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经典论文 > 文章内容

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怎么写 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护理学专业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9

护理学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2. 第二篇摘要范文: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构建的研究
  3. 第三篇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4. 第四篇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模板: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
  5. 第五篇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怎么写: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软技能特征的成分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现象学研究
  7. 第七篇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范文:增设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调查研究
  8. 第八篇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格式: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9. 第九篇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构成因素的研究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研究

【100篇】关于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护理学专业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护理学专业相关优秀论文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根据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对护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增设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并在审议通过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MNS的总体培养目标[1].针对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护理学,以专科护理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是当前培养高级护理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主要介绍国内外

第二篇摘要范文: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构建的研究

目的构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国际环境的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为开展本科护理学专业认证提供依据和科学的评价工具.方法考察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现状,并组织专家小组会议构建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草案.运用德尔菲法,从全国开办护理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中选择98所进行两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订草案,同时对标准进行验证.结果确立的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包括本科护理学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32项)和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10个领域40项).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对各级指标评价的一致性程度均较高.结论形成的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科学、全面地规定了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办学条件要求,符合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并融入了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特色,体现了当前护理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

第三篇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目的:评估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应对方式现状: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其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方法: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情绪智力量表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分别调查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情况.其中从情绪智力总体水平与感知情绪、利用情绪、理解情绪、调控情绪四个方面对情绪智力进行全方位评估,自我效能感以个体一般自我效能感来衡量,应对方式则从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方面进行考察.共抽查国内6所高等护理院校的1194名在校护生.

结果:

1.通过比较发现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得分低于国内其他专业大学生,其中利用情绪得分>调控情绪得分>感知情绪得分>理解情绪得分(F等于65.847,P<0.001);通过差异检验,发现情绪智力得分在独生与否、城乡、干部与否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城市护生、学生干部的情绪智力得分分别高于非独生子女(t等于2.013,P<0.05)、乡镇护生(t等于2.678,P<0.01)、普通护生(t等于4.596,P<0.001).

2.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医学专业大学生,且在学历、独生与否、城乡、干部与否、年级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本科护生、独生子女、城市护生、学生干部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高于专科护生(t等于2.116,P<0.05)、非独生子女(t等于4.596,P<0.05)、乡镇护生(t等于2.409,P<0.05)、普通护生(t等于5.027,P<0.001).随着年级的增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也有所增加(F等于3.787,P<0.05).

3.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国内常模,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则低于国内常模.对于积极应对方式,在学历、干部、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本科护生、学生干部、高年级护生的积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专科护生(t等于2.881,P<0.01)、普通护生(t等于1.999,P<0.05)、低年级护生(F等于5.652,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则在性别、干部与否、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学生干部、低年级护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女生(t等于2.881,P<0.01)、普通护生(t等于3.915,P<0.001)、高年级护生(F等于3.919,P<0.01).

4.等级差异分析表明不同情绪智力水平的护生,其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F等于168.088,P<0.001;F等于106.812,P<0.001;F等于4.402,P<0.05).

5.通过相关分析,验证了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等于0.514,P<0.001;r等于0.454,P<0.001),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微弱负相关关系(r等于-0.077,P<0.01);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微弱负相关关系(r等于0.388,P<0.001;r等于-0.074,P<0.05).

6.回归分析表明情绪智力是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方式的重要预测因子(R~2等于0.264;R~2等于0.206).

结论:

1.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不高,且内部因素发展不平衡,其中护生利用情绪的能力最强,理解情绪的能力最弱.护生情绪智力受独生与否、城乡、干部与否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

2.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偏弱,且受学历、独生与否、城乡、干部与否、年级等因素的影响.

3.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整体表现出正性趋势,积极应对方式受学历、干部与否、年级的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则受性别、干部与否、年级的影响.

4.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正相关关系.情绪智力能较好的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表明高情绪智力对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的影响.

5.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负相关关系.情绪智力对积极应对方式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对消极应对方式预测作用相对较弱.表明情绪智力对应对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

6.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情绪智力不但能直接影响应对方式,还可能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来间接影响应对方式.

7.建议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外,护理教育者应更注重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增加其积极应对方式,为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第四篇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模板: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

目的:

1.构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国际发展趋势的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为我国开展本科护理学专业认证提供科学的工具.

2.揭示国外护理学专业认证制度的内在成因和实施机制,比较其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的本质特点和差异性,为建立我国的护理学专业认证制度做出探索,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提出参考建议.

方法:

1.文献研究考察国内外护理及医学教育标准研究现状,把握教育标准研究趋势,探讨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认证及护理学专业认证制度等相关概念的内涵.

2.应用比较研究法,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护理学专业认证制度的历史发展、正式规则(认证机构、教育标准、认证程序)、非正式规则、实施机制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得出特征、差异以及发展的影响因素.

3.在理论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原则,初建标准的框架.选择18位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医学教育等领域专家,组织专家小组会议,就标准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讨论,通过结果分析确定标准的结构框架和要素.

4.应用文献分析法考察我国护理学本科教育发展现状,形成《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讨论稿).

5.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与协调下,依据不同的地域、办学类型等在全国范围内选择98所开*护理学教育的护理学院(系),对《标准》(讨论稿)条目的内容全面性、描述清晰性、定位及可实现性等进行2轮调查咨询,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修订,形成《标准》(试行).

结果:

1.界定了护理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认证、护理学专业认证制度等相关概念,回顾了国内外护理、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教育标准研究现状.

2.通过国外护理学专业认证制度的历史发展纵向比较,掌握了各国护理学专业认证的产生、现状和发展趋势,得出市场、专业发展、政府力量、市民社会等是护理学专业认证制度的主要成因,比较了各国共同点和差异性.通过横向比较,首先分析了美、英、澳认证机构的性质、组织和管理的特点和差异.其次,描述了各国护理学专业认证组织的认证标准的内容、形式和结构,从本质标准和过程标准的特点出发,比较了认证标准的共性及差异.第三,在认证程序比较中,着重强调了各国程序的公平、客观、科学性机制的建立,分析了认证程序、各步骤参与人员以及认证结果的异同点.非正式规则比较,从价值取向、*规范、风俗习性三个方面,得出了人本主义、学术自由与学校自治、公平性和客观性、立足于防止利益冲突、多元文化的开放性、规则意识、创新性等共同点.实施机制比较中,对制度的合理性、制度安排体现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公共选择结果、违约成本及信息公开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如下建议:完善我国护理学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转换政府职能,促进护理学专业组织的发展,加快护理学专业认证标准即最低合格标准的制订,完善认证程序和相关规范,建立科学的认证实施方案,建立与护理学专业认证制度相配套的先进文化.

3.以一般系统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哈蒙德教育评价模式等理论为指导,以文献回顾和比较分析为基础,提出标准构建的原则,初步形成了标准框架.组织专家小组会议,求得了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基本要素,确定了《标准》基本框架.

4.文献研究得出了我国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国内外护理本科基本教育办学条件的研究现状.在以上基础上,借鉴课题组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讨论稿).

5.通过对全国98所护理学院(系)专家进行2轮咨询,修订《标准》(讨论稿),形成了由本科护理学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32项)和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10个领域40项)两部分构成的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试行).专家对各级条目的赞同程度和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均较高.

6.分析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试行)构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其应用问题,归纳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结论:

1.本研究将系统论、教育目标理论、教育评价理论、管理理论引入教育标准的构建研究,形成了标准构建的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2.第一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小组会议、文献研究以及德尔菲专家咨询和调查,科学地构建了包括本质质量标准和过程质量标准两部分的全国适用的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为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提供了工具.

本标准建立了培养国际竞争能力、跨学科护理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专业人文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同时作为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对全国院校开设护理学本科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资质和条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形成的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符合国内本科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融入了我国护理学专业发展特色,体现了当前护理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它可信度较高,可对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发展起到定

向、指导和规范作用.该标准目前已提交教育部,应用于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和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试认证.

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护理学专业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8000字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护理学专业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3.首次将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引入护理学专业认证制度研究,通过比较从认证主体建设、完善认证依据、加强文化建设三方面提出我国开展护理学专业认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转换政府职能,发展多元化教育评价,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鼓励*组织发展,护理学专业认证组织要把握好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以护理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为核心,加强对教育结果的考量,建立公开、透明、公正的专业认证程序和步骤,颁布认证相关政策条款,规范认证过程,进行认证相关的先进文化建设.

第五篇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怎么写: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软技能特征的成分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1.探讨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软技能特征,为护理教育者培养护生软技能相关能力提供参考.

2.进一步研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软技能特征各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前述研究得出的软技能特征核检表问卷调查频次统计结果排名前三位的特征,即软技能特征编码辞典排名前三位的词条: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研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一般情况对其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分析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相关关系.

方法:

1.运用技术性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软技能特征进行成分分析.

2.抽取山东省某省属医学院校护理学院2010级五年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19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团队凝聚力问卷、临床沟通能力问卷、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及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其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软技能特征的成分为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慎独修养、应变能力、观察力、适应能力、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压力应对/压力管理、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创新意识、职业角色意识15项.

2.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团队合作能力总分23.15±,5.533.团队合作能力4个维度:乐群性、自律性、归属性及价值性的得分分别为:6.68±,1.635、5.40±,2.115、5.07±,2.500、6.00±,1.928.归属性最强,乐群性最弱.

3.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一般情况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女护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强于男护生.独生子女护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强于非独生子女护生(P<,0.05).

4.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总分为82.72±,9.52,各维度中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最强,传递有效信息的能力最弱.本科护生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成正相关关系(r等于0.272,P<,0.01).

5.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266.39±,35.168,211<,总分<,279,代表中等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中求知欲最强,寻求真相的能力最弱.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无相关关系.

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团队合作能力总分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高考时护理学专业是否第一志愿、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共解释其变异量的74.2%.

结论:

1.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软技能特征的成分包括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评判性思维等15项.

2.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高考时护理学专业是否第一志愿、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是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预测变量.

第六篇摘要范文: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现象学研究

为了满足对不同职业背景专门人才实行针对性强的培养,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1].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在招生对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

第七篇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范文:增设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增设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设置方案及指导性培养方案.方法在全国范围选择已经开办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院校,对该护理学院(系)负责护理教育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专家均同意设置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80.6%的专家认为名称应为",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90.3%的专家认为设置目的应为: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临床护理专家,促进护理学专业发展.90.3%的专家认为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结论我国增设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符合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及社会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的设置方案和指导性培养方案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八篇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格式: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1)了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现状;(2)明确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在一般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性;(3)探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相关性研究.随机便利抽取吉林省两所高校护理学专业在校本、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与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等统计方法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因素,应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

(1)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为135.83士40.84分;①在维度躯体化方面:二年级护生得分高于一年级的护生得分,三年级护生得分高于一年级的护生得分;在维度强迫症状方面:一年级护生得分高于二年级的护生得分;②三年制护生得分高于四年制护生得分;③非独生子女的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在维度精神病性与其它得分高于独生子女的护生得分;④放任型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型护生得分;专制型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型护生得分:⑤在维度敌对方面:对专业态度是无所谓的护生得分高于满意的护生得分,不满意的护生得分高于满意的护生得分,以上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人口学变量的护生心理健康无显著性差异.

(2)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学校适应总分为177.92士39.39分;①二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一年级的护生得分,二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三年级的护生得分:在维度学习适应、校园适应与满意度方面,一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三年级的护生得分;在维度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与情绪适应方面,二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三年级的护生得分;在维度情绪适应方面,二年级的护生得分高于一年级的护生得分;②专科的护生得分高于本科护生得分;③在维度人际关系方面,教养方式是*型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得分高于放任型的护生得分;*型护生的学校适应得分高于专制型的护生得分;在维度人际关系适应和自我适应方面:教养方式为*型护生得分高于专制型护生;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得分在统计上有显著性差异,对本专业满意的护生得分高于无所谓的护生得分,且高于不满意的护生得分.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其余人口学变量的护生心理健康无显著性差异.

(3)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之间有显著性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1)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习类型和生源地相关联;与年级、学制、是否独生子女、教养方式和专业满意度呈显著相关,

(2)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学校适应程度与学习类型、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相关联;与年级、学制、教养方式和专业满意度呈显著相关,

(3)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之间存在负相关,说明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学校适应也相应较好.

第九篇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构成因素的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第42条提出“深化教育科技领域综合改革”要求“推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广,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需求.传统以护理专业学生的技术训练为主的护理教育模式逐渐发展为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高等护理教育必须加入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新形势下的综合护理人才.各类院校的护理教育者在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培养、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护理人文素质内涵体系,即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文素质,护理工作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本研究基于文献调研,参考了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报告,探讨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构成因素内涵,初步构建了人文素质内涵结构模型,为护理人文素质水平测评奠定基础,为护理人文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

选择20名来自行政管理、社科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等不同岗位的专家,参考研究文献,采用德尔菲法,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色制定了咨询问卷.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每轮意见进行修改、讨论、归纳、统计分析等,专家意见相对集中,构建了护理学专业人文素质构成因素的体系表.分层抽取200名学生和知情人法抽取50名管理干部(临床、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全部收回.数据统计用SPSS17.0统计工具,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对咨询专家进行权威程度分析,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构成因素的公共因子进行检验与提取.

统计结果:

通过KMO检验大于可接受值0.7,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的检验都可以接受.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值均小于0.01,人文素质的各个*因素之间是有相关性的,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运用成分分析法找到6个公共因子,分别解释为社科类知识、*道德规范、理性思维能力、民族意识、社会角色特征、个人认知趋向等,其可以代表人文素质的主要构成要素.为进一步确定该研究的全面性和影响力,研究组对学生和管理干部进行了评价性调查,通过数据总结该研究结果.从全面性、可接受性、对护理教育的促进作用、对自身学习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得到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无差异.学生和管理干部认为护理学专业人文素质构成体系的作用是一致的.

结论:

1.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构成因素体系的确立

本研究运用文献调查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等帅选了护理学专业人文素质构成的因素.最终确定了包括4个一级条目,9个二级条目,26个*条目,对应26项关键性描述内容的构成体系.

2.找到了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构成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学生和管理干部,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6个可以解释整体结构的主要因素.为今后的护理人文教研教改、学生管理、临床指导等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3.学生干部和管理干部的评价性调查结果一致

从全面性、可接受性、对护理教育的促进作用、对自身学习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得到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无差异.学生和管理干部认为护理学专业人文素质构成体系的作用是一致的.

4.对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和策略

根据研究结论,结合工作实践和专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体系、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社会实践教育体系、人文教育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5.后续研究指导

5.1人文素质内涵的界定虽然仍存在分析,但本研究根据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进行界定,通过专家咨询无异议后采用.但今后会继续进行此方面研究,随着研究深入,进行最终界定.

5.2这些描述性语句可能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临床护理的进步等而改变,描述性语句尚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5.3近下一步的研究中,打破专家选择的局限性,使咨询范围更广泛,科学性更高.

5.4护理学专业人文素质构成的研究是护理人文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在今后的研究中,对护理学生人文素质测评方法的研究、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等都是护理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我将继续研究,为提高护理人文教育水平不懈努力.

第十篇摘要范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研究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匮乏与浪费的现象及其原因;了解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对现有专业课程资源的满意度;寻找解决专业课程资源匮乏与浪费的途径;探索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实施共享模式并不断修正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评价该模式的运行效果;探讨该模式对改善专业课程资源匮乏状况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研究共分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评价结果五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者在本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发现并提出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资源匮乏与浪费现象并存的问题;第二阶段,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两种方式,研究者确认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广泛性,并分析总结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途径,指出资源共享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第三阶段,研究者应用教育经济学和教育公平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行专业课程资源共享是解决资源匮乏与浪费现象的最佳途径,并通过对国内外共享理论和模式的研究,提出了以构建区域性护理院校联合体为基础,在联合体内以课程互认、学分互换以及新课程共建为内核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方案;第四阶段,研究选择上海地区三所护理院校参与共享体系的构建,通过专家会议法构建并开展了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运行,运行中通过观察法、质性访谈法收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参与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的反思共同提交专家会议进行讨论和解决.通过运行,形成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套管理制度并设计和制作了共享课程的网络平台,用于共享课程的管理和运行保障;第五阶段,研究通过对参与课程学习的研究生的访谈,评价了共享体系给研究生学习带来的效益,并结合运行过程中教师的反馈,讨论了共享给课程及教师带来的有益影响.研究通过体系第二轮运行的实践评价了构建成的体系的运行顺畅程度,验证了体系构建的成效.本研究的对象为体系构建的过程.行动的参与者包括参与体系构建的三校护理研究生教育主管和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共享课程主讲教师、研究者本人以及参与体系构建的学习的研究生.采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专家会议法.


https://www.mbalunwen.net/jiazhi/62573.html

结果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匮乏与浪费是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资源匮乏表现在课程数量少、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需求;资源浪费表现在单一课程选修人数少,甚至达不到开课标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学科地位低、师资力量弱,国家对学科的整体投入不足;第二是研究生教育自身的精英性质,社会对护理学研究生整体需求少,招生数量少.与此同时,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指导,课程设置混乱,无法与培养类型和研究方向相匹配等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瓶颈在于护理学学科定位的混乱.随着护理学一级学科地位的确立,这一问题有了突破的希望,但仍需要展开专项研究对二级学科设置等等问题予以明确.

在根本原因暂时无法去除的情况下,教育资源共享是解决资源匮乏与浪费有效途径.通过区域内优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可以增加本地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的供应量,改善资源匮乏的局面,并可因共享增加了课程选修人数、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资源浪费的现象.

在教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资源的互补、竞争和成本等因素是影响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而参与共享的院校建立的从合作到协作的关系也影响到资源共享的程度.国外护理教育界进行资源共享的常见模式——“联盟”可以在共享院校间建立深层次的协作关系,在当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缺乏标准的现况下,建立联盟有助于学校间形成合力引导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此外,根据研究生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的特点,学校间教育资源共享的常见方式——学分互换也有显著的参考意义.

在行动小组的推动下,上海三校签署协议,共同构建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体系设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办公室两级机构,前者负责决策管理,后者负责运行管理.通过体系实际运行,解决了共享课程选择标准、共享课程选课方法、共享课程文档系统建立、信息传递、学分认定、网络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管理、违规学生处理、以及共享课程管理制度等问题,形成了由五门优质课程组成的共享课程体系,一整套共享课程运行的保障制度,并总结了共享形成的关键性因素,包括有力的共享发起者和推动者、志同道合的参与者、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其它护理单位进行课程共享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迄今为止,共享体系已经运行三个教学年度,共有180人次选修了外校课程,参与共享学习.通过共享,参与研究生认为自己既获得了知识,又领略到了不同院校、不同教师的特色和魅力,既共享了有形资源,又共享了无形资源.其次,通过共享给不同学校的研究生之间搭建起的沟通的桥梁,也扩大了院校间共享的范围,拓展了课程共享的深度和广度.研究也发现,由共享所带来的对课程、教师和学科发展的效益也是显著的.

结论构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共享体系是解决当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匮乏与浪费并存现象的有效途径.体系可以为区域研究生教育提供更多的优质课程,实现区域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质性公平;共享还可以提升师资水平,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并最终影响到护理学科的整体建设;通过体系还可以整合区域资源,发展新的研究生课程,在共享的课程中,参与院校的紧密协作也将带动和引领区域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将对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产生更大的影响.共享体系的运行是持久的过程,进一步的激励机制的构建、相关政策法律问题、共享文化的建设、共享网络平台的运行管理等等问题,都将随着体系的持续运行逐渐浮现,因此目前完成的体系构建还只是初步的结果,研究者还需在今后的运行中继续加以研究.

为您写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摘要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护理学专业引用文献:

[1] 优秀护理学专业论文选题 护理学专业论文题目哪个好
[2] 新颖的骨科护理学论文题目 骨科护理学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3] 经典急救护理学论文选题 急救护理学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怎么写 护理学专业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护理学专业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