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河南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主题:中国民间美术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0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民间美术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民间美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民间美术论文范文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

目录

  1. 一、河南民间美术渊源及发展
  2. 二、河南民间美术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3. 1.河南民间美术技艺的传承趋于断代
  4. 2.河南民间美术资源低水平无序开发
  5. 3.多数民间美术资源产业品牌意识不强
  6. 4.狭隘性的实用主义使得民间工艺品的地域性特征逐渐消失
  7. 5.传统审美观念的转变使民间美术逐渐失去市场
  8. 三、河南民间美术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方法及途经
  9. 1.把民间美术引入科研开发领域
  10. 2.河南民间美术资源与本地旅游文化结合
  11. 3.将民间美术渗透到当地中小学教育中
  12. 四、民间美术与高校合作相互补益
  13. 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民间美术

●廉明 河南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张科峰 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

本文系2010年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编号:SKL-2010-771

[摘 要]民间美术是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地反映了民间社会的文化及生活状态,体现了区域内的文化心理传统与审美共识.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河南民间美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迥异多样但是,在当今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中,河南民间美术正遭遇着强烈的冲击.

[关键词]河南民间美术 民族文化 教育 利用 传承

一、河南民间美术渊源及发展

民间美术是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是母体艺术.它属于劳动者的艺术,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创作,并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民间美术是在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互相作用、彼此适应的过程中产生、演变和发展的;是基于审美、情感、信仰、社交等需要进行的创作;是高度浓缩的民族文化;是现代艺术形式的源泉,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地反映了民间社会的文化及生活状态,体现了区域内的文化心理传统与审美共识,同时又具备了可传承的论文范文性.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2个王朝建都或迁都于河南境内,使其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众多史料中都记载了当时手工业规模宏大的盛况,民间手工技艺渗透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娱等各个方面.宋代以后,由于文化、经济中心的迁移,加上自然灾害和战争之苦,河南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日渐迟缓,使得中原地区的许多传统民间美术形式鲜有保存.但是,大部分河南民间美术也流传至今,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迥异多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河南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以及风格气质充分体现了中原独特的地域性群体特征.其中,最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有: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开封的汴绣、官瓷、洛阳的唐三彩、新密四雕(石雕、玉雕、砖雕、木雕)、滑县的点锡壶、南阳的木烙画、独山玉雕、禹州的均瓷、豫西及安阳民间剪纸、皮影、面花、方城论文范文、南阳烙花、扎花、玉雕等.这些具有浓郁的中原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品,都是当地人民长期生活和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地方经济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是,这样巨大的艺术遗产和艺术体系目前正在遭遇着全球化和现代化潮流空前强烈的冲击.

二、河南民间美术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1.河南民间美术技艺的传承趋于断代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商品意识的浓化,生活方式急剧改变,使得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原生状态环境几乎被破坏殆尽.目前,在全省诸多的民间美术艺人中,多数都已年迈体弱,而且靠传统的农业生产维持生计,只是在农闲时才从事创作.据调查发现,仅10多年间,年画这一民间美术形式就很快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领域,朱仙镇从事木版年画制作的艺人也屈指可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浚县制作“泥咕咕”的人家有六百多户,而到了今天已所剩无几,开封的“灯笼张”也正为后继乏人倍感困扰.没有了传承人,也就没有了民间艺术的生命,面临失传和灭绝的窘境.同时,封闭性的传统观念也导致绝世技艺面临失传.自古以来民间工艺一直以各自为营的方式存在着.这种农耕文化的特征是以家庭式或师徒制的方式沿袭着,具有极大的技术封闭性.由简单到复杂,徒弟跟着师傅照着做,他人则秘不可传.一些艺人怕别人把自己的手艺学去,砸了自己饭碗,有些精湛的独门绝活就不传给别人,甚至连兄弟、父子这样的亲人关系都会藏手艺.很多绝技都技随人而亡,永久失传.直到今天,多数民间工艺还只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如:朱仙镇木板年画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郭泰运、张廷旭、张继忠、姚敬堂、任鹤林、尹国全等这些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名人,都在各自守着自己的作坊,相互排斥,使得朱仙镇木板年画组织名存实亡,惨淡经营.

2.河南民间美术资源低水平无序开发

民间美术是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是高度浓缩的民族文化.可是,由于创作目的的改变,没有情感文化因子的注入,作品就失去了生命和活力.此外,民间美术品作品重复雷同现象非常严重,而大多缺少真正的艺术美感和新意,制作的技术和艺术含量不高.如:开封的汴绣,本来是以做工精致、色彩细腻为特点,但是,一些人为了大批量生产,减少成本,就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资金生产出最多的商品.如此一来,减少制作工艺,千篇一律地重复制造,作品粗针大线,以次充好,使得汴绣品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对此,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措施和质量监督又不到位,导致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地方基层文化管理部门人员、资金、设备等方面严重不足,政府相关部门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民间美术制作工艺和产品缺乏严格的统一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产品开发无序,混乱经营,粗制滥造,艺人的综合素质、实力存在缺陷等都是民间美术资源不能转化为优质的艺术商品走向市场的主观原因.

3.多数民间美术资源产业品牌意识不强

同时,在大批民间美术资源开发过程中,许多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面对变化多端的现代审美市场,没有足够的准备和积累,产业品牌意识不强,在商品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许多传衍数百年的民艺名品遭到市场无情地拒绝.在商品化的时尚审美观念的强势冲击下,传统民间美术作品形制也过分受“民间性”的影响,很难打入国内外艺术市场和现代人的生活领域.瓦解着很多传统艺人的自信,他们被迫放弃自己原有的艺术特质,导致许多传统美术资源迅速瓦解,走向消亡.虽然,部分的民间美术作品还通过举办展览和文化馆工作室推销等方式走向市场,但是,没有形成成熟的销售规模,没有形成集约化、产业化、链条化、规模化开发效应,没有通过现代企业产业品牌的方式进行运作.这些,都阻碍了河南省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4.狭隘性的实用主义使得民间工艺品的地域性特征逐渐消失

人们常说: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然而,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西方文化的扩张、科技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传统价值观念被迫让位于现代市场观念.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国内外游客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兴趣,促使民间美术品的商品化.我国地域广阔,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各民族各地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如:看到布老虎鞋那大红大绿的色彩搭配会使人想到中原文化;深蓝色底子带精美几何纹样的是苗族的刺绣;镶满绿松石的银质首饰是藏民族的创造.可是随着商品的市场化,会在洛阳龙门石窟发现沿海地区的贝壳工艺品,在开封旅游时又发现遍地都是西南地区的蜡染、江南的刺绣等等.商人利用地区的差价获取丰厚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当地的生产,扩大了民间文化的传播范围.可是,也使得民间工艺品的地域性特征逐渐消失,这种地域性特征的逐渐消失不利于体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特征.

5.传统审美观念的转变使民间美术逐渐失去市场

民间美术是以民众的生活为依托,如果失去了其生存生长的环境,单纯地以商品的形式存在,就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传统社会里,民间美术不仅作为生活用品,也是一种美化生活的装饰品.乡间农家大红大绿的年画,奇异的服饰,古朴的窗棂,造型优美的瓷器,无不凝聚民间艺人创造才能.这些用品不仅使家里充满了生机,更表达着人们生活的希望和情趣.所以,民间美术品在广大底层社会广为流通.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广大群众的审美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像过去一样钟情于传统的东西,开始追求时尚,民族民间美术渐渐离开了人们的生活.传统的由剪纸花样组成的窗花已被各种印花玻璃所代替;新娘子的传统嫁衣,也被西式的白色婚纱代替;朱仙镇木版年画也在农村逐年滞销,取而代之的是当红明星图片.媒体的传播,加快了现代审美观对人们从生活方式到观念上的全面渗透.民间美术传统的手工技艺和文化已受到时代和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正慢慢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渐渐退去.

三、河南民间美术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方法及途经

1.把民间美术引入科研开发领域

当今民间美术面临着强烈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仅凭个人的力量很难延续和发展.这就必须由专家学者、民间美术科研开发人员、企业科技人员出手相援,排难解忧.从产品生产的材料到市场需求,从田野考察到数据的分析整理进行全面研究,把民间美术资源变成优质的艺术商品,实现文化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变.通过有序生产,实现产业化规模,跳出“民间”,打造品牌,加快民间美术资源产业化、市场化的健康发展,形成真正的产学研结合,并加以推广,促进河南经济的同时,保持河南民间传统文化风俗的特质不变.

2.河南民间美术资源与本地旅游文化结合

河南省乃至全国现阶段旅游纪念品千篇一律.旅游纪念品的最大特点应该是:体现当地民俗文化的精华.从这一点说,民间美术最能成为旅游纪念品——这是由民间美术的地域性所决定的.作为向旅游强省迈进的河南,有很多的民间美术资源可以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纪念品,比如:南阳玉雕和烙画、开封的汴绣、朱仙镇木版画等.我们要从文化价值和社会需求等方面做深入的研究,从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的角度考虑,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民间美术在旅游文化中的特殊价值,使乡土美术成其当地的旅游文化的一部分.

3.将民间美术渗透到当地中小学教育中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考验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民族自尊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新世纪我国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修订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加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突出任务.而目前,在中小学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编排零散,未形成系统的单元结构,与现代美术发展缺乏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不紧密,对弘扬民族文化只能停留在欣赏的浅层面,难以使学生体会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

因此,必须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最具创造力的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去,通过科学的美术教育,使孩子们从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传承和发展这些民间文化遗产.但是,并非机械地照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难易程度不同的实践操作和阶段性学习.对工艺复杂的内容,可以通过走访当地民间艺人,参观其手工作坊,学习其制作工艺的方式;对于学生易于操作的内容,可引入课堂.以此,来加深下一代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通过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方式也为河南民间美术的继承积蓄了后备力量.

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民间美术

四、民间美术与高校合作相互补益

民间美术与高校合作,可以相互共享内部资源、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民间美术资源在高校教育中的开发,实现双赢.有组织和规划地以多种形式让民间艺术家和团体进入高校,建立协作关系,协助开展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各种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民间艺术家自身地位、获得资助,还可以培养优秀的民间工艺人才.同时,民间美术家协助课程开发,也可以提高学校美术教师的科研水平,又能减轻教师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方面的压力.让高校美术课程走出课堂、让民间美术家走进学校,让处于边缘文化的民间美术走向更多的社会大众,也使濒临失传的绝世技艺后继有人.

小结

总之,社会生活结构的快速解构,使许多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快速消亡.通过研究如何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使亟待拯救、发展、创新的民间美术获得更好地、良性地发展,并形成产业规模,适应现代社会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只有这样,河南民间美术才能改变其濒危的状况,弘扬河南地域文化特色,保持其艺术价值,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河南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本文关于民间美术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中国民间美术引用文献:

[1] 中国民间疗法投稿查重率
[2] 民间美术类论文选题 民间美术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幼儿园民间美术论文选题推荐 幼儿园民间美术论文题目哪个好
《河南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word下载【免费】
中国民间美术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