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苏教版”和美国“Harcourt版”内容整合的教学尝试

主题:小学生性教材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9

简介:适合学生教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学生教材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学生教材论文范文

小学生性教材论文

目录

  1. 一、教材整合,探索最佳的知识呈现方式
  2. 二、西为中用,追求最佳的练习拓展方式
  3. 三、借鉴创新,探寻最佳的数学体验过程
  4. 小学生性教材:J论文范文A学生教材管理毕业设计录像

【关键词】内容整合 教学尝试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A-0017-02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引进优秀、科学的国际课程资源和教育理念,丰富国内本土课程,借鉴国外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分融合课程资源的优势,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式.

苏教版教材的编写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具有成熟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的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体系,给学生和教师以足够的自主创新的空间.我校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需要,吸收国外教材的有效教学因素,作为“苏教版”教材的补充,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用好、用活“苏教版”教材.本校国际部自2005年起引进了美国Harcourt出版社的小学数学教材,由美国教师执教,同时由中方教师执教“苏教版”数学教材.近10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两种教材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既将英语教学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又极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这样的整合,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学业负担,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彰显了学校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一、教材整合,探索最佳的知识呈现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美国版数学教材创设的情境有时更有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时笔者会把美国版的数学情境借鉴过来,探索最佳的知识呈现方式.例如,在执教《探索一一间隔的规律》这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侧重于区分两大类四种情况的教学:在开放图形中,首尾都栽,棵数等于间隔数+1;首尾都不载,棵数等于间隔数-1;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等于间隔数;在封闭图形中,可以转化为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等于间隔数.笔者曾经在备课中花了很多心思,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数学模型的建立,几种情况分类清晰,但很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依旧搞不清楚是要加1、减1还是不加不减.

第二次执教时,笔者借鉴美国Har-court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相同内容创设以下情境:“草地上有10只兔子,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只乌龟,一共有多少只乌龟?”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究,大部分学生运用画图或列举的方法得到9只,具体方法如下:

兔龟兔龟兔龟兔龟兔龟兔龟兔龟兔龟兔龟兔

有的学生还运用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如下图1:

还有的学生是用符号来表示的:

○□○□○□○□○□○□○□○□○□○(○表示兔子,□表示乌龟)

学生们在对比这三种方法后,发现第三种用符号表示更简洁快捷.笔者立刻追问:如果是25只兔子呢?

“继续画等”

“○□○□○□○□○□○□○□○□○□○□○□○□○□○□○□○□○□○□○□○□○□○□○□○□○”

学生采用画图的方法也得到了正确答案.如果是200只兔子呢?你还用画图的方法吗?学生深思后,有的说画图就太麻烦了,但我们可以画一部分图,然后找找有没有规律.突然有一个学生脱口说出:“有规律.我发现了一只兔子、一只乌龟,一只兔子、一只乌龟等最后是兔子,所以答案是199只.”随即全体学生采用圈一圈的方法,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作为“一组或者一个单元”进行探究.笔者借鉴美国Harcourt版教材的方法,定义为“pattern unit”.用下图2表示:

又有一位学生补充道:“从第一只兔子起,一只兔子对应着一只乌龟,但是最后一只兔子没有乌龟和它对应,所以兔子的只数比乌龟的只数多1.”

学生们的表现太棒了.笔者紧接着改变了题目:“还是200只兔子,如果开头是兔子,末尾是乌龟,一共有多少只乌龟呢?”

学生们立刻运用圈一圈的方法,探索乌龟和兔子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学生通过主动运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很快发现兔子和乌龟只数相等的规律.全课教学以学生的“找”为主线,通过画图等策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探索两个物体间的数量关系,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

二、西为中用,追求最佳的练习拓展方式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实际情况.因此,不能对教材练习就题讲题,简单、浅显化地处理练习.如何挖掘练习的合作探究作用呢?笔者结合《最大公因数》一课的练习设计,探寻在练习设计中追求最佳的拓展方式.

美国Harcourt版《最大公因数》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小华收集了很多弹珠.他正在把所有的弹珠放入袋中.每袋只能放一种类型的弹珠,相同颜色的袋中放入相同数量的弹珠.

(1)小华把玻璃和陶瓷弹珠放在许多绿色的袋中,他每个袋中最多能放多少颗?

(2)小华把陶瓷和木质弹珠放在许多红色的袋中,他每个袋中最多能放多少颗?

(3)小华把玻璃、陶瓷和木质弹珠放在许多紫色的袋中,他每个袋中最多能放多少颗?

笔者在练习设计中选用了美国版教材上的练习题,但做了一些改动.此题素材丰富,可以充分发挥此题的功能,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中运用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笔者还参考了美国版教材意在向学生介绍“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

三、借鉴创新,探寻最佳的数学体验过程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依靠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给予学生最佳的体验数学的过程,有利于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首先创设“郊游分食物”的情境,引出分数1/2,然后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表示出一张纸的1/2.接下来,让学生借助美国版教材的配套拼装积木的学具,分别表示出1/3、1/4、1/5、1/6等分数,最后比较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小.课堂上小组活动热热闹闹,学生非常开心,尤其是在交流自己创造出来的分数时,学生更是踊跃发言,不仅仅汇报出“我创造的分数是等”而且运用数学的语言说出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即:“把一块木板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只要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是它的几分之一,而且发现:把相同的一块木板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分得的每份就越少.经过学生们的分析、思考、涂涂、画画、表达、交流,积累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学生小组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需要活动行为操作的经验,更需要的是在操作中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经验.

小学生性教材:J论文范文A学生教材管理毕业设计录像

教材资源的开发引进意义重大,它促使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式.合理引进和利用外来教材资源,在我们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外来教材进行适当加工、改造、优化和重构,有利于融合外来教学资源的优势,为我所用,借鉴创新,做到创造性地“用教材”.

(责编 林 剑)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生教材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小学生性教材引用文献:

[1] 教材本科论文怎么写 关于数学和小学数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2万字
[2] 论文分析小学教材重复率
[3] 教材研究类论文题目 教材研究论文题目怎样取
《“苏教版”和美国“Harcourt版”内容整合的教学尝试》word下载【免费】
小学生性教材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