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探究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和反审美现象

主题:三农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8

简介:该文是影视和电视剧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三农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影视和电视剧论文范文

摘 要:“美”是一直难以定义的一个文学词汇,同时美学也是生活当中随时可以触及但是难以解释的一个学科,不同人对美的判定是不同的,且没有唯一标准,因此任何人都没有能力去评价他人的审美错与对、美与丑、高级与低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相关的影视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甚至常常被部分不了解农村群体的国内学者带着有色眼镜所抨击,因此本文将以影视美学的角度并结合近二十年的东北乡村生活经历来探究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与反审美现象.

关键词:审美与反审美;民族性与造型性;大众文化传播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1].也就是审美是主观与客观的交叉结合体,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审美是一种没有唯一标准的评判模式.”不同的国家对审美有着不同的认识,例如东方国家认为女性含蓄、婉约是一种美,而西方国家更多认为女性奔放、性感是一种美,同样不同民族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例如少数民族大多认为认为男性勇猛、善战、肌肉是一种美,而生活在内陆的人更多认为男性知识、洒脱、气质大方是一种美,因此“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的人,都会对审美有着不同的标准.”

一、谁该是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点评者”?

在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说事》节目当中,崔永元曾经代表过城市“精英学者”和广大城市网友向赵本山进行提问问道:“在电视剧《乡村爱情》中以赵四的嘴歪、刘能的口吃、谢大脚的脚大等人的身体本能缺陷进行人物塑造甚至起绰号,这样一系列的举措,是否是对残疾人的不尊重?是否是对农民群体的污蔑?”随后赵本山回答道:“我们当时生活在农村的时候,就确确实实是这样给别人起外号的,但是其他人不会有任何的不舒服,反而会觉得这是一种爱称.”

其实在这一问一答后,双方还是不能相互理解,为什么农民群体会对这样一个带有贬低性质的绰号,是抱有一种接受而且欢迎的心理,而农民群体也不清楚为什么网友和学者会对绰号这个问题那么的在意,甚至要“上纲上线”,其实矛盾双方的这种认同的差别就是不同生活环境之下所影响的人们对于审美标准的不同.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主要面向群体为中国广大的农业、农村、农民群体,因此对于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评判应该由中国的农民去评判,不是城市里的精英学者更不是广大网友.因此对于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我们要抱有一种谦卑的姿态去研究它,因为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是建立在广大农民的特殊生活环境和生产经历之上的.

二、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特点

影视艺术具有综合性与技术性、逼真性与假定性以及造型性与运动性6大美学特性,同时影视艺术具有镜像世界与视觉心理、梦幻世界与深层心理、期待视界与接受心理等3大审美心理[2].因此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也同样具备综合性与技术性、逼真性与假定性、造型性及运动性六大影视美学特性,同时中国农民群体对影视艺术同样具有镜像世界与视觉心里、梦幻世界与深层心理、期待世界与接受心理等三大审美心理.

以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刘老根》为例,它的综合性体现在其结合了东北的戏剧文化二人转以及民间小调等音乐、舞蹈秧歌等各种各样艺术的表演形式,其技术性体现在运用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及设备手段进行综合性呈现,同时其直观的视听真实感实现了与荧幕二维空间的有机结合,逼真性与假定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在人物的服道化例如丁香的妆容、刘老根儿的衣服穿搭等进行了一系列的造型,包括在镜头画面的构造上,光线的配比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造型,同时在拍摄的过程当中,镜头的运动以及蒙太奇的运动衔接也都是将造型性和运动性进行了一个完美的展示.同时整部电视剧不仅客观的、如同镜子一般的展现了农民生活的原景原貌,同时还将农村人民对于爱情、对于农村生活、对于农业生产的美好期盼也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以及其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反转,也全部都在农民群体的认知范围之内,因此这样一部农村影视剧也同样符合农民的身体的三大审美心理.

但脱离开此之外,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还有着自身独到的审美特点,第一点“意识形态下的审美”.中国农民群体是生活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模式培养之下的忠實群体,因此农民群体对于党政、党纲、党的思想、党的执政意识的掌握不仅及时而且相对更加多样,因此在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当中,时政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就是我国价值观导向下的主流审美.第二点是“民族性以及民俗性”,虽然说农民群体不是通常民族意义上划分的民族中的一族、,但是其独特的群居生活以及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使其具备了极强民族性以及民俗性,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是建立在民族性的审美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性质,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于中国“三农”影视文化来讲,越是民俗的、越是世界的.

三、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反审美特点

反审美这是指对于传统审美方式的自觉反抗或消解形态,它反对传统审美的固定化和权威化,力图以各种个人的方式重新表达对美的体验和认识,反审美对美的边界和本质提出了质疑,促使受众以新的眼光和视角开看待审美[3].以农村影视剧《乡村爱情》为例,其中的刘能作为一个口吃以及光头的人物形象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这应该是不符合农民群体以及不符合大众的主流审美的人物,但是在农村影视剧文化当中,其以这样一个鲜明的、独特的甚至是在性格上有一些吝啬的人物形象出现时,不仅没有得到大家的反感反而赢得了大家很多的聚焦目光,甚至在一定时间段让大家觉得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甚至是有一些可爱的,因此在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中的反审美现象被农民群体的接受度并不低.

同剧中嘴角抽搐的赵四,无论是在衣着上、谈吐上,还是性格上都有一些不同于众人,这样一种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很难得到主流审美接受的,无论是农民群体还是非农民群体.同时好斗、蛮烦的谢广坤以及地中海的人物造型,现实中也是同样很难被大众审美接受的,然而事实上他们几个人物都不约而同的在农村题材的影视剧当中获得了众多农民群体的青睐,甚至是在很多不同影视剧,比如说《女人》、《女人进城》、《女人村庄》等各种各样题材农村影视剧都会有这样一个与现实大众审美相反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我们可以看得出中国“三农”题材的影视剧文化的反审美,已经是一种常态化的状态出现.

中国农民群体在对待影视剧文化的接受程度上要相对的开放,而且包容性和自由性要更加强烈一点,因此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反审美特点是一种常态化的、被农民群体所接受的审美现象,这种审美不仅不会引起广大农民群众的反感,甚至大家会以此为主要的探讨热点.同时在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下,在人物的高反差的形象塑造之下,农民会不约而同地通过这种反差美、反审美现象,最终得到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的文化传递,因此在中国“三农”题材影视文化的反审美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 百度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A1%E7%BE%8E/3063347?fr等于aladdin[J].

[2]. 彭吉象. 《影视美学》(修订版)[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3]. 赵宁 张华丽.《现代装饰理论》[M].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现代装饰,2012年第4期

总结:该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可当作大学硕士与本科影视和电视剧相关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参考和有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教你怎么写三农方面论文.

三农引用文献:

[1] 中国影视和电视剧论文范文文献 中国影视和电视剧有关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2] 影视和电视剧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影视和电视剧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2500字
[3] 影视和电视剧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影视和电视剧在职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探究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和反审美现象》word下载【免费】
三农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