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建构“我们”的儒家传统文化资源

主题:君子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4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儒家君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儒家君子方面论文范文。

儒家君子论文范文

君子论文

目录

  1. 君子:儒家君子道(三)

“我们”将“我”与“他”,“我们”和“他们”,个论文范文集体,甚至个论文范文国家、民族、天下等等关联起来,这一概念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边界高度开放,表称十分传神.这一概念也给全国人民,甚至世界各国人民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非常具有意义、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

我想探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各样资源中,有没有能够足以支持“我们”、帮助“我们”、建构“我们”的文化资源.我个人认为,儒家所具有的一系列的文化资源,对于构建“我们”这样一个无论是概念还是实体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觉得返本开新的工作非常重要,在构建“我们”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可能是我们要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那么,人与人之间如何成为“我们”?如果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关系,“我们”肯定不会形成.如果人与人之间相论文范文任,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彼此之间团结合作,“我们”就可以形成.这样的“我们”是可遇的,也是我们所希望和追求的.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相论文范文任、互惠互利、合作和团结的原因在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同此心”,是指人心是相同的.为什么人心是相同的?在传统的儒家看来是因为“天人合一”,与“天”所肯定的最根本的东西“仁”具有一致性,“天人合一”使得我们具有一致性.每个人与天一致肯定、一体相通的最根本就是“仁”,“天人合一”使得我们“人同此心”.同时,我们“人同此心”的“同”,人与人之间相同的是什么?心心相通的原理来自于就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异于禽兽也”,就是“善端”,就是我们说的“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那么,这样的“不忍人之心”就是我们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理”.这一切是“天”赋予我们的.

儒家认为,可以通过“仁”来实现由“我”到“我们”,由“爱己”到“爱人”.不同于基督教所宣称的对他人之爱来自于神的命令,传统的儒家一方面认为“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是天地之间最根本的本性和德性,但是实际上,儒家讲的“仁”是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恩爱这种最直接、最原始、最亲切的体验开始.所有的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子女,所有子女都会爱自己的父母,正是从这种最原始、最亲切的人类之间的美好情感出发,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的关怀和相互的关爱.

君子:儒家君子道(三)

有人将《乡土中国》里提到中国人的个人情感是从家庭的情感出发这一观点误读为中国人非常自私自利,不会过集体的生活、结社的生活,这种观点完全是对中国文化的片面歪曲.实际上,儒家讲的“仁爱”并不停止在父母和儿女之间的亲情上,它要求人推己及人,通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通过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过程,即我们常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直可以推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的境界.所以说,“仁爱”讲究论文范文人之间的亲疏有别,但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仁爱”对他的要求,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论文范文”.“仁爱”完全包含了“论文范文”,而且“仁爱”比“论文范文”更富有人性,更符合现实,因此更具有普世的意义.

谈到“我们”的时候,就是要超越一己私利的东西,实现从“私”到“公”的跨越.《大学》里讲得非常清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所构想的最完美的人就是君子和圣贤,人生的目标就是“明明德”,不但自己要“明明德”,还要不断推动他人“明明德”,最终“止于至善”,追求一个永无止境的“至善”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达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那就是通过“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过程.八条目,就是不断地通过完善自我去成就他人,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地让“小我”得到升华、扩大,让自我与越来越大的“他我”融合为一体,形成“我们”,就是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直至“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在这个过程中,用今天的话来说,儒家给中国人制定了作为君子的理想人生,通过造福他人来成就自我,所以在这里面把“我”与“我们”非常好地统一在了一起.儒家既讲“我们”也讲“自我”,而且这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冲突的.在讲到“我们”和“自我”关系的时候,儒家认为要通过造福他人成就“自我”,即个人必须造福“我们”你才能成就“自我”.《大学》对此讲得非常清楚,《大学》虽然不是孔子一手撰写的,但是它完全体现了孔子的 .原则和精神.

同样,中国人讲“三不朽”的时候,无论是“立德”、“立功”、“立言”,都是通过造福他人而使自我得到肯定.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人生是有限的,是一个有生有死的有限过程.如何超越这种有限的过程,进入不朽和永恒的境界?儒家认为达到所谓的“三不朽”的秘诀在于,个人只有通过造福于他人、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天下,让自己活在他人心中的时候,才能真正地获得“不朽”.因此,道义、道德上的“公”与“私”,还有“自我”与“他人”是完全统一的.

然而,人性中既有性善的一面,也必定有性恶的一面.而且现实的世界是一个纷繁多样多样化的世界,人群高度分化、利益冲突也非常严重,存在着诸多不平等和不公正.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来塑造“我们”?“人同此心”,但是人与人差别之大,心境之不同,立场之不一致,对构建“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倘若塑造出彼此对立、彼此仇视,甚至沦为仇敌的“我们”,问题将非常严重.而且我们惯用的一些概念,比如个人、群体、阶级、公民社会、结社、市场、论文范文、宪政等概念、理念、理论、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同“我们”以及“我们”的建构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非常艰深和复杂的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如何处理多样与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寻求一种和谐?中国儒家的传统政治哲学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发.孔子的原则是“正名,”提出了“正名”的理论,苟子的原则是“定分”,提出了“定分”的理论,所谓的“定分止争”.在这个社会的结构中,有多种多样的社会角色,所谓“正名”就是从“仁”的根本原则出发,厘清社会结构当中多种多样的社会角色,明确每个社会角色应该履行的责任,应该尽到的义务以及应当享受的权利,同时通过建立、有效执行一系列制度来真正实现理念、价值观、社会科学理论或者意识形态所描述和承诺的一切.所以,真正的“正名”就是每一个人各就其位,各尽其职,各得其所,各安其份,如此社会便会和谐稳定,达到一种“均无贫,和无寡”的状态.“均”不是平均主义的“均”,而是各得其所,各就其位,“和而不同”,实际上是通过“正名”、通过“定分”来达到.

在儒家看来,也许只有君子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个人、高尚的“我”,只有君子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我们”.

孔子在《论语》的开篇讨论过君子的三种生存状态.君子最理想的状态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过学习、实践、思考,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时习之”就是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理想.确立了自己的理想又有机会去实践自己的理想,这是非常美好的一种人生状态,是君子生活的境界,所以君子为此要由衷地喜悦.

第二种状态,个人有理想,有抱负,有原则,而且愿意坚守,但没有机会去“治国”、“平天下”,去造福他人,但是毕竟还有同道和知己,“有朋自远方来”,还可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也不错.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三种状态,也是最为悲惨的‘状态,个人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没有人理解他.但即使是这样,个人也不怨天尤人,“人不知而不愠”,而是继续做好自己的君子,就是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在这个意义上,孔子赞叹“不亦君子乎”!因此,“君子之道”就是教导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穷还是达,无论是做自己还是造福于“我们”的时候,都会是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响当当的人.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教授)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儒家君子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君子引用文献:

[1] 君子学术论文怎么写 关于君子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5000字
[2] 文化和君子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文化和君子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5000字
[3] 君子论文范例 君子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建构“我们”的儒家传统文化资源》word下载【免费】
君子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