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基于460户样本的调查数据

主题:流转土地是什么意思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6

简介:关于对写作流转土地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流转土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流转土地论文范文

流转土地是什么意思论文

目录

  1.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2. (一)问卷内容
  3. (二)调查范围
  4.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5. (一)受访人基本情况
  6. (二)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7. 三、农村土地流转分析
  8. (一)农村土地流转趋势分析
  9. (二)农村土地流转效果分析
  10. (三)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新问题
  11. 四、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12. (一)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明确土地流转利益主体
  13. (二)大力培育运转有序的土地流转*组织
  14. (三)优化农村土地治权结构,维护土地流转主体的合法权益
  15. (四)完善优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6. 流转土地是什么意思:萧县费村:流转土地种蔬菜 皖北乡村富起来[新闻第一线]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评价全省农村土地的流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呈现流转方式多元化、流转过程市场化且日益规范化、流转论文范文日益合理等趋势.虽然农村土地流转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等,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如土地产权不明、缺乏有序的土地流转*组织、土地流转形式过于分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为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农村土地科学合理有序的流转.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调查分析;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76(2014)06-0068-10

自2009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措施来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逐年增加.据安徽省农委的数据,到2013年1月底,全省土地流转面积为2314.4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37.86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4.7%,土地流转率在中部地区居第5位,在全国居第9位.另据相关统计,到2014年1月底,全省农村耕地流转率为28.8%,但各地进展差异明显.

已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如周冲等(2006)调查了安徽省所辖的各市区县,从土地流转意愿、土地流转补偿、就业情况等方面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描述;徐黎明等(2010)认为,土地大规模流转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农村生产发展的推动力之一;潘锦云等(2011)通过对安徽两个典型乡镇的调研,发现当前农地流转率虽然较高,但流转效率较低;王崇志(2011)选取安徽省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运用Logit模型计量分析了影响宿州市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陈小林(2011)基于对安徽省两市、五县七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对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就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理论探讨;王德福、桂华(2011)基于一起由行政力量主导的大规模农地流转案例(皖南林村),分析大规模农地流转分别在经济层面与社会层面产生的后果,以及对农民生活与乡村治理造成的影响;贺雪峰(2011)以安徽繁昌调研为基础,讨论了土地经营规模与劳动投入和粮食产量的关系.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对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进行综合分析的文献还比较少,为此,本文基于对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实地调研的数据来综合分析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以期加快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调研主要采取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的实际设计了《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问卷调查表》.

(一)问卷内容

问卷内容主要为:受访人基本情况、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土地流转方式、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情况、土地转入和转出的原因及农户土地流转环境等.具体涉及以下问题:农民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收入来源、家庭的主要支出、工作现状、对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情况等)、农村宅基地使用情况、转出或转入土地情况、转出或转入土地的原因及方式、土地流转后的用途是否改变、农民对基层政府和村委会是否满意、土地流转是否规范、流转农民的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土地流转发生纠纷的解决途径、*组织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及农民流转土地的环境情况等.

(二)调查范围

本文选取安徽省肥东县、颖上县、青阳县、霍山县、庐江县、霍邱县、萧县、凤台县、铜陵县、宁国、青阳县、女山湖镇、宿松县、无为县、涡阳县、定远县、怀宁县和枞阳县等进行调研,先后共发放460份问卷,在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之后,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问卷.除此之外,还与部分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调研先后参与调查农户为460户,共发放问卷460份,且全部收回,经过核实,这些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一)受访人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所调查受访人年龄结构与目前安徽省从事农业人员状况相符:20岁及以下的占1.3%;21岁~30岁的占3.7%;31岁~40岁的占15.6%;41岁~50岁的占30.7%;51岁及以上的占48.7%.从文化程度来看,低于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8.1%;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48.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9.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6.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3%;而中专文化程度的仅占1.3%.从家庭成员构成情况来看,所调查农民中只有1.1%的家庭为单身居住;只有夫妻生活1代家庭的占4.1%;夫妻+子女构成的2代家庭的占49.8%;夫妻+父母构成的2代家庭的占30.7%;而夫妻+父母+子女构成的3代家庭的占14.3%.这也反映出目前安徽省农村居民家庭成员构成的实际情况,即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单个家庭劳动力有限.

表2显示了所调查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家庭年收入与家庭主要支出情况.从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来看,农民家庭收入水平比较正常,但不同地区农民家庭收入有一定差异.同时可以看出,农民家庭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依靠土地耕作的占23.7%;自己经营小本生意的占12.1%,在本地企业打工的占25.8%,外出务工的占36.9%,而自己创办企业的仅占1.5%.所以,目前安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来自于务工的就占63%,而且所调查居民家庭人口超过4人的就占了将近90%.从农民家庭年收入来看,目前安徽省农民家庭年收入比较低.调查数据显示,年收入1~3万元的占10.8%;3~5万元的占47.3%,5~8万元的占25.4%,8~10万元的占12.1%,而10万元以上的仅占4.4%.从农民家庭主要支出来看,目前安徽省不同农民家庭的主要支出差异比较大,这也和目前安徽省农民的实际相符.从调查数据来看, 27.9%的家庭支出主要用于子女上学,26.4%的家庭支出主要用于修建房屋,21.0%的家庭支出主要用于医疗支出, 20.5%的家庭支出用于子女婚嫁,而其他支出仅占4.2%.

表3显示了所调查农民对政府现行农业政策满意度、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与《土地管理法》的了解情况.从农民对政府现行农业政策满意度来看,比较满意的占86.7%、不满意的仅占13.3%,也就是说,农民对目前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是比较满意的,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提高了农民收入.从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与《土地管理法》的了解情况来看, 对以上两部法律了解程度都比较低,不了解的比例分别为73.2%和76.1%,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所调查农民认为家庭承包经营有很多优点,即一开始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产量迅速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且收入结构日益合理.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弊端,如农村土地分到每家每户,使得农户土地分散化、零碎化趋势明显,这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背道而驰,不利于田间管理、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大型农机具的使用,增加了生产与销售成本,农业比较效益低.

表4显示了所调查农民宅基地、房屋产权证书以及土地承包方是否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从农民宅基地是否有宅基地使用权证书情况看,82.3%的受访者回答“有”;回答“没有”的占8.9%;回答“正在*”的占8.8%.而对农民房屋产权证书情况的回答与农民宅基地是否有宅基地使用权证书的回答相似.从农民对土地承包方是否改变土地用途而作为非农建设使用的情况看,回答“是”的占比达到71.3%;回答“否”的占13.4%;回答“不知道“的占15.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有一部分土地承包方改变了土地用途而将其作为非农建设,这将危及我国粮食安全.

表5反映了目前农民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途径.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农户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途径是在当事人之间进行协调,占比为55.6%,这也和目前农村实际相符.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户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途径也出现多元化趋势,其中,通过*组织调解的占9.3%,村委会或乡人民政府调解的占14.1%,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占13.1%,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占7.9%.

从表6可以了解所调查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登记、城乡建设用地是否大量侵夺农村耕地及对被征地者是否进行合理补偿的情况.从调查农民所反映的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登记情况来看,有61.2%的农户反映他们承包的土地使用权登记过,没有登记的占21.6%,不知道的占17.2%.这也反映出目前农村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使用权登记.从调查农民所反映的城乡建设用地是否大量侵夺农村耕地情况来看,有62.7%的农户反映随着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大量侵夺农村耕地的情况,只有12.6%的农户认为没有侵夺,还有24.7%的农户反映不知道.这也和近几年农村发展实际相符,许多城乡建设用地占用大量优质良田,危及我国粮食安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调查农民反映是否对被征地者进行合理补偿情况来看,决大多数调查户反映对被征地者进行了一定补偿,占比为76.8%;只有12.7%的农户反映没有对被征地者进行合理补偿,10.5%的调查户反映对被征地者补偿情况不清楚.

三、农村土地流转分析

(一)农村土地流转趋势分析

1.土地流转方式多元化.从表7可以看出,调查农户土地流转采用出租、转让、互换等传统土地流转方式的分别占38.6%、30.1%和4.5%,而采用反租倒包、委托第三方经营和土地股份合作等新型土地流转方式的分别占11.7%、7.6%和3.6%.此外,通过调查还发现,有些地方还采用了土地信托和土地季节性流转等其他流转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土地流转过程市场化.近几年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呈现流转过程市场化趋势,这不仅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统一土地流转公平与效率的客观要求.土地流转过程市场化主要表现为运用供求机制、竞争机制、论文范文机制、流转合约等市场机制将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流转到种粮大户与种粮能手手中,部分土地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近几年土地流转的实践已经证明,农村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效率与农业生产效益.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分散经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家庭经营者素质已不能适应未来现代农业与市场化的发展需求.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通过市场机制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与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农户分散经营缺陷的一个重要机制.

3.土地流转过程日益规范化.随着安徽省土地流转过程日益市场化,客观上要求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加大对土地流转项目的宣传、协调力度和加强流转合同签订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近几年安徽省积极引导流转农户补签合同,逐步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事宜.

从表8可以看出,32.6%的调查农户反映在流入土地与流出土地时都签订了比较规范的书面合同,虽然这一占比并不高,但与早期土地流转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此外,有4.1%的调查农户反映在流入土地时签了合同而流出土地时没有签,有3.2%的调查农户反映在流出土地时签了合同而流入土地时没有签.另外,有38.9%的调查农户反映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没有签订合同,这主要是一些散户间的自发性流转与偏远地区的非规模化流转.因此,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日益规范化运作,既可以科学有效地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也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土地流转论文范文日益合理化.随着土地流转方式的多元化、流转过程的市场化以及流转工作的规范化,土地流转论文范文日益合理.土地流转初期,分散经营的农户认知水平和谈判能力有限,当时土地流转论文范文一般偏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流转农户的利益.但随着各级地方政府、村集体的大力宣传与协调能力的提升以及流转农户认知水平的提高,土地流转论文范文逐渐趋于合理化.例如,一些地方土地流出方与流入方进行土地流转时,为了规避将来粮食论文范文波动的风险,签订了避免粮食论文范文波动等的保障性土地流转合同.合同规定,流转农户的土地租金包括两部分:固定租金和浮动租金.前者为450元/年·亩(并且今后每五年固定递增10%),后者是指当年粮食论文范文超过基准论文范文(水稻梗谷为2.8元/公斤)的差价.另外,有些地方在土地委托流转过程中,村集体与土地流出农户签订了流转论文范文随市场粮价变化的保障性合同.因此,与早期土地流转时双方一次性商定固定流转论文范文相比,根据流入土地的流入方经营效益与粮食论文范文的变化来确定土地流转论文范文就显得科学合理,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农民更加长远的土地收益.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流转户在把其土地流转给龙头农业企业时,流转合同中就规定一部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可以就近到龙头农业企业工作,获得工资性收入,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农村土地流转效果分析

1.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通过土地流转,把一家一户的分散零碎经营的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和多种经营能手中,既实现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又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如五河县通过土地流转,农村不断涌现种养大户,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合作社已达265个,带动非成员农户3.5万户;初步建成了60万亩优质稻生产区、80万亩优质小麦和20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带、16万亩优质花生生产区、2万亩优质水果生产区以及10万亩以螃蟹为主的沱湖、香涧湖、天井湖水产养殖基地,8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和以五蚌、五泗路沿线为主的1200万只蛋鸡、肉鸡养殖基地等,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初见成效.

2.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前几年,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安徽各地农村在家从事农业耕作的主要是老年论文范文少量妇女,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大量抛荒地和粗放经营土地的情况,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没有充分发挥已有土地资源的优势.但土地流转后,除了流转户可以获得一定的租赁或转包费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将这些抛荒地和粗放经营土地流转到经营大户手中,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无为县流转100亩以上种植大户累计播种面积20万亩左右,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以上,农业生产几乎全部实现机械化.

3.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安徽省多数土地流转都有比较稳定的租金或转让费等,流转农户可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如寿县土地出租费约500~800元/亩,与农民自己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收入相当;阜阳老庙镇流转农户每亩每年可以得到600~900元不等的租金收入,在家农民还可以二次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固镇县流出户除了每年可以获得土地出租费600~1000元外,有的流出土地农民到流转企业或流转大户打工,每天还可以获得50~80元的工资,而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力则流向了城市和二、三产业,他们务工收入远高于自己承包经营土地的收入.

4.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土地流转有利于经营者根据农产品市场需求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调整种植业项目,发展特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农产品论文范文的剧烈波动,维护农业经营者的利益.如寿县迅速发展大棚蔬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种植项目,不但加快了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还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板经济形式——农业板块经济,既充分利用了当地农业资源,又加快了相关经济的集聚;又如通过土地流转,当涂县形成了佳达生态观光、江心蔬菜、太白生态园等八大基地,10个专业村,涌现出605个专业大户,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让流转前的部分抛荒地与粗放经营土地变成了流转后的“金土地”;再如阜阳老庙镇马圩村白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是对废沟(河、塘)进行治理,变废为宝,从山东引进最新品种白莲藕进行种植,并在塘中养殖一定的黑鱼、鲫鱼、鲶鱼等,塘中栽藕、藕中养鱼,亩均投入不到1000元,年收益近7000元.如此以来,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型农业发展思路.

(三)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新问题

1.土地产权不明确.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产权不明.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主体或其*人不清晰导致土地流转的利益主体虚化,这与市场化的现代农业不相适应.首先,我国农村土地的权属边界模糊.尽管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社区集体所有,社区居民按户承包土地,土地经营权可以自由流转.其中,土地归集体所有的主体对象或其*人一般模糊不清,而现实则可能出现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等都是土地的所有权主体.这种土地权属边界模糊的事实极易引发权利纷争.其次,即使有些人认为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的规定是明晰的,但农村土地的权益边界也因地方政府、社区集体组织、村民小组甚至是地方家族势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而模糊不清,而土地权属边界的不明晰常常又是各方主体利益争夺的缘由.根据调查的数据来看,只有16.7%的农民认为土地所有权应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很多人则选择了与自身利益紧密的生产小组,只有9.6%的受访者认为土地产权应该归家庭或个人所有.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土地产权不明及其利益主体的虚化已给安徽省土地流转与农业市场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缺乏有序的土地流转*组织.众所周知,高效准确地提供农村土地流转供求信息不但有助于加快土地流转进程,而且也是发展现代信息化农业的必然要求.一般而言,农村散户之间的自发性土地流转很难达到土地大规模、高效率积聚,这就需要探寻从散户到大户的新的土地流转路径.由于农村大量分散的农户与大户之间在生产经营理念、效益和规模等方面差异较大,如此以来双方的土地供给与需求信息非对称性比较严重,导致土地流转交易成本过高,不利于农村土地有效大规模流转.一方面,分散经营的农户不会为了转让或出租几亩土地而主动去寻找需要流入土地的不熟悉的大户,另一方面,流入土地的大户需要土地的数量一般比较大且要连片,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大户也不可能主动与每家每户进行谈判.这就客观上要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要有运作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就目前情况看,虽然安徽省不少地方政府、村集体在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但其运作秩序欠佳,运行效果不明显.可见,运转有序的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欠缺不利于农村土地快速健康流转.从实地调查结果来看,只有37.5%的调查户了解农村土地可以随意流转,16.3%的调查户以为土地只允许在本村内部流转,7.6%的调查户以为土地只允许在本村民组内流转.所以,农村土地流转主体之间信息的非对称性以及运转有序的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欠缺不利于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也不利于现代规模农业的快速发展.

3.分散的土地流转形式与现代规模化农业发展不相匹配.土地流转的初衷主要是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尽管当前安徽省土地流转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但从表9调查农民流出土地的的去向看,80%左右的土地流转在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之间流转,其主要原因:缺乏劳动力的占比为18.5%、自己耕种土地效益太低的占比为13.9%、种地太辛苦的占比为20%、长期在外工作的占比为13.0%,这些农户一般自发地将土地流转给还未面临上述问题的亲戚朋友、邻居或熟人;只有4.6%的调查农户认为流出所得比自己种植的收益高;2.4%的流出户流转土地是随大流;政府做思想工作、被强迫和其他原因的占比分别为5.3%、6.2%和13.8%.

从表9还可以看出,所调查土地流入户以土地规模经营为目的的只占7.6%,认为土地经营还有一定效益和家庭有多余劳动力的分别占27.6%和9.6%,可见,目前土地流入户仍然以散户为主.另外,流入户中以给亲戚朋友帮忙的占到16.1%,认为能够明显增加收入的占到10.7%.这种从散户到散户的自发性土地流转,流转速度慢、规模有限,其流转绩效明显低于将大量分散的土地集中流转到大户手中进行规模生产经营的流转方式.因此,散户间的自发性土地流转与发展现代规模农业并不相符.

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土地流转进程.由于多种原因所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匮乏,不能为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所以,当土地流转论文范文(租金)低于农户预期时,再加上农户受传统观念——土地是养老保障的影响而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尤其对小规模经营的普通散户更是如此.根据调查所得数据与资料可以看出,调查农户保留土地承包权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可以保障基本的生活,其占比最高,为39.1%,担心转出去,收益得不到保障的占比为18.7%,而想转出去,但没人愿意或出价太低的占比为16.8%.

此外,从表10中“农户放弃土地承包权的条件”可以看出, 有24.7%的调查农户认为,若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比较合适的养老保障,就愿意放弃承包地;有23.5%的调查农户提出政府要给予一次性补偿费;有16.3%的调查农户则提出,政府如果能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就愿意放弃承包土地.可以看出,目前分散经营的农户之所以不放弃土地承包权,其关键在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农民养老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四、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一)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明确土地流转利益主体

目前安徽省农村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三权分离”的局面:土地所有权归社区集体所有、承包权归农户、土地经营权可以自由流转.很明显,土地经营权是从承包权衍生出来的,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适时分离是农户将承包期内的土地使用权让渡给他人的行为.农村土地“三权分离”的现实使先前农民拥有的土地承包权由一种债权转变为目前一种具有物权性质的财产权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土地承包权还兼有职能分割的功能:将土地所有权在社区集体与农户之间进行分割,使得农村土地承包权具有了一部分所有权的属性.未来安徽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必须以“三权分离”为基点,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的长期性、永久性,明确土地承包权的物权特征,切实维护广大流转农户的切身利益,使其成为分享土地流转利益的真正主体.

流转土地是什么意思:萧县费村:流转土地种蔬菜 皖北乡村富起来[新闻第一线]

(二)大力培育运转有序的土地流转*组织

由于农村土地在生产经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私人利益属性,而农村土地在政治、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公共利益属性,这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土地微观市场化运作与土地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土地流转机制,即在目前“三权分离”的土地产权与之相匹配的土地治权结构下,农村土地流转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今后,安徽省各地在进一步完善已有*服务组织的同时,还要大力培育运转有序的新型土地流转*组织,形成从土地流出到*服务组织再到土地流入的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建立一个组织健全、运作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土地流转*体系与服务网络,向土地流转的供求双方提供及时准确的交易信息,加快土地流转从分散的、自发性的“散户——散户”的流转模式转变为市场化、有序化、组织化的“散户——*服务组织——大户”的流转模式,为发展现代规模农业提供快速、高效的土地流转与集聚机制.

(三)优化农村土地治权结构,维护土地流转主体的合法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安徽省各地充分发挥了农村土地的经济功能,但却忽视了其资源、环境、生态、政治等方面的功能.而农村土地治权结构的意义在于为土地产权关系的实施和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以治理土地财产权利关系为中心的制度区域.所以,今后安徽省必须以“三权分离”的土地产权关系的维护与实现为出发点,以土地流转(让渡)的产权属性、功能属性、供求关系等为土地治权结构建构的基础,建立“政府—*组织—集体—农户”四位一体的农村土地治权结构,从而有效地处理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各种权利关系,切实维护广大农户土地流转主体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优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正在建立论文范文政府和地方政府相互配合、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制,由论文范文政府制定全国统一的、覆盖全体民众的、能满足民众最基本需要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等制度,并为全体民众开设国内统一的、可以流动的个人账户,这部分资金全部由论文范文财政来承担.相应地,安徽省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完善与自身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相符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一些已经基本解决农村居民基本社会保障的地区,要借助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而对于还不具备条件解决当地农村居民基本社会保障的地区,要进一步探索“土地换社保”的具体方法与政策,逐步消除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参考文献:

[1]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6):35~45.

[2]徐旭,蒋文华,应风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2,(9):144~145.

[3]马晓河,崔红志.建立土地流转制度 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J].管理世界,2002,(11):35~39.

[4]钱忠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农户层面的经济分析[J].经济研究,2003,(2):83~91.

[5]钟涨宝,汪萍.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分析——湖北、浙江等地的农户问卷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3,(6):55~65.

[6]卢海元.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设想[J].中国农村观察,2003,(6):48~54.

[7]邵传林,霍丽.农村土地银行的运作机理与政策测度[J].改革,2009,(7):86~88.

[8]赵晓秋,李后建.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8):70~77.

[9]任勤,李福军.农村土地流转*组织模式:问题及对策——基于成都市的实践[J].财经科学,2010,(6):117~124.

[10]黄延信,张海阳,李伟毅,刘强.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1,(5):4~9.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流转土地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流转土地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流转土地是什么意思引用文献:

[1] 土地流转论文范文 土地流转类专升本论文范文10000字
[2] 土地流转论文范文 土地流转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8000字
[3] 土地流转论文范文 土地流转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基于460户样本的调查数据》word下载【免费】
流转土地是什么意思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