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粤港澳联合区

主题:粤港澳大桥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5

简介:适合粤港澳联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粤港澳联合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粤港澳联合论文范文

粤港澳大桥论文

目录

  1. (一)联合创新是深化粤港澳经贸合作的现实选择
  2. (二)联合创新可以实现粤港澳资源共享
  3. (三)联合创新有利于广东产业结构升级
  4. (一)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有利条件
  5. 1.粤港澳具有长期经济合作基础
  6. 2.“一国两制”和CEPA协议提供了制度平台
  7. 3.《纲要》和《决定》提供了政策和机制支持
  8. 4.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丰富
  9. (二)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制约因素
  10. 1.政府功能对接的不协调
  11. 2.粤港澳三地对建立联合创新区存在观念不同步
  12. 3.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薄弱
  13. 4.创新体系尚未完善
  14. (一)推进法律制度协调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15. (二)重点突破的产业与行业
  16. (三)重点突破的企业和产品
  17. (四)创新方式的重点突破
  18. (一)珠三角地区是粤港澳联合创新的主要平台
  19. (二)珠三角已逐渐形成创新氛围
  20. (三)珠三角创新成长区将推动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建立
  21. (四)联合创新必须同时兼顾联合创新基础较弱的落后区域
  22. 粤港澳大桥:粤港澳三地警方联合打击跨境犯罪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经贸合作密切,极大促进了三地经济的发展.然而,粤港澳经贸合作总体上层次较低,在国际竞争中获利甚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2009年8月公布的论文范文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决定》①明确提出了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构想.这为粤港澳深度合作指明了方向,对把粤港澳打造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必要性

(一)联合创新是深化粤港澳经贸合作的现实选择

目前,内地经济发展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阶段,港澳经济自身的发展也不断面临新形势,低层次的合作对三地经济的拉动开始减弱,已经面临严峻挑战.粤港澳制造业企业大多数处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在价值链生产体系中仅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由于不愿意投入研发、设计以及建立自己的品牌,企业被“低端锁定”和陷入“贫困化增长”.这种“低端锁定”制约了粤港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港澳投资企业一直劳资纠纷不断,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劳动法的实施带来的经营难度增大,劳资纠纷又有了上升趋势,深刻说明了企业不靠创新,而靠进一步压榨工人的劳动力获得利润,将会使企业丧失长久的发展动力的道理.更严重的是,缺乏创新的生产几乎等同于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生产,这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负荷不断加大.因此,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利益相关的粤港澳地区联合创新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只有致力于创新研发,以最新的产品刺激消费者的论文范文,才能保持粤港澳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联合创新可以实现粤港澳资源共享

粤港澳联合创新区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相连的空间概念,更是实现经济、制度、法律资源共享的区域.长期以来,粤港澳三地在软硬环境方面还存在某些制约因素,各自都在推进创新发展,并一直在鼓励推进三地的合作创新,但成效并不明显.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建立,可以在软硬环境方面突破这些制约因素,从体制上、机制上打破区内的层层壁垒,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趋同运作,进行合作创新,实现更高的生产附加值和更高的社会福利.

(三)联合创新有利于广东产业结构升级

2008年,广东人均GDP达到5369美元,按照钱纳里·赛尔昆的多国模型理论划分,广东总体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而这一阶段正是加速经济结构向重型化、高级化转变的大好时机,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产业的发展一般都是从劳动密集型发展到资本密集型,最后向技术密集型跨越,产业内特别是企业的升级,主要是靠技术创新.广东目前已经具备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条件和优势,但要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提升,还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将有利于三地各类产学研机构建立长期的技术成果转让和技术协作关系,提高广东科研水平,完成由“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的转化.这对建立广东现代产业体系有重大意义.

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有利条件

(一)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有利条件

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深化三地在技术上、产品上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发展已经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1.粤港澳具有长期经济合作基础

30年来,粤港澳经贸合作规模迅速扩大,合作效率不断提高,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程度不断深化,三地经济规模和技术水平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粤港澳地区成为近几卜年中世界区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为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创造了比较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成为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有利条件.

2.“一国两制”和CEPA协议提供了制度平台

“一国两制”作为实现国家统一的全新模式,不但是一种新的统一观,而且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它把国家统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实现“两制共存”、“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全新运作模式,成为内地与港澳经济稳定发展的坚论文范文度保障.CEPA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从制度上保障粤港澳之间建立起超越WTO -般成员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在“一国两制”和CEPA协议的框架下,港澳可以以国际化、市场化、开放型的优势,引领和带动广东省更健康更稳妥地走向开放的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大潮中去.

3.《纲要》和《决定》提供了政策和机制支持

2008年8月,广东首先提出“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区”.200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 2020年)》(简称《纲要》)指出,“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建立联合创新区,支持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共建创新平台”.2009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构建开放融合、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广州一深圳一香港为主轴的区域创新布局.以建设粤港澳科技产业园、深港创新圈和穗港、珠澳、莞港创新合作基地为重点,推动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这些政策安排,为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提供了政策和机制的保障.

4.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丰富

第一,充裕的资金是粤港澳联合创新的重要保障.广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有了相当的资金基础,三地资金流动通畅,跨境资本渗透到广东的各个经济领域,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表明,1979年- 2006年广东实际利用港澳外资1162.9亿美金,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金额的65. 6%.同时,2008年广东省R&,D经费达到504. 57亿元,是1995年的48倍,占GDP的比重上升到1. 4%,从而为粤港澳建立联合创新区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

第二,科技人才为粤港澳联合创新提供了智力保障.以广东为例,近年来广东科技人员总量迅速增长,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78年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有21. 11万人,2008年为141. 99万人,接近1978年的7倍;1985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28万人,2008年则高达53. 19万人,是1985年的10倍多.而今年广东省人选973计划论文范文科学家项目的团队中,“海归”的高层次人才占46%,充分显示了广东省近年在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三,科研机构是科技活动的载体,也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粤港澳建立联合创新区提供了技术保障.2008年广东省科技活动机构达到4200个.2009年以来广东省共获得国家973计划(含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论文范文科学家项目1 1项,等于之前11年所获该项目的总和.这些项目约占全国项目总数的1/10,共获国家资助经费2.67亿元,相当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年多的投入总额.这标志着广东省重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能力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另据科技部2009年公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创新的经济绩效和企业创新能力等分指标位居全国第一.1980年- 2008年广东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525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13383项,省级科技奖励成果6209项.1985年- 2008年间,全省累计专利申请量63. 32万件,累计授权量37. 14万件.

(二)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制约因素

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也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功能对接的不协调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在倡导、组织、运作区域经济合作中起到关键作用,但粤港澳三地存在政府功能对接方面存在不协调,主要表现在:(1)地方政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忽略其他地方的利益而处于低水平竞争;(2)三地政府的经济功能不同步.香港政府向来奉行对经济的积极不干预政策,澳门政府遵循市场游戏规则,其功能与香港政府类似.而广东省作为内地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在经济中则发挥着比较突出的作用.粤港澳政府功能对接的不协调,客观上制约了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服务、统筹指挥、沟通和协调作用,也制约了粤港澳联合创新的深入发展,乃至影响联合创新区的建立.

2.粤港澳三地对建立联合创新区存在观念不同步

从广东自身经济发展来看,希望借助联合创新推进自身经济水平和产业层次的提高,因此对于建立联合创新区比较主动和积极.这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 2020年)》和论文范文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决定》的发布即可以看出.但从港澳方面看,在加强三地经济合作的时候,存在着特殊的实际意愿与利益诉求问题.因此在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方面可能会出现广东热而港澳冷的局面,将会影响着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建立.

三地企业之间的观念也可能不同步.政府参与推进粤港澳联合创新,从政府层面提供政策上的保障,但仅仅有政府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如果企业没有创新的诉求,联合创新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当企业为求生存求发展,自发强烈要求创新,只有独立创新不行而必须与产业内或上下游企业实行联合创新的时候,加上政府的推动,才能促进联合创新的发展.目前粤港澳三地企业在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方面有着弱于政府积极性的现象,这种不同步也会制约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建立.

3.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薄弱

从全国来看,广东省企业R&,D经费支出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但与广东省的经济规模相比,R&,D投入强度还远远不够.从地区来看,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的创新资源,如大院大所、高端人才、教育水平、大型骨干企业等等,也相对处于劣势.目前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的实践不断出现,但数量较少且影响不大,且联合创新动力不足,特别是在企业层面,合作双方严重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原因在于许多企业不具备研发能力,能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的企业太少,同时,粤港澳制造业企业之间的联合创新大多存在于价值链的下端.据香港工业总会统计,2007年珠三角港资企业中,约有82. 1%从事OEM,25%从事ODM,12. 8%从事OBM.这说明粤港合作企业大部分停留在OEM阶段,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经济效益很低.

4.创新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粤港澳存在各自为政的心态,联合创新仍处在比较松散的状态.由于创新主体合作不够紧密,区域内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机构和地方政府存在功能对接不协调和职能重置等问题;创新功能要素不协调,包括区域内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并未能契合一致;创新环境尚未完善,即体制、机制、政府及法制调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条件等不协调,导致粤港澳创新体系无法完成输出技术知识一物质产品一经济效益这三个环节的对接.这严重制约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建立和长远发展.

三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应重点突破的领域

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建议从以下重点领域实施重点突破,以较快取得成效.

(一)推进法律制度协调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粤港澳大桥:粤港澳三地警方联合打击跨境犯罪活动

粤港澳三地在法律制度上对接不协调,这对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形成制约,需要逐步进行解决.比如粤港澳知识产权法隶属两个不同的法系,规定大有不同,因此有必要在法律制度上进行改革,并通过改革促进三地法律体系的协调对接.在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迄今为止,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要建立“一国两制”和CEPA框架下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模式,促进粤港澳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开放共享,必须推动三地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比如互认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以及产品、商品检验认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预警和监管系统,强化执法协作和维权援助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力度等等.这样将有利于推进联合创新区的建立.

(二)重点突破的产业与行业

产业集群或行业联盟是技术创新的传播方式,必须选择合作比较紧密、产业比较集中、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产业或行业进行重点突破,通过必要的政策倾斜,努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广义上应重点突破的产业应该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物流业和会展业等等,再细分到行业就应该选择粤港澳地区实力比较雄厚,而且创新基础比较好的行业,如:汽车、电子零件、服装纺织、家具、动漫、五金、灯饰、皮革等.在这些重点行业引入港澳的设计服务,加大研发和创新,紧跟国际市场走向和需求,同时,通过价值链的扩展和延伸,在同业竞争者、上下游供应商和其他实体间形成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网络.

(三)重点突破的企业和产品

在选择重点突破的产业或行业基础上,还要选择一些有潜力的企业或产品,通过资金、人才、技术和倾斜政策,帮助它们在研发和设计水平实现快速提升,推动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在国际营销网络控制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引导加工贸易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外资企业将创新资源和研发活动转移到广东,推动技术溢出,并支持广东企业到境外建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创新活动.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品牌为引领,促进粤港澳制造业转向品质竞争、服务竞争和品牌竞争.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名牌和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做大做强.培育发展家电、服装、灯饰、陶瓷、五金等专业镇和产业集群的区域国际品牌.实施名牌培育工程,鼓励企业走品牌经营之路.

(四)创新方式的重点突破

首先,实施公共创新平台战略.建立健全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的共享制度,强化创新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全方位开放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研发资源不足的问题,还是汇集和凝聚人才、知识、资本的载体,是促进创新和创业的坚实支撑.公共研发平台可以为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教育培训和管理咨询等多种服务.其次,发挥科技*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推动自主创新的积极作用.重点发展科技情报、知识产权、技术评估、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机构,并用创新的机制提升其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最后,引导科研机构和高校围绕经济发展需要开展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派科技人才进驻企业,为粤港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源和人才源,帮助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四建立联合创新区的关键在于首先建立珠三角创新成长区

区域经济发展往往是不均衡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人文因素决定了一个区域的经济梯度,而经济梯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其创新能力,以及创新辐射能力的高低.因此,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必须采取梯度推移战略,选择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突破.珠三角地区的创新基础较好,实力较强,应该成为粤港澳联合创新的突破点,首先建立起创新成长区.

(一)珠三角地区是粤港澳联合创新的主要平台

珠三角是30年来粤港澳三地合作的主要平台,集中了广东省大部分的科技资源,应是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基础地带和辐射中心.2006年,珠三角地区科技人员占全省89. 80-/0,科技经费占93. 10-10,新产品产值占95. 6%,科技创新实力在全省占有绝对优势.2008年珠三角地区人均GDP为9019.9美元,增长率达l1.0%;广东省人均GDP则为5369美元,增长率仅为8.7%.2008年全省科技经费、R&,D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分别有93. 1%、94.1%和94%集中在珠三角.在科技经费投入方面,深圳、佛山、广州3市合计占71. 4%;在R&,D经费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方面,深圳超过全省半数,分别为53. 5%和51. 10-10,其次是佛山分别占16. 8%和17.3%;以上3项指标东西两翼、北部山区3地区之和分别只占全省的6%-7%.

(二)珠三角已逐渐形成创新氛围

《纲要》提出,珠三角要“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这是在战略层面上对珠三角自主创新给出的新定位.在这些政策、资源倾斜的情况下,珠三角已经逐渐形成了创新氛围,各种配套服务如金融、物流,会展业等逐步完善,主要的联合创新方式如科技园区、公共技术平台、创新技术联盟、创新网络、创意集市等都已经有所发展.在广州一深圳一香港创新主轴为核心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的条件下,选择珠三角地区先行建立创新成长区已经是大势所趋.

(三)珠三角创新成长区将推动粤港澳联合创新区的建立

目前广东的产业结构、产业水平跟港澳还是有所差距,要建立联合创新区,广东应当比港澳要积极主动,必须先行先试,去对接港澳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只有一步步地与港澳的生产效率、科技水平、创新能力接轨,创造一个适宜联合创新的宽松的环境,粤港澳联合创新区才有可能落到实处.在这个意义上,珠三角建立成长创新区是粤港澳建立联合创新区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

(四)联合创新必须同时兼顾联合创新基础较弱的落后区域

《纲要》明确提出,要重点将东西两翼发展为钢铁、石化、造船、能源基地,把粤北山区发展为珠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配套基地.基于产业梯度发展的原则,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应当兼顾联合创新基础较弱的落后区域,而落后地区也应积极主动接受穗深莞以及港澳的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的辐射,促进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和构建创新体系.要兼顾创新基础较弱的落后区域,就必须改善广东省创新资源严重不均衡的局面.首先,要实施引进和培育并举的人才战略,通过培养、引进、留住、用活一批高层次人才,解决落后地区科技发展中人才不足的瓶颈问题.其次,通过“公共财政”、金融机构的风险融资服务、民间筹资以及设立创新奖励基金等方式,解决落后地区的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最后,要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落实专利保护条例,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以改善落后地区的创新环境,实现广东全省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粤港澳联合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粤港澳大桥引用文献:

[1] 文化和粤港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化和粤港澳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粤港澳论文范文检索 粤港澳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3] 镜像和粤港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镜像和粤港澳类论文例文8000字
《粤港澳联合区》word下载【免费】
粤港澳大桥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