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我国特殊教育硕士生招生培养

主题: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2

简介:关于培养高校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培养高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培养高校论文范文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论文

目录

  1. 一、引言
  2. 二、特殊教育硕士招生和培养现状
  3. (一)国内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
  4. (二)资料整理
  5. (三)资料分析
  6. 第三、背景专业的限制性
  7. 三、讨论与展望
  8.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工程大-上航产学合作结硕果 沪高校培养首批飞行员今毕业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采用文献法对现阶段我国仅有的14所招收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高校的地域分布、教学和科研实力分布、招生和培养体系、专业研究方向等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交流特殊教育硕士培养经验、规范招生政策、加强招生高校自身建设和重视非全日制在职硕士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有效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特殊教育人才.

关键词: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14)07-0104-06

一、引言

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建立首个特殊教育硕士点并面向全国招生,随后陆续有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置特殊教育硕士点.特殊教育硕士的招生和培养至今已愈20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教学、科研、管理、康复等方面的紧缺性高层次人才,推动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要求“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同时要求“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多角度、全方位地位地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1].可见,合理而科学地培养较高水平的特殊教育高层次人才已迫在眉睫.

然而,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所知,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14所大学招收和培养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相关调查又显示:到2009年,我国特殊学校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仅占0.6%,本科学历占了近一半[2];在美国,2000年特殊教育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就达59%[2].与之相比,大力关注和发展我国特殊教育研究生的培养就有其必要性.特殊教育硕士的培养却面临如下问题:一是特殊教育硕士毕业数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二是在研究生数量扩招的大背景之下,特殊教育硕士的招生和培养与招生单位自身发展仍未吻合.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体现在特殊教育硕士培养高校的数量少、教学和科研实力分布不均衡、招生政策不规范、培养体系不完善,以及其培养方向不明确等方面.为此,通过对国内14所高校关于特殊教育硕士招生和培养过程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达到提高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及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二、特殊教育硕士招生和培养现状

(一)国内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

硕士研究生招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二者的招生与培养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招生对象、学习方式和论文范文书授予等方面.比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专科需2年或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包括在职人员,采用全日制的学习方式,毕业时是授予硕士论文范文和硕士学位两种证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限招具有3年或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采用“半脱产”方式把学习时间集中在假期或者周末,其只授予硕士学位证一种证书.除此,二者在报名和考试时间、入学难易程度、学制时间、课程安排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但是两类研究生都在国家相关研究生培养政策的统一管理下,被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高层次人才.正因为如此,研究生招生高校既要注意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差异性,也要认识到二者的重要性,从而保持同等重视的态度促使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向更规范化和有效化发展.

硕士研究生按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二者在培养水平上处于同一层次,均要求培养达到硕士学位水平,但在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方面有所不同:“学术学位研究生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3].于是,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取向又不尽相同,有人支持学术科研型人才的培养,有人支持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人提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将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相融合.前两种人才培养取向显然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相对应;两者要求除具备一定人文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学术科研型人才更重视研究生理论思辨、数据实证和科研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则注重于技能获得、实践操作和科技应用能力的训练[4];而第三种复合型人才取向则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深入思考.

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多元化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向性.部分招收特殊教育硕士的高校积极顺应了社会发展,不断探索和健全有关特殊教育硕士招生和培养的可行性.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不仅设置了特殊教育学术型硕士点,还设置了专业学位硕士点;可以同时向特殊教育教学机构、培训机构和管理机构输送不同类型的高层次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还开设有特殊教育非全日制硕士点,专门面向全国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在职人员招生,为提高特殊教育在职人员的学术水平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资料整理

通过对14所高校的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的查询和阅览,并归纳和整理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基本现状(见表1).

(三)资料分析

从以上资料和数据可以分析出国内特殊教育硕士招生和培养的具有一下特点和不足:

首先,地域和数量的差异性.由表1可见,我国东、中和西部均建立有特殊教育硕士点,东部地区(7所)的高校和西部地区(5所)基本持平,中部高校开办特殊教育硕士点比较少;同时体现了紧缺性的高层次特殊教育人才在我国已经引起各地高校的普遍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积极行动制定有关特殊教育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方案.其中,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至今也拥有5所高校培养特殊教育硕士,必然为解决本地区紧缺人才起了表率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根据高校属性是否为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建设大学、是否具有特殊教育博士点、专业研究方向的数量、计划招收人数等方面推断,特殊教育教学和科研实力最强的高校为聚集于东部的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因此,在教学和科研实力方面,东部也强于中西部.从培养特殊教育硕士的高校现有数量分布看,中部的高校数量低于东部和西部.从表1可以推算出我国每年仅培养100名左右的特殊教育硕士;然而据相关统计,截止2012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共有1853所,在校残疾学生37.88万,特殊教育专任教师4.37万[5];而国际特殊教育的师生比为1:4[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急需大量的特殊教育教师,更需要受过高层次教育的教师和科研人才,也需提高正在一线特殊学校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如果仅靠以上14所大学来承担这些重任,无疑在短期内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更多高校的积极参与.

其次,招生过程缺乏规范性.在表1中,对于招生人数一栏中出现“不详”字样是指招生高校在其招生目录中未具体统计和公布特殊教育硕士拟招的人数,只是笼统地公布了整个学院(系)拟招的人数;而关于专业研究方向一栏中出现“不分研究方向”是招生高校在其招生专业目录中的“原话”.“‘不区分研究方向’现象的存在,则说明了研究方向设计上的‘迷茫’;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往往将学术学位培养模式套用于专业学位中,只是做一些个别调整而已”[7].统计发现,有5所高校未明确特殊教育硕士的招收人数,有6所高校未明确特殊教育专业的研究方向.明确具体的拟招人数有利于控制招生人数、提高生源质量;同时,研究方向体现了专业研究发展的最新动态,也从侧面反应了导师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成果.在招生目录中出现类似无具体招生人数、“不区分研究方向”等不确定和模糊的信息,势必会影响考生误报和误入研究方向.并不是说招生单位无法确定各专业的硕士拟招人数;也不是说特殊教育专业无研究方向可划分,而是要考量高校在招生过程是否规范化和是否科学化.

第三、背景专业的限制性

笔者以“读研前是否为特殊教育专业?”为调查问题,对在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2012和2013级特殊教育全体硕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学院特殊教育2013级全体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进行调查(共79人).其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2012和2013级特殊教育硕士跨专业人数比例分别为:83%、100%和75%(具体调查数据见表2),其中,2012级共8人,全部为跨专业考生;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三所学校2013级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跨专业比例分别是:85%、75%和85%(具体调查数据见表3),三所学校跨专业总比例为83%.

本专业研究生相对跨专业研究生来说,具备相关的学科背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其在学习过程中能迅速适应专业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以及系统把握科研方法.图1和图2非常直观地展示了我国目前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严重的跨专业现象,相关招生高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关注招生数量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源质量.再回到表1,可发现,只有浙江师范大学限制考生的背景专业,只允许以下专业报考:特殊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学前教育和社会学;而其他13所高校均未对跨专业的生源做出相关说明,这也是加剧跨专业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以至于特殊教育学科的合法性地位都受到了影响.

第四,研究生培养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表1可见,有13所高校培养学术型硕士,7所培养专业学位硕士,5所培养非全日制特殊教育硕士.其中,同时培养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硕士的高校有6所;培养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兼非全日制特殊教育硕士三种类型研究生的高校有5所.可见,我国高校已经具备了培养不同类型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资质,同时也说明各招生高校有必要针对不同研究生类型的差异性,合理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经查阅各高校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发现有部分高校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研究方向基本相同、课程内容差异性不明显;有的高校导师既要带全日制硕士,也要带非全日制硕士.其难免会出现把专业学位硕士当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或者用培养全日制研究生的思维去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等问题.同时,由于部分高校导师数量有限,既要指导学术学位硕士,也要指导专业学位硕士,还要指导非全日制硕士,其所带学生过多,工作负荷过重,最后培养质量容易让人质疑[8].

第五,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方向与应用技术研究方向需要相结合问题.从表1可知,关于14所高校特殊教育学硕士点招生方向共计40个.结合各高校招生目录的具体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设置理论基础类研究方向的高校远远多于应用技术类,如: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方向(7所高校);融合教育研究方向(3所高校);特殊儿童治疗(2所高校);特殊儿童干预(3所高校);特殊儿童辅助技术(2所高校).由此推断,我国目前对特殊教育研究生的培养偏重于理论性基础人才,而没有把重心转向社会所急需的应用技能人才的研究和培养.所以,对特殊儿童的治疗、干预、辅助技术等应用技术性研究方向将是今后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发展的主流.

三、讨论与展望

纵观国内14所招收特殊教育研究生高校的基本现状,可以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均设置了特殊教育硕士点;并且有部分高校在已有学术学位硕士培养点的基础上,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学位硕士和特殊教育非全日制硕士的办学点,必然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输送了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时,招收特殊教育硕士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实力的分布性有待改变、高校数量有待提高、招生过程需进一步规范性、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跨专业需要反思、特殊教育培养体系需完善、停留在理论基础人才培养的方向需转变等问题,再加上特殊教育当前仍为冷门专业,社会各界对此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因此,为了完善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有必要从如下几方面的着手准备.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工程大-上航产学合作结硕果 沪高校培养首批飞行员今毕业

第一,交流硕士培养经验,提高特殊教育人才质量.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带头,交流特殊教育硕士培养经验,共同讨论培养过程中难题,探索有效的发展措施;同时也成立特殊教育学科对口支援小组,比如,选派优秀的教师去西部学校任课、讲学,互相接收对方学校的交换生,鼓舞和支持学科发展落后的高校教师共同参与重点课题研究等.

第二,规范招生过程,保证生源质量.首先,招生目录要规范,要公布拟定招收的人数、专业的具体研究方向和导师名单等信息.其作用有利严格控制招生人数、有利选择更有发展潜能的考生;同时给考生提供必要的选择机会,考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导师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培养单位和研究方向.其次,高校根据特殊教育硕士跨专业严重的现象,可以借鉴浙江师范大学招收本专业或相近的背景专业的考生.最后,具有特殊教育本科教学点的高校可以采用“本硕连读”或者“免费师范生攻读在职教育硕士”的方法,直接招收本校优秀的本科生读研.这也不失是一种可行性的生源保障办法,顺便也给只设置特殊教育硕士点,而未开设本科点的高校带来一点思考.

第三,加强招生院校自身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招生院校自身建设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培养机制、导师管理和发展、教学设施的构建和更新等方面.首先,招生高校根据不同类型研究生的特点,增加不同类型的导师,明确不同的培养方向,开设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制定有效的测评方式.在具体培养过程中,既要强调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也要注意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还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其次,招生高校除了支持导师不断深造学习、鼓舞导师积极申报课题从而扩充其知识容量,开阔其研究视野,提升其教学和科研能力;还应有开放性和动态性导师聘任制度.比如,针对特殊教育研究生的培养,可以选聘在特殊教育一线有突出贡献和丰富实践技能的教师为*导师,也可以鼓励高校里的导师定时到一线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或调研工作;从而有效形成“导师负责制下的集体导师指导制度,有利于扩大硕士研究生涉猎知识领域,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导师间的学术交流”[9].最后,招生高校的实验室、教学器材,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健全和更新.

第四,重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支持特殊教育教师职后深造.在特殊教育一线兢兢业业地奋斗的教师、管理人员、培训人员等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提供了潜在性的良好生源,同时为提升特殊教育在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可能性.无论是考生的工作单位还是考生打算报考的招生单位,都有义务为考生提供支持性和鼓舞性政策.比如,工作单位可以把教师的学历和学位的提升作为教师职务晋升的硬性指标,并设立教师深造学习基金,鼓舞教师积极地进行职后深造;招生单位也可以采用“定向”人才培养的方式,对业绩优秀的考生适当降分录取,还可以仿照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机制,考虑设立奖学金制度,从而激发考生的报考动机和学习动力,也能改变人们普遍的错误观念,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并不是花钱论文范文.

总之,“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10].从我国第一特殊教育硕士点建立至今,特殊教育硕士招生和培养工作已历经20余年的发展,目前仍然仅有14所大学开设特殊教育硕士点,特殊教育研究生培养发展缓慢和水平不高,其形势不容乐观;暂且不问为何只有14所大学在为之奋斗和探索;然而,就如何鼓舞在教育学领域已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基础的高校,如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大学和这14所大学一道追寻特殊教育研究生培养的真谛,同样值得教育学界继续思考.

参考文献:

[1]顾定倩等.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专家解读[J].中国特殊教育,2014(2):17-23.

[2].汪丽娟,赵斌,吴金航.论西部高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8-90.

[3]我国硕士研究生的4种分类方法[EB/OL].[2011-08-25].http://yz.chsi.com.cn/kyzx/bkzn/201108/

20110825/228606681.html.

[4]李盛兵.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之反思[J].教育研究,2005(11):55-58.

[5]马广志.把特殊教育提升到更高的层次[N].论文范文时报,2013-10-31(20).

[6]王雁,莫春梅.论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培养体系中增设特殊教育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教师

教育研究,2009(6):15-19.

[7]王论文范文.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生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方向的比较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3):11-14.

[8]张乐天.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5):90-94.

[9]吴苏芳.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10]别敦荣,陈亚玲.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及其改革[J].教育研究,2005(1):49-54.

[责任编辑刘金荣]

ADiscussionofEnrollmentandCultivationofMasterDegreeCandidateofSpecialEducationinChina

XiangTiancheng1ChenBei2

(SchoolofEducation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Shaanxi,China710062)

Abstract:Bywayoftheliteraturemethod,thisarticleanalyzesthecurrentstatusoftheonly14universitiesthatenrollmasterdegreecandidateofspecialeducationinChinaatthepresentstage,includingthedistributionofregions,teachingconditionsandscientificresearchstrength,enrollmentandcultivationsystem,theprofessionalresearchdirectionetc.thisarticlealsoexploresexchangingexperienceonthecultivationofspecialeducationpostgraduatestudents,standardizingadmissionspolicy,strengtheningtheself-construct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emphasizingthecultivationofpart-timeon-the-jobmasterssoastoeffectivelycultivatehighlevelspecialeducationtalents,practicalabilityandinnovationability.

Keywords:specialeducation,masterdegreecandidate,enrollment,cultivation

总结:此文是一篇培养高校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引用文献:

[1] 人才培养论文怎么写 会计和民办高校方面论文如何写2万字
[2]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3]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类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我国特殊教育硕士生招生培养》word下载【免费】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