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社会工作和本土化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社会工作和本土化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社会工作和本土化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9

社会工作和本土化论文范文

《家文化视角下社会工作本土化探析》

本文是关于社会工作和本土化相关论文怎么撰写和社会工作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社会工作是一门外来的学科,进入中国势必要有本土化过程.鉴于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和特殊国情,家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核心要素和精髓,社会工作本土化定少不了与家文化融合.本文先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本土化以及家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和相关性分析,指出融合过程中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三个层面的融合路径,来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文化融合

1 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界定

1.1 和社会工作

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这种行为规范算是一种不成文的道德规范,而且随着道德标准的提升而随之提升.

社會工作作为一套社会工作的行为规范,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能够规范实务过程中的行为,预防偏差行为的出现.目前,内容最丰富的社会工作专业体系是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99年颁布的《社会工作守则》.

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对当事人主要包括:对当事人的承诺,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权;尊重服务对象知情同意的权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提供服务;妥善处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并加以保密;谨慎对待与服务对象的肢体接触;确保服务中断后的持续服务;遵循服务终止的原则等.对同事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处理同事的当事人.社会工作者有责任用全部的专业知识处理同事的当事人.对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守对服务机构作出的承诺专业维持专业的正直;社区服务;发展专业知识对社会促进普遍福利.社会工作者应该促进社会的普遍福利的增长.

1.2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界定

本土化,通俗来讲就是入乡随俗,通过适当改变自己适应一方水土.本土化注重的是变化的过程,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西方社会工作专业体系适应我国的变化过程.当然,将国外的社会工作理论进行本土化势必也要符合本土的价值观和要求,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个本土化的融入的过程势必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

1.2.1 社会工作的概念本土化界定

在有关社会工作概念的界定上,我国学者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徐震、李明震认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和共同认识,是对案主的道德责任和行为规范.罗肖泉认为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社会工作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来评判社会工作者的道德行为.顾东辉认为应该从案主、社会场景、社会工作三个视角,同时以案主为焦点对社会工作的进行界定.顾东辉从多个视角对社会工作进行界定.

1.2.2 社会工作与我国思想融合的本土化界定

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思想也有相通之处,学者王珏把我国古代道德和社会工作原则结合起来,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平等、普世惠民的思想和社会工作中的人际和谐、社会公正、增进社会福祉相符合.涂宇明指出儒家传统思想与社会工作价值观三大思想基础的相似之处.大多数学者都是在寻找我国原有的思想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共同点,并提出相应的看法.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过程中,不仅仅要找出相通点,更重要的是找出冲突点,来相应的变通,才能方方面面的“本土化”.

2 家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分析

2.1 家文化的基本内涵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的内涵丰富且向外延伸较大,对于家文化的基本概念很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储小平认为:“中国的家文化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家族为实体的存在形态,以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身份规定为行为规范,以祖先崇拜和家族绵延兴旺为人生信仰的一整套家法族规,并把这一套家法族规从理论上深化并泛华到全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华人社会系统中占主导的文化,实质为家的文化.”说明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历久弥新.学者杨国枢对家文化的理解是:“在中国,家族不但成为人们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以及文化生活的核心,甚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因素.”强调了家文化是我们由古至今生活中所要遵循的规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斥着家文化.学者戴烽认为:“家文化就是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亲缘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以家庭意识为中心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制度设计、观念和心态,他主要包括家庭(家族)结构、家庭(家族)观念和家庭(家族)三大要素”强调家文化的涉及层面广且深度深.我认为学者戴烽对家文化的理解,贴切本文中,所以本文是以“家文化”来指涉一种深层的社会结构.

2.2 家文化的相关性分析

2.2.1 家文化的较强适用性

家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无形的,不像教条法典用文字规定其存在形式.相较而言,家文化更处于一种隐形的形态,在特定的场域空间中存在并发挥其作用,家庭成员的言行举行都能反映出特定的家文化.每个家族的不同,其家族文化也会不同,本文的家文化是更加泛化且具有普适性的家文化,更倾向于宏观层面的文化意识形态.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代代相传.因此,家文化也一定能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相融合,发挥其独特作用.

2.2.2 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家文化的弥补

学者杨笑思针对东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提出这样一个看法:西方的社会是“个人--社会” 两元的社会结构,而中国是“个人--家庭--社会”这样的三元的结构,从社会结构角度不难看出出西方价值体系中缺失了有关家庭的价值体系.家本位的思想贯穿在社会结构中,家庭是媒介,更是个人到社会的一个过渡.西方之所以没有媒介物的原因是西方有宗教信仰来维持人际关系,在中国是靠血缘亲情关系来维持的社会关系.因此,不管从社会结构角度和社会关系角度来看,家文化都可以给予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内容补充.

2.2.3 家文化中和谐思想与社会工作专业目标相契合

社会工作是以人为本,致力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这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生活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因此,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社会工作的专业目标和使命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个人存在,因此常常说道家和万事兴,是中国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体现,其最终理想也是实现家国的和谐,这与社会工作专业的使命和目标不谋而合.

3 社会工作在“家文化”结构中的困境

3.1 家族观念削弱了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

林语堂先生在《吾民吾国》中曾提到:“中国人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他们心系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民族,只顾防患家族的心理实质为扩大的自私的心理”.自古以来,传统的家文化根深蒂固,家庭和家族利益是人们做事的原则,使人们更喜欢投身于家族性质的群体互动,不愿意出席公共活动,参与性低.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处事态度是不利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开展的.因此,在社会工作价值观“家文化”过程中,要结合具体背景的文化背景有选择的本土化.

3.2 阻碍专业观念融进中国社会文化结构

西方社会是一个“个人——社会”二元的社会模式,而中国是这样“个人——家庭——社会”的三元的社会模式,家庭式其中的媒介,也是核心所在.王思斌教授指出在中国社会中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更倾向于是一种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这种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实质上是不存在社会工作中的助人关系的;如果说非要强调一种关系,应该小我向大我的求助,即自我的求助.同时,中国的熟人社会的特殊性使互助的关系尽量将陌生人的关系熟人化,然后将熟人关系进一步的血缘化、地缘化和业缘化,当然还是以血缘化、亲属化为主.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遇到家庭的问题时往往会优先考虑案主的个人感受和处境,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而忽视掉案主背后的“家文化”.“家文化”作为“孝文化”的代表,“孝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结构中的核心,专业的观念与家文化有冲突,使其难以融进中国社会文化结构.

3.3 “清官难断家务事”成为服务过程中的难点

“清官难断家务事”是在公正的官员也难论断家庭纠纷中的是非,很多家庭成员也往往弄不清家庭矛盾纠纷的根源所在.社会系统理论的理论视角分析,任何一种组织本身即为一个社会系统,而这社会系统之中又包含许多的小社会系统.家庭便是一个系统,每个个体不可能脫离系统而存在,家庭成员无法脱离家庭而存在,若我们服务对象为家庭成员,我们就得将成员放入整个家庭系统中去考虑.但实际过程中,中国人“家丑不可外扬”的惯习,一些情况会被藏着掖着,没有充足的“证据”也就使得“清官”也“难断家务事”了.

4 社会工作与家文化的融合路径

4.1 社工层面:由“外人”角色转变为“自己人”角色

社会工作者接案阶段是整个社会工作过程的打地基的阶段,地基打好后面的工作效果也会变好.与服务对象建立好关系是接案阶段的核心,在有着浓重“家文化”氛围的中国国情下,社会工作者如何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何将陌生人关系业缘化.在大多数群众眼中,社工还是一种工具人或者是外人,群众有困难社会工作者不是首选,所以,社会工作者自身要有角色的转变,将自己本身的“外人”角色转变为“自己人”角色,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类亲属化的关系,这样群众才会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信赖感,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困境才能慢慢解开.

4.2 机构层面:取向转变为积极主动助人

中国社会“小我”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人们总是倾向于在家中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人们都有着“有什么事回家好好说”的思想惯性和保持着“各扫门前雪”的心理,不希望别人来插手自家的事情,同时也绝不会别人家的事情.同时,“清官难断家务事”也成为了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家庭成员认为“官”都难以解决的事情,为何交给社工解决.因此,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应该将原“助人自助”的理念本土化地宣传为“积极主动助人”,激发机构和社工的主观能动性,将专业社工的“脸皮”变厚,社工先积极主动后,群众遇到难题才会首先想到社工.

4.3 社会层面:以“家文化”为基础的价值体系建构

价值体系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所在,是在社会工作过程的不断发展而来,同时也是对社会工作助人事业的信念的集中反映.现有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缺乏了中国的“家文化”的价值反映.因此,在构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体系时要以原有的社会工作体系为蓝本,还要引入以“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要结合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才形成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并且能解决中国特有的问题的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体系.

5 结语

目前,社会工作本土化是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境.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工作者们不断地开拓创新,增添新的时代产物.随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和自媒体数字文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工作在本土化过程又会出现新的难题,因此只有建立与中国当代经济、政治、文化向配套的价值体系,才能更好的融合,从而促进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娇.我国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综述[J].商,2016(12).

[2] 戴诗.儒家传统思想与社会工作价值的本土化建构[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10).

[3] 康志超.社会工作本土化思考[J].商,2016(35).

[4] 刘博维.中国家文化与社会工作冲突研究[J].市场论坛,2018(08).

[5] 任雪.中国传统“家”文化对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影响[J].文化学刊,2015(07).

[6] 常立.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契合及困境[D].西北大学,2013.

[7] 储小平.中国“家文化”泛化的机制与文化资本[J].学术研究,2003(11).

[8] 张雯雯.中国传统孝文化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作用[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04).

[9] 黄耀明.试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家文化”情结[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10] 王春霞.从传统文化视角考察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03).

[11] 戴烽.家文化惯习与公共文明参与[C].中国学会、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中国学会、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学会,2007.

[12] 林静.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建构[J].改革与开放,2019(03).

[13] 颜安,王福帅.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述评[J].社会工作,2018(02).

作者简介:张颖,女,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本文汇总,上文是关于经典社会工作和本土化专业范文可作为社会工作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社会工作和本土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和本土化引用文献:

[1] 社会工作和本土化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社会工作和本土化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2] 本土化论文怎么撰写 关于本土化方面论文范文素材2万字
[3] 中学生和本土化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中学生和本土化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2万字
《社会工作和本土化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社会工作和本土化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word下载【免费】
社会工作和本土化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