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军工单位高校联合培养生出国(境)管理存在的安全

主题:联合培养博士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30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联合培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联合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联合培养论文范文

联合培养博士论文

目录

  1. 联合培养博士:谨以此片献给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当前军工单位与高校联合培养的学生参加由学校方面组织参与的公派出国仅需得到校方许可即可,此管理方式忽略联合培养生具有军工科研背景,若不按照军工单位涉密人员管理,会对国家秘密、学生本人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解决措施只有从国家、单位的层面对联合培养生安全保密教育管理以及出国管理给予重视与协作,才能从根本上堵塞联合培养生出国管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好地完善军校联合培养模式.

关键词:联合培养生;出国管理;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136-03

军工单位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及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示出的优势和特点突出,培养模式得以迅速的推广与发展.但是由于两家单位性质不同、分属国家部委的管理要求也有所不同,联合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管理问题.本文讨论联合培养生出国管理,正是双方在协作管理中没有重视的一个薄弱环节.

学校鼓励学生就读期间出国(境)(以下简称出国)参加科研学术交流活动,联合培养生因人事关系在学校,出国视同一般学生管理模式,学校全面负责学生出国手续的审批.对联合培养生单方面的出国管理模式忽略了其具有军工科研生产背景,管控措施不到位,学生在国外存在发生诸多涉及安全威胁的可能性,如此将会对国家秘密、学生本人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1 现阶段联合培养生出国管理的依据及现状

学校对学生出国管理主要依据教育部、论文范文、外交部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校学生短期出国持用因私护照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对在校学生短期出国做出定义:各级各类学校的全日制学生出国参加政府间交流项目或者根据学校安排,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访问考察、培训以及国际比赛、演出、夏(冬)令营等对外交往活动.同时《通知》还明确:自2002年2月1日起,在校学生短期出国,原则上均持用因私护照.

学校根据《通知》对在校学生出国进行统一管理,并没有专门针对联合培养生制定公务出国流程.联合培养生因学籍、户籍在学校,出国程序与一般学生相同,仅需持学校证明到所在地出入境管理部门*因私护照出国.归国后,因私护照交由学校统一保管,毕业后学校将论文范文交还学生本人.

管理程序如下图所示:

2 联合培养生出国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按照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高校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继续到指定军工单位完成研究课题,就读期间参与单位重要的科研生产活动,极有可能接触到国家秘密.对军工单位而言,联合培养生的工作状态实质上是在岗未在册的国家涉密人员.

国防科技工业局明确将学习实习生纳入军工单位七类人员安全保密管理,要求学生在军工单位学习实习期间应参照在岗在职人员进行管理.因此对于工作涉及国家秘密的联合培养生,就读实习期间,单位仍需按照涉密人员规定对其进行管理;同时按照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任用经管国家秘密事项的专职人员,应当按照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和人事主管部门的规定予以审查批准.

联合培养生出国忽略了军工单位相应的审查批准,军工单位负责学生科研工作任务的派给与指导,却并未参与对其出国的审查与管控,未将其纳入军工单位涉密人员出国管理体系;学校归口负责出国审批,却没有对其出行的涉密资格把关.单靠学校的出国管理模式落实管理措施,就会存在泄密隐患.

管理措施不到位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校方单方面批准联合培养生出国,军工单位并不知情,没有对其带出的材料进行保密审查,也没有对其参加对外交流活动开展必要的安全风险评估.

(2)对联合培养生出国前的审查过于草率、有的甚至没有进行审查.学生仅需凭借国际交流会议邀请函等函件原件或传真件,即可得到学校认可,*因私护照.

联合培养博士:谨以此片献给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3)没有针对性的安全保密教育,学校虽与联合培养生签订保密协议书、履行保密教育程序,但大多都是泛泛而谈,不能像军工单位那样有针对性地对出国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保密教育与提醒.宣教力度不够、不深刻,达不到强调重视的效果.

(4)《通知》对短期出国定义并没有具体时限,而学校对联合培养生出国期限的要求比较宽松:博士生一般不超过一年;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半年.长时间远程管控很难保证联合培养生各方面的安全.

(5)双方单位就学生毕业后的护照管理没有接轨.校方统一保管在校学生因私护照,毕业后护照作为私人有效论文范文退还给学生本人.目前校方没有义务或承诺告知军工单位学生持有因私护照的情况;按照涉密人员管理规定,学生到单位正式报到后,因私护照应交单位人事部门统一保管,然而现状却是除非学生主动上缴,否则军工单位并不知晓.

3 现阶段管理模式引发的安全隐患

联合培养生具有军工科研背景,较一般学生而言身份更为敏感复杂,出国身处完全不同的国家和国际环境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安全隐患.

3.1 学生群体属于敌对势力窃密的目标,出国不谨慎可能泄露国家秘密

联合培养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及课题研究,可能忽略单位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加之涉世不深,常常成为敌对势力窃密的重要突破口.国外情报部门往往以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为掩护收集情报.联合培养生本着谦虚的学习态度出国交流,在国外热情结交朋友,知无不答,在谈话中可能无意识泄密或者很容易被设计利用套取其所在单位的各种信息;甚至有的学生政治素养还不坚定,在国外容易受其引诱,为其工作,最后成为安插在军工单位的“钉子”,有目的地在单位内部收集、提供情报,如果私人护照同时还保留在个人手上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等

3.2 约束手段不力、管控弱,不能有效约束学生滞留不归

学生年龄小、社会关系单纯、学习生活简单、自身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固化,在国外开拓了眼界,接触到各方面条件好的单位难免会有所向往与追求;若国外单位认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话,也会开出诱人的条件,邀请学生在国外继续深造或工作.

我国有句古话叫做“良禽择木而栖”,每个人都会对更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有所追求.但是这句话对联合培养生在国外发展却不适用,因为联合培养生属涉密人员,若放任其自由选择在国外发展的话,会导致国防科研人才流失、国家秘密更得不到保障.目前没有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加之学校对其约束力没有造成太大阻碍,学生双向衡量利弊,有可能放弃国内的学籍和保证金,选择留在国外发展.

4 对策及建议

管理学中有一个墨菲定律:凡是可能出错的地方,如果不加以防范,必将出错.结合上述联合培养生出国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引发的安全隐患,以下提出加强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4.1 重视联合培养生的国家安全、保密管理

尽管联合培养生还是学生,但是一旦参与军工单位科研实习,大部分就已接触到国家秘密,参照一般学生模式管理联合培养生不符合国家涉密人员管理规定.基于联合培养生从事军工涉密工作的特殊性,建议教育部、外交部、论文范文等相关部委及各军工单位与高校重视联合培养生的国家安全、保密管理,制定《联合培养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明确管理职责与安全监督职责,包括:学业录取前:学校联合军工单位对联合培养生进行资格审查,审查重点是个人表现及品行是否符合日后从事涉密工作以及有无境外亲戚;录取后:进行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信息安全保密防范知识培训,增强联合培养生日后在涉密岗位履行职责的保密能力;实习上岗前:签订《保密承诺书》,按照在职涉密人员同等要求进行保密管理;考虑到学生流动性大的特点,导师对联合培养生研究课题的选定最好不要涉及国家秘密,或者尽可能少地接触国家秘密.

4.2 建立对联合培养生出国的协作管理机制

参照对国家涉密人员管理标准,由论文范文门、军工单位、学校共同建立联合培养生出国协作管理机制,通过联合培养生信息共建、信息共享的方式,对联合培养生出国进行有效管理;参照国家工作人员管理模式,联合培养生应纳入论文范文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库,管理单位可全面掌控其出国情况;明确界定对联合培养生的管理范围,对参与或承担国家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的学生实行相应的出国限制措施;联合培养生就读期间出国任务主要由学校发起,因此出国主要管理方仍在学校.建议就联合培养生出国的管理建立以校方为主、军工单位为辅的管理模式,在此强调:联合培养生出国资格应由校方与军工单位共同审核.

因为学生在校完成基础课程前,还未接触到军工单位科研生产项目,因此管理模式可分为两个阶段,下图为作者建议的出国管理模式:

4.3 从联合培养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国家安全、保密教育

国防工业后备科研人才应该具有政治可靠、业务精通、工作稳定的基本素质,联合培养生属于重要的后备科研储备人才,对他们的安全保密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参加科研实习以后,而是应该从学习时期开始抓起.学校从学生学习专业科目开始,同步开设国家安全、保密法律法规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并将学习成绩纳入必修课学分是有实际意义的.

因为保密教育、保密规定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让人领会并掌握的,只有及早地从观念上引导学生认可保密、接受保密、树立保密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对学生的国家安全、保密教育,并为学生以后正式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安全保密防范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丹.浅谈“双导师制”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深远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0,(18).

[2] 李志明.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3).

  作者简介:袁敏航(1983-),女,四川叙永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政工师;李健(1982-),男,四川邛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助理工程师,工学硕士;余桂秀(1972-),女,四川夹江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叶小坚)

总结:该文是联合培养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联合培养博士引用文献:

[1] 联合培养和升学考试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联合培养和升学考试论文范文例文5000字
[2] 联合培养专升本论文范文 关于联合培养方面论文怎么写2500字
[3] 金融和联合培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金融和联合培养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军工单位高校联合培养生出国(境)管理存在的安全》word下载【免费】
联合培养博士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