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医学影像技术学CT的工作原理以与新应用

主题:影像技术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5

简介:本文是医学影像类有关论文范文与影像技术方面论文怎么写.

医学影像论文范文

【摘 要】CT检查是对x线造影技术的现代化运用,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断层摄影.CT检查作为临床医学诊疗技术中的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广泛普及.医学影像学技术促进了现代医疗体系的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疾病诊断.本文从CT检查的基本原理出发,对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进展.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CT;工作原理;新应用探讨

引言

19世纪末,人类首次发现x线,并利用其较强的穿透性进行医学诊断.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不同组织密度对于射线的吸收效果不同,在胶片上呈现的感光效果也不同.基于其良好的穿透性能、电离、荧光等特点,x线具备医学呈现的基本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x线的运用走向深水区.CT平扫、增强扫描、造影技术成为了新一代影像学检查技术.x线束穿过人体的某一断层,探测器在接受到光信号的同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计算机处理器上形成数字矩阵.数字矩阵经过数字转化器处理后转变为由黑到白的像素,CT重建图像则是由一个个矩阵排列的像素构成.

1 CT成像

1.1 CT机结构

CT机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扫描部分、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和控制台组成.CT机扫描部分主要由X线管和不同数目的控制器组成,用来收集信息,x线束对其所选择的层面进行扫描,其强度因和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作用而产生相应的吸收和衰减.探测器将收集到的x线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从而得到该层面各单位容积的CT值.CT成像离不开各部分的紧密配合,从信号采集到、信号处理到最终成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1.2 CT图像

CT图像是CT检查的结果,也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以水作为标准值,对机体的组织结构进行等级划分,确定CT值,单位为H.规定一般骨组织的CT值高为+1000H,空气的CT值为-1000H,机体的CT值由此划分为2000个等级.同一放射量的x射线穿过不同CT值的组织产生的光信号不同,由此确定组织类型.此外,正常组织的CT值同异常组织的CT值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当组织异常时,其密度和含水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此外,CT成像和x线成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x射线是利用其荧光效应在胶片上直接成像,其分辨率较低,且对比度相对固定.然而,CT机可以通过调节窗宽和窗位实现灰度的改变.观察不同组织结构采用的窗位不同,例如,脑组织的窗位为+35H,窗宽为100,通过调节窗宽和窗位便可分别得到适合显示脑组织的密度图像.缩小窗宽有利于发现与邻近正常组织密度差别小的病灶.

1.3 CT的特征

CT机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度高、使用造影剂剂量小、辐射量降低等优点.CT扫描机与传统CT相比具有扫描速度快、脏器检查成功率高、计算机后处理功能强大等特点.相比于x线平片而言,CT首创机体横截面扫描,体内病变检出率显著提高.对于软组织病变检出率强,更够对软组织实现连续成像.然而,其空间分辨率远不如平片,在病变组织形态与性状的检出上存在不足.

2 CT新技术探讨

目前,CT技术正朝着尖端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CT技术同专科诊疗结合更加紧密.心脏成像、灌注成像虚拟内窥镜等成为了CT现代化应用的重点方向.

齐贵强等人运用西门子64排128层双螺旋CT机对25例冠心病疑似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对比冠状造影技术,分析二者对冠心病的诊疗价值.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冠状造影技术,觀察组采用CT心脏成像技术.观对照组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于桡动脉处行常规穿刺处理,放置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开始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予以非离子造影剂肘正中静脉注射,对心脏区间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螺距设定为0.2-0.24,扫描时间控制在10-12秒.实验结果表明,二者在冠心病检出率以及检测效果上无显著差异.CT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有效弥补了血管造影技术的不足.长期以来,血管造影技术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然而,该技术作为一项有创检查技术为临床应用上常常受到一定的限制.利用CT进行三维重建,进一步提高z轴空间与时间上的分辨率,明确粥样硬化血管的空间分布.CT造影还能够显示冠状动脉远端的细小分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细致性.

高卓等人对CT脑灌注成像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灌注成像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上具备一定的优势.采用动态CT测量脑组织血流供应情况,以碘剂作为示踪剂,利用碘剂进入目标区域后,浓度衰减和液体容量、流量的变化推测该器官的血液、体液供应情况.1ml碘剂能够使该区域的CT值增加25H,根据中心容积定理可以计算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量.患者予以40-60ml对比剂肘正中静脉注入,同时对目标区域进行扫描,观察脑部CT值变化情况,注入速度为4m/sl-10ml/s,扫描速度为1层/s,共40s.最终可获得自肘正中静脉至脑部的40副图像.以此为依据,计算脑血流量.

唐文等人利用虚拟内窥镜技术诊断消化道肿瘤患者15例,患者在胃镜检查后行螺旋CT及虚拟内窥镜检查.排空胃内容物,注入空气,进行CT扫描.将虚拟内窥镜检查结果同胃镜钡餐造影结果进行比对.从对照结果中可以看出,虚拟内窥镜可以达到与电子内窥镜相同的检查效果,且虚拟内窥镜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容易受到患者的认可,方便患者配合,有助于减轻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痛苦.

3 结束语

临床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共同促进了CT技术的发展.作为当前主流的影响诊断技术,CT具备广阔的应用市场和发展前景.未来,CT诊察将会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不断提升影像分辨率,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全面促进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闫军,田国钰.医学影像技术学CT的工作原理以及新应用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3):87-88.

[2] 周珉名.医学影像技术学中CT与MR教学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4):235-237.

总结:该文总结,该文是关于经典医学影像专业范文可作为影像技术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医学影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影像技术引用文献:

[1] 关于医学影像技术的论文选题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题目怎样取
[2] 医学影像技术学相关论文题目 医学影像技术学论文题目怎样定
[3] 医学影像学技术方面论文题目 医学影像学技术论文题目哪个好
《医学影像技术学CT的工作原理以与新应用》word下载【免费】
影像技术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