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写作 > 文章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参考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0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参考: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2.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样文:欧美对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1902-1949)
  3.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模板: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4.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例: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中澳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比较研究
  5.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格式: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6. (二)影响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因素的研究结论教师知识和教师观念是影响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

★本文是100篇免费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可做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相关参考文献,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参考: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教师知识的发展一直以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并非只要具备充足的数学知识就能成为一位好的数学教师,还需要具有针对特定数学内容的教学知识,即数学教学知识.它是数学教师专业性的重要体现,是区别数学教师与数学家、数学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的重要特征.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影响着教师的数学教学行为、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重大.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提高了对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要求,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在职前和职后教师的培养中,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由于数学教学知识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及内涵的广泛性,以及其发展机制的不明确性,使得已有的关于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研究中很少有切实可行的发展办法.基于我国数学教师长期注重数学知识的专门学习,本研究以“如何有效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的转化,以促进其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为核心问题,在对数学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以下简称“教师知识转化”)的内涵进行探究的基础上,采用新手与专家型教师比较的研究范式,运用个案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师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尝试架构了促进其数学教学知识发展的策略,并运用微型实验法对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检验.通过研究,获得以下的初步结论:

其一,关于教师知识转化内涵的研究得出:教师知识转化的起点是教师所拥有的数学知识,由数学本体性知识、关于本体性知识的组织结构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等三大部分构成.教师所拥有的数学教学知识作为转化的目标,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数学知识+教学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知识,主要由两大类五方面的知识构成:特定数学内容与教学联合的知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组织、表述的知识)、特定数学内容与学生联合的知识(包括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误解、学生学习困难、处理学生学习误解和困难的策略的知识).从外在来看,教师知识转化过程由理解、表征、适应三个环节构成,由此实现教师对某一数学知识归类与解释、表达与呈现、调整与适应,以满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从内部来讲,教师知识转化的过程是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同化和顺应一般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数学课程和教科书的知识、以及关于教学情境的知识,主动建构出数学知识教学认知图式的过程.

其二,关于初中数学教师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运用个案研究法对6位数学教师关于《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性质探索》和《一次函数》这三个单元的教学进行了课堂观察、录像编码和深度访谈,得出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知识转化上的主要差异表现在六个方面,即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对教学任务运用的水平不同、所使用的呈现方式不同、使用呈现方式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对教科书上的任务的调整情况不同、对表征的适应性的关注程度不同.并在差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造成两类教师以上差异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教师所拥有的知识、教师所持的观念、教师所拥有的经验.这为下一阶段进一步探寻教师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以个案研究的结论为依据,设计问卷对8所中学的150名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初中数学教师知识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总的来说,对初中数学教师知识转化影响最大的是教师的经验系统,其次是教师的观念系统,再次是教师的知识系统.具体来说,影响的直接因素有三个,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它们依次是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教师的问题解决取向的数学观、教师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贯通度.有间接影响的因素有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教师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广度、教师的工具主义取向的数学观等五个因素.

其三,教师知识转化的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促进教师数学教学知识发展策略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结合已有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运用认知负荷理论,本研究尝试架构了促进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发展的策略——“基于概念构图的行动学习”,该策略以概念图为载体,注重教师知识系统、观念系统、经验系统的整体调动,注重“操作——图式”的活动方式,实现了数学教学知识的外化与内化的结合,实现了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一体化.并运用微型实验研究的方法,初步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提出了通过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的转化这一新视角来研究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地尝试探究了教师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运用概念构图的方法初步分析和促进了教师的知识转化:尝试提出了促进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发展的策略——“基于概念构图的行动学习”.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受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样本的选取范围、层次与数量只局限于小范围,微型实验只采用个别试点的方式,其实验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样文:欧美对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1902-1949)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2000字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题目

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国数学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期间在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的相互作用下最终与世界数学教育接轨.自1902年中国新学制颁布之后,在欧美数学教育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下,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迈进了现代化的道路.欧美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影响由来已久,自明末至清末,欧美的数学著作直接或间接地陆续传入中国,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走向.1902年新学制颁布实施后,中国数学教育在借鉴欧美数学教育的基础上,在数学教育制度、数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数学教学法研究等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从发生这些变革的历史背景和教育环境出发,以研究中国对欧美数学教育的借鉴内容、过程及相关影响为切入点,采用文献研究法为主,以其他研究法为辅,深入而系统地分析了1902-1949年欧美数学教育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绪论.论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问题、文献综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拟创新之处.

第2章,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对欧美数学教育的借鉴概述.基于对1902年新学制颁布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欧美数学教育的历史背景的介绍,分析学习欧美数学教育每一阶段所呈现的形式和特点.另外,通过梳理欧美数学教育改革运动中提出的数学教育改革思想的要点,阐明《壬戌学制》下的中国数学教育受欧美数学教育的影响.

第3章,民国时期美国数学教育制度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制定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是中国课程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主要是受到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文中从数学教育制度的三个方面论述了它所产生的影响.

1.在中小学各阶段数学教学总体目标方面的影响.从数学观的养成、数学学习心理的关注、数学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数学教育尤其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影响.

2.在中小学各阶段数学教育理念方面的影响.从数学教育联系生活、数学问题解决理论、数学态度与习惯三个方面剖析了受美国数学教育影响下的中国数学教育的变革.

3.关于民国时期数学教学法要求方面受美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设置数学游戏、教学联系生活经验、数学教学使用发现式、启发式教学和归纳法与演绎法并注重理论思维的培养.

第4章,欧美数学教科书在中国的传播.清末民国时期欧美数学教科书由起先的通过日本传入到从欧美直接翻译引进,在中国经历了使用外文原版书到翻译编译的过程,最终经过众多研究者的融合改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的过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

1.概述清末和民国时期对欧美数学教科书译介背景的基础上,对欧美数学教科书在中国使用的外文原版书及翻译版的情况进行分析,考察数学教科书的译介团体与出版机构,同时通过一些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讨论欧美数学教科书在中国使用的优点与缺点.

2.1922年颁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中规定初中实施混合数学教学,数学教科书也在以往分科的基础上从欧美翻译引进混合数学教科书,并在混合数学理念指导下,国人编写了三套混合数学教科书.文中分析了分科数学与混合数学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归结了分科到混合数学教科书过渡的过程.

3.欧美数学教育改革运动提倡实验几何教学,使得实验几何学教科书一度成为20世纪初几何学改革的重点,文中从实验几何教学以及与论证几何教学的区别入手,论述了实验几何教学在中国的实施过程.

4.欧美数学教科书在中国的创造性转化主要表现在内容方面的转化,该过程是翻译和编译的内容与课程纲要规定内容逐渐相符最终实现自编的过程.另外,从欧美数学教科书的翻译目的、使用范围及自身特点的角度分析其特点.以此阐明欧美数学教科书在中国的转化过程.

第5章,欧美数学教学法在中国的实施.中国自清末实施新教育制度后,学校采用的数学教学法大多模仿欧美,中国在借鉴欧美教学法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实现了自主创新.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转化:

1.清末通过日本学习欧美数学教学法,即通过日本学习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以及单级教授法.文中通过算术科单级教授法的具体实施情况的介绍阐明中国在清末对赫尔巴特教学法的借鉴.

2.论述了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情况,以此分析欧美教学法在中国的探讨与转化.

3.阐述了数学教学实验,从借鉴欧美的数学教学实验的开展情况及相关实验结果直至自主实施教学实验的过程,并以民国时期算术科教学实验中具体的几种类型及特点分析,总结中国数学教学实验的开展情况.

第6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影响.民国时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数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通过蔡元培、黄炎培、庄俞等学者的观点,论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基于实用主义的倡导者杜威、孟禄关于数学教育的观点,摭取黄炎培在算术科中实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应用,从教材的选择、教学设施的制定及教学方案的选取等方面论述实用主义与数学教育的联系.

3.论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数学教科书的编写及数学教学法的选择方面的回响.

第7章,结论.阐明欧美数学教育的影响下中国数学教育的走向,同时提炼这一演变过程中的经验对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模板: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GX实验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初中数学教改实验”的简称(“G”、“X”分别为“高效”一词的汉语拼音Gao Xiao的首字母),是陈重穆先生、宋乃庆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并实施,以“减负提质”为核心,旨在通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师生负担、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是一项融教育思想、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学教学改革实验.GX实验教学原则的“32字诀”是:积极前进,循环上升;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开门见山,适当集中;先做后说,师生共作.它是GX实验的基本理念,其中“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等观念已渗透到数学教育中,影响广泛.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否则“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减负提质要落实到中小学各科的课程与教学中,但反思当下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师生负担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现象,更有必要对GX实验的教学原则进行传承与挖掘.

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系列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这些改革构成了数学学科教育的发展史,在数学教学的历史长河中,不是今天的教学创造了教学的历史,而是教学的历史造就着今天的教学.教学的传统与历史远比我们所能认识的要丰富、深厚与完整,它们是先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的智慧累积,是人类教学发展的“源”与“流”.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人们对数学课程改革理解的偏见或缺失,课堂教学改革出现的简单与重复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遗忘了以前许多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经验,割裂了数学教学改革的历史,不前返教学改革的历史就失去了继承传统的阶梯,没有“源”与“流”的改革与发展将会迷失正确的路向.

本研究主要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审视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以期在当下教育背景下挖掘与激活GX实验的教学原则,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同时也反思GX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过程中主要以GX实验教学原则的集中体现——“GX32字诀”为研究基点与核心,具体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学、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教育改革涵盖的教育理论与改革理论二个维度上,结合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相关教学问题展开研究.

除导言、文献综述与结语外,论文还有6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第3、4、5、6章,主要参照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理论框架,把GX实验教学原则的发展历程划分为酝酿、启动、实施、提升四个阶段.对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研究,首先梳理本阶段中影响改革的因素,力图把GX实验教学原则的发展置于当时的背景下进行思考,然后根据教育改革的两大构成要素:教育理论——改什么的问题;改革理论——如何改的问题.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在教育理论维度上的分析,主要在当代素质教育视域下,本源性的梳理每一个发展阶段GX实验教学原则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在每一个阶段GX实验教学原则是什么;其次,在改革理论维度上的分析,主要在GX实验教学原则构思、启动、实施与提升的历程中,窥视其改革实践的策略与方法.基于两个维度的分析,系统探讨了GX实验教学原则由散到聚,由教材到教法,再到教材与教法融合于一体的教学改革实验的内涵及其实践的方法策略.通过教学改革事件的衔接,还原了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从数学观、数学教学观、数学学习观等角度系统梳理了GX实验教学原则的整体概貌.


https://www.mbalunwen.net/kaogu/77793.html

第二个部分为第7章,主要对GX实验作一个方法上的考量.由于GX实验是一项数学的教学实验,因此把讨论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把GX实验置于数学教育研究的范式下来思考,从GX实验的发展路径来看,GX实验属于经验的——科学家的研究传统.从GX实验教学原则构建的路向来分析,GX实验属于数学——归纳的研究范式:二是把GX实验置于教学实验的视角下来审视,GX实验是一项自然教学环境下的准实验,通过其改革事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GX实验的实验假设、实验变量、实验评价等.并试图回答人们对GX实验科学性、方法论上的追问.

第三部分为第8章,主要根据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启示当下的数学课程改革要认识数学形式化谱系,构建学校数学的知识体系;切实物化理念,构建易于师生操作的一体化课程资源;高效课堂释放课外,突破减负提质的现实困境;加强教师培训的“数学化”,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等.反思认为GX实验教学原则的研究要进一步提高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水平,加强对GX实验教学原则的传播与发展.

研究的拟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从改革史的角度,首次对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尽管对GX实验研究的硕博学位论文有十余篇,期刊论文有一百四十余篇,但这些主要是对GX实验教材编写、教学效果、学习策略等某一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缺少整体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弥补了这一缺失;二是研究中采用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大量的改革史料从质与量两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按教学理论与改革理论两个维度,通过改革事件的续接,对GX实验教学原则的发展进行全景式的发展性*;三是通过对GX实验教学原则的历史挖掘,为数学教学改革史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增添了一份素材,为当下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当然,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如对GX实验研究史料的挖掘还不是很全面,对GX实验史料的理论提炼还有待提高,如何进一步继承与深化GX实验教学原则的内涵与特色,当下GX实验如何再发展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也是以后将继续探讨的问题.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例: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中澳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比较研究

从十七大报告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在多个方面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视.

中国教育部于2011年正式颁布了修订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澳大利亚课程、评价与报告管理局(ACARA)于2010年制定了首次在全澳大利业范围推行的国家数学课程.在两国的国家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与“统计与概率”都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内容领域,且在这两个内容上体现出了相同的理念与要求.在“数与代数”领域,在强调必要的熟练准确的算术计算的同时,更加关注算术学习与代数思维发展的衔接,强调数的学习要为代数的学习作好准备;而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不再过分强调对理论概率的计算,而是加强对数据的重视,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思想与统计素养.

无论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在推行国家数学课程改革时,数学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在中国与澳大利亚这两个不同背景的国家中,数学教师在面对国家课程改革时的应对与表现,探究两国数学教师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及原因,从而评估教师这一重要因素对国家课程改革的实施的重要影响,并进而反思国家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些重要问题.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分析、比较中澳两国数学教师的专业行动能力,即教师基于专业知识与素养作出判断与行动的能力.本研究中是指在面对课程改革时,数学教师结合对特定数学内容(“数与代数”与“统计与概率”,鉴于两国数学课程在这两个领域内要求联结算术与代数学习以及发展统计思想的共同理念,本研究中分别使用“关系性思维”与“统计思想”这两个表述)的认识,深入解读数学课程理念及发展方向,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考,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教学情境与内容的专业能力.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通过怎样的理论框架与哪些维度,可以对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进行分析

(2)中澳两国数学教师在“关系性思维”与“统计思想”这两个内容上的专业行动能力表现如何有什么相似之处与不同点

(3)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关系

(4)理论框架中的哪些维度最能体现数学教师的专业行动能力,可以被视为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关键维度与核心因素

在“学科教学知识(PCK)”与“数学教学知识(MKT)”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在面对教育系统改革与学校变革的“专业行动能力(Teacher Capacity)",的研究,考虑中澳两国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发展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从四个维度考察数学教师的专业行动能力:维度A,数学知识;维度B,对官方数学课程理念的理解;维度C,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理解;维度D,教学设计.针对不同数学内容,每个维度下面各自有四个分析的操作性指标.在研究中,对中澳两国的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数学教师作了问卷调查,分别在“关系性思维”与“统计思想”两个内容上随机选取120份(中澳各60份)与82份(中澳各41份)有效问卷,中澳样本中初中与小学教师的比例完全对应一致.根据每个维度下各自的四个分析指标,首先对问卷进行了质性分析.在对教师的回答进行双重编码后,利用SPSS19英文版作量化分析.之后在每个内容上各选取10位(中澳各5位)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访谈并作了深度分析.研究发现了以下结论:

(1)两国数学教帅在“关系性思维”与“统计思想”上的专业行动能力呈现出了非常相似的正态分布,在两个内容上高、中、低的比例大约都是20%、60%、20%.虽然差距并不明显,但两国教师在不同的内容上的表现并不相同,在“关系性思维”上,中国教师在数学知识(维度A)与教学设计(维度D)以及总分上要比澳大利亚教师得分更高;而在“统计思想”上,澳大利亚教师在所有四个维度上都比中国教师稍好.这支持了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即需要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研究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不应给出普遍意义上的描述.

(2)在“关系性思维”与“统计思想”这两个内容上,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略有不同,但总体呈现出了相同的结果.教学设计(维度D)与其它三个维度之中的任意一个都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若不考虑教学设计这一维度,其余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3)本研究理论框架中的四个维度都能有效区分数学教师的专业行动能力,但其中教学设计维度表现最为直接明显.首先,教学设计这一维度对于不同层次水平专业行动能力教师的区分最为显著,线性多远逐步回归分析(step-wize)显示这一维度为回归模型中的首要维度;其次,教学设计这一维度与其它维度的相关性最为密切,而且其它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也都是通过教学设计这一维度的作用才发生;最后,两国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表现最不理想,要提升他们的专业行动能力,教学设计是需要得到最大重视的一个维度.因此,可以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关键维度与核心要素.

本论文共包含六章:第1章为引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第2章为文献综述,在界定了本研究中“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内涵后,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做了述评.在文献述评中首先回顾了与本研究关系密切的数学教师知识研究的发展及各种研究路径,指出了已有研究的局限性;接着探讨了在本研究中如何从上述研究中发展出“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理论框架;第3章为研究设计与方法,首先给出了研究理论框架,之后讨论了研究的设计及实施过程;第4章与第5章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发现,分别关注“关系性思维”与“统计思想”这两部分内容,这两章采用完全相同的结构:首先讨论了课程与教学新的理念与要求,接着详细介绍研究过程,之后是对研究问卷进行质性和量化的分析并对研究效度与信度进行了严格的验证,再对部分教师的访谈进行深度分析,最后对研究发现加以总结;第6章是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与思考,对前面两章的研究发现进行总结与反思,讨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研究的设想.

本研究的拟创新之处首先在于首次在数学教育研究中使用“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这一表述并进行了理论框架的架构,框架中使用了四个维度及详细分析指标.与之前的数学教师知识的研究不同,本研究认为对数学教师的研究应该关注特定的数学内容,并且要关注教师针对特定数学内容的具体教学设计.而且,考虑中澳两国国家数学课程这一背景,将对官方数学课程理念的解读作为理论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并用实证的方法对这一框架进行了验证与探索.

其次,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还在于首次系统地对中澳两国数学教师进行了比较.中澳两国都颁布了最新的国家数学课程,而两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教育系统差异明显,因此这一比较研究可以为深入了解教师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实施的重要作用提供启示.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针对特定内容描述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这是本研究在理论发展上的尝试与创新,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学教学知识”的理论框架更易于描述一个教师的整体知识状况,而本研究框架在如何更有效地描述某一位教师的整体专业行动能力将存在困难.研究中选取了5位教师同时参与两个内容的研究,发现了同一教师在不同数学内容上表现的一些关联,但结论有限.

另一不足之处体现在研究结论的分析上,本研究同时采用了质性与量化分析,质性与量化分析的结果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并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检验了问卷分析的效度与信度.但是对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三个层次的划分难以完全避免主观成分.

此外,本研究没有观察实际课堂教学.虽然本研究中问卷与访谈很好地反映了样本教师的专业行动能力,但没能进一步研究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之问的关联.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格式: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而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对学生的学习错误进行分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活动,错误分析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需具备的一种重要的专业能力.但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错误分析活动本身,研究者并没有从教师能力的视角入手,对教师在错误分析这一特殊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由于缺乏错误分析能力这一明确的核心概念,相关的研究不仅零散,而且应用价值受到了限制.

本研究以数学活动的教学理论和认知建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学科概念.所谓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是指数学教师为了保证学生数学学习的高效和成功,将学生学习中的数学错误作为思维对象,对其进行识别、解释、评估和纠正的能力.在此概念基础之上,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现状如何;影响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和策略是什么.

基于研究问题的探索性与开创性,整个研究以现象学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具体的方法为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由3份具有同样效度的问卷组成,每份问卷的核心部分是4个关于初中学生的数学错误及研究者所设置的相应问题,问卷对象涉及107位初中数学教师.访谈包括基于任务的访谈和半结构性的深度访谈.基于任务的访谈主要是在问卷的基础上展开的,对象为来自问卷中的36位教师,其中有18位教师包括9位专家型教师和9位普通教师接受了二次访谈.半结构性的深度访谈主要针对9位专家型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发展的途径而展开.

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一)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现状的研究结论

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存在4种不同层次的水平:零分析水平,模糊分析水平,部分-准确分析水平和全面-准确分析水平,它们反映了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某种内在的规律特征.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水平整体偏低,多数处于模糊分析水平.

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存在的问题是:(1)初中数学教师难以识别逻辑性错误.(2)对于学生的数学错误,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3)初中数学教师多数从学生的角度归因数学错误.

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有三种不同的表现:(1)“自觉性”与“不自觉性”;(2)“合教师性”与“合学生性”;(3)“开放性”与“封闭性”.

(二)影响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因素的研究结论

教师知识和教师观念是影响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

专家型教师与普通教师在关于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生知识和课程知识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知识的多或少、丰富或贫乏;专家型教师与普通教师在关于数学观、教学观、学习观、错误观和自我效能感这几个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观念是否坚定明确,教师是否有自己的“理论”.

专家型教师和普通教师在知识和观念上的不同特点,影响他们在错误识别、错误解释、错误评估和错误纠正时的不同决策,从而影响他们错误分析能力的高低.因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就必须在改善教师知识和教师观念这两方面的素质上下功夫.

(三)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发展的途径和策略的研究结论

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发展的途径主要来源于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它包括经验性反思、交流性反思和学习性反思三个方面.正规的职前教师教育与职后的专业活动并不是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

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发展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种是从教师自身入手,促使初中数学教师学会在教学实践中批判性反思.另一种是从外部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发展进行培训干预,即在传授一定的关于错误分析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学生的数学错误的案例分析作为重点,同时辅之以其它数学任务方面的内容.

基于以上的研究发现和结论,本研究针对教师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得到了一些关于如何培养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启示,也探讨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1)在数学教师的错误分析活动和教师能力这两者的交叉研究领域内作了初步的尝试,首次将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对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发展途径和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2)提出了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结构模型的构想,为科学解释数学教师在错误分析这一特殊活动中的能力作出了初步的尝试.

(3)在研究方法上没有按照传统的依靠定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研究能力,而是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教师所表现的质的特性来推断其错误分析的思维过程.

为您写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引用文献:

[1] 经典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选题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标题怎么定
[2]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大纲格式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大纲怎么写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论文范文参考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