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放性教学

主题:地方文化论文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9

简介:适合文化地方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地方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文化地方论文范文

地方文化论文论文

目录

  1. 一、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二、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放性教学遵循的原则
  3. 三、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探讨
  4. 地方文化论文:十劝女儿 (地方小调)固始根亲文化节 固始朝阳艺术团 真龙帝

(安顺学院马列部 贵州安顺 561000)

摘 要:随着时论文范文展和课程存在环境的变化,地方文化校本课程教学日趋需要开放化的新模式.结合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情况,提出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想,实现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开放性,帮助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为学生开放性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创设条件.

关键词: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放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3)08-0087-05

安顺地处黔中,千百年来,安顺各族人民创造了独特而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文化,具有穿洞文化、夜郎文化、 文化、屯堡文化、三国文化、攀岩文化、三线文化等独特的文化优势.近年来,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逐渐被引用到安顺市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中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例如,安顺普定县仙马小学编写了《民族文化奇葩——仙马》教材;西秀区刘官中学编写了《屯堡木雕》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邀请地戏艺人进课堂授课;安顺市民族中学在教室、走廊过道、文化墙上张贴师生创作的屯堡人物和风景画等,编写《话说安顺》、《屯堡文化》等教材;安顺学院开设了屯堡文化选修课和省情课,多次召开屯堡文化专题讲座,创建了“村校挂钩”的模式,多次组织并辅导学生到屯堡村寨进行了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教学中还存在重视不够、师资缺乏、教学内容简单、教学空间局限性、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保守的状态之中,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目前就全市大中小学而言,如何将地方文化引进课堂,并将其纳入有正常秩序保障的常态化的教学,使校本课程富有文化底蕴并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实施整个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探究知识、展示才能的空间,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安顺大中小学在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探索了一些可取的方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师生们的欢迎.但从开发实际情况来看,安顺市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只有少数具有较好设施和较强师资力量的示范性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的探索活动.

(一)对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受当前升学率影响和现行课程体系的限制,安顺地方文化一直以来没有引起当地大中小学的足够重视,对校本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经费不足、师资匮乏、缺少场地、课时不足等问题,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操作实践,没有起到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所应该起到的真正作用.当前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较为淡薄,对课程资源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不知道如何来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而且教学积极性不高,仅有少数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为佐证学科知识而提及,没有对地方文化进行深入阐述.很多学生家长对地方文化校本课程也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校本课程不作为升学考试的科目,学校没必要开设这类课程,免得浪费学生的上课时间.多数安顺本地学生对地方文化司空见惯,也不以为然,对校本课程学习也不大感兴趣,对教学活动很不配合.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都把教学着眼点放在了考试科目上,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有价值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却被忽视,导致了学生很难系统地接受乡土文化教育,造成目前安顺市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工作的力度不大,推进工作的效果也不好.

(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调查中发现,有利于校园教学的安顺地方文化主要形式涉及蜡染、音乐、剪纸、刺绣、雕刻、舞蹈、体育、历史、民族文学等众多内容.由于当前很多教师不具备民族文化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在校园中很难找到能够胜任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教师,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往往是由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地理、语文等方面教师来兼任,在实际操作勉为其难,就出现了有教学任务安排,无正常教学开展,有了形式却顾不了实效.[1]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在民间,虽然有一些民间学者在民间艺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很多民间艺人不懂如何教学,有的甚至不懂汉语,无法承担起教学任务.即使在本地能够找到有一定民族文化理论的学者,可以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但由于经费不够,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也没钱来聘用.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中,一般都是学校组织本校教师独立完成,与周围学校的教师联系和交流程度不够,校本课程资源共享程度较小,这不仅导致地方文化教学师资缺乏,也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与方向和地方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质量不高.安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各县区的民族习俗和文化差别较大,各个学校的重视程度和软硬件等方面也不一样,造成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发展很不平衡,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有些学校对校本课程没有明确规划,尚未建立教学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校本课程开发的种类既包括编写校本教材,学科知识的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又包括多种“课外活动”、“兴趣班”和劳动技术等课程,将开设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停留在浅层次上的技艺训练,没有对其改造、规范和提炼,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经常处于一种随意和无序状态.有些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多半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检查而做的表面工作,在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传统文化、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往往采取照搬或模仿其他学校的做法,造成学校之间校本课程形式、内容雷同,课程特色不够突出,地方色彩不够浓厚.有些学校在课堂教学上基本采取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偏重地方文化理论知识的单向灌输,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和缺乏生气,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学的枯燥乏味,而体会不到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放性教学遵循的原则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使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突出自身的建设原则和鲜明特色,使课程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达到育人的良好效果,就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开发出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满足师生全面发展需要.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建立健全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增强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需要和认知规律,探讨不同年龄段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展,在教学中考虑因材施教及个别化教学,努力推行模块教学,推出各种校本课程活动供学生选择,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创造精神.

(二)坚持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的安排、教材的编写、教学活动的实施、学习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因此,校本课程建设不可能单打独斗,需要学校各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整合校内相关人员和校外课程专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临近社区、学生家庭等校内外资源,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教育资源;需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和学生的整体学习需要,对校本课程进行长期统筹规划,深入研究课程理论和校本课程相关的理论,协调、优化和整合国家、地方与校本三类课程的关系,建立合理课程体系框架,激发广大师生参与校本课程活动的积极性,把校本课程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从人力、物力、财力和制度上予以保障,促使校本课程建设发挥出整体的作用.

(三)坚持实践性原则.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基于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减少理论与背景知识阐述的比重,加大实践性或者指导实践的教学内容的比重,为学生创造亲身实践的条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采取活动、体验、动手、实验、参观考察、对话等实践方式.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减少理论阐述的时间,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实践活动等时间的比重.

(四)坚持可行性原则.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民族文化背景、民族文化特色,当地的教育需求与课程资源的支持程度,以及当前社会现实条件下的可行性程度;必须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支持、课程开发能力、学校管理水平等因素,对所达到的要求应了然于胸,统筹校内外可利用的各种资源,积极争取必要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的保证与支持,争取校内外人力资源的支持和保证,凝聚教育合力;必须立足学生个性需求和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地方文化纳入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开设大中专、中小学和幼儿的校本课程,实现“地方文化教育”与教育新课程改革、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相结合.

三、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探讨

开放性教学模式是一个包括诸多因素的动态系统,可以从本课程的教学理念、环境、内容、形式等方面探索开放化的新途径,以实现教学层次和关系的持续发展.

(一)教学观念开放性.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条件,很多学校在实施地方文化校本课程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不一样,最大的差异并不在于硬件投入方面,而是在教育观念上.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安顺农村劳动人口大量外流,地方文化以口耳相承、言传身教为主要传承方式的文化传承链条出现了断裂,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因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转变观念,重视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增强地方文化面临的危机认识,认识到开展地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采用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的优势,从人力资源整合、师资培养、教材编写、经费适用、设备投入等方面加以研究,认真解决,使其实现可持续;借鉴先进的校本课程建设经验,审视自身的优势与差距,使自身得以完善发展.

地方文化论文:十劝女儿 (地方小调)固始根亲文化节 固始朝阳艺术团 真龙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做好教师教学理念和角色的转换和定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使自己由传统的教学主宰者转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扬论文范文精神,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等权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过程的论文范文化和个性化,营造以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关系.

(二)教学环境开放性.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学经费的紧张、学生时间的有限,再加上近几年由于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对一些学校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许多学校在开设地方文化校本课程一般局限在教室,学生活动范围有限,老师很少带学生外出实地参观考察,这导致教学空间较为狭窄.实际上,安顺地方文化教学空间极其广泛,包括学生家庭、社区、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场所.因此,学校不能将教学的场所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各类校园文化活动都是可利用的“课堂”,可以在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各种重大活动时适时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文化元素,将安顺市民族民间艺术、山歌、舞蹈、体育等改编为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将学习空间从课堂拓展到社会,通过参观调查、感受体验等实践方式,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历史文化传统,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这些方式不仅避免了课堂的生硬说教,还拓宽教学场所,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家乡浓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设立校本课程专题网站,搭建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学习交流共享的网络平台,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访问网站来进行学习、测试、提问并寻求答案,教师也可以在网上答疑,既方便了学生和教师,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这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样,校外人员也可以浏览网站,对校本课程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起到多种形式宣传校本课程建设成果,扩大学校影响力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开放性.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所涉及的地方文化不应局限于方言、风土人情、历史人物、民间艺术、民间歌舞、传统体育、风景名胜区等课程资源,还要从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生活相互联系的视野考察研究地方文化,探索学校与地方文化的互动发展,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课堂活动的需要对教学内容作多样性的选择和设计,选取地方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探索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校本课程的开设方式,例如,幼儿校本课程采取唱童谣、讲方言、故事表演、多媒体的应用、语言、肢体、符号等方式;中小学校本课程采取听、说、读、写、唱、画、看、吃、动等形式;大中专校本课程采取活动、体验、对话等实践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和探讨,引发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思考,让他们通过发现性和探究性的学习实现自己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参与地方文化民间艺术的拯救和传承,提出对地方文化创新的建议,从而深化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拓宽地方文化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此外,教师在整理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时,应将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校本课程与历史、语文、政治等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借助学科的关联性知识,将富有民族民间创意的地方文化艺术作品、歌舞文化、服饰文化、体育文化、民族节日文化等内容融入不同学科的教学之中,开发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拓展性校本课程,如选修课、专题讲座、生活技能性课程、体育竞技类课程、艺术欣赏性课程等内容;还要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外形势,以及理论前沿,将教学内容可以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实和改进教学的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先进性,弥补现有课程的不足,拓宽现有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四)教学形式开放性.安顺地方文化具有丰富人文历史资源、自然环境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献资源,在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实施中,避免从文本到文本的方式,积极倡导采用多样化的方式.首先,实现校本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尽量以活动为主要呈现方式,采用静态的书本知识、动态的影视动画、报刊音像、网络资料、生活经验等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充分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教学,向学生们传授蜡染、木雕、刺绣、编织、剪纸、银饰等艺术创作技术.第二,实现校本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的参观访问、环保宣传、调查、研讨、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条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引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究和问题研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关注家乡的地方文化.第三,实现校本课程与地方文化研究相结合.学校要充分利用本校的人才优势,鼓励研究人员以项目为载体,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开展一些综合性、交叉性的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如“屯堡文化”、“黔中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研究,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相应的本土文化研究机构,全面系统地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研究和开发.第四,实现校本课程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随着民族原生文化旅游的升温,各旅游景点势必需要能唱民族歌、懂民族文化的导游.[2]为此,学校开展地方文化教育传承活动,应与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结合起来,支持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当地的文化用品开发和民间艺术创作等文化产业建设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出一批培养出具有蜡染、刺绣、雕刻、山歌演唱、民族舞蹈、地戏表演等特长的劳动者,为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服务,还可以让学生把知识优势转换为文化产品,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为地方文化教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学校不仅是一个培养人才的组织,还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因此,学校教学活动不能在封闭的校园环境中进行.尤其在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中,更应表现出更多的开放性,与外界加强联系,置身于社会发展中,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3]这样不仅可以为“多彩贵州”的繁荣发展输送民族民间文化人才,为贵州旅游与经济发展输送展示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的使者,还可以为全国各地输送大量的文艺工作者和民族民间文化表演者.

参考文献:

[1]杨俊.族文化进校园的实效性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199-201.

[2]吴永忠.深入推进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4):64-66.

[3]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 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郑丽娟]

总结:本文关于文化地方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参考文献。

地方文化论文引用文献:

[1] 地方文化论文范文 地方文化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地方文化论文范文 地方文化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5000字
[3] 地方特色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文化和新媒体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
《安顺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放性教学》word下载【免费】
地方文化论文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