作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又可以作为国民教育、科普宣传的重要课堂.几乎所有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都可以通过静态展示的形式存在于博物馆中,例如,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戏剧“后河戏”可通过文字记载、影像录制、图片展示等形式归类存档保存,同时将表演时所需的服装、道具等文物静态陈列.传统技艺类可通过在博物馆内现场展示并辅之以讲解的方式展现制作工艺的全过程;非遗展示墙是将某一区域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图文的形式刻画在景区、景点展示墙上,增加景区内容丰富度.此种方式适合在文化遗产丰富但景观类型相对单一的景区;雕塑组群是指将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雕塑群的形式展示在景区、景点,游客通过参观,有助于增强记忆.总之,静态展示是以游客观赏为主,在满足旅游者的参与体验方面还存在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11216

(二)动态体验开发路径

动态体验开发主要是弥补静态展示中游客参与性、体验性不足而采取的开发方式.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通过游客参与、体验的形式进行开发.在形式上通过建立传统表演艺术舞台、民俗体验馆、亲子互动体验馆、爱心礼品制作等形式,增加游客参与、体验性,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延长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

传统表演艺术舞台,针对传统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后河戏、傩戏、龙舞、土家摆手舞、毛古斯、铜铃舞等表演艺术,通过还原特定的场景,将这些特色资源融入到活动中,集参与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调动游客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如濯水古镇古戏台作为后河戏传承基地,可以定期进行展演,特别是周末、节假日时间,游客人数较多,请后河戏传承人进行舞台表演并教授游客,特别是戏曲爱好者,让游客身着表演服装、手持表演道具,感受表演艺术魅力.

民俗体验馆,针对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角角调、龙灯习俗、向氏花灯、哭嫁、彩龙船、木工福事、龙灯锣鼓等,让游客通过参与、体验,更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民俗的文化.

亲子互动体验馆、爱心礼品制作则主要针对黔江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开发,如濯水绿豆粉制作技艺、珍珠兰茶罐窨手工制作技艺、斑鸠蛋茶叶绿豆腐制作技艺、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制作工艺、濯水石鸡砣土陶制作技艺等技艺,这些资源采用动态参与的开发形式,通过感官感知、感受和体验传统技艺特有的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制作过程及其载体,并让游客亲自动手参与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亲子之间、爱人之间、朋友之间通过互助都能更好地增进情感交流,留下美好回忆,并最终制作出爱心礼物带给亲朋好友.此外,政府部门、企业、景区也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满足各类旅游者购物需求.

(作者单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总结:关于免费文化遗产物质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文化遗产物质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引用文献:

[1]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怎么写8000字
[2]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论文例文8000字
[3]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素材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有关论文范文2000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路径——重庆市黔江区为例》word下载【免费】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