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参考 新会计准则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新会计准则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2

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参考: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
  2. 第二篇新会计准则论文样文: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学分析
  3. 第三篇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模板: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
  4. 第四篇新会计准则论文范例: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披露问题研究
  5. 第五篇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格式: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研究

★100篇免费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可用于新会计准则论文写作参考研究,为你的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提供有价值的新会计准则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参考: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

会计准则是一种政策和规则,符合公共产品的特征,具有经济后果,其选择由政府决策,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各国经济、法律、产权体制和语言文化息息相关.当今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一体化提升了会计作为商业语言的重要性,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稳定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要求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等机构响应领导人峰会的呼吁,承诺将加倍努力,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进入新一轮的剧变期.2005年11月,中国与IASB联合签署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实质趋同的声明,并在2010年4月发布了中国与IFRS持续趋同路线图,承诺将与IFRS持续趋同.

本文探究了会计准则的含义和性质,认为会计准则是一项行为规则,会计准则作为公共物品,其选择是一个政府决策和各方博弈过程,具有经济后果.会计准则的发展是一种制度变迁,受制度变迁环境(如各国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但是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信息生产和传递的框架体系,也是一种能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如果根据会计准则生产的会计信息不带有偏见、反映经济交易事实,就可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创造出来,可以被其他人无偿借鉴和使用.会计准则具有技术规范特点,也有社会性的一面,IFRS的制订正以原则和目标为导向、从法律模式转向金融模式,IASB正努力将IFRS建设成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使得IFRS能成为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候选人.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经历了协调、趋同和等效认可等阶段.如果中国选择与IFRS实质趋同,那么有必要理解IFRS的最新进展,以评价中国能否与IFRS趋同,及以何种方式与IFRS趋同.当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择使用或与IFRS趋同,20国集团中的重要地区和经济体如欧盟、加拿大、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或承诺使用IFRS.美国虽然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否及如何引入IFRS,但相关机构已经发布多项工作计划并与IASB展开实质合作,缩小美国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的差异.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有的直接采用IFRS,有的不直接采用IFRS,后者又可进一步区分为趋同法、认可法和趋同认可法等三种采用方式.各国与IFRS趋同的动机有的是为了争取在IFRS中的领导地位,有的是为了享受IFRS的变迁收益提升本国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形象,有的是为了提高对IFRS的影响力,因此,讨论各代表国家和地区准则国际趋同的动机、目标和路径,可以为中国趋同策略的研究提供经验参考.

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和使用过程虽然较短,但仍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没有按照企业准则的要求严格执行;不能很好地理解复杂的新业务和交易;不适应原则导向的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于没有直接涉及的会计事项,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过于随意,不重视充分披露会计准则的应用情况.因为选择趋同法,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之间的差异可能与2005年签署实质趋同声明时列出的差异不同,因为有的业务和交易事项在中国开始出现,但会计准则却没有进行规范而导致出现执行差异;有的因为IFRS的修订和发展,中国没有跟进而出现形式上的差异,这些可能都将影响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的持续趋同.

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3000字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新会计准则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题目

2010年中国发布了与IFRS持续趋同的路线图,但是该路线图还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一个完整的趋同策略应从目标出发,权衡得失、明确限制条件,并确定一整套具体方案和措施实现自己的策略.本文认为,中国可以将会计准则等效认可作为现阶段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但应考虑中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对执行以成熟市场经济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IFRS的不适应,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和规则性会计制度的会计准则应用者(包括企业、外部审计师和政府监管机构等)执行原则性会计准则能力等限制条件后,提出自己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行动计划.

作者认为,在2006年中国以大爆炸方式整体性引入IFRS后,对于IASB制订的新准则可逐个评估并同步引入中国.针对会计准则使用者对原则和目标导向准则、复杂交易和业务会计处理不适应的情况,中国可提供更多的准则应用指引、案例分析和准则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加强与准则应用者的沟通交流和能力建设.为了实现会计准则等效认可的目标,中国会计准则需与IFRS全面持续趋同,这意味着中国要放弃部分会计准则的制订权,通过IASB机制争取中国利益,增加中国会计准则制订与监督的透明度,建立常设机构评估和引入IFRS,明确和遵守自己的国际趋同行动方案,以取得国内会计准则应用者的支持、国外会计准则等效认可机构和IASB的认可,帮助自己产品和资本走出去、海外资本引进来,实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在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承诺.

第二篇新会计准则论文样文: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学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是困扰社会经济生活的历史性的、全球性的课题,这一问题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强化会计准则规范成为我国现实的选择.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节约了人们进行会计信息交流活动的费用,减少了会计信息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因选择披露方式不同所形成的机会主义行为,为人们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供了有保障的制度框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沿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性质、目标定位、价值导向及其执行效果这一思路对我国新会计准则这一正式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经济学分析.认为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目标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情况下,通过统一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促使企业生成和披露与以投资者为代表的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以实现政府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的终极目标:效率、公平和稳定.然而,虽然新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堵塞了我国原有会计准则的一些漏洞,但同时又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留下了更大的弹性空间.因此,准则制定者应尽快完善会计准则指南的同时,政府权力部门应强化对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建设,同时加大对违规者的民事惩处力度.

第三篇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模板: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

“只有死亡和纳税是逃脱不了的”,这是英美国家早就流传的名言.

1935年英国上议院汤姆林勋爵在“国内税务局专员与威斯敏斯特公爵诉讼案”中,有一段著名的司法声明:“任何人都有权根据恰当的法律来安排他的事务,使缴纳的税收比没有这样安排的要少.如果他成功地这样安排,使缴纳的税收减少了,那尽管国内税务局专员或其他纳税人可能不欣赏他的精心筹划,他是不能被强迫多缴纳税收的.”自此,英国及许多受英国影响的国家的税务案例,都在对照这一判例的精神来处理纳税人的税务筹划,即本文定义的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依托税收政策法规的合理导向,通过资本、资源的有效配置,获取收益与税负的最佳配比,从而使税后利益最大化.纳税筹划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它的纵深发展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实际上是由企业与股东、债权人、政府、职工等之间的契约组成的“契约的联结”.在我国的税收征管体系中,政府与企业的税负契约是以会计数据及相关行为决定税负大小的重要指标.在履约过程中,投资者与经营者由于掌握着公司真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会主动、有目的地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来左右会计数据及其相关行为,减轻税负,谋取自身利益.因而,纳税筹划和企业的经营行为息息相关,是一种高层次理财活动,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进一步扩大,进行纳税筹划和盈余管理的能力就越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税收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保证纳税人权利的制度进一步法律化和透明化,纳税人的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这正是纳税筹划产生和开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进一步接轨,及会计准则体系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显著增大,这对其经营成果的大小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税法许可的前提下,利用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进行合理的财务安排,使得纳税筹划的可能性和盈余管理的空间大大增加.相应地,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为手段的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变得更为复杂多变.

自Modigliani &, Miller(1963)考虑了税收因素的影响而修正了由二者于1958年创建的MM理论,从而建立新MM理论进行研究以来,西方关于所得税影响公司资本结构、股利分配等方面财务政策选择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近年来,尽管也出现了一些有关税收利益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文献,但研究较为零散且不够深入,未见有人系统性地研究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等问题.

会计和税法体现不同的经济关系,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两种制度的不同必然导致会计-税收差异(Book-Tax Difference),具体体现为会计损益与企业所得税应税损益之间的差异,即会计-应税损益差异.显然,可将这种差异就作为研究纳税筹划和盈余管理问题的切入点.

在中国,最近几年有不少学者对税收与会计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但未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同时,中国理论与实务界的相关研究,大凡停留在对会计和税收两种制度条款之间差异进行定性比较,鲜有文献对两种制度差异背景下企业的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更鲜有人对新会计准则和受其影响出台的新企业所得税制度下的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关系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鉴于此,本人以会计-应税损益差异为内含逻辑起点,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尝试系统、深入地探究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企业的纳税筹划,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及其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等问题.一方面力争在理论与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并系统地分析中国的问题,以弥补国内外理论界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同时,也为国内读者介绍西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笔者相信,本文的研究,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全文主要讨论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1)导论,(2)相关理论基础,(3)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基本问题分析,(4)新会计准则及其对纳税筹划的影响,(5)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6)纳税筹划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7)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全文以相关基本理论的分析为前提,以纳税筹划的概念界定及学科定位为基础,以会计-应税损益差异为内含逻辑起点,探讨新会计准则对纳税筹划的影响,对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进行定量研究,并分析纳税筹划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等问题.本文规范思考和实证检验的主要脉络如下:

1、导论.本章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相关中西方文献进行综述,介绍论文结构、研究思路及方法,并总结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相关理论基础.本章主要是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有:经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完备性,企业行为的机会主义性,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博弈论及契约理论,以及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相关基础理论的分析,旨在为全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纳税筹划和盈余管理的基本问题分析.笔者认为,税收筹划,是一个内涵较广的概念,包括征税筹划和纳税筹划,而纳税筹划在学科定位上归属于财务管理学的范畴.本文的研究以纳税主体对其所得进行纳税筹划的概念为基础,追溯纳税筹划的产生和发展,总结其必要性和研究意义.通过对会计损益与应税损益的概念界定,指出会计损益与应税损益的差异所在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的前提,也是分析纳税筹划和盈余管理关系的纽带,由此推论出其构成本文研究的内含逻辑起点.通过对本章内容的逐一研究和分析,旨在理清本文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为后文的研究明确范围,也从规范理论分析方面为后文研究作出有益的支撑.

4、新会计准则及其对纳税筹划的影响.在本章中,笔者首先对新会计准则进行介绍,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新会计准则的产生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继而,通过对比新旧会计准则及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介绍,以分析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制定背景、内容,及新会计准则对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及其纳税筹划的影响.通过本章的研究,为后文对在新会计准则影响下的企业纳税筹划和盈余管理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作出制度和政策背景的铺垫.

5、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本章作为本文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前文理论分析和政策背景铺垫的落实,又是对本文试图探索的盈余管理与纳税筹划的关系的印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首先用一个引子,交待了笔者进行实证研究的意图和试图解决的问题,接着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进而进行了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和描述性统计,继而得出实证分析结果,研究结论主要如下: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会考虑采用纳税筹划手段减少所得税费用支出,从而增加公司留存收益的总额.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理性的公司管理层有可能会充分地利用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的不同规定,及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调减高税率或低优惠年度的经营性会计损益至低税率或高优惠年度,以平滑各期的所得税成本.笔者通过考察2005~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所得税费用的变化额度同操控性税后应计损益的关系情况,证实了该结论具有普遍性.并且,检验结果也表明,考察期各年所得税费用变化额度(即以纳税筹划为手段的盈余管理水平)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并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的年度内,可操控性税后应计利润平均值远大于其实施后年度的可操控性税后应计利润平均值.从而说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以纳税筹划为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有效抑制.研究同时发现,上市公司的确存在通过纳税筹划影响所得税费用支出,从而使操控性税后利润数额变大,实现总体盈余管理幅度增大的普遍现象.可见,从最大化股东财富的角度看,纳税筹划与基于所得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共性,纳税筹划也是基于所得的盈余管理的手段或途径之一.但是,中国目前的纳税筹划研究基本上停留于税法与会计制度条文的异同分析层面,基本没有开展相应的实证研究.因此,开展该领域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也可一定程度地拓宽纳税筹划研究的内容,并可相应改变纳税筹划领域的研究范式.对此,希望本文的肤浅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

6、纳税筹划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本章首先采用归纳法,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披露及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一般性的分析,并引入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及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贡献.继而,采用演绎法,由一般到特殊地分析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并对比资本市场对纳税筹划下会计信息的要求,发现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规定的不足,由此,进一步分析纳税筹划对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通过本章的规范研究,旨在体现全文研究主题的应用价值.

7、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是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将成为盈余管理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领域.本文以会计-税收差异为内含逻辑起点,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对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之间进行关联研究,且研究取得预期效果,并对由此引出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及对之的政策性建议进行探讨.中国理论界在该领域的研究还较少,囿于学术水平、认知能力和资料来源的限制,本文对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关系问题的研究也仅是一种尝试.尽管如此,本文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但有助于梳理该领域研究的脉络和发展方向,而且能给今后的研究以启迪.从研究的整个过程中,笔者有如下启示及展望:(1)运用经济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解释制度变迁,(2)全面权衡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3)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考量所得课税的盈余管理相互交织,(4)区分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进行研究,(5)新准则与新税制实施后的相关研究.

第四篇新会计准则论文范例: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披露问题研究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趋同”的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财务报告突出了“资产负债表观”和“全面收益观”现代业绩报告理念,导致企业收益项目构成更加复杂,汇总收益数据预测价值和决策有用性降低.本文从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视角,采用规范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强制性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缺陷,研究新会计准则业绩报告模式下收益项目分类和报告问题,提供并解释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经验证据.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非经常性损益在“可理解性”、“真实反映”、和“完整性”方面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必然影响其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

2,全面地阐述了企业收益报告模式的历史变迁,研究了企业业绩报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报告企业全面收益是财务报告适应企业经济环境变化和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必然结果,全面收益报告观的基本理念是:所有收益项目、以及其它类型财务信息对评价企业业绩具有同等重要性.因此,财务报告应坚持同等重要性原则,对收益项目的分类应该避免使投资者产生应该将部分收益项目剔除出汇总收益的印象.


https://www.mbalunwen.net/weijiezhimi/91810.html

上述研究结论提示监管部门关注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信息误导投资者的可能性,应用于企业财务报告的收益项目分类标准应该具有客观性特征,从而保证最大程度地降低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企业业绩指标的可操控空间.

3,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联邦会计准则委员会有关收益项目定义、分类原则的研究成果和结论,研究并完善了基于企业“经济活动类型”和“收益计量方式”的二元收益项目分类标准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业绩报告模式下的应用问题.研究结果有助于投资者辨别企业会计期间因资产和负债重新计量产生的收益项目、终止经营产生的收益项目、以及金融损益项目.实质是帮助投资者正确区分当期收益中可持续的核心收益和与企业价值不相关的暂时性收益项目.

4,使用1999-2006年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数据和股票市场价格信息,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质量和决策有用性进行了全面的实证检验.本文实证检验发现:(1)非经常性损益具有暂时性收益的特征.但是,这种暂时性特征并没有体现在股票价格中,股票市场存在对非经常性损益的错误定价,(2)比较二类不同的业绩指标,会计净利润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

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依然十分依赖会计净利润指标进行股票定价决策,存在对“会计利润”的“功能锁定”,没有意识到收益中非经常性损益是不可持续的暂时性收益,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价值的内在含义.非经常性损益存在的可理解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也可能造成投资者对其缺乏信任,从而导致非经常性损益信息不能发挥其决策有用性.

本文对收益项目分类和披露研究的贡献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市场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为评估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供了实证证据.研究得到的实证结果和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有助于人们理解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对投资者股票定价决策的影响.

2,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了国际上权威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关于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规范的历史演变过程,梳理和总结了企业业绩报告所涉及的收益要素概念、业绩报告内容和格式、收益项目分类和汇总的相关理论和原则,提出了新会计准则下全面收益项目分类、汇总和分析模型.这些研究为改进我国企业业绩报告提供了理论支持,拓展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内容.

第五篇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格式: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研究

我国为了加快国际化步伐,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最大的亮点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适度运用.然而,正当我国适度引入公允价值会计的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化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公允价值会计运用的适当性引起了理论界、实务界和监管机构的激烈争论.目前,我国处于新会计准则的试水阶段,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经验累积,市场和企业需要时间适应,加上次贷危机引发的各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质疑,种种形势表明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研究十分必要且迫切.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企业的相关利益方通过签订和履行各类契约达成和实现交易,而契约的设计很大程度依赖于会计信息,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引入又改变了传统历史成本计量方式下会计信息的涵义和列报方式,具有顺周期效应,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企业行为异化理论”的引入又将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与企业内部治理中的异化行为相联系,探求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导致的企业行为异化对薪酬契约、债务契约和股利契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全文总共分为九大章节,从基础研究、理论分析、实证检验、政策建议四大板块就研究主题做全方位的探索.

基础研究板块包括第1章和第2章.开篇第1章论述了本文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简要陈述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概括了主要研究内容,构建出研究框架,并提出了主要创新点.第2章从公允价值准则体系建设和应用历程的角度,回顾和梳理了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准则体系、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应用特征.

理论分析板块包括第3章和第4章.第3章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企业契约理论、会计信息质量理论、委托*理论、融资理论、股利分配理论、企业行为异化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第4章是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机理论述,主要立足于对核心要素和重要关系做理论探讨,是后续几章系统性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思路参考.

实证检验板块包括第5章、第6章和第7章,是整篇论文的核心,分别研究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薪酬契约、债务契约、股利契约有用性.笔者遵循机理分析,假设提出,实证检验,结论分析的思路,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1)薪酬契约有用性的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高管薪酬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敏感系数与对经常性损益的敏感系数几乎等同,甚至在稳定性检验中高于经常性损益的敏感系数;当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高管薪酬显著相关,而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时,两者不存在相关性;国有控股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高管薪酬不相关,而非国有控股企业里两者显著正相关.企业董事会或薪酬委员会趋向于有限理性,规避了利用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盈余管理手段,没有出现薪酬契约异化的行为.2)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分析得出:就企业的整体负债规模而言,经常性损益与资产负债率的相关性高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短期债务契约注重解决流动性资金问题,其债务要求短期内偿还,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短期债务规模呈正相关关系;长期债务契约着眼于长期投资,偿付周期较长,银行风险更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长期债务规模不存在相关关系.企业认为银行能够识别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特殊性,并不具有盈余管理空间,所以在总体债务和长期债务契约中中没有出现债务异化的行为,短期债务契约可能因银行的约束放松而有债务异化的倾向.3)股利契约有用性的研究结论显示:我国*股利支付水平较低,上市公司的分配意愿普遍较弱;总体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股利的支付水平显著正相关,且反应系数与经常性损益相似,在稳定性检验中则小于经常性损益与*股利支付水平的反应系数;国有控股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股利的支付水平不相关,而非国有控股企业里两者显著正相关;对于股权集中度低的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股利的支付水平不相关,而对于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两者显著正相关.企业股东比较理性,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利用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所以没有出现股利契约异化行为.

政策建议板块为第8章.本章在前述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运用情况以及我国经济特征,从完善企业薪酬契约、债务契约和股利契约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最后,笔者就全文主要观点及研究结论做了总结,并针对文章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后续研究的计划.

本论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如下:1)现有研究成果忽略了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会结转入“投资收益”科目,而这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减少不是真正的利润损失这一事实,或者认为技术上无法规避该噪音干扰,笔者做了数据筛选和相应的稳定性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问题.2)充分考虑到我国转型时期的各种经济体制特征,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体制差异,由大股东持股比例多少带来的股权集中度高低程度,以及不同贷款期限的借款合同做分组剖析,得出一系列有价值的相关结论.3)首次引入企业行为异化理论,关注了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所能提供的盈余管理空间,是否会导致薪酬契约、债务契约和股利契约的异化行为.

这是一篇与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

新会计准则引用文献:

[1] 容易写的新会计准则论文题目 新会计准则论文标题怎样定
[2] 经典新会计准则论文参考文献 新会计准则专著类参考文献有哪些
[3] 新会计准则论文大纲样本大全 新会计准则论文提纲怎么写
《新会计准则论文范文参考 新会计准则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新会计准则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