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儿童教育培训项目商业计划书

主题:能力课堂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1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能力课程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能力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能力课程论文范文

能力课堂论文

目录

  1. 1 课程大纲 1
  2. 能力课堂:论文范文心理咨询师培训执业能力课程设计理念介绍01

1 课程大纲 1

   《自动化学科概论》教学大纲 1

   《电路基础》教学大纲 4

   《数字与逻辑设计》教学大纲 6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教学大纲 8

   《信号与系统》(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10

   《电子电路基础》教学大纲 13

   《电磁场与波》教学大纲 15

   《电磁场与波》(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17

   《微机系统与接口》教学大纲 19

   《自动控制原理I》教学大纲 23

   《信息通信网络概论》教学大纲 25

   《自动控制原理II》教学大纲 28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30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33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35

   《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37

   《过程与过程控制》教学大纲 39

   《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教学大纲 42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44

   《模式识别导论》教学大纲 46

   《系统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48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50

   《系统辨识》教学大纲 53

   《智能控制概论》教学大纲 55

   《自动化仪表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57

   《检测与控制电路基础》教学大纲 59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61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 64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教学大纲 66

   《电子电路CAD》教学大纲 68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70

   《J论文范文a语言》教学大纲 72

   《ERP系统导论》教学大纲 74

   《机器人控制》教学大纲 77

   《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大纲 80

   《实时系统与控制(研讨课)》教学大纲 82

   《生产计划与调度(研讨课)》教学大纲 84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架构(研讨课)》教学大纲 86

   《自控原理》(跨二级)教学大纲 88

   《计算机控制技术》(跨二级)教学大纲 90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92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96

   《VLSI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98

   《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100

   2. 实验大纲 102

   《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02

   《MCU技术及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类) 105

   《DSP技术及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108

   《PLC原理及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类) 110

   《嵌入式系统及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类) 112

   《检测技术》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115

   《运动控制》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117

   《过程控制》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120

   《控制基础》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124

   《信息通信网络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27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30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32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34

   《系统辨识》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36

   《智能控制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38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40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42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44

   《电子电路CAD》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46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48

   《J论文范文A语言》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50

   《实时系统与控制》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52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架构》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54

   《计算机控制技术》(跨二级)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 156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综合实践类) 158

   3. 生产实习大纲 160

   生产实习大纲 160

   校外实习基地简介--金城集团有限公司 162

   1. 课程大纲

   《自动化学科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2102 学分-学时 1-16)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本科生第一学期的学科/专业介绍性课程.目的是通过课程讲授,自学和参观,使自动化专业一年级学生从一入学就能对电子信息与电气大类学科,自动化学科/专业有个初步而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并对国内尤其是本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环境有初步的认识,以便为今后四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使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更主动,进一步促使学生爱自动化专业,立志为我国的自动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课程教学需要使学生了解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为什么学),初步了解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整体框架(如何教),包括各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各专业方向内涵与设置,各专业课与各专业方向之间的关系,重要的基础和专业课的作用,本专业(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等,初步了解东南大学自动化专业概况(教学环境),强调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和工程训练对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如何学),一般了解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the Discipline of Auto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较全面地介绍自动化学科的研究内容,自动化学科在技术学科中的地位,自动化学科的知识体系,自动化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自动化专业的特点,自动化专业的主要课程体系,自动控制原理,技术与系统简介,自动化学科的发展展望,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方法.

   具体按六部分讲授(含自学),中间安排一次专业实验室,论文范文参观.

   第1部分"绪论",介绍开设本课程对于刚入学的自动化专业新生的重要意义,分析如何教师讲好,学生如何学好本课程的关键点,并扼要介绍课程的各部分内容与教学安排.

   第2部分"自动化与自动化学科,专业",是第一个学习重点,从一个中学毕业生能理解的角度,较深入地介绍自动化的研究内容,自动化的作用与重要性,自动化与自动化学科,专业的关系,自动化学科,专业划分,自动化专业,学科的特点.并简要介绍自动化的发展历史,自动化在工业化,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对自动化,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学科,自动化专业能有一个初步但比较完整,深刻的印象.

   第3部分"自动化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概念",结合学生刚学习的高等数学(微积分)知识,介绍自动化(控制)的最基本的原理与最核心的概念,让学生建立"反馈",闭环控制的基本概念,了解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与自动控制工程各自的含义与包含的内容.这部分既是学习重点,又是学习难点.

   第4部分"现代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作为自学内容,有选择地扼要介绍先进的,深奥的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这些知识绝大多数已超出本科生学习范围(属于研究生学习的内容).通过扼要的介绍,让学生能对整个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有一个较完整地了解.

   第5部分"自动化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是第三个学习重点,从分析自动化科学技术学科包含的内容着手,给出整个自动化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和自动化专业的完整课程体系.从而让学生了解,作为一名从事自动化科学技术学科研究与教育的人员(也包括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内容——知识域与知识元;和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四年内将要学习的课程及其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6部分"自动化学科(专业)发展",介绍自动化学科的三个重要特点,自动化学科(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专业),尤其是与计算机类,信息类,工程类学科(专业)的联系与区别,最后通过对世界范围内高等工程教育的整体发展趋势的分析,来探讨,预测自动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从而让学生对自动化学科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总体要求:要求学生能对自动化学科与专业,即能对"自动化,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学科与自动化专业各自的涵义,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有初步但全面的了解,对今后四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上机要求

   无.但希望学生通过提供的"自动化领域着名公司,研究院所,大学与重要学术刊物"网站,进一步了解自动化领域的研究与教学现状,扩充知识.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要求学生对学科,专业有全局观念,能把握住今后四年的学习方向,并注意工科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自学能力,重视未来实践能力和工程训练.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绪论 1 自动化与自动化学科,专业 4 自动化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概念 4 介绍本校自动化专业

   介绍(参观)自动化专业有关实验室(实验设备)与论文范文(研究设备与研究成果) 2 自动化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4 自动化学科(专业)发展 1 合计 14 2 六.考核方式

   考查.要求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报告.

   七.教材及参考书

   戴先中,赵光宙,自动化学科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戴先中,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内容,地位与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万百五,自动化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自动化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自动化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5

   《电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0201 学分-学时 4-64)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控系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续相关的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电路的基本概念 ??? 内容包括电路分析的理想化模型,电路分析的基本物理量,电路分析的定律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明确电路分析的对象,理解电路中基本元件的特性,建立有别于物理学的思维方法.2,直流电路 ??? ?内容电阻电路分析,网络方程(点法,回路法)分析常用定理讨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正弦交流电路??? ?内容包括正弦交流电路的量分析法,互感耦合和变压器电路,串并联谐振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及其电路分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量分析法,理变压器的.动态电路分析 ????内容包括一阶,二阶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一阶,二阶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会求一阶,二阶动态电路零输入,零状态及其全,,,独立分析问题通过,努力学生主动学习,自学能力. 通过实验环节的配合,培养学生. 4.非正弦及电路频率特性 10 5.动态电路分析 11 6.二端口网络 5 合计 62 复习2学时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与作业)+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材及参考书

   邱关源主编电路李翰逊编电路分析基础

   《数字与逻辑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0110 学分-学时-上机 3-48-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学院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更深入学习计算机结构和数字系统技术以及在专业中的应用和设计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数字电路中的数制和码制 ??? ?内容包括 ??? ?内容内容包括独立分析问题通过,努力学生主动学习,自学能力.通过实验环节的配合,培养学生. A/D和D/A转换 6 数字集成逻辑电路及其应用 6 合计 48

   五,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90%

   六,教材及参考书

   康华光主编主编主编编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0111 学分-学时 2-32)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运算方法和运算器,理解系统,各种器的工作原理和器扩展技术;掌握计算机指令的寻址方式,指令格式;掌握微处理器的结构组成原理,熟悉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掌握总线结构和总线控制,熟悉常用的系统总线;熟悉论文范文设备的功能,种类和作用;掌握输入输出技术,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CPU结构打基础.

   5. 论文范文处理器:使学生了解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建立起计算机运行的"时—空"概念,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设计方法,及硬布线控制器的基本设计思想.

   6. 系统总线: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内的连接部件——总线,接口的基本结构,及机内的通信方式.

   7. 论文范文设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中常用外设的基本结构,主要技术指标,工作原理等知识,重点掌握磁盘,CRT的特性.

   8. 输入输出系统: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中I/O交换方式的实现方法,所需硬件接口的基本结构,软硬件的分工配合及工作过程.

   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各功能部件组成原理及技术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新技术在现代上运用. 2.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中各种常用的算术运算算法的掌握以及各个部件常用的性能指标的计算.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实现方法,以及对各种技术进行评价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4 论文范文处理器 8 系统总线 2 论文范文设备 2 输入输出系统 2 合计 32

   五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90%

   六 教材及参考书:

   1. 王爱英主编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 白中英主编 计算机组成原理 科学出版社,1994

   3. 李亚民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主编 计算机组成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信号与系统》(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0105 学分-学时 3-48)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信号与系统》是自动控制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主干课程.该课程与本科生的许多专业课(自控原理,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通信原理,图像处理等)有着很强的联系.该课程涉及了信号与系统的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等,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同时又涉及到一些最新发展的信号处理理论和应用知识.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这一论题代表了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必须关注的一整套完整知识和一门关键的学科.该课程对于理论和实践两个体系都有很高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进一步深化对信号与系统有关理论知识及其应用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握信号的时域特性和时域变换方法.掌握系统的特性和分类,重点是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奇异函数.(3课时).

   学会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能够建立一阶,二阶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掌握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等概念等;学会计算卷积积分;学会利用传递函数计算冲激响应,阶跃响应和指数信号作用下系统的输出响应;学会分析连续系统的性质.(9课时).

   学会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能够建立一阶,二阶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差分分方程;掌握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等概念等;学会卷积和;学会计算冲激响应,阶跃响应和指数信号作用下系统的输出响应;学会分析离散系统的性质.(6课时).

   掌握傅立叶级数的有关概念,学会计算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展开.(6课时).

   掌握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熟悉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掌握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学会运用傅立叶变换计算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域和时域响应,能够进行滤波器,理想放大器等系统分析.(9课时).?

   了解单边拉普拉氏变换及其主要性质,熟悉电路的复频域模型及其计算方法,了解系统函数的概念.?(9课时).

   掌握Z变换及其离散系统在z域分析,能够进行z变换计算,并掌握z变换的性质.?(3课时).

   三,上机实习要求

   了解MATLAB语言及其在自动控制方向的基本应用,掌握系统分析中数据输入,输出设计,利用SIMULINK实现系统稳定性分析,输入输出关系分析.能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对程序作局部的修改和适当的扩充.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掌握信号变换方法的基础上对线性时不变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针对具体物理系统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2.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各种信号熟练进行变换处理的计算能力,从时域到频域,再从频域到时域,并能够应用在系统分析中;初步掌握使用MATLAB程序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专业英文文献能力,并能够使用英文完成作业,试卷,并培养部分口语表达专业英语的能力.

   6.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信号与系统 48 绪论 2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 6 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 7 傅立叶级数 6 傅立叶变换 7 傅立叶变换应用 2 拉普拉斯变换 6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3 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 3 MATLAB仿真实验 6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及上机)+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90%

   七,教材及参考书

   1.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3版),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

   2.郑君里,信号与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Charles L.Phillips, Signals, Systems, and Tran论文范文orms(Third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

   4.王宝祥,信号与系统习题及精解,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电子电路基础自动?本课程是一门工程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开设的目的是为电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应用方面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包括实践性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并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较为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也为今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1, 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 2, 基本运算电路:DTL,论文范文L,CMOS逻辑门电路集成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 3, 基本放大电路:共基,共射,共漏,共源五种组态放大电路的静态,动态分析,频率特性分析. 4, 组态放大电路:五种组态组合而成的放大电路,差放,通用集成运放内部电路原理及主要参数等. 5, 反馈电路:四种类型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判断,稳定性判据及补偿方法等. 6, 波形产生电路:RC,LC,正弦波产生电路,电压比较器,单稳触发器等构成的非正弦波产生电路. 7, 信号处理电路:滤波电路,乘法器电路,锁相环电路. 8, 功率电路:2类功放,集成功放,串联型稳压电路,三端集成稳压器等.实验单独设课1, 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验环节的配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1,半导体器件概述 2,基本运算电路 3,基本放大电路 4,组合放大电路 8 5,反馈电路 8 6,波形产生电路 7,信号处理电路 8,功率电路 合计 64 ?康华光 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

   《电磁场与波》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0107 学分-学时-上机 3-48-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控制专业必修的一门的基础课,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主要介绍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及规律,阐明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与之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阔的专业知识,为在这一领域中进行深入学习,应用和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概念较抽象,应用的数学知识较多,因此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应具备高等数学,矢量分析,场论以及电磁学等相关课程的扎实数理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电磁场的基本定律

   掌握电磁场物理量的概念和基本关系,掌握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掌握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和坡印亭定理.

   静电场,恒定电流电场和恒定电流磁场

   掌握静电场,恒定电流电场和恒定电流磁场的基本方程,位函数方程,边界条件和能量关系,掌握电容,电感的计算方法,掌握导电媒质内恒流电场与静电场的比拟,初步掌握电场力和磁场力的计算方法.

   静态电磁场边值问题的解法

   掌握静态电磁场的唯一性定理,掌握镜像法和分离变量法,了解有限差分法.

   时变电磁场

   掌握时变电磁场的基本方程,边界条件,唯一性定理和位函数,掌握正弦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其复数表示方法,掌握复坡矢量和复坡定理.

   平面电磁波

   掌握波动方程,均匀平面电磁波概念及传播特性,掌握下弦均匀平面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电磁波的极化,掌握平面电磁波入射,反射和折射的分析方法.

   三,上机实习要求

   无.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深化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基本电磁场问题进行计算或确定计算步骤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结构计算程序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课程介绍及预备知识:矢量,场论 2 电磁场的基本定律 6.5 0.5 静电场,恒定电流电场 6 1 恒定电流磁场 3 1 静态电磁场边值问题的解法 9 1 时变电磁场 5.5 0.5 平面电磁波 8 1 总复习 1 2 合计 41 7 课内外学时比: 1 : 2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及课堂表现)+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90%

   七,教材及参考书

   孙国安编.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基础(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7

   冯慈璋主编.电磁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10

   《电磁场与波》(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0107 学分-学时-上机 3-48-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中电学的基础上,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了解电子与电气工程应用中各类电磁问题及其基本规律,培养电磁场与电磁波问题的分析与计算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和科研打下必要的电磁学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培养运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电磁场的基本定律

   掌握电磁场物理量的概念和基本关系,掌握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掌握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和坡印亭定理.

   静电场,恒定电流电场和恒定电流磁场

   掌握静电场,恒定电流电场和恒定电流磁场的基本方程,位函数方程,边界条件和能量关系,掌握静电场,恒定电流电场和恒定电流磁场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电容,电感的计算方法,掌握导电媒质内恒流电场与静电场的比拟.

   静态电磁场边值问题的解法

   掌握静态电磁场的唯一性定理,掌握镜像法和分离变量法,了解有限差分法.

   时变电磁场

   掌握时变电磁场的基本方程,边界条件,唯一性定理和位函数,掌握正弦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其复数表示方法,掌握复坡矢量和复坡定理.

   平面电磁波

   掌握波动方程,均匀平面电磁波概念及传播特性,掌握下弦均匀平面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电磁波的极化,掌握平面电磁波入射,反射和折射的分析方法.

   三,上机实习要求

   无.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深化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典型的工程电磁问题与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 计算能力的培养:针对典型的工程电磁场与电磁波问题,使学生具有选取适当的分析计算方法,确定分析计算步骤,完成分析计算的能力,并具有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并能够将本课程内容与其它专业课程内容融会贯通.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和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够完整,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书面表达规范整洁.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思维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与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英语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专业英文文献能力,并能够使用英文完成作业,试卷,并培养部分口语表达专业英语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习题课 其他 课程引言 1 电磁场的基本定律 9 静电场, 8 静电问题的解 10 稳定电流 2 静态磁场 4 时变电磁场与Maxwell方程 6 平面电磁波 8 合计 48

   六,考核方式

   1. 总评成绩 等于 平时+ 期末成绩

   10%

   期末考试成绩占 90%

   2.期末考试为半开卷考试,考试时学生应带计算器并可带一张A4大小的笔记纸.

   七,教材及参考书

   1.D论文范文id K. Cheng,Field And W论文范文e Electromagics (Second Edition),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孙国安 编着,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基础(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 Kenh R. Demarest,Engineering Electromagics,影印版,科学出版社,2003

   4. Fawwaz T. Ulaby,Fundamentals of Applied Electromagics,影印版,科学出版社,2002

   《微机系统与接口》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5309 学分-学时 3-48)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大类专业校级平台课程.课程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已学数字逻辑,电子线路和程序设计的基础上, 深入掌握微处理器和基本接口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学会用汇编语言编程,调试和硬件控制基本方法,正确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具备计算机硬件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以便为今后嵌入式系统,单片机,DSP原理,检测,控制等后续课程学习以及计算机硬软件应用系统设计和科研打下必要的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概念与基本知识:

   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和码制变换,理解基本编码方法;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形成微机系统的概念;

   理解指令,程序的概念以及执行过程与微机系统之间的关系;

   了解现代微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分类.

   微处理器与系统结构:

   了解i8086处理器的编程结构,总线接口部件 (BIU) 和执行部件(EU) 的功能及特点; 掌握8086的寄存器结构;

   了解8086MPU各个引脚的含义,掌握主要引脚的特性,理解8086的复位电路和功能;

   理解i8088与i8086区别,掌握最小和最大工作模式的特点与区别,.掌握典型连接电路;

   理解处理器总线,分类及总线周期的概念, 以及与指令周期,机器周期的关系;

   掌握总线读/写操作时序与典型电路对应关系;

   初步了解存储器,I/O操作时序,掌握存储器组织结构和存储器访问操作,8086/8088存储器分段的概念,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的概念;

   理解IA-16和IA-32系列微处理器结构特点, 了解微控制器和嵌入式处理器的概念和特点.

   Intel80X86/Pentium指令系统

   掌握了解8086指令基本格式;

   掌握8086寻址方式及寻址过程,掌握8086段基地址,偏移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解典型指令尤其是数据传递指令对应的总线操作;

   掌握常用指令及功能应用,包括基本算术逻辑运算,;输入/输出指令及应用;

   掌握程序流和系统控制指令,掌握堆栈的基本概念;

   了解80X86/Pentium增强指令和扩充指令,一般了解80X86/Pentium特殊处理指令.

   8086/8088汇编程序设计

   掌握汇编语言与程序设计基本概念,包括CPU指令,伪指令,宏,汇编过程,汇编程序的关系;

   重点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结构和常用伪指令语法;

   理解MS-DOS环境下汇编程序框架;

   通过例程学习掌握基本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表示,典型程序流控制,高级语言接口);

   简单掌握BIOS与DOS功能调用及使用方法(重点在实验课讲授).

   存储器系统

   掌握存储器特点及基本分类;

   了解随机读写存储器(SRAM和DRAM)基本电路,理解片内译码概念;

   了解只读存储器ROM,UV-EPROM,EEPROM和闪存FlashRom;

   重点掌握存贮器三种常用片选译码方法;

   重点掌握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连接与扩充方法;

   了解存储器集成与虚拟存储器概念.

   基本输入输出与中断技术

   理解I/O总线及规范,I/O芯片片选译码电路;(重点在实验课讲授);

   掌握输入输出基本接口及主要问题;

   重点掌握简单输入输出方法及典型程序;

   重点掌握中断基本原理和组成要素,掌握中断响应及中断处理过程;;

   了解8259A中断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掌握中断软件结构(举例).

   掌握直接存储器访问DMA的基本特点和过程.

   常用数字接口芯片(重点在实验课讲授)

   掌握并行接口的概念,了解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i8255A的基本功能和典型用法;

   掌握定时/计数器的概念,了解i8253基本功能和典型用法;

   掌握串行接口与通信的概念,了解NSC8250/i8251串行通信接口基本功能和典型用法;

   了解8237DMAC接口的基本功能和典型用法;

   常用模拟接口芯片(重点在实验课讲授)

   理解模数转换器DAC原理;

   掌握典型DAC芯片及其接口应用

   理解数模转换器ADC原理

   掌握典型ADC芯片及其接口应用

   掌握模拟通道(多路转换开关MUX,采样保持器S/H)

   掌握简单应用处理程序

   32位微型计算机(IA-32)I/O控制,实时系统基本概念,培养基本的硬件动手能力和目标代码级软件调试能力.综合测试实验仅给出了设计要求(各类应用系统的原型)与设计提示,每种测试分别规定基本要求和提高性要求部分,主要用于测试和锻炼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现有实验平台基础上自行设计选择软,硬件实现方案.详见《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为便于学生自学掌握指令功能,理论课还可安排1-2学时辅助实验(先上课后上机).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 数据手册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IA-16/32微处理器,半导体存储器和I/O接口等典型芯片数据手册的阅读,实现技术性应用,设计,调试和测试方法的能力培养.

   2. 典型接口硬件电路分析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典型总线环境下微机系统电路原理图,时序图的读图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典型汇编程序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初步具有简单的硬件和汇编语言软件设计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数据手册,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和实验报告,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尤其在微机硬软件相关设计作业和实验中;课程与实验教学中详略得当,循序渐进,交叉重复,适当留部分内容给学生自学或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分析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实验理论 绪论与基础知识 1 微处理器与系统结构 4 Intel80X86/Pentium指令系统 5 (2+2) 1+*1 8086/8088汇编程序设计 6 (2) 6 *2 存储器系统 4 1 基本输入输出与中断技术 8 (2) 5 常用数字接口芯片 6 9 常用模拟接口芯片 4 3 32位微型计算机系统及应用 8 3 *2 课程设计(下一学期初) 20 合计 46 (4) 47+(4指令) 1+*5 注:理论课指令内容有(2+2)学时(折合理论课2学时)在实验室完成;两次习题课(2+2)不占理论课总学时;*3次实验理论课可穿插安排,基本学时1,其余原则上不占实验总学时.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作业测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上课提问,答疑情况)占10%

   作业测验(7次作业,小测验,习题课)占15%

   期末考试占75%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杨素行.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吴宁编.《80X86/Pentium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

   3谢瑞和等.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钱晓捷·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自动控制原理I》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1310 学分-学时3-48)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自动控制原理(Ⅰ)是电工,电子类校级平台课,和自动控制原理(Ⅱ)一起组成自动控制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它的作用是使得学生在学过"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之后,进一步建立系统(特别是反馈系统)的概念.学会描述系统的多种方法.掌握分析系统动,静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工具,初步了解系统校正的一些常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它先进的控制理论打下基础.?要求学生了解自动控制原理产生的背景和大致发展历史,知道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种类和工作原理.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掌握控制系统的微(差)分方程描述,状态空间描述,传递函数描述,框图表达.学会对一般的机电系统等进行机理建模.了解系统的零,极点等的概念.(3) 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分析

   建立系统的动态指标和静态误差概念,学会动态指标和静态误差的计算方法,能分析一般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学习用计算机软件分析系统性能.

   (4)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学习分析系统稳定性的常用判据(代数判据,频域判据,根轨迹分析方法).了解用计算机软件分析系统稳定性.

   (5) 控制系统的综合方法

   了解控制系统的常见综合方法: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极点配置法.

   1. 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会对实际物理系统进行数学抽象,并用已学过的数学工具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养成将来在工程实际中经常进行理性思维的习惯.

   2. 计算能力的培养:

   学会借助于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3. 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现的能力.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I(合计) 41 7 原理概述 3 系统数学描述 1 稳定性分析 9 动静态性能 6 系统综合 10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0%,考试成绩占0%,采用考试,考试范围即为教学内容.

   .

   胡寿松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 科学出版社,尾形克彦(编着),卢伯英,于海勋(译),现代控制工程(第4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信息通信网络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2311 学分-学时-实验 3-40-16)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信息通信网络概论》为电类专业的校级平台课程,也是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计算机网络是实现生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网络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自动化领域.因此,网络技术不仅是计算机通信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也是从事自动化系统与工程设计和开发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信网络的发展,掌握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为打下的基础.网络技术发展简史,现状和趋势通信系统的组成与性能基带传输与传输模拟调制解调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与编码

   4.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5.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与实验报告,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6.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网络概念,功能,分类,结构 3 主要性能指标与体系结构 3 物理层,数据通信基础 8 数据链路层 4 计算机局域网 6 2 广域网 3 网络互联 4 运输层 3 8 应用层 2 8 复习 2 合计 36 4 16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作业成绩+上机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作业成绩占10%

   上机实验成绩占2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材及参考书

   1 谢希仁编着.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Jean Walr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 First Course.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 黄叔武 杨一平主编.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自动控制原理II》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1312 学分-学时3-48)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自动控制原理熟悉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分析方法,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及未来的工作打基础.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矩阵指数函数计算方法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概念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综合

   2.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求解线性定常系统运动和完成控制器综合设计,具备确定计算步骤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自动控制原理II 42 6 绪论 2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4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2 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综合 9 1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及考勤)+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90%

   七,教材及参考书

   1 田玉平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6

   2 胡寿松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第4版.科学出版社,2001

   3 郑大钟主编.线性系统理论.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5318 学分-学时-实验2-29-6)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限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信号的获取,表示,变换与频谱分析等基本知识,尤其要掌握离散富里叶变换的快速计算方法;掌握数字系统建模及特性分析,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专业的应用研究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2. 推理与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能力利用基本定义,选择合理的推导思路,推导出相对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定理,运算公式等,达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逻辑锐利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 建议学时分配

   讲 课 习 题 课

   (练习或讨论) 上机 时数 内 容 时数 内容 时数 内容 28(合计) 1(合计) 6(合计) 2 1,绪论 2, 系列 2 数子系统基础知识

   系统的描述 2 1.系列的频域表示

   2.离散与连续信号之间的相互联系. 2 1. Z变换. 2. 典型实例

   2. Z变换的基本性质

   3. Z反变换. . 2 离散系统时域特 性 2 离散传递函数

   离散富里叶级数(DFS)

   3.DFS的基本性质 2 1. 离散富里叶变换(DFT)

   2. DFT基本性质

   3. 与Z变换的关系 2 1. DFT的运算特点

   2. 按时间抽取的FFT算法 2 1. 按频率抽取的FFT算法

   2. FFT算法特点分析 2 离散系统DTFT,DFT 2 1. 其它快速算法

   2. 数字信号表示与分析方法小结 2 1. 数字滤波器的原理/结构

   2. IIR的结构 2 1.FIR的结构

   2. IIR设计思想 2 1. 冲击响应法

   2.双线性变换法 2 IIR设计实例 2 1. FIR的特性

   2. 窗口设计法

   3. FIR频率抽样设计 2 滤波器设计 复习 1 习题讲解 六.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及课堂提问)+ 上机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上机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七. 教材及参考书

   王世一数字信号处理(修订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2427 学分-学时-上机 3-40-16)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用于对实际对象进行控制的算法和实现方法,学习多种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学习DCS,现场总线以及计算机控制工程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系统的控制,全面提高学生设计,调试和实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综合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分类,工控机的功能,特点,模拟控制器与数字控制器的主要区别,掌握建模方法.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扼要回顾控制系统理论基础知识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掌握位置式PID算式和增量式PID算式,它们的应用场合,主要区别,改进算式;掌握数字PID算式的工程实现方法;掌握串接控制,前馈控制,史密斯预估控制等多种控制方法的实现.

   4.计算机控制系统模拟方法设计:掌握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基本思想,主要步骤.掌握数值积分法,零极点匹配法,和等效保持算法.

   5.计算机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方法设计:能熟练地将时域设计指标转换成Z域设计指标,掌握根轨迹设计方法和解析设计方法.

   6.新型控制策略:掌握模糊数学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基本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步骤,会用模糊控制器实现实时控制.了解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

   7. 集散控制系统:了解DCS的发展概况,掌握DCS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各部分主要功能,在掌握DCS的硬件体系结构基础上对DCS硬件组态和软件组态的工作有一个基本认识.了解TDC-3000的的各部分组成与特点.

   8. 现场总线技术:掌握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掌握几种典型的现场总线技术.

   9. 计算机控制工程设计方法: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了解计算机控制工程实施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会从硬件上和软件上采用应对措施.

   三,上机实习要求

   课程上机实验是本课程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上机实验,学生可以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软件编程方法,学会用数字PID等控制算法对仿真对象,小型直流电机实验装置进行控制,积累一定的计算机控制经验,掌握PID控制器参数调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够将各种分析方法综合应用到系统设计之中.

   2. 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给定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性能指标要求,学生会在综合分析基础上以较高性价比设计并改造系统,使之符合系统要求.

   3. 计算机控制工程实施能力的培养:对设计后计算机控制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困难会寻求适当方法解决.

   4. 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掌握计算机控制编程,积累一定的计算实际控制经验,掌握控制器参数调整方法,提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6.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7.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2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 5 1 16 计算机控制系统模拟方法设计 5 1 计算机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方法设计 5 1 新型控制策略 5 1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技术 8 1 计算机控制工程设计 4 合计 35 5 16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上机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上机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七,教材及参考书

   1王勤主编.计算机控制技术:第1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施保华,杨三清,周风星主编.计算机控制技术:第1版.华东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2314 学分-学时-实验 2.5-32-16)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及实验技能,熟悉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培养电力电子电路分析,计算,调试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为学习《运动控制》等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绪论: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了解基本的几种电力电子电路;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重要作用和典型应用.

   (2)晶闸管及其可控整流电路:重点掌握普通晶闸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重点掌握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等的工作原理,数量计算和波形分析;掌握晶闸管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了解晶闸管器件的串并联;了解反电势负载的特点.

   (3)变流器运行:重点掌握有源逆变的工作原理;掌握换流重叠角的有关原理;了解变流器外特性,谐波,功率因数等内容.

   (4)门极触发电路:掌握门极触发信号的种类及晶闸管对门极触发电路的要求;掌握晶闸管触发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触发器的定相;了解集成触发器,数字触发器的基本原理.

   (5)交流调压和交交变频:重点掌握单相交流调压的基本原理;掌握双向晶闸管的基本原理;掌握交交变频的基本原理;了解三相交流调压,软起动,交流调功.

   (6)全控型电力半导体器件:重点掌握P-MO论文范文ET和IGBT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GTO和电力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电力半导体器件和装置的基本保护手段;了解IPM和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概貌.

   (7)直流变换器:重点掌握斩波原理和控制方式;重点掌握降压式,升压式,升降压式变换器的基本电路;了解负载为直流电动机时的斩波器结构;了解输入与输出隔离的直流变换器;了解直流PWM控制.

   (8)无源逆变和变频:重点掌握逆变和变频的含义,类型,电压型逆变器与电流型逆变器的特点;重点掌握PWM逆变器的原理,特点,优点和控制技术;掌握负载换流逆变器,强迫换流电压型逆变器,强迫换流电流型逆变器的基本电路和原理;了解逆变器的谐波和调压;了解中高压变频器的结构.

   (9)软开关技术:掌握软开关技术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实现原理;了解基本的软开关电路.

   (10)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掌握直流电动机调速及其可逆电路的原理;掌握直流及交流电动机调速的基本手段;了解其他应用.

   三,实验要求

   了解和认识基本的电力电子器件和电路;能够分析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的参数;能够搭建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能够分析触发电路的原理;能够完成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调试;能够分析有关输出结果;能够结合具体问题设计一些简单的电力电子电路.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电力电子电路拓扑,工作原理,各关键节点波形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针对不同器件的不同结构,性能等进行相应分析比较的能力.

   2.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要求进行计算并确定有关电力电子器件参数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和实验报告,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进行多角度思考等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绪论 2 2 晶闸管及其可控整流电路 8 5 变流器运行 3 门极触发电路 3 3 交流调压和交交变频 2 3 全控型电力半导体器件 4 直流变换器 2 无源逆变和变频 4 软开关技术 2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2 3 合计 32 16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实验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七,教材及参考书

   冷增祥,徐以荣.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

   王兆安,黄俊. 电力电子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陈坚. 电力电子学: 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0316 学分-学时-上机 2-32-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类一门综合性专业主干课程.它的前修课程为"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电路分析基础", "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等环节,使学生能掌握各种常见机械,热工,成分等工程量的检测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修课及本课程的知识,逐步掌握根据具体检测(控制)要求,主要技术性能设计出高性能论文范文比及先进实用的自动检测(控制)仪表及系统和方法与技术.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绪论和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介绍检测系统的一般组成及分类方法;掌握检测系统的静态与动态特性;理解检测系统误差的基本概念,性质,表达方法以及检测仪表(系统)的精度等级,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的特点,规律与处理方法.

   (2) 力学量检测技术:介绍力学量定义,分类,压力,力和转矩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工程上常见传感器;学习与掌握各类工程应用较多常用和先进的压力,力和转矩测量仪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3) 运动量检测技术:介绍运动量定义,分类,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工程上常见传感器;学习与掌握各类工程与军工应用较多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测量仪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4) 温度检测技术:介绍各种温标的由来与定义温度量值标定与传递方法,测温分类方法及其特点,热膨胀式测温方法,重点放在工业与国防应用最多的热阻式,热电式和辐射法测温原理,方法与常见(标准)传感器与测温仪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并以一定篇幅介绍新颖温度传感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

   (5) 物位检测技术:学习与掌握物位定义,分类方法;学习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液位和料位检测方法,这些方法与对应的常见和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与应用特点,概貌性学习了解相界面的检测原理与方法.

   (6) 流量测量技术:学习与掌握流量的定义,流体的性质,管流基础知识与流量测量分类方法;学习适合某些工况条件的流量测量方法,这些方法与对应的常见和先进的流量测量仪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与应用特点,学习了解流量的标准装置工作原理与应用特点.

   (7) 水和大气污染物检测技术简介:概要性介绍水和大气主要污染物种类,化学成分,污染危害,标准检测(分析)仪器和在线自动检测装置.

   三,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验单独设置16学时实验课,这里从略.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分析,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各种常见工程参量不同测量范围,不同测量精度,具体测量现场环境特点科学设计自动检测方案,合理选用传感器等工程应用针对性很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能力的培养.

   2. 实践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设计型实验,初步具备对对各种常见工程参量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实验设计报告,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

能力课堂:论文范文心理咨询师培训执业能力课程设计理念介绍01

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针对对各种常见工程参量自动检测课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准确分析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扬长避短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绪论 2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6 1 力学量检测技术 4 运动量检测技术 2 温度检测技术 6 1 物位检测技术 4 流量检测技术 4 水和大气污染物检测技术简介 2 合计 30 2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及实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90%

   七,教材及参考书

   1.周杏鹏主编.现代检测技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迎春,叶湘滨编着.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八,说明

   本课程以上要求是对"自动化"类基本要求,对其他专业作选修课时,可适当降低要求.

   本课程教学分三个档次,即学习,了解,掌握,理解,对各种非电量的转换原理,各物理量的检测方法,要真正理解,掌握;对常规和常见检测仪器和检测系统要了解并弄懂工作原理,特点和掌握它们的适用范围,对一些高精度检测仪器和装置(学生无法直接操作),能了解其结构特点,适用范围,工作原理;对一般难度的检测课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论证,分析,能提出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过程与过程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2425 学分-学时 4-64)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工业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控制系统的角度掌握生产过程的典型控制方案,为学生将来从事过程控制的设计和系统维护等工作打下理论和应用基础.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过程控制策略及典型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等,使学生从控制系统的高度掌握过程控制专业知识,能够进行过程控制工程领域的研究及设计工作.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过程控制概述:掌握过程控制的定义,弄清过程控制的目的;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掌握过程控制的阶跃响应指标,理解偏差积分性能指标.

   (2)过程检测及仪表:了解过程检测仪表的组成,掌握过程检测仪表信号的标准;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数字滤波的方法;掌握过程检测仪表的几种接线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了解安全场所的划分和仪表防爆的基本知识;掌握热电偶,热电阻等温度检测仪表的使用,以及温度检测仪表的选型及安装;掌握常用压力,流量等检测仪表的工作原理以及选型和安装;了解物位,成份等检测仪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了解过程控制中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3)过程执行器:了解执行器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动和气动执行器的使用;了解各类执行器的显着特点;掌握调节阀的流量特性及其选择方法;了解变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变频器在过程控制中关于调速与节能方面的应用.

   (4)过程模型:掌握被控过程的自衡和非自衡特性,以及相互间的区别;掌握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的典型传递函数;掌握过程特性对控制品质的影响;掌握过程数学模型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了解被控过程的机理建模方法;掌握被控过程的时域响应建模方法.

   (5)常规过程控制策略: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了解PLC控制工业过程的一般设计方法;掌握PID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掌握各种改进型PID控制算法;了解各种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了解选择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投运与维护.

   (6)先进过程控制策略:了解先进过程控制策略的发展和特点;掌握内模控制(IMC),预测控制(MPC)的原理及应用;了解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等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7)串级控制系统: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方法;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

   (8)复杂控制系统:理解前馈控制原理及使用场合,掌握静态前馈控制和常用的动态前馈补偿模型,掌握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工业应用;了解时间滞后控制系统的常用解决方案,了解预估补偿控制,掌握大滞后过程的采样控制;了解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的原理,掌握相对增益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前馈补偿解耦设计方法;了解比值控制系统的特点,掌握变比值控制系统的应用;了解均匀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场合;掌握超弛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了解分程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了解阀位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9)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掌握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和构成;了解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型式;了解集散控制系统(DCS)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基于PLC的监督控制与数据采集(PLC-SCADA)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掌握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结构和特点;了解控制与管理信息集成技术.

   (10)典型过程控制:掌握典型生产过程的特性及控制方法,如CSTR,流体输送设备(泵及压缩机),传热设备(换热器及加热炉),精馏过程,炼油过程及火力发电过程的典型特性及控制.

   三,实验要求

   实验单独授课.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控制系统动态性能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针对具体过程选取控制策略的能力的培养.

   2.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各种被控过程控制参数进行整定计算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仿真程序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作业和课堂讨论,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控制方法,以及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过程控制概述 4 过程检测及仪表 4 2 过程执行器 4 2 被控过程 6 常规过程控制策略 4 2 先进过程控制策略 8 串级控制系统 2 2 复杂控制系统 6 2 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4 2 典型过程控制 8 2 合计 50 14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90%

   七,教材及参考书

   1 陈夕松等. 过程控制系统,科学出版社,2005

   2 王树青等. 工业过程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 B. W. Bequette, Process control: modeling, design, and simulation, Prentice Hall, 2002

   《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2312 学分-学时 4-64)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主要研究工业企业中常用的电机拖动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主要内容有: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内部电磁物理过程和能量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讲授直流电机拖动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交流电机拖动系统的静态特性,直流电机拖动控制系统,双闭环调速系统和交流电机拖动控制系统论文范文压变频调速.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动手能力.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电机拖动及运动控制系统 I

   (1)直流电机:掌握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直流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2)电机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掌握电机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和典型的负载转拒特性.

   (3)直流电机拖动系统的静态特性:熟练掌握直流他励电机的机械特性,起动特性和制动运转状态的特性.

   (4)直流电机拖动系统的动态特性:理解直流他励电机起动时的动态特性和制动过程的动态特性.

   (5)变压器:掌握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变压器的运行特性和特殊用途的变压器.

   (6)交流电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三相交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7)异步电动机:掌握异步电动机运行时的电磁关系,基本关系式等效电路和相量图,异步电机的功率和转矩和工作特性.

   (8)异步电机拖动系统的静态特性:掌握异步电机的机械特性,起动和制动运行状态.

   2. 电机拖动及运动控制系统II

   (1)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掌握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

   (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掌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态特性,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动态性能分析.

   (3)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掌握微机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数字测速和滤波的方法.

   (4)结笼型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熟练掌握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变压变频调速系统中的脉宽调制技术,了解矢量控制系统和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实验要求

   实验单独授课.

   能力培养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电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分析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3.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和实验,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4.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设计方法.

   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电力拖动及运动控制系统 I 30 3 直流电机 5 1 电机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2 直流电机拖动系统的静态特性 5 1 直流电机拖动系统的动态特性 3 变压器 6 交流电机的基础知识 2 异步电动机 5 1 异步电机拖动系统的静态特性 2 电力拖动及运动控制系统 II 28 3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6 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6 1 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 4 位置随动系统 2 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10 1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与作业)+设计大作业+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设计大作业2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教材及参考书

   陈伯时主编.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宋银宾.电机拖动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3436 学分-学时 2-32)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上,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内容包括,要求学生了解., 内容—哈达玛变换等.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方法., 内容包括.要求学生掌握等., 内容包括,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 内容—合并区域方法.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 内容包括要求学生Freeman链码描述任意曲线和闭合边界的方法.

   7, 图像识别:内容包括要求学生等.内容包括要求学生

   三,能力培养的要求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发展很快的新兴学科,近年来有许多新的进展.要求学生除了学习课堂讲述内容外,通过自觉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拓宽视野,培养自学能力;通过具体应用案例的研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绪论 2 图像信息的基本知识 2 图像变换 4 1 图像压缩编码 4 图像增强和复原 4 1 图像分割 5 图像描述 3 图像识别基础 2 2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2 合计 28 4 五,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考核成绩占90%,期末考核形式采用笔试或课程大作业报告加答辩的形式

   六,教材及参考书

   1 夏良正,李久贤编着.数字图像处理(第2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R.C.Conzale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Second Edition.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影印版)

   3冈萨雷斯. 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翻译版)

   《模式识别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2438 学分-学时 2-32)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研究计算机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实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运用技能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掌握模式识别的概念,发展和应用,模式识别的研究方法;

   2. 掌握统计模式识别中线性判别函数的基本理论及运用;

   3. 掌握统计模式识别中Bayes决策理论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4. 熟悉概率总体估计中的参数估计方法和非参数技术估计方法;

   5. 掌握近邻法则和集群;

   6. 掌握模式特征的抽取和选择;

   7. 了解模糊集论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8. 了解人工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9. 熟悉模式识别运用系统.

   能力培养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相似性度量方法,集群准则选取,各种识别方法特点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针对具体应用选择合适的识别方法的能力的培养.

   2.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线性判决函数,似然比,Bayes风险,隶属度进行计算或确定计算步骤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绪论 2 统计模式识别(一,几何分类法) 4 统计模式识别(二,Bayes决策) 4 2 聚类分析 4 模式特征的抽取和选择 4 2 模糊模式识别 2 结构模式识别 2 模式识别系统举例 2 2 机动 2 合计 26 6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材及参考书

   1. 边肇祺,张学工等编着.模式识别.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杨光正,吴岷,张晓莉编着.模式识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系统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5324 学分-学时 2-32)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运筹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系统工程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系统优化和决策分析,培养系统工程方面的能力,并用于解决本专业领域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图与网络分析

   要求掌握图与网络优化的概念,最短路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最小论文范文最大流问题以及网络计划问题的基本求解方法.

   2. 存储论

   要求掌握存储论的基本概念,各种确定性存储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3.对策与对策策略

   要求掌握对策的概念,矩阵对策求解的公式法,图解法,方程组法和线性规划法.

   4.决策分析

   要求掌握决策过程的方法,各种决策准则,灵敏度分析,层次模型与分析.

   5.启发式方法

   要求掌握启发式方法的概念,特点,策略以及启发式方法的应用和例子.

   三,上机实习要求

   要求能够独立采用MATLAB编写程序, 实现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各种算法, 解决相关的问题.以大作业的形式在课后完成.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分析和建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建立系统工程模型的能力的培养.

   2.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各种系统工程问题进行计算或确定计算步骤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MATLAB编序求解各类问题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图和树的概念 2 最短路问题 2 网络最大流问题 2 最小论文范文最大流问题 1 1 网络计划图 4 1 存储论 4 1 对策论基础及对策策略 4 1 决策分析与决策方法 4 1 启发式方法的概念及应用 4 合计 27 5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大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大作业成绩占40%

   期末考试成绩占50%

   七,教材及参考书

   1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 编. 运筹学(本科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运筹学》教材编写组 编. 运筹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符曦 编着. 系统最优化及控制.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5316 学分-学时-上机 2-20-24)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互联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的技术手段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该课程注重于开发出满足用户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原则,技术和工具,并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利用计算机知识为实际问题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熟练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意识,并注意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理解:系统,环境,数据,信息,管理信息,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系统与环境的联系;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和区别;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它们的特征;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构成原则.

   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开发的过程,开发的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

   3. 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①掌握:基于SSA的系统调查与分析过程模型;系统初步调查的内容,目的和工具;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编写与论证;系统详细调查的内容,方法和主要图表工具的画法(组织结构图,业务流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和数据——功能格栅图);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方法以及系统说明书的编写方法与系统分析评审. ②理解:系统详细调查中其它工具的画法与使用;选择和建立管理模型的步骤. ③了解:企业与业务重构的概念;企业管理中常用的管理模型. 教学建议: 系统分析是本课程的重点,其中,详细调查与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是系统分析的关键和难点.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堂讨论和实例系统文档分析,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编写系统说明书的能力.

   4. 系统设计 ①掌握:基于SD的系统设计过程模型;系统总体设计的任务和方法(包括系统功能结构划分的方法与原则,系统功能结构图的画法,系统环境配置方案的制定和系统计算机处理流程的设计等);代码设计的原则,结构的类型,代码设计的任务与方法;输出,输入的内容和格式设计;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数据存储设计中的数据库设计技术;对话设计与可靠性设计的任务和方法;系统实施方案的编写与系统设计评审. ②理解:代码校验的方法;数据存储设计中的文件设计技术. 教学建议: 系统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技术性比较强,重点是掌握总体设计和各种具体物理设计的任务与方法,可以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系统设计的能力.

   5. 系统实施与转换 ①掌握:系统实施与转换阶段的过程;系统环境实施的任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系统调试的过程与方法;系统使用说明书的内容;系统转换的内容与方式;系统验收的组织. ②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程序的特点;应用软件的选购与系统集成;系统调试过程与开发过程的关系.

   6.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的概念,特性和构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的概念.

   7. 应用案例 领会理解前面章节讲到的理论内容,掌握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及实战技术,熟练使用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时的常用工具.

   三,课程设计(上机)要求

   选择企,事业管理中有代表性的应用系统之一,例如:原材料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产品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企事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企事业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分小组完成对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编程.文档要求:

   系统需求说明书

   系统设计文档(包括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

   源程序

   系统操作手册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利用计算机知识为实际问题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熟练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意识,并注意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 3 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3 系统设计 3 系统实施与转换 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3 应用案例 3 合计 20 课程设计(上机) 24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课程设计成绩+平时随堂测验成绩

   课程设计成绩占50%

   平时随堂测验成绩占50%

   七,教材及参考书

   1. 苏选良,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左美云等,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姜旭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方法,策略,技术,工具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系统辨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1431 学分-学时-上机 2-24-16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控制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线性系统的建模方法和系统辨识试验设计方法,了解系统辨识的实际应用过程和系统辨识原理及辨识要素,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科研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概论:了解系统辨识的实际应用过程;

   2. 辨识三要素:了解系统辨识原理及辨识要素;掌握模型变换及数据处理方法;

   3. 参数估计:掌握参数估计的批量算法和递推算法

   4. 结构辨识:掌握系统结构辨识方法;掌握模型评价方法;

   5. 辨识试验设计:掌握辨识试验设计方法;

   上机实习要求

   了解系统仿真程序的原理,结构和数据输入,输出的内容,通过上机实习掌握其应用.学会编制程序解决离散线性定常系统的参数估计和结构辨识问题.

   能力培养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系统辨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针对具体对象选取辨识方法的能力的培养.

   2.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应用MATLAB工具来解决系统仿真和系统辨识问题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和实验报告,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系统辨识与仿真 24 16 概论 2 辨识三要素 6 4 参数估计 8 4 结构辨识 4 4 辨识试验设计 4 4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及考勤)+辨识实验综合分析报告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辨识实验综合分析报告成绩占90%

   教材及参考书

   1. 方崇智,萧德云主编. 过程辨识.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2. 徐南荣,宋文忠,夏安邦主编. 系统辨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智能控制概论0881435 学分-学时-上机 2-24-16)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控制理论中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的一门新兴学科.智能控制概论课程作为自动控制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它的作用是使得学生在学过"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之后,了解智能控制方法的基本概念,模糊控制理论基础,模糊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控制论和集成智能控制系统等,掌握用智能控制方法分析和设计系统的基本工具,原理和实现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智能控制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了解智能控制的几个重要分支,智能控制系统的特点和构成原理.

   掌握模糊集合,隶属度函数,模糊逻辑概念,掌握模糊逻辑运算,模糊逻辑推理和合成的一般方法.了解模糊关系等概念.

   了解模糊控制系统的一般组成,掌握模糊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了解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学习用计算机计算机仿真软件分析,设计和实现模糊控制系统.

   了解神经元模型,神经网络分类和学习算法,掌握前向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掌握前向神经网络权系数的反向传播学习训练算法,了解动态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和特点.

   了解神经网络控制的特点,神经网络控制器分类,掌握神经网络辨识的结构和原理,掌握神经网络控制的学习机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了解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

   了解集成智能控制系统的概念,了解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了解智能控制方法发展的一些新动向.了解模糊控制系统的构成原理及一般组成;学会用仿真软件搭建模糊控制系统;学会调试模糊控制系统,了解不同模糊控制器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了解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训练与测试方法,掌握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原理,掌握学习算法参数对算法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1. 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会对实际被控对象采用智能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并用模糊数学工具,神经网络工具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

   2. 计算能力的培养:

   学会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智能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

   3. 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在掌握一般智能控制的分析和设计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自己解决方案,采取不同仿真实现手段的能力.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智能控制概论 23 1 1 绪论 2 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 6 模糊控制系统 4 10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4 神经网络控制论 4 集成智能控制系统 3 1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实践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0%, 包括作业及出勤情况

   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30%,以平时的上机大作业成绩为主,

   理论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占0%,采用开卷考试,考试范围即为教学内容.

   F. O. Karray, C. de Silva. 2004, Soft Computing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Design, Addison Wesley.

   2韦巍编, 智能控制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DDZ—Ⅲ型电动调节器

   掌握典型的DDZ—Ⅲ型电动调节器仪表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分析和设计方法,从而初步掌握传统的模拟自动化仪表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3.数字显示调节仪表

   掌握ICL7107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温度测量,非线性补偿,数字显示以及各种控制调节方式及其控制输出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方法,从而初步掌握数字显示调节仪表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4.8031单片机应用基础

   了解8031单片机及其片内功能,并了解和掌握它们在智能控制仪表系统中的应用.

   5.智能仪表硬件系统设计

   掌握智能控制仪表的系统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初步了解仪表微机系统,测量通道,控制通道,人机交互通道,通信通道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

   6.智能仪表系统设计与软件设计

   初步掌握智能控制仪表系统功能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仪表软件的组成及其编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上机实习要求

   无.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等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自动化仪表设计中问题.

   2. 计算能力的培养:针对典型的自动化仪表设计中的问题,使学生具有选取适当的方法和计算步骤,完成设计计算的能力,并具有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并能够将本课程内容与其它专业课程内容融会贯通.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和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够完整,清晰,准确地表达设计思路和步骤,书面表达规范整洁.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习题课 其他 自动化仪表概述 3 PID调节规律及其实现 5 DDZⅢ型电动调节器 6 数字显示调节仪表 8 8031单片机应用基础 自学 智能仪表硬件系统设计 6 智能仪表系统设计与软件设计 4 合计 32

   六,考核方式

   1.总评成绩 等于 平时+ 期末成绩

   10%

   期末成绩占 90%

   期末考试为开卷或半开卷考试,考试时学生可带计算器;开卷考试时学生可带课程讲义,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可带一张A4大小的笔记纸.

   七,教材及参考书

   1 符影杰,自动化仪表设计基础(第二版),东南大学讲义,2004

   2 施仁 等,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纪纲 等,数字显示调节仪表原理及维修,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检测与控制电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0435 学分-学时-上机 2-32-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学院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检测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更深入学习自动化控制技术打好基础.

   二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传感器及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原理与设计 ??? ?内容包括 ??? ?内容内容包括独立分析问题通过,努力学生主动学习,自学能力.通过的培养学生. 合计 32 五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90%

   六 教材及参考书

   1.席德勋编着 现代电子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

   2.丁天怀等编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现代系统集成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

   3.金捷主编 检测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

   4.严学华等编 检测技术与自动控制工程基础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8月

   5.孔德仁等编着 仪表总线技术及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年8月

   6.曹玲芝主编 现代测试技术及虚拟仪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

   7.戴义保编着 信号检测理论与技术 (自编讲义)2007年2月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3319 学分-学时-上机 2-22-2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基石,也是国际互联网的数据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计算机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除操作系统之外的最重要的系统软件.

   本课程是自动控制专业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是为自动控制专业本科生在数据库系统的分析,设计,应用方面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也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使用数据库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分析,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使用和维护方面的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

   1. 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过程,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生命周期过程.

   2. 数据模型

   掌握数据模型,数据模式的基本概念,熟悉关系数据库模型和ER数据模型.会设计ER图.

   3. 数据库语言

   掌握SQL语言基本命令,会熟练使用SQL表达实际的操作.

   4. 数据库系统结构

   掌握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不同结构的优缺点.

   5. 查询处理和优化

   了解数据库查询处理和优化的原理和过程.

   6. 事务管理

   熟悉数据库的事务管理过程以及和数据库性能的关系,会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恢复策略.

   7. 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性约束

   熟悉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性约束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8. 数据依赖和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掌握数据依赖的基本概念和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基本过程,能熟悉进行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9. 数据库设计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过程,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数据库设计.

   上机实习要求

   1. ACCESS的学习

   能过对ACCESS的学习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过程.

   2. 资料检索

   结合课程考核,掌握通过Inter检索资料的能力,会熟练使用各种检索工具.

   能力培养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深化对数据库的认识和理解,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库问题,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 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大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实现方法,以及对方法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 5 关系模型 2 数据库语言SQL 5 关系数据库理论 3 数据库安全保护 2 数据库设计 5 ACCESS上机练习 10 资料检索 10 合计 22 20 课内外学时比: 1 : 2 考核方式

   就数据库的某一方向或与数据库相关的某一方向撰写一篇综述性学术论文,在最后一节课前交或者在长学期第一周内交,逾期者没有成绩,责任自负.要求如下:

   1) 题目自拟(如主要DBMS产品功能分析,电子商务,面向对象数据库,实时数据库,主动数据库,SQL3,EER,数据库设计等).

   2) 字数不少于3000字.

   3) 不得全文直接抄袭别人已发表的论文. 要有自己的归纳总结.(注意学术道德)

   4) 格式参照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要求(要有中英文摘 要,参考文献).

   5) 行文要规范.

   教材及参考书

   1. 王能斌编,数据库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

   2. 王能斌编,数据库系统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3320 学分-学时-上机 2-22-2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多媒体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与数据压缩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了解与使用多媒体信息处理常用软件,培养多媒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多媒体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多媒体技术概论:掌握多媒体的概念与关键特性,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2)多媒体硬件环境: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掌握声卡,显卡,光存储器的功能,原理及关键技术指标,熟悉常用外设的功能,原理与特点.

   (3)音频信息处理:了解声音信号的特点,存储格式与质量度量方法,掌握音频信号压缩方法与编码标准,学习常用音频信号处理软件,了解语音识别技术与应用.

   (4)数据压缩基础:理解数据压缩的重要性,掌握信息论的基本概念与经典的无损数据压缩方法,了解常用的无损的数据压缩方法.

   (5)图像信息处理:了解常用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与特点,掌握图像压缩的常用算法,了解JPEG图像压缩标准,了解图像获取的原理与基于Photoshop处理图像的方法.

   (6)视频信息处理:掌握模拟视频信号的特点与数字化技术,理解视频压缩国际标准H.261/H.263,H.264,MPEG1,MPEG-2,MPEG4,MPEG-7等,了解视频信息获取的原理与基于Premiere的视频编辑方法.

   (7)动画原理及制作:掌握动画的概念,了解GIFCON,Morph,Flash动画的制作方法,掌握基于Flash的动画设计与制作.

   (8)多媒体通信技术:了解网络多媒体应用,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的要求,因特网的改造方案与多目标广播,理解流媒体技术以及RTP,RTCP,RTSP,RSVP等多媒体通信协议.

   (9)超文本与web系统:掌握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概念与体系结构,了解超文本和超媒体的应用,掌握网页中超文本的实现方法与开发工具FrontPage或Dreamwe论文范文er.

   (10)多媒体作品制作: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功能,特点与分类,熟悉基于Authorware的多媒体作品创作.

   上机实习要求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学习常用多媒体信息处理软件Photoshop,Flash,Dreamwe论文范文er,Authorware,Powerpoint与WORD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个人网页创作.

   能力培养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针对设计要求正确选用工具与处理方法的能力.

   2. 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多种媒体信息正确采用相应工具处理的能力;初步具备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表现方法.

   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多媒体技术(合计) 22 20 多媒体技术概论 1 多媒体硬件环境 1 音频信息处理 2 数据压缩基础 4 3 图像信息处理 2 3 视频信息处理 2 3 动画原理及制作 2 3 多媒体通信技术 2 超文本与web系统 2 多媒体作品制作 2 8 机动 2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平时作业和考勤)+期末课程作业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课程作业成绩占90%

   教材及参考书

   1. 林福宗. 多媒体技术基础 (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 钟玉琢,沈洪,冼伟铨,田淑珍.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 雷运发,刘清堂,田惠英. 多媒体技术基础.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4. Ralf steinmetz,Klara Nahrstedt. Multimedia - puting, munications and application (影印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5. Prabhat K. Andleigh,Kiran Thakrar. 多媒体系统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5322 学分-学时-上机 2-22-2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地运用MATLAB 对给定的系统完成仿真研究.本课程也是《自动控制原理》等后续主干课程的辅修课程之一.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的概念

   要求学生了解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哪些问题可以用仿真方法解决.

   2. 连续系统数字仿真的基本算法

   要求学生掌握数值积分法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数值积分算法,时域离散相似法,运用MATLAB/Simulink 对给定的系统完成仿真研究的过程.

   3. 采样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采样控制系统仿真与一般连续控制系统仿真的异同之处,常用的仿真算法.

   4. 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与仿真

   要求学生了解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提法, 与仿真的关系,改进单纯型法及其应用.

   上机实习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写程序,解决控制系统仿真问题.

   能力培养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字仿真方法分析系统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应用MATLAB/Simulink 对给定的系统完成仿真研究的能力.

   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 3 4 数值积分算法 6 4 基于数值积分算法的MATLAB/Simulink仿真 6 4 连续系统仿真的离散相似法 3 4 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与仿真 4 4 合计 22 20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出勤率)+大作业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大作业成绩占90% (以三次上机考核,每次30%)

   教材及参考书

   1. 蒋珉等 编着.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张志涌等 编着.精通MATLAB6.5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3. 张晓华等 编着.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4. 吴旭光等 编着. 计算机仿真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电子电路CAD》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0322 学分-学时-上机 2-22-2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选修课.利用短学期时间较为集中的优势,将计算方法.电路分析.高级语言编程.上机调试等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基本了解电路CAA.电子电路CAD原理的基础上,实现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软件编程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章: 电子电路CAD基本概念

   介绍电子电路CAD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流程,讨论CAA中常用的结点电压方程,广义结点电压方程的形式和形成.简介EWB(EDA)功能.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CAD,CAA的设计思想和基本运算处理步骤.熟练掌握结点电压方程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线性定常直流电路CAA

   讨论电路输入信息及处理,计算机直接形成结点电压方程的方法和编程实现.要求掌握线性定常直流电路CAA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会应用某种高级语言编程,实现对较大规模直流电路的机辅分析.

   第三章: 交流电路CAA

   复数运算时计算机处理方法,RLC元件串并处理,互感,变压器元件处理等.了解交流电路机辅分析对输入信息,线代复数运算,输出结果等处理方法.

   第四章: 动态电路CAA

   本章主要讨论动态电路用后向欧拉法或梯形法建立伴随离散电路分析模型及机辅分析的步骤和编程方法.要求掌握后向欧拉公式及梯形公式,会建立动态电路的伴随离散电路模型,会编程实现对动态电路的机辅分析.

   第五章: 非线性直流电路CAA

   讨论非线性电路方程的建立和牛顿-拉夫生迭代法求解的过程;非线性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的线性化分析模型及CAA分析过程.要求了解非线性元件线性化伴随模型的形式,作用,掌握非线性方程牛顿-拉夫生迭代法的分析方法,会编程实现对简单非线性直流电路的机辅分析.

   能力培养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学习,配合上机训练,使学生能够逐步了解实际问题如何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分析处理,以此举一反三,提高自身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编程上机调试,培养学生的高级语言编程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努力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4. 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环节的配合,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实践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培养创新能力.

   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电子电路CAD基本概念 4 5 线性定常直流电路CAA, 交流电路CAA 8 5 动态电路CAA 5 5 非线性直流电路CAA 5 5 合计 22 20

   考核方式

   本课为考查课程,不单独命题考试,总评成绩由四次实验成绩评定.

   教材及参考书

   1.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周政新等编 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践及训练 航空出版社 1998年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2108 学分-学时-上机 2-22-2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课程涉及软件工程,计算机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结构及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等知识.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软件最基本的概念,思想,原理和方法,掌握开发应用软件所必需的软件基础知识,提高软件素质和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编程求解能力,为今后结合本专业开发应用软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了解程序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及相应算法,初步掌握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求解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了解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有关软件的常用技术术语了解如何以软件工程的观点开发应用软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软件开发环境和常用工具了解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环境;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如何控制管理,如何合理组织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在典型.

   2. 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应用程序开发,一方面培养个人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绪论 2 编译原理 2 算法与数据结构 4 操作系统 4 4 软件工程 8 16 计算机安全技术 2 合计 22 20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大作业(软件与设计文档含答辩)

   教材及参考书

   1. Brian W.Kernighan. The Practice of Programming.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麦中凡主编.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J论文范文a语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2326 学分-学时-上机 2-22-2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主要介绍J论文范文a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技术和编程.使学生掌握J论文范文a语言,J论文范文a语言的开发环境和调试方法.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J论文范文a语言基础知识:掌握J论文范文A语言中基本数据类型和各种运算符.

   (2)J论文范文a语言中的面向语言特性:掌握J论文范文A语言中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3)J论文范文a的例外处理和I/O流:熟练掌握J论文范文a中例外的处理和各种I/O流.

   (4)AWT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掌握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5)J论文范文a的线程和J论文范文a的Applet:掌握J论文范文a语言中多线程的基本概念,编程方法和J论文范文a Applet的编程.

   上机实习要求

   掌握J论文范文a语言的基本编程技术和J论文范文a语言的开发调试环境.

   能力培养要求

   1. 分析,调试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调试能力.

   2.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3.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和上机实验,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4.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设计方法.

   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J论文范文a语言 22 20 J论文范文a语言基础知识 5 4 J论文范文a语言中的面向语言特性 4 4 J论文范文a的例外处理和I/O流 5 4 AWT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3 4 J论文范文a线程和J论文范文a Applet 3 4 应用程序设计,案例分析 2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报告成绩+大作业成绩

   报告成绩占40%

   大作业成绩占60%

   教材及参考书

   1. 杨绍芳编.计算机实用技术教材丛书-J论文范文a程序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2002

   《ERP系统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2439 学分-学时 2-32)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 课程性质和目的

   1 课程性质及特点

   企业资源计划与信息集成涉及到ERP基本理论,网络集成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等多学科门类,也是一门综合论文范文叉学科的应用,适用于现论文范文造型企业的发展需要.本课程主要针对电气,电子类本科高年级同学开设,属于专业选修课程,从2007年3月开始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方式授课.

   特点:(1)主要章节采用英文版书;

   (2)提供专业外语辅导材料;

   (3)授课采用中英文对比分析方法;

   (4)提供专业外语词汇表;

   (5)通过大作业和讲座方式强调实践环节.

   2 课程目的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面向全球市场,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信息集成涉及到企业信息平台的构建,也是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的重要基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就是帮助在校大学生系统地学习ERP理论和企业信息平台的构建方法,同时也是对信息系统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在现代企业应用的延伸.通过加强课程的教材建设,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二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 课程任务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到:

   物料需求计划,MRPII,ERP的原理,包括它们的发展,应用及技术特征,体系结构等.

   ERP系统的构成,包括订单管理,采购管理,销售分析,仓库管理,主生产计划的制定等.

   构建企业的信息平台,包括企业信息模型的建立.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包括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特征以及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应用.

   ERP的实施,包括实施效益,策略,服务,规范,评估等分析以及相应的案例分析.

   2 课程要求

   在选修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网络通信,数据库原理,信息系统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ERP的基本理论和构建企业信息平台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关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理解,并掌握初步的分析方法.

   要求学生对现代企业的运行管理模式有初步的了解,如供应链管理,企业信息模型等.

   三 能力培养

   1.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对企业基本业务的分析能力,并能具备一定的对企业的各种业务,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的能力.

   2.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拓展知识领域的能力.

   3.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4.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方法,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 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ERP系统导论 28 4 信息系统的架构与组成 4 ERP基本概念 4 MRP工作原理 4 生产计划和同步制造 5 供应链管理介绍 5 ERP应用系统分析 2 2 讲座一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与发展" 2 讲座二 "ERP与企业流程再造" 2 大作业 "ERP系统分析专题报告" 2

   五 考核方式

   1 考试内容

   企业资源计划与信息集成的基本理论,包括物料需求计划,MRPII,ERP的原理,包括它们的发展,应用及技术特征,体系结构等.

   2 成绩评定方式

   总评成绩 等于 平时成绩 +大作业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

   ①平时成绩满分为10分,评分依据为平时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

   ②大作业满分为20分,题目为 "ERP系统分析专题报告",报告要求分三个部分:

   ?描述专题的意义,需求,任务或主要内容

   ?技术要求与设计方案

   ?关键技术分析和有待讨论的问题

   ③期末考试满分为70分,采用中英文两种方式问答,中英文题目各占50%的比例.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其中:

   (1)单项选择题20分;

   (2)填空题20分;

   (3)短语翻译10分;

   (4)问答题10分;

   (5)翻译短文10分.

  

   六 教材及参考书

   (1)"企业资源计划 " 张毅编着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年9月

   (2)"ERP原理,设计,实施" 罗鸿编着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3月

   (3)"ERP原理于应用" 周玉清等着 机悈工业出版社 2002年8月

   (4)"制造资源计划基础" 陈启申着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0年9月

   (5)"生产与运作管理" 刘丽文着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

   (6)"ERP知识与应用" 牛鱼龙着 海天出版社 2005年4月

   (7)"ERP从内部集成起步" 陈启申着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年5月

   (8)"国际化企业现代物流管理" 宋力刚着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年9月

   (9)本课程提供的专业外语辅导材料.

   《机器人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2437 学分-学时 2-32)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机器人控制》为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程.机器人学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汽车制造,核工业等众多领域;智能机器人也正在逐步应用于服务,医疗,科学探测,军事等领域.因此,机器人控制技术是从事自动化系统与工程设计和开发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技术的发展概貌,掌握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工程中技术的应用与实现方法,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发展和趋势

   5.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和论文/报告,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6.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机器人学的基本概念 2 空间描述与变换 4 机器人运动学 4 2 微分运动与雅可比矩阵 2 机器人静力学与动力学 2 运动轨迹生成 4 机器人控制 4 2 机器人控制系统 2 机器人语言 2 复习 2 合计 26 6

   五,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作业成绩+学习论文/报告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作业成绩占10%

   论文/报告成绩占40%

   期末考试成绩占50%

   六,教材及参考书

   1蔡自兴编着.机器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严学高,孟正大编着. 机器人原理.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3周远清,张再兴 等编着.智能机器人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2438 学分-学时-上机 2-32-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开发与图形有关的软件设计能力掌握计算机图形学及图形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图形论文范文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了解计算机图形标准的基本知识

   2.图形基元的概念及生成原理: 掌握基本图元及常用曲线的生成算法画线算法画圆与椭圆区域填充算法字符生成原理3掌握投影变换,图形变换,裁剪,填充等图形处理的常用算法.

   4掌握5理解真实感图形的基本理论与算法,能够处理三维图形的消隐问题6掌握一种语言的图形函数和图形程序的设计技能,具有开发以图形为主的软件设计基本能力.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课教学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学生.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为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 自学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资料丰富,要求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 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和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问题和现象提出分析意见和解决方法.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 程 内 容 讲 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 验 上 机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知识 2 图形基元的概念及生成原理 4 图形变换 8 曲线与曲面 8 真实感图形 6 图形实用开发技术 4 合计 32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期末课程大作业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末课程大作业成绩占90%

   七,教材及参考书

   孙家广编着

   孙立镌出版社

   陈传波等.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Edward Angel着,吴文国等译.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基于OpenGL的自顶向下方法(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Donald Hearn, M. Pauline Baker. Computer Graphics with OpenGL, Third Edition. Pearson. 2004

   《实时系统与控制(研讨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5442 学分-学时(研讨)-上机 1-12(16)-8)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带有技术类Seminar(研讨班)性质的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以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为应用背景,了解实时系统的基本特征和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基本掌握并发,实时与分布式实时系统基本设计与评估的关键,并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组深入研究和设计练习,以IA32微机平台为应用环境编程实现典型的控制类实时系统架构,进而对实时系统与实时控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技术资料调研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的能力的基内容包括概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内容包括.要求学生.内容包括.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

   4. 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将设计方案在团队中的表达交流,并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

   5. 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针对实时系统与控制需求分析,结合技术资料调研,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法和解决方案,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概念经典实时系统案例合计.

   4 并发与实时系统软件设计,Hassan Gomaa着,姜昊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

   5 实时系统软件基础,郑宗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

   《生产计划与调度(研讨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85443 学分-学时-研讨 1-16-16)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Seminar(研讨班)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授和研讨,提高学生研究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综合所学的课程,了解和掌握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主要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生产计划与调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能力的基本概念内容包括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内容包括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的基本.内容包括.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内容包括Tabu搜索的求解

总结:这是一篇与能力课程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能力课堂引用文献:

[1] 能力课程论文范文 关于能力课程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2万字
[2] 翻转课堂和课程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关于翻转课堂和课程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
[3] 智慧课堂和课程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关于智慧课堂和课程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儿童教育培训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下载【免费】
能力课堂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