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鉴赏课上,帮助学生积累看的经验主要做法

主题:课上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9

简介:该文是关于升学考试相关论文范文文献跟课上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升学考试论文范文

课上论文

目录

  1. 1、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巩固鉴赏基础
  2. 1、1打牢鉴赏基础是巩固鉴赏基础的基础
  3. 2、在课外鉴赏活动中巩固鉴赏基础

摘 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指出:“在‘看’的经验中展开美术鉴赏学习.”这是“美术鉴赏”模块教学提示的头条,也是鉴赏课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点.理由:美术鉴赏活动是由鉴赏基础+鉴赏内容两部分构成,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鉴赏基础同时,美术鉴赏学习就成为学生形成鉴赏经验最主要的途径,通过对一件件经典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以及细节的观赏,进而展开对作品的鉴别、比照赏析活动,这是一个引导学生“看”作品、又不断地帮助学生积累“看”的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

关键词:“看”的经验 美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2

一、选择具有“可比性”的作品,积累“看”的经验

1.激活学生从前“看”的经验,为“美术鉴赏”学习铺路

高一学生虽然在进入高中之前从没有学习过“美术鉴赏”课程,但他们在初中和小学阶段有美术课.《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按照美术学习活动的方式划分学习领域,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同时对每个学习领域都有相关的描述和分目标的设定.“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描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渐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我对此的理解是学生的审美趣味与美术欣赏能力的形成是本学习的领域和核心,而“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是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方式和途径.由此开始了小、初阶段美术欣赏经验的形成,尽管是学生在当时不一定意识到这是获得审美经验的开始.然而随着学生进入高中,开始了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这高中美术唯一必修模块的学习,这也是初中“欣赏·评述”更高一级的学习.

如何找到“小、初—高中的对应点”激活学生从前观看美术作品的经验,是开展高中鉴赏学习的关键.我认为这个对应点需要从学生最为熟悉的美术作品和美术家开始,一是因为人们总是对熟悉的事物发生兴趣,学生也不例外;二是从心理学的“首因效应”来说,学生最初的学习应该印象比较深刻.学生学习过的也是最熟悉的美术家一般是齐白石、徐悲鸿、凡·高、毕加索等及其美术作品,哪怕是掌握的不多,也是激活他们从前“看”的经验最有效的因素.这样的激活,既是温故知新,让学生感到高中美术鉴赏不完全陌生,与从前“欣赏·评述”内容是有关联的,也拉近了学生与美术鉴赏课程的距离,为美术鉴赏学习铺路.

具体做法:并不是一上课让学生打开第一课,而是上课时,先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浏览目录、翻阅整册美术鉴赏教科书,这三分钟的浏览是轻松而愉悦的,按照自己的心情想翻阅哪一页、浏览哪课、观赏哪个美术家的作品都可以,但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你对哪一课最感兴趣?为什么?三分钟过后,学生发言说明自己的浏览结果和想法,这时的学生发言既是个人“看”的经验被激活,也是激活全班学生“看”的经验的基础,更是教师对新高一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的摸底.

2.选择具有“可比性”的作品,逐渐积累“看”的经验

“比较”观赏美术作品是美术鉴赏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美术教学中也被称为观察比较法.所谓“比较”就是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事物彼此作为对方的参照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异同.首都师范大学常瑞伦老师指出:“从教师角度是通过对学生及其学习的观察比较,认识和把握学生的美术学习及其发展,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从学生角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比较去认识事物,更好地学习美术和学会做人做事.学生学习美术,离不开观察比较,否则便没有对美术的感知.观察必须伴随着比较,离开比较,不可能有正确的感知和准确的判断.”[2]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几乎是每节课都要使用观察比较法.所以,在使用观察比较法之前,教师必须要把握一个关键问题:可以比较的作品必须具有可比性.这也是新版美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么什么是可比性呢?所谓“可比性”是指某些事物有可以参照和比较的性质,既有异样、又有某些相同的性质.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选择既有某些相同特征、又不是完全相同的作品,以增加美术作品的“可比性”,以帮助学生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体验、联想、鉴别与评价,从而获得、积累“看”的经验.

“可比性”的美术作品一般包括:(1)相同主题内容、相同美术种类的作品;如:同是表现抗战主题内容的油画作品;(2)同一个美术家、相同题材、相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作品如:同样都是毕加索表现二战主题内容的作品、同样都是立体主义风格.(3)同时代、同样主题内容作品;(4)不同时代、但主题内容相同、艺术种类相同的作品.当然,作品比照赏析教学,要逐渐地引导学生,切不可操之过急,因为学生“看”的经验需要在具体“看”的活动中逐渐积累.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你想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以下是比较鉴赏的课例:

课例:美术鉴赏《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简案(部分)

基本问题:“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各有哪些特点?它们与社会思想意识和自然环境有怎样的联系?”

教学目标:在文字阅读与作品赏析中,了解传统中国建筑樣貌、结构和主要特点,特别是能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思想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从而认识建筑具有明显的社会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理解这些特点都与社会思想意识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品比照赏析:找到作品“可比性”因素进行赏析活动.仅以“居中为尊”的建筑思想为例,将北京的宫城、皇城、北京城做比较,即:一条从午门、三大殿、后三宫直达御花园的钦安殿和神武门的中路,构成了整个故宫的中轴.这个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在紫禁城中轴宫殿两旁,对称分布着许多宏伟华丽的殿宇.这也就是“居中为尊”建筑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作为明清两代将近600年的皇宫,是中国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较长的宫殿.虽经屡次的经营建设,使其日臻完善,都仍然保留着这条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课例分析:在上面这个课例中,抓住“中轴线”作为故宫、皇城、北京城这个共同的因素进行比照赏析,很容易成为学生的关注点,“看”的经验积累从这一刻开始.

二、巩固鉴赏基础,积累“看”的经验

1、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巩固鉴赏基础

人教版2019新版《美术鉴赏》教科书将“鉴赏基础”内容单独列为一个单元,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明了,为美术鉴赏的教与学带来了更大的帮助.更为关键的是学生会对鉴赏基础知识有了重新的认识,了解到美术作品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它们与社会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掌握美术作品由哪些因素形成,鉴赏作品都鉴赏什么.改变了学生一直以来以为的“美术鉴赏全部依赖于主观判断”的美术作品赏析方法.

1、1打牢鉴赏基础是巩固鉴赏基础的基础

这一步应将鉴赏知识与鉴赏作品的因素讲授的清晰明了,打牢学生的美术鉴赏学习基础.如:鉴赏基础单元第1课《美术作品的创作》知识结构是“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搞清楚知识结构后,教师应以其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徐悲鸿中国画作品《愚公移山》为例,详细介绍其创作背景、创作动因、创作过程,为完成该作品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里需要图文并茂详细而深入的讲授,除了教科书提供的4件素描稿、1件完成作品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以跨学科的方式,从历史课学习中回顾1940年前后国内外形势,为深入理解画家为什么创作这一鸿篇巨制而提供帮助;同時,教师更可从专业网站搜集创作当时所留下的素描稿件图片等资料,为学生真正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提供依据.当逐步铺垫了鉴赏基础之后,巩固鉴赏基础则更需要老师的细心设计与实施.

1.2在不断积累“看”的经验中,巩固鉴赏基础

学习鉴赏基础并非通过这个单元一蹴而就,也并非在以后鉴赏课学习中就不会碰到相关的知识与问题,为此,需要在鉴赏活动中,在“看”的经验形成的同时,不断夯实基础,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鉴赏经验,即以从前“看”的经验为基础,带动对作品新的体验,形成新的经验,提升对美术作品的感悟能力和艺术品位.其实,美术鉴赏基础稳固与否,一是靠最初打好基础;二是在不断地积累“看”的经验中巩固鉴赏基础.我认为,学生鉴赏课上的学习活动,都是对鉴赏基础的巩固、都是对鉴赏经验的积累,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即:打牢鉴赏基础——开展鉴赏学习——增加对作品的体验与感受——积累鉴赏经验——继续巩固鉴赏基础——获得审美经验——提升美术鉴赏能力与艺术品位.

2、在课外鉴赏活动中巩固鉴赏基础

高中生的课外美术鉴赏活动主要分为有目的和无目的两种形式.有目的的鉴赏活动基本上都和学校某项学习任务或主题活动有关联,如学校社团布置的艺术鉴赏任务和学习要求,或是作文课上的要求与鉴赏美术作品有关联.无目的的美术鉴赏一般在课外进行,如节假日期间观赏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或浏览相关的网站无意间看到美术作品等活动.而我以为,学生的课外美术鉴赏虽不一定能像课堂教学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但这不也失为学生巩固鉴赏基础的另一条途径.如:第7课《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鉴赏教学课上,尽管老师采取了图文并茂、、微课等多种形式讲明了中国传统建筑典型屋顶样式和特点,假如学生利用假期到故宫去亲眼所见,还是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当然,这个亲眼所见的前提,需要鉴赏基础知识的铺垫,当学生脑子里有了该知识储存后,再看到“重檐庑殿顶”的“太和殿”时,课上所学建筑鉴赏知识就会被激发,在现场对作品多角度的反复观赏中,理解重檐庑殿顶的特点和这种屋顶样式为什么是当时最高等级的象征.如有可能,学生会对故宫继续参观,去寻找“单檐庑殿顶”的“英华殿”,进行自主比较赏析与体验活动,这是比照鉴赏的过程、更是巩固鉴赏基础的过程,期间表现出学习自主性、独立性、体验性的新课程学习特性.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中指出:“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面对真实而生动的作品,自主赏析活动体现出很强烈的主动性、独立性的学习和相应的学习能力”;余文森教授还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生进入生命领域.”[3]正如余教授所说,学生这时虽然观察和赏析的是屋顶样式,但是他们由此而产生的联想会更多.因为身临其境,感官的直接获取,让面对将近600年宫殿的任何一个人,不可能不浮想联翩,其中不再局限于“屋顶样式”,而是被造型严谨、装饰精美、金碧辉煌、庄严绚丽的世界上唯一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打动,不由得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赞叹和敬仰,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三、鉴赏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积累“看”的经验

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间每一次的循环的内容,都进到了比较高一级的程度.” 精辟的话语告诉我们,认识如果不来自于实践,那就是纸上谈兵;若用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美术实践会让学生真正理解一些较为难懂的知识.如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是“重檐庑殿顶”,其样式特征: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这一“抽象”的描述,需要通过相关的视频观赏间接地感知到.然而,美术实践就可以使该特点呈现在眼前.具体做法:通过跟着网络上教授的“庑殿顶”折纸方法折叠出两个相同的庑殿顶,再将其摞在一起即是“重檐庑殿顶”,学生该折纸活动中,清晰明了地观察到“重檐庑殿顶”的形象特征,他们在实践中的认识是真切的、是生动的.然而,美术实践的方法不仅限于“四维空间”的建筑艺术,也可应用于二维空间的绘画艺术,如:为使学生理解中国画与油画艺术的不同,可让两组学生同时用中国画、油画两种艺术方式临摹同一件作品,之后,两组进行交换继续以同样的方式临摹作品,期间学生一定会观察到两种绘画艺术材料的不同、作画方式不同、欣赏方式的不同,正是因为对这种不同的体验,他们才逐渐产生了探究形成中西绘画艺术不同的主要根源的诉求.

参考文献

[1]奚传绩.尹少淳.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8.

[2]常瑞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余文森著.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总结:上文汇总,此文为关于课上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可作为升学考试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参考和职称论文写作文献资料.

课上引用文献:

[1] 微课和升学考试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微课和升学考试类有关论文范例2万字
[2] 微课和升学考试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微课和升学考试方面论文怎么写2000字
[3] 微课和升学考试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微课和升学考试论文写作参考范文3000字
《鉴赏课上,帮助学生积累看的经验主要做法》word下载【免费】
课上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