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经济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8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3

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论文范文

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论文

目录

  1. 二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2. 三 经济双循环格局下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建议
  3. 四 结语

《以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双循环格局发展》

本文是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和经济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疫情后国际形势的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加剧,提出了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必要进行深化调整,通过进一步改革生产关系和升级生产力结构,建设国内经济循环、引领国际经济循环,应对世界经济去全球化加剧的新动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对于生产关系调节和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和内涵,明确当前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政治经济学;分工理论;经济双循环

近年来学术界依据相关理论,对供给侧改革进行不断探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疫情后国际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局,其不确定性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对我国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地位产生严重冲击.对此,习总书记提出:“未来发展中,必须要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现有供给侧改革需要不断深化,以适应今后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要求,形成以超大规模内需带动国内分工体系和供给链优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生产结构升级,稳定我国国际市场份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对于生产关系调节和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我国经济深化改革的参考依据,对推动经济双循环模式下的供给侧改革意义深远.

一、政治经济学分工理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主要研究三种分工.其一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内部分工,作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史阶段入手进行探究,对企业内部分工提升商品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分析.其二是宏观层面的社会分工,作用是促进商品交换.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与分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斯密分工理论基础上首次提出社会分工论.其三是国际分工,作用是提高资源优势互补效率.与前两种分工相比较而言,国际分工属于更高层次的分工,为生产力有效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物质基础,而生产力有效发展则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分工快速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分配率.政治经济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联系的层面对分工进行了探究,认为分工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有效联结的纽带,兼具双方的共同属性.在分工优化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商品交换和市场发展、提高资源优势互补效率解放生产力.通过原有分工体系向新分工体系的转变改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改革开放前期我国的分工体系、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发展,是以低端要素及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我国要素禀赋结构不断变化,原有的低端分工体系已经表现出较大的缺陷,存在较显著的资源配置不均问题.为此,供给侧改革机制在2015年推行,此次改革目的在于针对新常态中出现的经济结构问题从供给侧层面入手,依据已经变化了的要素禀赋优势建立新的分工体系和生产结构.2020年新冠疫情后,面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中断和破坏,建立以经济内循环为中心的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研究针对抵御外部经济波动和重大风险,来布局国内分工体系和生产结构的问题.

二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社会分工、社会资源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之所以提出供给侧改革,从根本而言是由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现状而引起的,在产业发展中,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品质量难以满足预期要求,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对社会发展极其不利.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与社会分工僵化密切关联,难以打破旧体系形成新体系,结构性矛盾产生最终造成产能过剩以及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从供给侧来看,是由于要素供给失衡导致技术研发以及人力资本面临着结构性偏差,诸多关键资源被错配,难以实现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通过对社会分工进行改善,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新分工体系,通过调整落后产能为新产能更好成长奠定基础.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紧密结合.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一批新产业业态,信息技术将会引领社会进一步发展.供给侧改革应当充分把握这一趋势,一方面通过加强创新驱动为生产力的进步发展奠定基础,逐步实现产业专业,实现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供给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市场制度推进生产关系不断完善,积极实行体制机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以及财税体制改革,创造各种市场主體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供给侧改革的作用是促进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步加入到国际分工体系内,建立了门类完善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市场难以像原来一样对国内产品进行吸纳,导致国内市场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在科学推动下,国际分工不断细化,逐渐由产品、产业等不断向全球价值链分工转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产业升级,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是为了对国内劳动分工进行相应调整.2020年新冠疫情后各国制造业回流,去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既有的国际分工和全球供应链面临巨大挑战.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面临萧条,国内经济开始逐步复苏,“双循环”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国际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必须要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和目标.经济形势的巨变要求供给侧改革深化调整,快速完成我国国内分工体系和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构建世界一体化经济循环机制.

三 经济双循环格局下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建议

首先,经济双循环要求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实施改革.供给与需求存在统一的关系,在实施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应通过供求功能互补改善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当前要以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国内供需更高水平的平衡.

从需求侧来看,要利用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我国具有规模广阔、需求多样的国内消费市场.2019年中国有14多亿人口,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要结合不同地区的情况,通过保就业保收入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激励城乡居民消费;通过扩大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消费结构,创造新的消费需求;通过投资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以及环保产业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性需求.通过扩大开放实施扩链、补链、强链,为全球提供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大企业纾困,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适当对约束与管制进行放松,促进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激励创新做好产品质量监管,不断提高国内企业的供给质量,升级产品档次.

其次,经济双循环要求深层次优化经济结构.一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制定产业政策时尽量向生活性服務以及新兴生产性服务方面倾斜.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推动服务业供给结构的健全和优化.二要积极谋划建设面向“一带一路”、以合作创新为核心主旨的国际示范平台.重点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规则对接等方面先行先试,对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对外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反制科技脱钩、经贸脱钩.三要挖掘国内产业梯次转移的空间潜力,为沿海产业向内陆沿边地区转移创造更好的条件.利用我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和产业布局存在巨大差异的特点,建立低端要素与高端要素结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要素禀赋长期均衡发展的经济内循环格局.四要不断加强对绿色发展的重视度,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领域提升投资力度,提升企业节能减排审核标准,保障经济双循环战略的能源和资源安全.

最后,经济双循环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填补国内产业链高端空白.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弥补我国高端制造不足和经济发展瓶颈的抓手.要发挥中国模式的市场高效率和政府调控优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一要做好创新性人才队伍的构建.围绕关键行业、重点产业以及重点领域等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提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注重从海外引进高端人才.二要加强对产业化瓶颈进行研究.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解决我国经济循环中的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从现有的科技园区入手,对各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进行整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集中地.三要有效实施协同创新.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部门,围绕芯片制造、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和农业技术等关键问题相互合作,成立协同创新基地,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四 结语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双循环战略的迫切要求,旨在持续提升供给体系的效率与结构,维护我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产业安全.从政治经济学分工理论视角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本质和内涵,明确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路,坚持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相统一、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统一、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相统一的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20-07-21 20:32:31.

[2]黄群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未来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和着力点[N].学习时报,2020-8.

[3]尹响.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N].每日经济新闻,2020-8-5.

[4]崔洁.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6(10).

[5]侯晓东.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基于市场供需均衡理论比较视角[J].当代经济,2016(7).

[6]张如意,任保平.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治经济学逻辑[J].人文杂志,2016(6).

[7]倪晓旭,王玉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浅析供给侧结构改革[J].求知导刊,2016(6).

作者简介:张月华,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哲学硕士学位.

该文总结,这是一篇可用作大学硕士与本科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相关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参考和有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教你怎么写经济方面论文.

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引用文献:

[1] 经济和国内宏观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经济和国内宏观有关本科论文范文2万字
[2] 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专升本论文范文 关于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方面论文范本2万字
[3] 国内宏观和经济毕业论文范文 国内宏观和经济论文范文集8000字
《经济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8000字》word下载【免费】
国内宏观和宏观经济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