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写作 > 文章内容

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怎么写 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教师德育教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4

教师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德育资源论
  2. 第二篇摘要范文:广东省德育教师教育信仰现状调查报告
  3. 第三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研究
  4. 第四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模板:从“德育新观念”看高校教师的德育教育
  5. 第五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怎么写:中小学体育开展和渗透“立德树人”的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传统教师德性的现代诠释
  7. 第七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范文:影响中学生生物德育教育的教师因素研究
  8. 第八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格式: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9. 第九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我国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试论高校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科学发展

【100篇】免费关于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范文,均为免费优秀摘要,可做为教师德育教育相关摘要参考,是教师德育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摘要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德育资源论

德育资源论试图对客观存在的德育资源现象进行理论思考,以期对德育行为实践活动中的诸种德育资源及其如何开发和利用等问题提供一种现实观照.其研究的旨趣在于认识、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以为教育对象的德性成长服务,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因此,德育资源问题研究无疑将对新时期的德育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基于这种理论诉求和现实期待,德育资源论的视域将主要集中探讨以下四部分内容:

第一章,德育资源的内涵、特征与价值.这是德育资源的基础性研究部分.德育资源是构成德育活动和满足这一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有效性因素.德育资源异于资源、教育资源.德育资源是资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德育资源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资源价值.德育资源也不等于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只有助益于教育对象德性养成时才是德育资源.德育资则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资源的基本特征是选择性、生成性、多样性、多用性.德育资源是整合性价值和基础性价值的统一.德育资源是德育建设本身赋予其整合性价值.德育资源的基础性价值是德育资源价值的重要方面.因为德育资源既是德育活动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影响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德育资源的构成.这是德育资源研究的重点环节.德育资源构成分析需要采取多维度、多视角、立体式的思路.按照空间分布,有校内德育资源、校外德育资源、信息化德育资源.按照功能特点,有素材性和条件性德育资源.按照资源属性,有人力、财力、物力等德育资源.按照构成要素的存在形态,有软资源与硬资源.按照历史的维度看,有传统德育资源和现实德育资源.中国传统德育资源是德育资源构成分析的重要方面.中国传统德育的内容资源包括价值观教育资源、道德规范教育资源、信仰教育资源、君子人格教育资源.中国传统德育资源的一大特色是德育途径和方法资源丰富.现实德育资源是德育资源构成分析的主要方面,它包括德育人力资源、德育物力资源、德育财力资源、德育文化资源、德育课程资源、德育信息资源.解读德育资源的构成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

第三章,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潜在德育资源转变现实为德育资源的动态实践过程就是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德育资源利用与利用的指向是使现实形态的德育资源进入德育实践,以使其发挥功效的过程.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涉的几个重要问题是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象,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决定着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力度与实效,它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它可以充分调动社区的教育积极性,它也为我国的社区教育奠定一定基础.在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物质条件的优劣、财力的保障是否到位、学校的重视程度是重要影响因素.开发者自身的素质是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和保障.反之,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能促进德育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知识结构更新与优化、专业能力提升.教师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因而要增强教师的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涉的策略举隅包括校内资源、历史资源、社会资源、传媒与网络资源.

第四章,德育资源配置.德育资源配置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德育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将德育资源配置到德育中以实现德育目标的实践活动过程.它关涉到德育资源配置的主体、视域、原则和方式.德育资源配置与德育资源开发利用关系密切.德育资源配置的追求是公平、效率、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德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市场经济影响、教育改革影响、德育地位的应然状态.德育资源配置的主导是政府.政府配置德育资源的方式是财政保障、法律保障、计划保障、行政保障.政府在德育资源配置中也可能存在错位、越位、缺位等问题.政府要明晰资源配置角色,确保教育财政投入的充足与公平,构建德育资源配置的法律体系,完善德育资源配置的计划体系,提高政府行政安排的质量.德育资源配置也需要政府与市场有效的结合.政府需要引入市场机制配置德育资源.政府要和私人部门合作供给,公共选择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第二篇摘要范文:广东省德育教师教育信仰现状调查报告

“对于教育生活而言 ,教育信仰是一种前提性条件 ,是一种超越性、凝聚性和教育性的力量.”反映在德育教育中 ,德育教师教育信仰缺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德育教师和学生两个相互对应的教育主体进行调查研究显示 :德育教师整体上对德育工作有坚定的信仰 ,但教师队伍还不稳定 ,学生对德育教师的总体评价还不理想.应从考核政治理论素养、对品德进行评价、确认任职资格等方面做好德育教师选拔工作 ,加快德育学科化发展以确立德育教师的自尊感和价值感 ,从而加强和培育德育教师的教育信仰

第三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研究

做事先做人,做人德居首.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品性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受到良好、积极、正确的教育引导,他们会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而受益一生.学校的育人工作是一项浩大而持久的工程,德育教育绝不仅只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也不只是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的职责,它需要所有教师在相应的学科教学*同实施.高中化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不仅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产生深远的影响,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教师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化学学科的特点与德育教育恰当融合起来,适当地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师德育教育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学年论文、10000字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教师德育教育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本文在已有化学学科德育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德育教育原理与新课程理念,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化.文章共分为七个部分:

前四个部分分别为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的目的与任务、理论基础.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明晰了化学学科德育的研究现状,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指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探索空间.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第五部分为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是结合了自身与其他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教学实践而提出.从关注学生内在的德育需要,创设情境、营造积极德育氛围,多角度、多途径挖掘德育素材,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时把握适当的德育时机,方法要灵活适度、恰到好处,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能力几个方面,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提供了策略和思路.

第六部分为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首先对高中化学资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了层次划分,接着从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其他途径中的德育素材三个方面,对化学德育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发掘.深挖了高中化学1(必修,山东科技出版社)内容中的德育资源,为实际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提供了丰富、具体、详实的资料.开拓了德育教育的多种途径,如在教师的备课中体现德育思想、在习题的制作上体现德育理念、在作业的批改里渗透德育因素、与学生的交往中进行德育感染.展示了课堂情景中真实的德育教育案例,让德育过程在教师的头脑中鲜活起来,以期提供一些德育实施的思路.最后简要介绍了化学德育的实践效果.

第七部分为反思与展望.希望通过本文能给广大化学教师一些启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使学生成长得更加健康、茁壮.

第四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模板:从“德育新观念”看高校教师的德育教育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教师的德育状况及形成 ,进而阐明对高校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并试图运用“德育新观念”的基本理率提出可实施的教育模式.

第五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怎么写:中小学体育开展和渗透“立德树人”的研究

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德育的培养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知识急剧增加,兴趣爱好发展广泛、道德成长趋于成形,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玲》)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今后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在于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等生理方面,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体育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同时,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目前上海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开展和渗透立德树人的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对立德树人在中小学体育中的表现维度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并结合当前现状,就中小学体育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及难点做理论层面的探讨;为中小学体育更好地开展和渗透立德树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上海市8所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及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一方面通过实证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开展和渗透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从理论角度对立德树人在学校体育中的表现维度、开展可行性及难点进行探讨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通过对立德树人在体育教育中开展和渗透的理论探讨,得出:(1)学校体育所凸显的德育的维度主要包括爱国主义、团队合作与竞争精神、意志品质、规则意识和社会适应.(2)立德树人在体育教育中开展和渗透的可行性:国家教育政策强调了学校体育的德育价值,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要求;新的体育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德育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更加注重德育的培养;体育教育的独特性给德育的渗透提供了便利. (3)立德树人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和渗透的难点:学校对体育教育定位不准确;体育教育理念的偏颇及体育教育中的德育价值认识的缺乏导致德育开展的困难;相应的德育制度的缺乏使德育开展失去保障;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影响抑制了德育的渗透和发展.2、针对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的实证研究表明:(1)体育教师对“立德树人”教育的了解认识还是比较薄弱.(2)体育教师对德育评价认识比较深刻,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足,在教学中缺乏针对性.(3)学校领导对“立德树人”教育较为重视,但组织教师的有关在体育中渗透德育理论学习频度较低. (4)家长对“立德树人”教育的了解认识非常薄弱,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培养德育的动机偏低. (5)体育教师对体育教材突出“德”方面的认同度较高,但仍有待完善.(6)体育教师教学中对德育渗透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不显著,缺乏具体性和目标性. (7)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德育影响很大,在建设中存在不足.3、对于“立德树人”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和渗透,本研究的主要对策:(1)应多方位,多渠道地举*论辅导班,主题讲座和交流会,转变和强化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 (2)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材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作用,加强体育教材的合理建构及德育的体现. (3)注重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完善和创新德育评价体系. (4)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https://www.mbalunwen.net/kaogu/64739.html

第六篇摘要范文:传统教师德性的现代诠释

对传统教师德性进行现代诠释,需要对传统教师德性进行理论上的探源与分析,以此作为现代诠释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首先追溯了教师德性之源,认为传统教师德性以“道”为魂,并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有“道”是为师的基本前提:二是教师的教育实践在实质上就是一个传道的过程;三是教师传道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完满、德性丰盈的君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教师德性进行了人性层面的考察,并进一步认为成就德性需指向其道德本心.其次,本研究从两个层面对传统教师德性的内涵作出解读.一是从外在身份指向上来解读传统教师德性.研究认为社会身份的属性规定是衡量教师德性的基本依据,在这一外在身份认同指向层面,教师德性的内涵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即传天地人三才之道:“授业”即授先师经典文卷,但需以“道”来“一以贯之”;“解惑”即使学生明明德.三者之中,“传道”是宗旨,“授业”是途径,“解惑”是落脚点,即教师以“传道”为理念宗旨,在“授业”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内在良知良能的觉醒与发展.二是从内在心性指向上来解读传统教师德性.本研究首先从中西方德性的起源与发展比较中论证了教师德性内在心性指向的合理性,然后进一步得出作为教师德性内在心性指向的教师仁是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和展开的道德本体.最后,笔者对传统教师德性的特征进一步作出理论上的分析,并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化成天下的教育性特征、德性意识的自觉性特征、成己成物的实质性特征.

对传统教师德性的探源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但对传统教师德性的现代诠释还需要建立在对现代教师德性进行反思的现实基础上.本研究认为传统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延传变体链,其中既存在传统中的变体,也含有相传事物的同一性.任何事物都是在传统的延传变体链中,既沿承着传统中的同一性要素,又创新和发明着新传统.可以说,衡量教师德性在传统延传变体链中的稳定性的标准便是传统教师德性是否符合当代人们的价值需求,即希尔斯所说的传统与现代碰撞和冲突中的“共同意识”.因此,在对传统教师德性进行现代诠释之前,首先要对现代教师德性进行时代的反思,明白现代教师德性欠缺什么,由此我们才能判定传统教师德性中的哪些内容符合当代人们的价值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诠释传统教师德性中具有同一性价值的部分.本文在第二部分详细展开了对教师德性消解的现实透析.研究认为,现代教师德性面临着消解的危机.首先是教师德性意识的消极懈怠,具体表现为:教师德性主体意识的不自觉,即教师在其教育实践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道德精神意蕴,从而表现为对学生道德影响的无计划、无目的状态;教师德性反思意识的缺失,即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教育实践中的道德精神意蕴,但是在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方面却没有足够的省察,从而使其德性意识走进了误区.其次是教师德性实践中的学与道的背离,具体表现为科学之道的偏离和人文之道的背弃,即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我们既没有真正吸收西方科学之道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也没有保留住我国传统文化人文之道中所含有的成人成圣的人文精神.最后是教师德性精神的式微,具体表现为在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中,与教师职业领域相关的制度和道德规范被日益强化,教师个体的内在德性精神空间则被规约化的组织秩序和规则不断挤压,从而使教师的教育信仰和道德追求在日益强化的*约束下逐渐退化、师者传道的教师身份在现代性的隐患中遭遇着迷失、以德性精神为内在力量的教师权威也日渐论丧.

在对现代教师德性进行现实透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从历时性的维度,以及文化、社会、学校组织三个层面对教师德性消解的原因进行了根源剖析.首先在文化层面,研究认为教师德性的生成与发展是在教师所处的文化世界中展开的,而这一文化世界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则遭受了文化价值观变迁以及文化冲突的境遇.一方面,文化价值观从整合转向分裂引发了教师德育价值观从人本走向工具;另一方面,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的冲突引发了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其次在社会层面,本文从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分化以及社会关系变迁这两个角度着手来分析外在社会因素对教师德性的影响.研究认为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社会结构模式实现了从“国家→宗族乡绅→社会成员”到“国家→单位组织→社会成员”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所引发的教师存在方式和所获资源配给方式的变化,使现代教师身份呈现出制度性和寄生性的特征,从而导致教师忘却了师者育人的根本.同时,社会关系*特质的隐退以及工具性特征的呈现,使得教师的功能和地位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权威所依赖的土壤被打破.教师逐渐从有社会担当的知识分子退变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最后在学校组织层面,笔者认为以提高效率为主旨的教师考核评价,不利于教师德性的发展,而教师在现有考评制度下所表现出来的从德性至上到效率优先、从脑力劳动到机械式的体力劳动的退变,实际上反映的是教师在专业分工下的单向度样态,即教师只肯定或顺从于现实,并与现实保持一致,但缺乏对现实的否定、批判和超越.

通过以上对教师德性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文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对传统教师德性作出新的解读.在外在身份指向方面,传统教师德性在现代视域中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道之所指已由古代的天地人三才之道更新为自然之道、科学之道和人文之道.其中,科学之道是求真,代表了人类在面对客观世界的危险、残酷以及未知所带来的困惑与迷茫时,所具有的崇尚真理、唯实求真的精神,持之以恒、执着探索的精神,反思批判、敢于创新的精神;人文之道是求善,即人类在对内心世界自我关照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的心性、尊严、价值不断反思和追问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其核心内容是“做人”,即如何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之道以原道的方式影响和制约着科学与人文之道的生成,科学与人文之道是自然之道在人类世界的两种投射,在这个意义层面,自然之道则是追求科学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三道之中,以自然之道为宗、为本、为源,科学与人文之道是自然之道在不同层面上的展开,是人在探索心灵世界与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不同的理念追求.其次,在教师授业方面,教师逐渐突破传统授业中注重知识*特质的局限,开始着重于知识的生产力转化与创新.这便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对现有实用性知识的传授,还要指向未来,不断实现知识的创新;具有学生主体意识,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要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以促进授业内容的不断更新,并提高授业的实效性;要以政治信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为其内在的精神动力.最后,在现代社会中,教师针对学生之惑应有两解:一是向外认识世界的知识技能疑惑之解;二是向内认识自己的生命成长疑惑之解.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疑惑之解应更多地体现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即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探究欲和创新能力;教师对学生向内认识自己的生命成长疑惑之解,则需要继承传统教师德性中使学生“明明德”的教育思想.在内在心性指向方面,教师仁作为道德本体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其道德创造性,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教师仁外在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的改变.教师仁外在表现形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中.传统建立在不平等师生关系基础上的教师仁的感通形式在现代社会发生了改变,即要求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实现教师自我意识和情感与学生的融通,这就需要师生关系建立在对话和理解的基础上.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教师道德规范是教师仁现*展的外在指向.

在教育实践中传统教师德性的发展方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树立以“传道为主旨的教育理念”,做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以“道”统“学”以及教育实践中自然之道、科学之道和人文之道的合一.其次,教师要重塑知识分子精神,明确自己的“传道”职责,肩负起弘扬德性*文化精髓、化育年轻一代的社会使命;从职业特性而言,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有待于完善和超越的人类活动,“传道”中“修道”是对这一特性的概括和总结,教师唯有在教育实践中始终保持谦逊和进取的心态才能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修炼自身,实现自我德性塑造的根本目标.教师德性*的实现过程是教师职业道德主体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专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和德性自我意识的觉知,而反思与批判是教师德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要途径.最后,教师还要在德性教育实践中实现成己与成物,即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培养学生德性以及建立教师德性自我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在为人师表中以行促知、在敬业爱生中以心育情、在教书育人中以智养性.

第七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范文:影响中学生生物德育教育的教师因素研究

近年来,各种道德问题层出不穷,“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地沟油事件”、“楼倒倒事件”、“*女事件”及网络暴力等一次次触动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并给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现今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将德育教育与生物课程结合起来,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生物教师作为中学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对于合理开展、推进生物德育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依据德育教育理论,结合与一线教师的访谈、交流的内容,分别编制“影响中学生生物德育教育的教师因素”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对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和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的242名高一年级学生及54名生物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十个方面,包括:师德修养、教师期望、教师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学科教龄、外表审美、学历、年龄、性别和职称等.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对问卷进行统计,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虽然是从不同角度对影响中学生生物德育教育的教师因素进行回答,但都认为师德修养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得分分别为3.28、3.48;其后排在2-4位的影响因素依次是教师期望、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教师问卷得分依次为3.09、2.95、2.91,学生问卷得分依次为3.4、3.29、3.22;排在后三位的依次是年龄、性别、职称,教师问卷得分依次为2.57、2.20、2.07,学生问卷得分依次为2.07、1.98、1.82.同时,本文就此结果从教师的性别、年龄、学科教龄、职称、学历对成因进行了分析.

第八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格式: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实效性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是学校德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由于高校不断扩招,普高持续升温,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生源质量下降、教育难度加大、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功利性理解,这些势必都会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导致德育目标难以实现.面对现状,找出造成德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们这些在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的教育者当务之急的研究任务.

本文所进行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专题研究,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切入,力图为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本文在肯定以往德育成效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反思,采用经验总结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必要性和必须遵循的原则,试图赋予职业教育目标以新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转变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全体教师的德育素质和育德能力,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拓展德育实施的途径,构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体系,突破学校德育的封闭性,整合社会、家庭德育力量,尽最大可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为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九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我国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在当今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各国人才和科技的较量.教育是人才资源和科技实力的基础,高质量的教育依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依赖教师教育.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心理状态发生了改变,一些不道德的思潮冲击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在市场经济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作风在疯狂滋长,这给教师职业带来了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在小学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是班主任群体的主力军,他们担负着未成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着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我国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小学青年教师大部分个性积极上进,关注和拥护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学历层次较高,技术能力过硬.但是小学青年教师也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坚定、职业自豪感缺乏、从教事业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薄弱、为人师表意识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运用*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对我国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其原因进行详尽的阐述和分析.通过对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分析,总结出原因为以下三点:社会多元化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制度不完善和青年教师自身修养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建议:改善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环境,指引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道德氛围,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学校的管理作用,更新青年教师德育的理念,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制度建设,优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模式;提高青年教师个人素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强化道德辨识能力.希望这些措施能对我国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一定的帮助.

第十篇摘要范文:试论高校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科学发展

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存在重知识轻德育这一现象,同时大学生因没有专业课教师的引导而走向迷茫,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本文试图在两者之间求寻切入点,即加强高校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教育功能,并初步提供解决大学生科学发展的途径.

这篇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摘要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教师德育教育引用文献:

[1] 比较好写的教师德育教育论文题目 教师德育教育论文题目怎么定
[2] 小学教师德育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教师德育教育论文题目怎样定
[3] 教师德育教育专著参考文献 教师德育教育专著类参考文献哪里找
《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怎么写 教师德育教育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教师德育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