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文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关于文学方面论文范文检索25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文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8

文学论文范文

《非虚构写作畛域里的历史和现实》

该文是文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历史方面论文怎么写.

邱华栋,小说家,诗人,出版有小说集、电影和建筑评论、散文随笔集、游记、诗集等100多种单行本.曾获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上海文学》小说奖、《山花》小说奖、《广州文艺》小说奖、北京老舍长篇小说奖提名奖、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人民文学》林斤澜小说奖优秀作家奖、《十月》李庄杯短篇小说奖、《作家》“金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中骏杯双年奖短篇小说奖等.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人民文学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四川文学奖得主.出版《黄虎张献忠》《成都笔记》《蜀地笔记》《至情笔记》和《豹典》《极端动物笔记——动物美学卷》《极端动物笔记——动物哲学卷》《媚骨之书》《踪迹史》《梼杌之书》《倒读与反写》《爱与》等专著多部.

蒋蓝的非虚构写作起步在十几年前,先后出版了《梼杌之书》《极端人物笔记》和40万字的《踪迹史——四川提督唐友耕與石达开、骆秉章、丁宝桢、王闿运交错的晚清西南》.他的历史类非虚构写作独步文坛,尤其是新作《黄虎张献忠》更是广受关注.他在非虚构写作方面有哪些独到的经验、理念?文学界对他的非虚构写作又是如何看待的?为此,本刊特邀著名作家邱华栋与蒋蓝,从蒋蓝的新作说开去,畅谈关于非虚构写作的种种,以飨读者.

廓清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应有之义

邱华栋:首先说说你的新作《黄虎张献忠》吧.在进行田野考察与当地民众进行交流时,你觉得张献忠对如今的中国人、尤其是四川人留下的影响还大吗?他们会不会听到这个名字就害怕或者有憎恶的情绪?关于张献忠,在四川坊间议论最广的就是:现在“江口沉银”现场挖出来多少银锭?

蒋蓝:毫无疑问,“黄虎”张献忠在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民间属于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另外几位是李冰父子、司马相如、诸葛亮、苏东坡等.其名头之响亮,显然超过了在成都遭受凌迟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这并非在于此人的文治武功,而是在于对老百姓性命的宰治以及对巴山蜀水的彻底翻覆.张献忠作为一个“箭垛式”的超级人物,四川民间以往的说法是,小孩一旦听到“八大王”的名字马上就会停止哭泣.这已经把他提升为“花脸獐”“狼外婆”式的传奇凶兽,虽然有些夸大,但也不是毫无来历.当下的民众对于张献忠,“屠川”的话题之外,最为直接的反应就是:“江口沉银,到底值多少钱?”呵呵,这也正是相关学者、作家、媒体对他们关注历史应该予以正确引导的契机.

狂热维护张献忠形象的极少数人,认为在四川大开杀戒、造成四川人口急剧减少的罪魁祸首不是张献忠,而是当时南下入川的清军.这是不顾历史事实的以偏概全,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某种学术表征.1644年秋季,天府之国在大西政权统治下经过了半年左右的相对平静时期,张献忠在1645年下半年开始,逐渐陷入了军事不利、地盘萎缩、粮食吃紧的境况,以至于“人粮”在大西后期成为了主食品.他个人迷信堪舆,成天忧心忡忡、喜怒无常,总在琢磨谁是准备谋害自己的异端.他坐卧不安,逐步出现严重的癫狂症状.首先对外出抢劫粮食不果的大西兵大开杀戒,然后对混迹于军队的大量民间妇女予以清除和杀戮,并对成都以及周边城镇的老百姓进行清剿,成都平原周边残剩的老百姓闻风而逃;加上盘踞在广安、达州、巴中一线的十几万“摇黄”土匪杀人越货,瘟疫肆意蔓延,造成天府之国赤地千里;清军入川后,的确对难以厘清身份的百姓有不分青红皂白的绞杀行为,这也是十分残暴的“排头砍去”.在这三股势力作用下,从1667年到1681年间,四川人烟稀少,虎豹横行,荆棘丛生.总之,不论是张献忠还是清廷以及川北的土匪,毕竟四川人口由明末的大约六百万,锐减至清初的大约八万人.

邱华栋:对于张献忠这个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其悲剧性何在,今天能从这个人物案例上吸取到什么历史教训,却少有人关心.在你看来,当下的普通民众对张献忠的了解足够吗?了解这个历史人物对当下有怎样的意义?

蒋蓝:崇祯皇帝极端专制,没有、宽大、招纳贤良、广听民意的治国理念,在被农民起义推翻之后,起义者自然受到明朝专制思想的深刻影响,李自成、张献忠也成了专制的强力继承者.张献忠缺乏治国理政的规划与领导才能,他只能借助暴力来实现自己的统治梦想,过一天算一天.

对于张献忠这样的终结巴蜀两千年命脉的超级人物,是四川无法绕开的一大心结.廓清其本来面目,也是我们认识天府文化个中曲折、为历史祛魅、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应有之义.

史料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须以田野考证帮助还原真相

邱华栋:我以为,《黄虎张献忠》这本书的一大突破是:你努力甄别了许多历史材料与现实传闻之间的关系,首次厘定了多处从未被相关研究者所留意的重大事件.比如,厘定了天全县高、杨土司与张献忠大西军的天全县血战,纠正了所谓“张献忠主动出川抗清”之类的惯性错误等

那么在写作《黄虎张献忠》之前,你一定广泛阅读了各种资料,具体收集和阅读了哪些资料呢?最主要的资料来源是哪些?不同史料给出的说法也存在着矛盾之处,你是如何在这些史料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的?

蒋蓝:关于张献忠入川并建立大西国的前后事态,靠谱的史料就是那么多,这些著作出自欧阳直、彭遵泗、傅迪吉、费密、沈荀蔚、李馥荣、毛奇龄、吴梅村、顾山贞、张烺、李昭治以及洋人利类思、安文思等人之手或之口.当然,我还参考了1949年以后的全部相关学术论文以及任乃强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张献忠》,大约有二三百万字.我说了,这是基本靠谱的史料,在于他们是当事人,或者写作时距离张献忠时代相去不远,另外还有很多二手、三手的历史著作.厘清这些材料需要反复比对,需要合理判断,更需要身体力行的田野考察,在历史的原点上去寻找真相.我发现,具备亲历、见证大西政权刀锋的几本著作,尤其是被封为大西国“天学国师”的两位传教士的笔录《圣教入川记》,其记载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这些著作里,“黄虎”的一颦一笑、暴跳如雷以及虎蹈羊群,尤其是他对四川人的憎恶,历历在目.但是,史料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邱华栋:这涉及到你必须进行的艰苦的田野考证.一方面,在于将纸上历史予以大地还原;另外一方面,在于对语焉不详的历史记载予以现实厘定、查漏补缺,并纠正史料的错误,还原历史真相.听说你跑了十几个区县.

蒋蓝:《黄虎张献忠》是我所有历史著作里最为困难的一部.不在于史料考辨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我必须要选择一种能真实记录事实和自己思考的特殊文体.所以,难度要大于我的40万字《踪迹史》.之所以这么煞费苦心,就是为了进一步贴近“黄虎”特殊的个人气质与那个永难忘怀的破碎山河与褴褛时代.我与如此复杂、多面的人物打交道,通过自己的梳理与叙说,对黑暗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体认,也学到了很多平时不大注意的社会群体心理,尤其是人性的多变与诡道.这部作品还没有出版之前,大型文学期刊《江南》2019年第一期就一次性刊发了13万字.《散文海外版》《四川文学》《山花》《黄河》《看历史》《广州文艺》等刊物,也陆续发表了余下的章节,影响深远的《今晚报》已经开始连载本书,说明读者还是喜欢这样的历史写作的.

张献忠身上有着很强的复杂性和冲突性.在写作的时候怎样平衡这些冲突,如何在褒和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进行表述?从我个人的情感上来讲,一个起伏、凹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阴鸷形象,怎么去喜欢呢?但我必须克制自己的冲动,在绵密的叙述里,修复那些模糊的暗影部分,把“黄虎”投射于理性的聚光灯之下.

以反讽修辞、“悖论”写作抵达一种新的语境

邱华栋:民国著名学者范存忠在《鲍斯威尔的〈约翰逊博士传〉》一文里指出:“近代的传记与传统的传记有一个显著的区别:传统的传记,目的在于颂扬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事;至于近代的传记,目的不在颂扬任何人,而在表达人生,表达特定时代、特定环境里的人生.传统传记有三大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近代的传记,就事叙事,实事求是,无论英雄或常人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在傳统的传记里,好像每个传主都是好人——圣人,贤人,君子,好像海棠能吐香,玫瑰花是没有刺的.在近代的传记里,每个传主是一个‘人’,不论圣贤或君子;每个人都有其缺陷,每块白璧都有一些斑点.一般地说,传统的传记近于‘行状’‘荣哀录’,是理想的,近代的传记是写实的.鲍斯威尔的《约翰逊博士传》不是没有理想化的地方,约翰逊不是他的英雄吗?但大体上是写实的.它是欧洲近代传记的鼻祖.”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蒋蓝:如果这一判断是实事求是的话,那么,在展示广阔时代的背景下向着传主的内心深处大幅度迈进,具有心灵史、心性史的意味,通过个体命运见证时代风云的写作、研究态势,确实逐渐成为了当代文学传记的着力方向.

非虚构写作固然要涵盖断代史、人物传记、事件纪实,但非虚构写作并不需要对传主过于“负责”,更不需要对其一生予以繁琐的“过度阐释”,因为非虚构写作的旨归,恰在于富有深意地记录,一个时代的疾风暴雨加之于一个人的轻与重,以及一个人对此的抗拒或顺从.近代以及当代文学传记里所缺乏的跨学科的域界论、跨文体的方法论,汇聚为非虚构写作的典型特征.近代、当代传记追求的“真实”,其实并不是非虚构写作渴望抵达的彼岸,因为非虚构作家一直就置身于真实的地界,他们只是尽力去呈现一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这样的写作才能复原和修补未完成的真相.我认为,在写作的立场上,叙事铺就的真相,高于难以企及的真实.所以无所谓树碑立传与歌功颂德,非虚构写作里的人物,不过是这个时代普通生活洪流的一个标的.

邱华栋:刚才你也谈到,写这本书难在必须要选择一种适合的“特殊文体”,我认为你做到了.这本书打破了以往历史小说、外传、学术论文、民间故事的四个向度,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以跨文体的落地写作,展示了复杂时代一个分裂人格的形成过程,实现了文体解放.

此外,你采用的“悖论写作”,彰显了反讽修辞之于历史复杂人物的书写的广阔空间,悖论修辞所产生的词语张力与语义龌龊,打破了窄逼的寻常历史题材书写的窘迫语境.我们试看这样一段描述:

“张献忠怒不可遏,突然又泄气了,渐渐的,静如锦江春波.他像书生掏出毛笔那样,缓缓把长剑拔出,蜀犬吠日,兵器发出一声嘤咛.他半闭着眼挥出,四两拨千斤,官员们肥硕的脖子或者劳动人民坚强的手臂,枯枝一般断开了!远远没有达到少年时节那种雪刃劈柴的快感.不同之处,在于劳动人民的手臂要扎实一些,他必须略微用一点臂力.张献忠手臂肌肉虬起,他两袖清风,在春寒料峭的清晨,碎雪与成都南面御营坝怒放的梅香共舞,他飘然独行,偶尔向分崩离析的城廓挥手致意,大家好,老子向尔等问好了!他在血海之间踏雪无痕等”

蒋蓝:谢谢你的夸赞.你所说的反讽修辞,也可以称之为“大词写作”.就是服从于制式思维的强力指引,叠加众多形容词、副词来增加“克里斯玛类型”人物的魅力,就像军事上的佯攻,是一种消灭多元、凸显个人,消灭细节、凸显乌托邦的写作;但悄然运行其中的反讽原则与理性精神,不断消解着初衷与初心,将矛盾的对立推到极至就成为佯谬,在意涵的相反向度上,让语象与语义互相冲突、互相排斥、互相抵消,最后过渡成一种终极意义上的悖论写作.这也是反讽修辞的意义所在.

当代作家里,几乎没有人采用这样的修辞来处理重大历史题材.它并不借助外在形式的神秘、混乱或悖谬,而是凭借传主自身的行为、言谈、惯常之处,但往往是具有离奇、诡谲、狡黠的行文特征.借此,我叙述了“黄虎”内在生命的畸变和精神支柱缓缓倒塌这一现实,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权力挽歌”.

邱华栋:非虚构写作自然不能去虚构,但如何解决针对历史材料的“干瘪”叙事?

蒋蓝:我曾经说过,一个非虚构写作者,应该竭力成为真实与真相、历史与文学的福尔摩斯.我们面对过往的历史与情感,像是面对一地碎片,并不知道碎片原初的形制,曾被哪些“温暖的大手”紧握,或者被一双玉指点染.甚至,它就是庄子语境里在那口水井边的一只粗心大意的瓦器,玉碎之际,竟然发出了雷鸣之声.

上文结束语,本文是关于历史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文学引用文献:

[1] 艾略特文学相关论文题目 艾略特文学论文题目如何定
[2] 热门北欧文学论文题目 北欧文学论文题目如何定
[3]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论文选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题目怎样取
《文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关于文学方面论文范文检索2500字》word下载【免费】
文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