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参考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医学检验技术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6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参考:阻抗编码微球液态生物芯片系统及其在检验医学中应用
  2. 第二篇医学检验技术论文样文:血液病患者社会心理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研究
  3. 第三篇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模板: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
  4. 第四篇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例: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逻辑研究
  5. 第五篇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格式: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研究

★100篇免费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可用于医学检验技术论文写作参考研究,为你的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参考:阻抗编码微球液态生物芯片系统及其在检验医学中应用

目的:为研制和开发不同阻抗编码微球液态生物芯片及其检测装置提供实验基础并进行科学论证.研究和探讨不同粒径阻抗编码免疫诊断微球定量分析技术及其在检验医学中应用.

方法和结果:1)推导球、包括微球阻抗理论计算公式,提出微球阻抗理论计算值与微球材料电阻率呈正比,与球粒径呈反比.2)制备三种不同粒径羧基化聚苯乙烯阻抗微球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发现,微球阻抗稳定性保持至少1年,不同粒径和浓度的微球在溶液中沉降速度与微球粒径和微球浓度呈正比.3)借助血球计数仪可区分不同粒径阻抗编码微球;参考库尔特电阻抗原理,研制微球阻抗检测和区分技术和装置,并对三种不同粒径阻抗编码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进行微孔两端电压变化信号检测,结果发现,阻抗编码微球粒径越大,微孔两端电压变化信号越强,为不同粒径微球阻抗编码技术提供可行性和科学性实验依据.4)将人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人胰岛素(INS)单克隆抗体和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在2微米,5微米和10微米粒径阻抗编码微球表面,借助流式细胞仪的微球表面荧光强度定量检测功能,建立不同粒径阻抗编码微球分别定量检测不同待测抗原方法和技术,并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进行方法学性能比较,结果发现,不同粒径阻抗编码微球定量检测技术在检测重复性,检测准确性,最低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等方面均优于ELISA技术.5)用量子点标记的亲和素(B-QD)和生物素化的抗抗体(AAb-A)微球表面量子点荧光显示系统(AAb-AB-QD)取代传统的FITC标记的抗抗体微球表面荧光强度显示系统(AAb-FITC),结果发现,检测同样浓度胰岛素微球表面量子点平均荧光强度(MFI)明显高于微球表面FITC平均荧光强度,变异系数也大于FITC荧光显示系统.6)采用三种不同粒径阻抗编码免疫诊断微球定量检测技术,分别定量检测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血清AFP,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NS和创伤MODS患者血清TNFα等水平,结果表明均明显高于其正常对照组.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2000字自考论文、3000字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医学检验技术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选题

结论:不同粒径微球阻抗编码技术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不同粒径阻抗编码免疫诊断微球定量检测待测抗原技术在方法学性能上优于ELISA技术,并可应用于临床检验诊断.阻抗编码微球液态生物芯片及其检测装置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值得深入研究.

第二篇医学检验技术论文样文:血液病患者社会心理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研究

目的:在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心身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中医古文献中有关血液病的心身相关思想,调查综合医院血液病专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社会心理特征、中医证候特征,评价血液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心理特征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以此探讨血液病的中医心身属性,为中医药对血液病的心身并治提供依据.

方法:文献研究部分,从中医生理基础、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诊断、中医治疗等角度对中医古文献中有关血液病的心身相关思想进行总结归纳,临床调查部分,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专科住院病人369例,使用固定调查者和统一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由研究对象自填基本信息采集表,得到患者的一般情况,自填心理学量表,包括抑郁状态量表(DIS)、艾森克人格问卷(I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得出血液病患者伴随抑郁障碍情况、个性心理特征信息,由调查者填写中医四诊调查表,并请固定的血液科主任医师评价血液病患者的中医证候.

结果:

1.回收问卷369份,合格问卷302份,

2.血液病的高发年龄段在20~39岁之间:

3.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86.8%,其中轻度抑郁居多,占57.3%,中度抑郁占24.5%,重度抑郁占5%,

4.影响抑郁水平的个性心理因素有内一外倾、情绪性、社会支持及消极应对等,利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回归方程为:Y等于0.558+0.002(消极应对)-0.003(内外倾)+0.003(情绪性)-0.001(领悟社会支持)(F等于12.276,P<.01).其中患者的内一外倾特质与抑郁水平成负相关,即越内向相抑郁水平越高,回归系数为0.003,情绪性特质与抑郁水平成正相关,即患者的情绪越不稳定,抑郁水平越高,回归系数为0.003,消极应对倾向与抑郁水平成正相关,即患者越容易采取消极应对,其伴发抑郁障碍的可能性越大,回归系数为0.002,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与抑郁水平成负相关,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水平越低,其抑郁水平越高,回归系数为0.001.(F等于12.276,P<.01),

5.影响抑郁水平的一般因素有年龄、教育水平、性别及疾病种类等,利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回归方程:Y等于0.539+0.022(年龄)-0.015(教育水平)+0.018(性别)-0.007(疾病种类)(F等于9.098,P<.01).其中患者的年龄因素与抑郁水平成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022,且年龄段越高,抑郁水平也越高,教育水平因素与抑郁水平成负相关,回归系数为0.015,教育水平为本科的患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受教育水平组,性别因素与抑郁水平成正相关,即女性的抑郁水平较高,回归系数为0.018,疾病种类因素与抑郁水平成负相关,且淋巴细胞疾病组的抑郁水平较高,回归系数为0.007(F等于9.098,P<.01),

6.与患者内一外倾特质相关的一般因素有血型、家庭排行.其中B型及O型血患者多倾向于外向,AB型血患者倾向于内向,A型血患者倾向性不是很明显,独生子女与除老五之外的所有其他家庭排行在内一外特质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患者多表现为外向的气质特点.

7.与情绪性特质相关的因素有血型,A型患者情绪的不稳定性特征比较明显,AB型血患者的情绪相对较稳定,与前面关于血型与内一外倾关系的统计结果相互参考,并将患者的个性分为内向—稳定型、内向—不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和外向—不稳定型四种,结果发现,A型血属于外向—不稳定型,B型、O型血属于外向—稳定型,AB型血属于内向—稳定型.

8.影响患者精神质倾向的一般因素有血型、家庭排行、首—复发:AB型血与所有其它血型在精神质特质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AB型血患者的精神质特征倾向性较明显,独生子女与所有其他家庭排行在精神质倾向特质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的精神质特征倾向较其他不明显,首次入院的患者精神质倾向较明显.

9.影响患者消极应对倾向的一般因素有性别、年龄、首—复发、血型,不同性别患者有不同的消极应对倾向,且女性的消极应对倾向明显,≤19岁年龄段与血液病其它年龄段在消极应对倾向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且≤19岁年龄段患者采取消极应对的几率小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患者是否首次入院影响消极应对的水平,而且复发的血液病患者较首发患者多采取消极面对.AB型血患者较其他血型患者更容易产生消极应对.

10.影响患者积极应对倾向的一般因素有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不同性别患者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消极应对的结果相反的是男性血液病患者多采取积极应对,20—39岁年龄段与≥160岁年龄段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年龄段患者相对于低年龄段患者多采取积极应对,教育水平处于中流的高中或大专组血液病患者多采取积极应对.

11.影响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一般因素有年龄、性别、首发、复发.20—39岁年龄段与≥60岁年龄段在领悟社会支持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对与其它组,20—39岁年龄段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度水平较低,不同性别患者对社会支持的领悟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患者是否首次入院影响社会支持的领悟水平,复发的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高,A型血和B型血在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B型血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程度较高.

12.恶性血液病与其抑郁水平以及内外倾、情绪性、精神质、掩饰性四项人格维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其中与抑郁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性相关,OR值为1.111,(P<.01),与内外倾(P<.01)、情绪性(P<.05)、精神质(P<.05)、掩饰性(P<.01)四项人格维度之间分别存在着负性相关,OR值分别为0.87、0.922、0.898、0.741.

13.血液病患者的脾系证候与抑郁水平存在较强联系,成负相关,回归系数为0.056,OR值为0.946,血液病患者的肾系证候与消极应对方式、内外倾人格特质、积极应对方式存在较强联系,与前两者成负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60、0.113,OR值分别为0.942、0.893,与第三者成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08,0R值为1.083,血液病患者的肝系证候与抑郁水平存在着强联系,成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43,0R值为1.537.

结论:

1.建立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中医理论体系中,“神”是人体的一种属性,它以气、血、*、五脏六腑为载体,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属性,因此在中医疾病范畴里,人体的生理性病变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神志变化,它们与生理性病变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并表现出相应的中医证候,中医对疾病的治疗体现了“心身并治”的特点,这种对机体的整体调节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2.现代血液病种类繁多,但是在中医范畴内,无不是由于血液的生成和运化发生病变所致,血液循行全身,濡养四肢百骸,是人体的基础物质,其与精、与气、与五脏的和谐作用是人体正常精神活动的基础,在对古代中医文献的研究中发现,“内伤七情”对气机的影响是导致血液病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它也成为血液病的中医病因之一,此外,外感六淫、人格禀赋、饮食劳倦、痰饮瘀血病理产物等因素在导致血液病发病的同时,也变现出不同类型的中医心理病机,应该说应用中医的理、法、方、药理论可以对血液病的心身属性进行系统的论述,尤其是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血液病所取得的疗效充分地证明中医方药对血液病患者的心身并调、整体辨证论治作用.

3.近年来现代医学日益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同时也注意到了心理与免疫的关系,目前,关于心理因素导致血液病的免疫学机制正日益明确,在研究中,多采用现代心理学的心理问卷和免疫学检验技术相结合.同时在该领域还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总结了与血液病发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并通过不同途径对血液病伴随情绪障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这些成果都更有利于我们对血液病心身属性的认识.

4.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存在着特异性.其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相互之间存在着多重联系.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液病患者之间,其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特异性.

5.血液病是一类具有中医心身属性的疾病,在其中医古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心身相关思想,它们贯穿于中医诊疗血液病的理、法、方、药之中.经调查,在综合医院的血液病专科,血液病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很高,且患者的抑郁水平与人格特质因素及中医证候特征密切相关,因此,立足于中医“形神合一”思想,对血液病采取心身并治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第三篇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模板: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

2010年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给21世纪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理念创新和医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实际,各高等医学院校为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了大量的工作,具体体现在各院校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模式的改革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上,力争从医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有对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所突破.但要正确评估这几年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成效,还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本课题的首要工作是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这不仅是检验素质教育工作成效的有力举措,也是对医学生情感评价的有益尝试.首先阐述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同时介绍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的相关理论,随后,以医学院校管理干部和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了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分析及专家可靠性分析,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最终确立了以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为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7个*指标的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要素.接着运用制定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对重庆市两所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生进行实证研究,采用自评、他评的方式,多角度地对医学生人文素质进行评价,并对人文素质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然后反馈给被评价者.为了检验评价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结果是否客观、准确,本课题对本次评价进行了再评价.最后针对实证研究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考虑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提高新时期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

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以教育评价标准为核心的教育评价方案,它重视目标变化、评价过程及结果反馈,最终促进和推动教育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形成性评价.它具有以奖励、惩罚作为机制和终级目标,重视评价过程,及时反馈的优点,本课题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采用发展性评价的模式.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

一、构建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获得了各指标的权重.本课题评价指标体系不同于以往的学生评价系统,其操作价值有三:一是该体系注重多角度的、多层次地以人文知识的具备为基础,逐渐延伸到人文知识内化所体现出的思想和方法,最终对更高的情感层次人文精神这一指标对医学生进行评价,力求完整地反映医学生的全貌.二是该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综合了专家、管理干部和学生主体的群体决策因素,避免了各指标统一设置权重的不客观性缺陷.三是利用该指标体系和计算所得的权重,可以很方便地采用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医学生人文素质进行定量测试,还可以对各种评价方式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客观性和公平性较强.

二、运用该指标体系对重庆两所医科大学的医学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较高,总体情况较好.大三学生的人文素质总体比大一好,大学期间三年的学习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专业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各指标的值还是很高,说明人文素质教育是有效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做专业之间比较时发现,专业的不同使各指标有所差异,应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特点进行宣传和引导.通过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做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该四大指标用来评价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有价值的.

三、对此次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了再评价.结果显示,本次评价得到了管理干部和学生的认可,得出的结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较一致,普遍认为此次评价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至此,完成最终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工作.


https://www.mbalunwen.net/dajjemi/092537.html

第四篇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例: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逻辑研究

本文运用科学逻辑的理论和方法,也就是科学哲学和逻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分析中医科学性争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文章采用历史考察、理论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阐释中医科学性争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过程,系统展示中医科学“否定派”和“肯定派”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基本观点和基本结论,分析争论双方在科学逻辑上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反思近代以来中医科学性争论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科学性争论应采取的态度和应遵循的科学规则.文章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1章绪论.主要对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方法、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讨论.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内容与结构、创新之处等.第2章中医科学性争论——近代中国科学文化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回顾中医科学性争论的历史,并按三个阶段即争论的缘起、争论的政治化和社会化进行梳理阐释,对争论的整体情况及逻辑进程做了一个系统的展示.第3章中医科学否定派的科学逻辑.通过对余云岫、方舟子、张功耀三位代表人物的主张和观点的梳理和阐述来展示中医科学否定派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内容包括三节:(1)余云岫:中医是不科学的“封建医”,(2)方舟子:中医不是科学,应废医验药,(3)张功耀:应该告别非科学的中医中药.第4章中医科学肯定派的科学逻辑.通过对恽铁樵、杨玉辉、毛嘉陵三位代表人物的观点和主张的梳理和阐述来展示中医科学肯定派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内容包括三节:(1)恽铁樵:西方科学不是唯一途径,东方医学自有立脚点,(2)杨玉辉:中医是具有独特完整体系的人体医学科学,(3)毛嘉陵:中医药是一种独特的东方科学.第5章对中医科学否定派和肯定派的科学逻辑分析.运用科学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阐释中医科学否定派和肯定派所表现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内容包括:(1)否定派在科学逻辑上表现出的合理性,(2)否定派在科学逻辑上表现出的不合理性,(3)肯定派在科学逻辑上表现出的合理性,(4)肯定派在科学逻辑上表现出的不合理性.第6章对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逻辑反思.梳理中医科学性争论本身存在的问题,并对争论中表现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正确进行中医科学性争论的方式方法及应遵守的科学规范,揭示学术争论应回归学术层面的主旨.内容包括:中医科学性争论所表现的倾向和问题、中医科学性争论应遵循的规范和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科学、技术及文化向度.

第五篇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格式: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研究

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卫生工作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我国农村卫生服务系统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但是,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农村卫生资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居民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需要,农村居民疾病负担比较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困扰着相当地区的农村居民,如何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如何切实改善农村地区医疗环境,让农民能够踏实地用得上经济有效的卫生技术和诊疗手段是解决当下农村卫生问题的关键.因此,为农村地区提供符合当地需求、安全、有效、可接受性强、经济适用、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卫生适宜技术日益受到社会关注.2008年《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依靠卫生科学技术进步,研究农村卫生技术需求,加强面向农村的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是全面贯彻我国卫生和科技工作方针,促进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村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2009年我国新医改方案再次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研制了一大批卫生技术,并加入到了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的清单,如何在众多的卫生适宜技术中选择出适合于不同地区的技术,使之切实服务于我国农村居民、真正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环境,是该计划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需求性是卫生适宜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和筛选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后继技术推广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评估和筛选适合于我国农村基层推广应用的卫生技术,首先必须了解项目推广地区的卫生需求情况,这是保证筛选出农村地区真正急需、可行、适宜、有效的卫生技术的必要和首要步骤.由此,课题组首先进行了农村基层卫生需求调查研究,为卫生技术的进一步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参考.在充分了解农村基层卫生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各项卫生适宜技术进行科学评估是确保筛选结果准确的必要步骤.本研究在选择卫生适宜技术评价方法时,首先选用了国际上公认的“金标准”—循证医学系统综述评价的方法,对各项卫生适宜技术逐一进行系统综述评价,以期形成完整的系统综述.基于我国农村基层医疗环境和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特点,我们发现单纯依靠“金标准”-系统综述评价的方法不适用于我国现有的全部卫生适宜技术,因此,我们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选择综合评分法进行卫生技术评估,选用的指标体系为应用较为成熟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现有的卫生适宜技术中包括相当一部分疾病综合防治策略类技术,由于这一类技术主要是通过防治网络的建立或健康宣传等手段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其技术特性等指标不易量化,因此,不适用于依据指标体系的评价方式,目前,对于这一类技术缺乏可参照的评价方法,通过理论考证和专家咨询,本研究设计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对这一类疾病综合防治策略类技术进行全面评估.最后,在充分考虑地方卫生需求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卫生技术评估结果,拟定适合于各项目的推广应用的卫生适宜技术清单.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总体目标为根据需求研制综合性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遴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清单,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服务.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明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需求;研制综合性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提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清单;形成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在对农村基层卫生适宜技术需求展开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卫生技术评估的具体方法对我国农村适宜技术进行一系列评估筛选综合研究.主要研究范围为河南省、宁夏地区和山东省,主要研究对象为卫生部面向农村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第二轮第5至7批卫生适宜技术.

(1)农村卫生需求调查

本研究参考2005年各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7个项目省中抽取项目实施较好的宁夏、河南两省为调查范围,在每个省中抽取两个示范县.基线资料由总课题组统一提供,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县乡村*医疗机构随机抽取基层医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工具主要为基线调查表和卫生适宜技术需求调查表,采取提前通知医院组织医生,调研员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中对符合条件的医生统一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资料的分析主要为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统计推断,建立Microsoft Access2003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根据研究目的,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对诊疗困难的疾病进行分类.

(2)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循证医学系统综述评价

本部分研究主要采用系统综述评价的方法具体评价第5至7批共20项适合做系统评估的卫生适宜技术,通过专家咨询和文献查阅等方法确定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制定检索策略和证据质量评价标准.数据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和Meta分析,诊断性试验使用Meta-disc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灵敏度、特异性、阴阳性预测值以及拟合sROC曲线等指标合并统计量;干预性试验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资料在进行合并统计量时,分别采用加权均数差和相对危险度、比值比.

(3)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综合评分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河南和宁夏地区作为具体研究范围,每个项目省根据经济发展条件抽取2-3个县(或县级市),选取当地卫生医疗机构选取工作经验较丰富的业务骨干和专家,原则上是相应科室的全部资深专家(从医年限5年以上.主要调查工具包括专家基本情况表及卫生适宜技术综合评价表,选取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将本次待评价的卫生适宜技术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和公共卫生技术六个具体类别,具体赋值办法为集中组织专家、单独直接赋值.将录入的卫生技术单个指标评分数据库由Epidate数据格式转变为Visual FoxPro格式,同时建立卫生技术评分和评价指标数据库表,编写相应的Visual FoxPro程序,获得每一个专家对各项卫生技术间的综合评价,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各类技术的综合评价值,逐一计算各项技术的综合平均得分,按照各项技术的综合得分值对卫生技术按照类别进行统一排序.

(4)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定性评价

专家的选择采取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由抽取的访谈人员推举对该研究有经验的其他专家加入访谈.访谈方式主要采取调查人员与指定专家一对一地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的具体模式.访谈内容和访谈提纲均提前通过专家咨询或小组讨论一致通过.访谈具体内容由各组访谈人员整理成册,统一编码,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结合对访谈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

主要研究结果

1)充分了解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需求

通过调查明确了县乡村主要健康问题、供方卫生技术需求和常见病技术需求,

通过有技术需求疾病和纳入本研究的卫生适宜技术做归类对比,发现本次评估筛选的技术能够满农村常见病卫生需求,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的方向正确,能够在需求性的基础上评估筛选卫生适宜技术,

部分地区存在潜在的、未得到满足的卫生技术需求,如职业病、精神类疾病.

2)通过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系统综述、综合评分和定性评价的综合性评估方法,对待评卫生技术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结合卫生需求调查结果和各地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提出各项目地拟推广应用的卫生适宜技术清单.

3)形成了以卫生需求为基础,以系统综述、综合评分和定性评价为具体步骤的综合性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并提出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政策建议.

4)各种评估方法研究结果:

①本研究所涉及的二十项卫生适宜技术的系统综述评价结果总体情况不佳,能够最终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的技术共计3项;能进入Meta分析具体实施环节分析得出部分关于效果等方面结论但是无法完成全部步骤的技术共计5项;经文献检索和文献质量评分无法进入Meta分析程序,但是能够得出部分结论的技术为7项;因无文献支持而无法进行分析的技术为5项.可见由于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自身特点和Meta分析的具体要求,仅应用Meta分析一种方法无法对所有项目进行评估,必须寻找其他评估方法互为补充、互为参考.

②各项技术分值相差不大,三个项目省分值较高或较低的技术具有共性(诊疗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或较低);综合各地区评分结果,内、外科技术的赋值结果分布最为接近(准确度较高);综合分值较高的技术与卫生需求调查中诊治常见病技术或急需的技术类别高度一致.

③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受认可程度高;部分卫生技术所包含的治疗方案较陈旧、所需药物基层难以获得、技术要求操作水平高于基层医疗机构所能达到的水平,不宜推广;大多数技术推广存在困难,最主要为人员配置和资金不足;获得每项定性评价技术的推广结论和建议.

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综合性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卫生技术的筛选

本研究建立了以卫生需求为基础的综合性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针对不同特征、不同类型的卫生适宜技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循证医学系统综述评价法、综合评分法和定性访谈法,几种方法互为补充,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科学可行、系统全面,能够为我国农村真正筛选出适宜的卫生技术.

2.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均能在本次评估的技术清单中找到,而本次评估筛选出来适合推广的技术基本上涵盖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范围,说明目前我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要求.

3.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通过农村卫生需求调查,以及对卫生部面向农村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第二轮计划第五至七批共37项西医范围的卫生适宜技术进行系统综述评价、综合评分和访谈研究,发现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筛选和推广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部分卫生适宜技术本身存在不足

(2)现有技术适用范围区分有待明确

(3)卫生适宜技术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基层卫生需求

(4)部分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适宜性差

(5)政府投入相对不足

建议

(1)重视和增加卫生适宜技术理论研究,提高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文献质量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县级医疗机构的医生展开对适宜技术的理论研究,着重对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具体指标进行临床观察,并整理成高质量的文章,提高卫生适宜技术的文献质量,为科学地评价技术特点,以及技术的开展和终止提供有力的科学

这是一篇与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

医学检验技术引用文献:

[1] 医学检验技术相关论文题目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医学检验技术英语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大纲格式范文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大纲如何写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参考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医学检验技术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