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经典论文 > 文章内容

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怎么写 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外国文学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2

外国文学史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论新时期外国文学史范式的建构与转型
  2. 第二篇摘要范文:从“外国文学史”到“中国翻译文学史”——一门课程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
  3. 第三篇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构建多维视野下的新世纪外国文学史——关于编写中国特色外国文学史的几点理论思考
  4. 第四篇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模板:外国文学史编纂史与时代变迁
  5. 第五篇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怎么写: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学——20世纪中国“外国文学史”教材考察
  6. 第六篇摘要范文:中国的外国文学史建构之困境:对1917—1950年代文学史观再考察
  7. 第七篇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范文:关于西方的文学史理论与中国特色外国文学史构建问题——王忠祥教授访谈录
  8. 第八篇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格式:外国文学史的范式转型及反思
  9. 第九篇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中国的外国文学史研究与中国知识界关于文学史的认知——论新时期外国文学史观建构问题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

【100篇】免费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摘要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您写外国文学史相关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的优秀论文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论新时期外国文学史范式的建构与转型

自1918年首部外国文学史——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诞生以来,迄今为止外国文学史的总体数量已达七百余部.外国文学史编纂的相关问题成为近年来外国文学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以往研究多从史料出发,缺乏理论深度;而且多集中于一部或几部具体文学史著作,缺乏学术史的宏观视野.为此,本文主要是在学术史的视野之下,运用相关理论,以新时期以来的外国文学史为重点,进行了外国文学史编纂的整体考察与研究.

本文详尽统计了1918年至2012年外国文学史编纂与出版的情况,梳理了近百年来外国文学史编纂的整体概况,主要关注了同一时期外国文学史著作的共性与个性,不同时期外国文学史著作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依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对若干部重要外国文学史著作做出解读与评析;阐释了外国文学史范式建构与转型的具体演变过程.

论文认为,新时期以前,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和郑振铎的《文学大纲》等文学史建构了外国文学史的早期范式,体现出以启蒙和教育为主的性质.新时期以来,早期传统史传点评式的解读、编译为主的模式逐渐式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外国文学史的编写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为杨周翰主编的《欧洲文学史》,这部文学史既宣告外国文学史编写范式的正式形成,也标志着新旧外国文学史范式的转型.此后,文学史编写遭遇危机,中外有关“重写文学史”的探讨和论争不断.认知哲学、后殖*义、解构主义等西方文艺理论也对文学史编写产生了影响.外国文学史在文学史观、叙述体例、话语体系等各方面都有所转变.

第二篇摘要范文:从“外国文学史”到“中国翻译文学史”——一门课程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

近来在比较文学界,有人从“原文原教旨主义”出发,陆续发表了一些“世界文学”否定论、“外国文学史”(或称“世界文学史”)中文课程取消论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学理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但这也在客观上表明,中文系传统的外国文学史课程及教学应该加快改革.改革的思路就是用“中国翻译文学史”来改造“外国文学史”课程,而不能将外语系的国别文学史照搬和移植到中文系来.必须明确,在中文系用中文讲授外国文学,与在外语系使用外文讲授外国文学,其宗旨和效果都是根本不同的,也是不能相互取代的.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学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在中文系将外国文学课程中文化,用中文讲授外国文学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中外文学与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因而其实质就是“比较文学”,用中文讲述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便在中文、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受到过滤、得到转换、得以阐发,也就是化他为我,其本质具有“翻译文学”的性质.

第三篇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构建多维视野下的新世纪外国文学史——关于编写中国特色外国文学史的几点理论思考

世界文学发展史,自然包括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已经翔实证明文学即审美的",人学",,其本质是人类对生活历程与时代变迁的审美反映,同时也是认知自我发展和成长的艺术化观照.由是观之,无论中国文学史编写抑或外国文学史编写,均不能离弃",人学",灵魂和",审美",原则.基于此,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史无疑是一项特殊重大而历时较长的",审美人学工程",.这项工程和建立",以人为本",、",以我为主",的中国",外国文学学",有密切链接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必由之路.事实如此,只要我们牢实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的基本特征,遵循",承接——超越——创新",的规律,勇攀学术高峰,我们一定会有属于中国、形成自己体系的外国文学史,它将通过世界文学的比较性和比较文学的世界性,充分表达",中国心",、",文学情",和",世界爱",.

第四篇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模板:外国文学史编纂史与时代变迁

本文以1949年以来国内出版的部分外国文学史教材为考察对象,探讨这些教材编写原则的演变,并进而思考外国文学史研究的变化.通过对相关教材的分析,本文总结出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从禁区变为热点,无产阶级文学从正统到边缘或消失,从依赖导师语录到比较关注学术探讨,东方文学有从刻意突出到重新被边缘化的危险.这些变化反映了国际关系的变局以及我国社会的变迁,探讨这些变化有助于思考外国文学研究未来的发展.

第五篇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怎么写: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学——20世纪中国“外国文学史”教材考察

“文学史”作为一种新的著述体裁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的欧洲.19世纪西方文学史主流采用的是把文学创作活动及作品的资料与其他历史因素相联系的历史主义的文学史观.中国于20世纪初随着大学设置文学史课程开始编写文学史教材.而外国文学史(西洋文学史)教材的编写从一开始就与西方思想、文学观念的传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体现了中国人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中对西方文化思想、教育体制和研究范式的接纳.20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与知识体系的变化,与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文学革命的提倡、国家权力对学术研究的制约与利用都有无法分割的关系,反映了中国学术传统与西方文学理论的互动.本论文考察了中国(暂限大陆)的外国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史,追溯其编写体制及指导思想的形成及演变,把外国文学史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殊著述形式,探究其中折射的我国文学界思想界对外国文学的接受;并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史教材中具体作家、思潮、流派的评介的研究,探究其中反映的我国对外国文学思想的接受.

大体说来,我国的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1917年—1949年,我国第一本西方文学史是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原为周作人在北京大学讲授西方文学史课程时的讲义.此阶段的外国文学史教材为数不多,普及性的外国文学史倒不少,主要的编写者有沈雁冰和郑振铎.这一时期的外国文学史编写,还不具备学术意义上的探究的努力,而是被当时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视为进行思想启蒙的工具.第二阶段是1949年—1976年.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是杨周翰等主编的《欧洲文学史》.由于国家的政治手段干涉太强,这一时期的文学史编写不可避免地带上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但从客观上说,作为我国建国后的第一部外国文学史,它的起点较高,代表了当时外国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第三阶段是1977年—2000年.这一阶段以1985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文学史编写还不能摆脱建国以后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第二个阶段开始,我国的外国文学史编写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六篇摘要范文:中国的外国文学史建构之困境:对1917—1950年代文学史观再考察

自周作人在北京大学开设《欧洲文学史》课程并进行相应的著述以降,讲授和建构",外国文学史",就成为中国知识界的重要工作.而",外国文学史",著述作为现代学术制度的产物,原本是高难度的专业工作,需有出色的外语能力和文学史训练.对于现代学术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的现代中国而言,这种学术行为本该是冷清的.但一些著名文化人物积极著述外国文学史,以图直接促使中国读者更快捷地了解世界,从而使外国文学史著述在1917—1950年代盛极一时,只有抗战岁月的一些专业学者,参与其中,并深知外国文学史著述之艰难,才使这一工作有所降温.


https://www.mbalunwen.net/jiazhi/70651.html

第七篇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范文:关于西方的文学史理论与中国特色外国文学史构建问题——王忠祥教授访谈录

著名学者王忠祥教授自1950年*始,王忠祥教授就开始从事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主要的学术领域是易卜生戏剧、狄更斯小说与莎士比亚文学创作,六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著作颇丰,贡献卓著.近年来,王忠祥教授十分关注中国外国文学史研究与外国文学史的编撰问题,在相关会议与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的外国文学史研究与外国文学史的编撰究竟存在什么问题西方学者是如何研究他国文学史与编撰他国文学史的当代西方的文学史观念对于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者具有什么样的意义2010年5月5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王忠祥教授就此问题接受了《外国文学研究》副主编邹建军教授的专题采访.王忠祥教授以借鉴西方文学史观构建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史为主要内容,集中探讨了西方文学史理论对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与外国文学史编撰的影响,他以极大的热情提出了重构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史及理论的设想.

第八篇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格式:外国文学史的范式转型及反思

1918年至今的近百年时间里,中国学者贡献了近300部不同类型的外国文学通史类著作.它们大体经历了中西文学史范式融合至外国文学史范式初步建立的过程.本文首先考察了外国文学通史在不同时期的范式转型,进而反思了目前外国文学通史编写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九篇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中国的外国文学史研究与中国知识界关于文学史的认知——论新时期外国文学史观建构问题

自1917年以降,外国文学史研究在中国历经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少有纯粹的外国文学史研究行为,而是知识界在文学史认知和著述方法上普遍的选择——无一不受社会左右,是知识界参与社会思潮的手段,或者说,外国文学史的研究和整个文学史认知一道服从于社会变革所需.新时期以来出现的大量外国文学史著述,同样符合这样的规律:不是因国际学术界对文学史观讨论去重写文学史,而是受限于国内局势变化趋势,因而30年来各种版本外国文学史没有根本性变化.

第十篇摘要范文: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

汉语外国文学史写作是五四新文学开始的重要工作,这个工作一直持续下来,成为高校文学教学的组成部分.外国文学史勾勒了外国文学遗产的重要名单.与此同时,期刊和出版活动配合或者偏离着文学史勾勒的外国文学经典范围,但是这三个方面共同生产了中国关于外国文学经典化的最初成果.外国文学经典化建设,服从和服务于新文学开始的思想文化建设,完全可以把这个工作当作中国本土文化发展的重要选择.

本文认为,汉语外国文学史表征的外国文学经典化,不仅是对外国作家作品的翻译和描述,而且表现出对特定文学观念和历史观念的认同,这些观念构成特定文学经验合法性的重要依据或知识规范.19世纪一直构成欧洲历史学和实证哲学重要基础的进化历史观念,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成为最重要的认识论和知识规范.所有的知识规范在一定角度上都是普遍认同的价值哲学和认识论范式.同时期的欧洲文学经验已经逐渐偏离了19*经验的思路和方法,但是中国学者却对同时期的欧洲文学经验保持陌生和冷淡,这个特点来自于中国知识分子对欧洲文学经验的功利选择和对本土问题的积极反映方式.外国文学经典化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特定知识规范的选择、论证与认同,以此作为经典化工作的前提.

围绕这一中心论题,本文以外国文学史研究为主,同时兼顾同时期翻译、出版和期刊方面的成果,以此说明文学史经典问题在翻译、出版和期刊上得到怎么的回应:支持或者偏离.从而形成特定时期以外国文学史为轴心的不同经典层面与地平线.为此,本文沿着历时性的方式选择几个重要年份(1919、1949、1979、1999)作为考察的重点,描述外国文学经典工作的变化.整个论文在历时性的结构*时性地观察翻译、出版和期刊与文学史的关系,探讨它们在形成特定经典谱系的时候经历着怎样的知识规范变更.全部论文包括绪论、结语和四个章节一共六个部分.下面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大致的描述.

绪论部分总体上介绍和描述了将近一个世纪外国文学史的经典建设,提出论文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以及不同时代的研究特点和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意义等问题.

第一章详细考察了1919年开始的外国文学史写作,描述和论证了以此为起点到共和国成立之前外国文学史写作和研究的几个特点:第一,把进化论式的历史观念作为理解、描述和解释欧洲文学经验的重要阐释范式;第二,与进化的时间秩序相平行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念,可以说明在欧洲不断高涨的对人本的关注与意识,对人、个体、族类本质的关注,是进化的历史秩序的重要内涵,先进的欧洲文学经验正好生动地表征关于人、人性、人本观念的进化与丰富;第三,写实主义对社会历史的批判,表征着文学对于历史和人性的责任,同时,写实主义之所以是进步的文学艺术观念,是由于这种艺术观念保持着对于进化论的时间哲学的透明性.在这个意义上,写实主义更加靠近19世纪中叶欧洲历史哲学的解释角度和方法.总之,20世纪40年代之前汉语外国文学史所提供的欧洲文学经验的几个关键词:进化论、人道主义和写实主义.第四,在具体写作方法上,汉语外国文学史更加重视发生在欧洲的重要文化和文学事件,通过这些事件的详细解释,说明文学经验和别的的经验在进化上的同步性.同时期的翻译和出版积极地支持了文学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价值观念,期刊也参与并支持了文学史中的一些基本信念.这些基本信念可以概括为两个要点:新的历史视野(世界历史一体化和进化规律的普范性),新的文学和人学观念.

第二章主要考察从20世纪50年*始的新一轮的外国文学经典化工作.这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始到整个*阶段.中国有计划地翻译了苏联学者的外国文学史著作、俄罗斯文学史著作和苏联文学史著作.结论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是真正正确的历史观念,具有有效地解释一切现象的普范性,文学经验都是对这个历史观念的反映和表征;反之,如果能够很好地解释反映在文学经验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就能够真正深刻地理解和解释文学如何成为一种阶级斗争的反映.文学观念上的变革主要表现为现实主义一批判现实主义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相互联结和批判提高.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观念构成当时文学史和文学研究的重要选择和阐释方法.

苏联的外国文学史或者苏联文学史著作都接受、认同唯物史观这样的认识论,把这个认识论范式作为观察、建构文学经验的重要基础.这个时期对俄语作品的翻译数量巨大,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介绍都寻求对文学史知识规范的支持和靠拢,以此作为文学史作家和文学史之外作家合法化的重要途径.在这个阶段,文学史经典和出版、期刊提供的不同经典的关系像同心圆和不断扩散的边界.

从1979年到1999年,是中国外国文学经典化最重要的阶段.第三章主要描述了现代主义文学经验在外国文学史中的出现和合法化过程,提出两个重要观点:第一、现代主义经验出现和扩大构成文学史重写或者经典地平线变化的重要内容;第二、现代主义合法化在80年代正好契合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社会化情绪,对现代主义的接受类似于西方学界对现代主义的接受过程,这些都是历史相对主义怀疑总体论历史哲学的产物.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现代主义的合法化首先来自于对现代主义文学经验提供的带有分散性和主观性的认识论角度肯定或者批判.所以在这一章里面不仅考察现代主义在文学史中的空间问题,和期刊、翻译提供的现代主义代表作问题,而且简要考察现代主义在30年代末在西方的合法化过程.

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外国文学史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2000字硕士学位论文、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外国文学史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第四章主要考察外国文学史如何完成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限定和再塑造.通过这种“再塑造”,让更为宽容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取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观念,给更多的文学经验敞开大门.用更具有弹性的“20世纪现实主义”描述发生在20世纪的欧美文学经验,描述了和现代主义平行的文学经验,这个文学经验和现代主义不是相互挤兑的,而是相互渗透和包容的关系.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观念则竭力反对、排斥现代主义文学经验的正当性.这方面的变革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得以完成.现代主义和更具包容性的20世纪现实主义成为汉语外国文学史完全认同的知识与观念.

90年代初期出版界经历着重大的变局,出版行为开始在出版社的利润与读者的需求之间游荡,出于利益驱动,出版机构更加看重读者的消费和要求.在这个时段,没有哪一种历史观念或者文学观念真正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了,文学史重新书写的呼声和实践都在肯定阅读经验的合法性.在文学史重新书写、翻译和出版、读者市场之间正在形成新的更为开阔的外国文学经典,这些都致力于反抗国家意识形态对知识和控制和经典的限制.80年代末出现的“重写文学史”表征着从知识到价值的深刻自觉.历史叙事在社会发生动荡的时候,往往成为最显赫的文体,因为,历史叙事能够提供对现实更大程度的隐喻.

这是一篇与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摘要范文资料.

外国文学史引用文献:

[1] 外国文学史论文题目范文 外国文学史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外国文学史专著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史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外国文学史论文提纲范本大全 外国文学史论文框架怎么写
《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怎么写 外国文学史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外国文学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