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文章内容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参考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档案管理中级职称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22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参考:中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研究
  2. 第二篇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样文: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
  3. 第三篇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模板:中学校长决策研究
  4. 第四篇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例: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研究
  5. 第五篇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格式: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体系研究

★100篇免费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档案管理中级职称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参考:中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和现场调查,掌握我国糖尿病防治能力与管理模式现状及开展的效果,研究分析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管理模式和机制以及相关经验与问题,深入剖析各地没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系统管理的原因和实施障碍,为构建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的管理模式、机制及支持系统和提高中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糖尿病防治能力提供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法包括文献荟萃、问卷调查、专题组访谈和案例分析等.设计糖尿病管理基本情况调查表,通过函调和现场填写等方式回收问卷,现场访谈同时收集文件、制度、总结等现成资料,了解各地糖尿病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工作模式和机制以及相关的建议和意见等.对各地具有特色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进行案例研究,深入了解糖尿病管理的具体模式、工作机制和支持系统等情况.应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数据,应用Excel2000、SPSS13.0以及SAS8.12等专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机构建设情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平均面积分别为2469.25平方米和2553.56平方米,均超过国家建设标准.中心的住院病床平均为34.49张,观察床平均为5.18张.卫生院住院病床平均为24.10张,观察床平均为4.93张.

2、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中研究生学历占2.94%,本科占31.3%,专科占36.54%,中专占21.64%,其余为中专以下学历,占7.54%.防保人员学历以专科为主,占42.99%,其次为中专学历,占28.60%,本科为18.17%,研究生为0.90%,中专以下占9.56%.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占45.55%,其次为专科,占41.25%,中专以下占6.55%,本科为5.42%,另外,研究生学历占1.2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1.58%,其次是中级职称,占35.99%,高级职称为12.43%.防保人员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63.92%,中级职称为28.94%,高级职称仅为1.65%,另外,无职称为5.49%.护士职称也以初级职称为主,占71.82%,中级为26.74%,高级职称仅为1.43%.在农村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学历以专科和中专为主,分别为43.73%和38.92%,其次为本科学历,占12.68%,其余为中专以下学历,站4.68%.防保人员学历以中专为主,占48.88%,其次为专科,占36.06%,中专以下占11.90%,本科仅为3.16%.护士学历也以中专为主,占58.37%,其次为专科,占34.52%,中专以下占5.54%,本科仅为1.57%.卫生院临床医生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8.82%,其次是中级职称,占32.68%,高级职称为3.47%,无职称占5.04%.防保人员没有高级职称,其中初级职称占71.85%,中级职称为20.37%,另外,无职称为7.78%.护士的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63.03%,中级职称为30.88%,无职称为5.98%,高级职称仅为0.11%.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的学历和职称水平都偏低,并且表现为农村差于城市.

3、慢性病管理资源配置情况.在管理配套上,配有专门的慢性病管理办公室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91.53%,所有中心都配有专门用于慢性病管理的计算机,平均拥有的计算机为3.07台.有96.61%的中心建立了慢性病管理数据库(包括糖尿病数据库),但管理系统稳定性还不太理想,正常率为57.89%.配有专门的慢性病管理办公室的乡镇卫生院占64.55%,配有专门的慢性病管理计算机的卫生院占51.82%,卫生院平均拥有的计算机为1.45台.只有32.73%的卫生院建立了慢性病管理数据库(包括糖尿病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基本正常,正常率为97.22%.乡镇在糖尿病管理配套上较城市落后,资源数量少于城市.

关于糖尿病检测和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调查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以开展糖尿病检测工作,都配有血糖仪,另外配有生化分析仪、尿糖试纸检测的中心分别为79.66%和77.97%.能开展糖尿病治疗的中心占96.61%.药房配有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降糖中成药的中心分别占84.48%、75.86%、96.55%、60.34%、53.45%、75.86%、79.31%.然而,在乡镇,能开展糖尿病检测的卫生院占92.73%.具有血糖仪、生化分析仪、尿糖试纸检测的卫生院分别为90.20%、70.59%和59.80%.能开展糖尿病治疗的卫生院占89.91%.药房配有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降糖中成药的卫生院分别占47.57%、11.76%、82.35%、8.82%、15.53%、48.54%、63.11%.本组数据提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检测相关仪器和治疗药品的配置相对齐全,具备提供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条件.而乡镇卫生院则存在部分机构缺乏检测能力和治疗药品,导致存在无法提供糖尿病检测和治疗的情况.

4、糖尿病管理实施情况.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进行糖尿病社区筛查的中心占93.22%,2009-2010年度中心平均举办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为7.03次,绝大部分中心都定期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占98.31%,定期复查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的中心占86.44%,督导患者服药的卫生院占96.6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或技能培训的中心占94.92%,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的中心占100.00%,开展患者家庭访视98.31%,开展糖尿病社区健康促进活动的中心占91.53%,开展并发症监测的中心占55.1%.在乡镇卫生院,已经进行糖尿病社区筛查的卫生院占65.45%,其中摸清糖尿病患者的卫生院32.73%.2009-2010年度,卫生院平均举办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为2.79次,定期开展病人健康教育的卫生院占67.27%,定期复查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的卫生院占70.91%,督导患者服药的卫生院占81.8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或技能培训的卫生院占82.73%、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的卫生院占86.36%、开展患者家庭访视81.82%、开展糖尿病社区健康促进活动的卫生院占60.91%、开展并发症监测的卫生院占41.28%.比较可见,城市的糖尿病管理实施情况要优于乡镇的.

5、糖尿病管理模式.主要模式有团队服务模式和中心(院)与站(室)分工合作模式.前者包括全中心(院)参与模式、慢性病工作组模式、慢性病督导管理模式;后者主要包括中心(院)主导,站(室)协助完成式、中心(院)和站(室)共同主导完成式、中心(院)组织,站(室)主导完成式以及中心(院)独自完成式.

6、基层医务人员糖尿病培训情况及其对防治工作的意愿.城乡基层医生一致认为现有专业培训次数少、内容不足.关于“对目前糖尿病防治工作是否满意”,52.0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对象表示“一般”,40.14%表示“很满意”或“较满意”,7.82%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乡镇卫生院调查对象中,54.82%表示“一般”,37.56%表示“很满意”或“较满意”,7.61%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研究结论

1、中国基层糖尿病防治网络体系基本建立,总体上表现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不足.但从人力资源、硬件配套和投入经费等方面比较,显示出城市糖尿病防治能力要强于农村.

2、部分管理层对糖尿病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的提升.

3、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糖尿病防治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匮乏,因此表现为对糖尿病的防治和管理力不从心.

4、针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滞后,影响了医务人员防治水平的提升.

5、糖尿病没有专项的防治经费,现有的防治工作经费主要来自公共卫生经费,而且数额很少,对糖尿病防治工作支持力度有限.

6、基层糖尿病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呈现不均衡态势,但城市要好于农村.

7、居民健康意识较差,对糖尿病防治工作参与度和配合度不强,成为糖尿病防治工作要解决一个问题.

创新与局限

本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我国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开展的现况,分析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糖尿病防治能力,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的网络体系和提高防治能力提出改进方案和策略.本研究运用系统论、资源配置等的理论从宏观角度来探讨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糖尿病防治能力,具有创新性.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局限性表现为,研究仅从组织结构系统和资源配置的角度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糖尿病防治能力进行了分析,未收集现有资源情况下体现防治成效的有关数据,因而不能更精确的掌握与提高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有关的更多信息.今后可以更进一步的开展相关研究.

第二篇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样文: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

家庭医生制度是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安全、有效、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模式.在国际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家庭医生制度,他们通过与居民签约,实行首诊制度,按照人头预付服务经费等方式,从机制上成为服务对象健康和卫生经费的“双重守门人”,规范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的降低了医疗费用,大幅的改善了全民健康状况,满足居民的个性化健康需求.

当下,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针对国内看病贵、看病难的突出矛盾,并且随着国家医改相关制度的不断出台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在我国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已成为必然趋势.上海市2007年首先开始在徐汇、闵行、金山等5个区首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2010年8月,上海又提出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在全市范围推广家庭医生制度,以实现基本医疗的均等化.同年10月又将试点工作扩展到包括静安、闸北、浦东新区等5个区.2011年,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又写进了上海市的新医改方案中.作为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改革,针对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进行研究,对缓解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形成有序的就诊秩序、实现健康的无缝隙管理等方面都具有特别意义.

本研究在系统的回顾国内外关于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和探索基础上,发现签约首诊、双向转诊、强大的信息化支持平台、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科学的医保支付方式是顺利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关键.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专家访谈、SWOT分析、通径分析、医务人员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的分析了上海市探索家庭医生制度的历史沿革,探析了上海市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人力资源现状、经费投入测算等内容,并通过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家庭医生的资质及培养、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及流程、家庭医生制度的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了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模式.同时,本研究还通过对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部分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相关配套政策,包括激励机制、补偿机制、监督机制、管理机制等,旨在为上海市构建和实施家庭医生制度提供一揽子决策建议.

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一)定量结论

1.在居民就诊方面,居民在首诊时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达到65%,首选*医院就诊的比例达到21%.从选择首诊医院的原因分析来看,居民首先看重的是就近方便,其次是服务态度好、费用低、医疗水平等因素.居民首选*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医疗技术水平、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环境,而居民就诊未首选*医院的主要原因是等候时间长、就诊费用高、就诊环境拥挤等.同样,我们对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和未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2.通过对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提供能力的匹配,上海市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慢性病的健康管理、60岁以上老年的健康体检、对70岁以上老人开展眼保健指导、对特殊人群、幼托机构和在校学生以及养老院中的老人等进行健康体检等服务;(2)每年开展6~12次的家庭健康咨询和开具健康教育处方的服务;(3)开展对居民及家庭的健康风险因素评估;(4)开展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指导服务;(5)根据治疗方案为居民及其家庭成员提供跟踪监测及治疗;(6)将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上报,并在二、*医院进行门诊预约、检验、检查的服务;(7)开展双向转诊,推荐诊疗专家等服务;(8)开展其他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https://www.mbalunwen.net/chaonengli/78700.html

3.在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现状不是非常理想,居民对于与家庭医生签约的积极性不高.

4.在基层医务人员关于全科医生目前的工作执业满意度方面,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的比例较低,如在全科医生综合满意度方面,仅有5.5%的社区医务人员对目前的各方面状况表示非常满意,分别有32.2%和46.1%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示满意和一般,而对目前各方面状况表示不满意的社区医务人员有15.2%.

5.通过对医务人员和居民调研的部分项目进行通径分析,发现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项目对家庭医生需求和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其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家庭医生需求和家庭医生的人口学变量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有负向预测作用,且其通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值分别为0.05和0.04.

(二)定性结论

1.上海市当前实施的家庭医生制度应选择非完全型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且仅选择部分病种、部分人群,全面提供家庭医生制度所包含的各项内容.

2.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应坚持以实施健康管理为抓手,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兼顾居民的现实需求与医疗服务的现有提供能力的指导思想,按照“突出一个核心、强调签约服务、注重多种方式、加强政策支持、科学绩效考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原则,稳步推进,渐进改革,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全科医生制度向家庭医生制度的平稳过渡.

3.对于家庭医生的资质,医务人员认为家庭医生应该由31~50岁之间、具备大学(含专科)学历和初级或中级职称、从业在5年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来担当.

4.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绩效考核应包括对家庭医生及其团队的绩效考核和对家庭医生制度实施效果的考核两个层面.其中,家庭医生及其团队的绩效考核可以分为家庭医生工作量考核、慢病管理绩效考核、家庭医生团队考核以及部分附加因素的考核等四个部分,本研究还拟定了家庭医生岗位绩效考核表.对于家庭医生制度的考核,本研究通过专家头脑风暴法,提炼出了社区卫生服务门诊服务量绝对值与相对值、患者均次医疗卫生费用、婴幼儿健康管理率、患者慢病自我管理率、患者复诊率、患者医疗服务满意率、医务人员满意率、政府投入产出的成本效益等考核指标.

(三)政策建议

1.综合国外的实践和本研究的调研,本研究认为在家庭医生制度模式下,对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宜实行以按人头付费为主、辅以包括按服务项目付费和按病种付费等在内的混合型医保支付方式.

2.在综合定量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家庭医生的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慢病管理的策略、完善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的社会地位;加大向基层倾斜、向预防和健康倾斜的医保支付政策力度;制定针对老年护理、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医保支付政策;充分发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作用;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全面监管;加大工作协同力度,构建长效机制等.

本研究的创新和贡献之处在于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即将全市推广之际,首次对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服务流程、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测算了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人力资源缺口以及所需财政投入,探讨了与之相匹配的医保支付方式,并提出了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配套政策,立意高远,着眼点新颖,紧跟上海市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同时本研究立足国情和上海实际,研究结论科学可靠、可操作性强,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可为家庭医生制度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提供借鉴启示.但受能力和资源所限,本文对某些问题仅进行了定性研究与归纳,未进一步深入探讨,如对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等,是为该研究的不足.

第三篇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模板:中学校长决策研究

近年来,教育决策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校长的教育决策是影响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校长决策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这些挑战和困境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校长的公众形象.本文以决策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参照教育部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主要采取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学校长决策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论文将中学校长的专业化决策分为对内决策和对外决策两个方面,以武汉市J区中学校长和部分教师为调查对象,从校长对内决策的六个维度、校长对外决策的四个维度以及校长决策价值的五个维度进行了问题分析,比较系统论述了中学校长决策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是校长对内决策和对外决策的调查分析.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等六个维度对校长的对内决策的现状进行了整体分析、比较分析和特征因子分析;从执行教育政策、提升社会形象、调配教育资源、处理公共危机等四个维度对校长的对外决策进行了整体分析、比较分析和特征因子的分析.然后,通过对校长和教师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检视了开放性问题分析与客观性问题分析的一致性.与此同时,本文还进行了访谈调查和个案研究,从道德决策、组织决策、文化决策、课程决策和人性决策等五个维度对校长决策价值进行了研究,通过典型案例对校长决策的价值倾向进行了比较、剖析和研究.得到的基本结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调配教育资源、处理公共危机三个方面的校长决策与教师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的校长决策没有得到教师们的认可;教师的性别因素不影响校长决策,教师的年龄因素和职称因素对校长决策影响较大,年龄越大的教师满意度越低.论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校长决策的困境及影响因素.首先分析了校长决策面临的困境:升学压力的重负、责权利的不对称、评价标准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以及资金预决算与使用的外控;接着分析了理论视角、制度视角和主体视角下影响校长决策的内部因素,以及作为教育的社会外在方面、作为学校自身的外在方面影响校长决策的外部因素.最后,针对中学校长决策问题产生的根源,分别从三个层次,即校长决策的个体自身改造、校长决策的学校内部管理改进以及校长决策的外部环境改善,提出有了利于中学校长决策改进和提升的若干建议.

第四篇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例: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长普遍具有行政级别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管理,这种体制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中小学管理特点,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与发展.校长专业化是世界范围内校长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推行职级制管理,是对我国传统校长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中小学校长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制度保障.目前,校长职级制改革已经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鼓励,一些先行先试地区在十几年的实践过程中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项改革尚未在大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推广实施,试点地区的具体实践也存在许多问题.分析原因,既有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与不足,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阻力.为了保障校长职级制在国家层面的顺利推广,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强化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以职级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校长管理体系,完善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等配套制度体系建设,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进而因地制宜地稳步推广.

本研究以笔者所在的山东省潍坊市的职级制改革为主体,参考了上海、中山等地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具体做法,并借鉴国外校长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总结了当前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基本成效和主要问题,并从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的制度设计、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目的在于利用职级制改革的经验为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构建一种可资借鉴的制度安排,以实现教育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校长群体内部的规范治理,为校长专业发展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

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内涵解读:关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第二部分,经验借鉴:国内外校长职级制的实践与分析;第三部分,体系构建: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管理的制度设计;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建立健全职级制科学运行的配套制度.

第五篇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格式: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体系研究

在“人才成就未来”的大环境下,教练员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是竞技体育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核心要素,是其他任何资源无法替代的.而要想拥有一支优秀、稳定的教练员队伍和充足的教练员资源储备,就必须拥有一套能卓有成效运转的教练员资源管理体系.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使我们必须从更高起点上思考中国体育的未来、思考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也要从更高、更深层次去思考教练员队伍的管理.

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管理体制的惯性依赖,使得现行教练员管理体系滞后于转型期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对竞技体育日益深入的影响,*制与竞技体育职业化、商业化的交锋在所难免.原有的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组织、制度、权益划分和运行机制面临着时代的拷问和挑战,行政型管理的弊端一一浮现,高层次竞技体育教练员匮乏成为制约中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瓶颈.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因此,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教练员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既是顺应人才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整体趋势,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转型期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新的需求,实现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确保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和提升国际体育软实力的需要.但在文献梳理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研究重点集中在教练员现状的调查、教练员的培养以及教练员素质等方面,有关教练员管理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在数量、质量和深度、广度等方面均相对有限.当前学界有关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的研究大多围绕教练员管理的某一环节或方面开展,忽视了不同管理要素之间的匹配与整合,忽视了管理中整体效能的发挥,也忽视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有机整合.从系统的角度对我国体育教练员管理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的相关成果更是凤毛麟角.

本研究以省级以上体育系统竞技体育教练员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社会转型为切入点,通过对体育管理体制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教练员群体的现状与特点以及社会转型对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的影响等内容的研究,围绕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的理念、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等,尝试构建新的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体系,旨在为完善竞技体育教练员的管理,进而为保障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如下:

1.中国社会改革的政府主导性和渐进性,决定了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的改革也将具备同样的特征,并且将长时间处于新旧体制交叠之中,其完善势必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

2.发达国家的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是一种法治框架下的社会化管理,教练员管理的职业化和规范化程度较高.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依然是人治为主的行政型管理.

3.与2005年调研数据相比,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总量相对稳定,学历结构得以提升,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也呈现出进一步优化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总量不足,高层次、领军型教练员人才匮乏,地区分布、项目分布不均衡,导致教练员人才的奇缺与积压现象并存.

4.管理理念的滞后是导致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中各类矛盾的根本原因,而体制僵化是造成教练员管理缺陷的直接诱因.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2000字学术论文、2500字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题目

5.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体育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加速,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应立足国际化背景下思考完善途径.同时,竞技体育教练员的管理又是我国体育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突破原有管理范式的同时,也要立足现实国情,构建与社会高度契合的、具有发展性和前瞻性的新型管理体系.

6.从提升人力资本的角度入手,创新构建职能有机统一的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体系.更加注重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达成管理环节之间的横向匹配和纵向疏通,以促使教练员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有序化和科学化.

7.在管理理念方面,以立足全球、整体协同、以人为本、多元管理、服务为先、法治为主、持续创新和发展以及重视效能等理念指导新时期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体系的构建.

8.在管理组织方面,建立以教练员资质管理组织、聘用组织和*组织为基本架构的水平分工型组织体系,并设立第三方监管机构,形成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分工合作、协调互补、相互制衡的组织体系,让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组织走向性质多元、合理布局、协作共赢的格局.

9.在管理职权划分方面,建立与组织架构相匹配的职权体系,理顺各类产权关系,在利益整合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利益分配,并规范获利行为,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多方利益博弈走向协调、平衡.

10.在管理制度方面,建立与组织架构和职权划分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围绕职业资格管理制度、职业市场规范制度、利益分配制度以及相关保障制度等,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

11.在运行机制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协同、竞争、激励、监督约束、培养、评价以及流动等机制,以确保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系统得以高效运作.

为您写档案管理中级职称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引用文献:

[1]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方面论文选题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题目怎么定
[2] 新颖的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提纲样本大全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框架如何写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论文范文参考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档案管理中级职称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