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我国男子龙舟俱乐部直道竞速途中划桨技术的运动学

主题:潘广德龙舟划桨法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2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龙舟划桨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龙舟划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龙舟划桨论文范文

潘广德龙舟划桨法论文

目录

  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1 研究对象
  3. 1.2 研究方法
  4. 2. 结果与分析
  5. 2.1 入水阶段:从桨入水到桨页垂位的时相
  6. 2.2 拉桨阶段:从桨垂直到靠近身体拉桨
  7. 2.3 出水阶段:桨拉近身体,不好再发力的复位阶段
  8. 2.4 回桨阶段:从桨出水到桨向外侧摆至准备阶段的过程
  9. 3. 结 论
  10. 潘广德龙舟划桨法:龙舟大赛划桨体育比赛竞争(4406)1080P

孔德志

(汕尾市体育运动学校,广东 汕尾 516600)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2-052-03

收稿日期:2015-12-25

作者简介:孔德志(1986 ~),讲师助理,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男子龙舟俱乐部直道竞速途中划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以2015 年中华龙舟大赛海南万宁、常州武进、江西鄱阳站男子直道竞速500m 途中划桨前3 名专业队的9名领桨队员为实验对象,其中体育专业5 名,非体育专业4 名.

1.2 研究方法

双机同步二维摄像及数字化解析.运用2 台Sony DCR-TRV20E摄像机(拍摄速度50fps,快门速度1/250s) 在150~380m 处3 次对前3 名专业队划桨手的动作侧定点平面同步拍摄,应用SIMI motion7.50 生物力学解析系统解析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划桨手左右坐姿,一脚处于弓步,另一脚处于后蹬,前后用力顶住舟板,臀部的1/3 紧坐船板上,外膝紧靠船板内沿,内膝紧扣外膝,以固定协调发力,使下半身较为稳固.

比赛途中划大桨战术是快桨频后为保持速度中快桨频的一种战术,在保持不减速的基础上从而获得加速超越,整个技术动作分解为:入水、拉桨、出水、回桨4 个部分.(表1)

2.1 入水阶段:从桨入水到桨页垂位的时相

入水角度是指桨页和桨把位置与水平面形成的后夹角,入水角度一般控制40°~ 65°.前3 名专业队入水角度越小,船速越快,解析出3 站比赛的入水角度越来越小,稍高于40°.桨入水时外侧臂向前充分伸展,斜向前下方深度插水,上方手灵活下压,整个桨页及小部分桨杆入水反作用力直线向后快速划水,划水力量反作用于龙舟加速前行.根据划龙舟的动力方程:(m人+m 舟)a等于F 桨-R 舟-R 桨+F 风,a 提高, 舟在Y 轴上的速度变化量达到最大1.81m/s,速度最大值5.47m/s 出现在桨垂直位时相,结论显示:国内外文献把此阶段称为“起航”,舟速完成在桨出水时达到最大,是错误的误导划桨技术:应减少入水阶段比例时间,提高动力阶段的时间,以至于起航猛、稳、准、快.

法线角是指桨页面与舟前行法线的角度,前3 名运动队夹角越小,舟速越快.法线角变小,桨面积增大,反作用力变大,加速度提高.入水速度快,桨撑控不稳,桨支撑点不稳定,水下直线运动不好,没有稳固地支撑,不能使桨页对水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入水能够稳固支撑点是区分优秀和一般运动员的主要标志,因此,一个稳固的划桨手对水下支撑点发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摆桨的平均角速度是指上方手握点转动的平均角速度.龙舟本身具有前行速度,平均角速度越大,桨入水越深、越猛,产生阻力小,桨利用水 “撬动”舟速向前运动,直到发力到整个划桨过程中去,起到一定的划水效果.

龙舟和人在垂直方向上位移变化越小,表现了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运行较匀速;舟速是波动的,与舟在X 轴上的速度很相近,平均速度为6.07m/s 左右.

2.2 拉桨阶段:从桨垂直到靠近身体拉桨

前3 名运动队拉桨速度越快,表明蹬腿转腰爆发力越强;拉桨距离越长,表明入水时手臂前伸幅度越大,大腿和腹部间空隙较小,两手臂伸展拉桨,保持较大的力量直到拉桨靠近身体位置,用身体协调发力后摆,完成每一桨桨下拉水效果,技术到位舟速加速运行.划距过短,腰部的力量未充分利用,桨对水的作用也不能发挥,达不到快速前行的效果.

龙舟运行的总合力F等于 划桨频率n(每桨速度)和划桨幅度Fi(划距)的积数.桨频和桨距是决定舟速度的标准,如果片面强调桨频,忽略了划距,划距下降值大于桨频的提高值,出现F 合减少.相反有桨距较小,桨频高,龙舟运行较慢.根据桨手的力量、速度耐力和技战术等特点,保证桨距获得理想的作用力F 值时,再合理提高桨频n 值,成绩更加理想.

桨和握桨点间距得到桨的分段比例,解析出水手插水深度.桨幅度大的情况下深插后拉是正确划好每一桨的技术关键.入水深发力,水对桨的反作用力越大,桨在水下的支撑点也越下.桨页入水太深,桨手持续用力不均衡,导致龙舟上下起伏,影响龙舟的平衡;入水浅,桨页作用水面积小,水的反作用力减少,龙舟运行较慢;正确划桨技术与桨下水感和桨手选拔特点等有很大关系,不能用某一数据标准作为其他桨手的标准,但前3 名运动队定量地调整桨页入水技术基本相同.

2.3 出水阶段:桨拉近身体,不好再发力的复位阶段

出水角度是指桨出水时桨把所在的位置与水平面形成的前夹角.前3 名运动队桨出水角逐渐减少,在15°~25°较为标准.追求较小的出水角度是为了加大桨下幅度,水下效果不佳,因为桨手此段两臂均衡用力拉桨不够,发力不协调,身体各关节、肌肉过于僵硬,将会影响技术动作节奏.

转动角速度是指桨把所在的位置内侧绕腕转动的角速度,使桨页与水的角度变小,阻力面变小,从而水的阻力变小,向外卸水复位到开始姿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后半阶段的划桨效果.能否灵活地运用手臂发力,是衡量划桨手动作标准.前3 名运动队的特点是桨频快,桨幅明显.

潘广德龙舟划桨法:龙舟大赛划桨体育比赛竞争(4406)1080P

通过模糊数学处理,前3 名水下划桨节奏T 水下入水阶段:T 水下拉桨阶段:T 水下出水阶段等于5:6:4,领桨手桨频再快也要确保这一比例相对稳定,其他同伴才能跟随,否则领桨手与桨手的节奏不一,龙舟运行时左右晃动,参差不齐影响船速.

2.4 回桨阶段:从桨出水到桨向外侧摆至准备阶段的过程

前3 名摆桨平均角速度越大,外摆越快,频率越快.上下肢体带动发力,回桨幅度加大,以最小角度完成弧线摆动,为桨下划水获得幅度,同时将上肢、腰腹、背肌、下肢等拉桨用力的肌群扭紧,为划桨储存能量,以至于获得更好水下效果.桨页应减少触着水面,以免产生阻力;更不要提得太高,影响入水效果,入水和拉水恰到好处就要进行复位,尽量减少回桨阶段比例时间,为下一桨做好准备.

在桨中位时相达到最小舟速3.09m/s,此阶段速度减小量最大,人速度在水平方向上变化量达到最大7.47m/s,因为运动向相反方向加速.通过模糊数学处理,空中划桨节奏T 空中回桨阶段段等于6,这一比值在某一小范围内改变.

3. 结 论

入水角度小,划桨猛、稳、准、快,为起航阶段;桨面与舟前进法线的夹角变小,桨频快、拉桨深,划距加大,桨频和桨距调整合理;出水灵活,动作快,幅度小;回桨快;摆桨的平均角速度越大,划桨幅度越大.途中划姿不变,桨频是中快桨频,桨下幅度充分伸展加大,与各队划桨风格相接近.

划舟是人在动坐标上的运动,不同于人在论文范文标系的地面运动.在垂直的方向上改变较小,表现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6.07m/s,T 入水阶段:T 拉桨阶段:T 出水阶段:T 回桨阶段等于5:6:4:6,节奏分明,划桨周期0.7ls.

参考文献:

[ 1 ] 刘华田. 龙舟技术与训练[ M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48.

[ 2 ] 田震华. 我国高校龙舟优秀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评价模型的研究[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1(10):53-57.

[ 3 ] 刘靖南. 许博. 面向21 世纪的龙舟竞技运动[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2):458-484.

[ 4 ] 赵美鲁. 高校龙舟运动品牌化的研究[ J ].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2):51-53.

总结:本文关于龙舟划桨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潘广德龙舟划桨法引用文献:

[1] 龙舟和民族传统体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龙舟和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数据库2万字
[2] 龙舟和体质论文如何写 龙舟和体质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3000字
[3] 龙舟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龙舟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
《我国男子龙舟俱乐部直道竞速途中划桨技术的运动学》word下载【免费】
潘广德龙舟划桨法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