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库 > 文章内容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中南大学硕士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2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范文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深井充填技术的研究
  2. 第二篇摘要范文:炭/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断裂机理的研究
  3. 第三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晶体长大速率模型
  4. 第四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模板:LiCoO_2材料的结构、性能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的研究
  5. 第五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基于云计算的乡镇卫生院信息化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铝的碱性电解抛光工艺研究
  7. 第七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范文: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备透明氧化铁的工艺研究
  8. 第八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格式:氧化锆陶瓷注射成形工艺研究
  9. 第九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湖南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调查分析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钠硅渣湿法处理工艺与理论研究

【100篇】免费优秀与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范文相关的资料,为中南大学硕士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论文摘要:深井充填技术的研究

由于浅地表矿产资源消耗殆尽以及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深井开采将是我国未来矿山的发展方向.因为深井采矿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充填采矿法成为深井开采首选的、最安全的、回采率最高的采矿方法.因此,研究深井充填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了充填体的作用机理和充填对岩爆的两个控制参数-应力释放率和平均矿柱应力的控制,揭示了充填减缓岩爆发生、提高矿石回采率的内在本质.

为了解决矿山充填中充填体的接顶及充填质量控制问题,研究了充填料浆在采场中的流动规律,提出胶结充填体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提出了合理的充填次数和采场几何尺寸的确定方法;研究还表明:提高充填体整体稳定性就是要提高充填体强度和减小料浆的离析分层程度、确保充填体的完整性,同时解释了下向胶结充填体冒落的内在原因.

阐述了深井充填材料的选择、采集、加工和运输及充填料浆的配比技术参数,重点研究了化学外加剂、磁化水技术以及活化搅拌技术,以及在矿山充填中应用的前景.

针对废料充填,选择了深井矿山可用的四个充填系统,深入探讨了其工作原理和生产工艺流程,特别对膏体自流充填系统进行了技术论证.

对两相流输送技术从实用的角度进行了全面阐述和研究,结合金川矿山充填材料及系统现状,对料浆的水力坡度进行了计算,圈定了流速和充填能力的变化范围,同时,作为对理论的进一步应用,对金川全废料胶结充填的可行性作出了理论论证,同时针对深井充填的要求,导出了变径管满管流输送系统的水力坡度计算公式.

研究了深井充填料浆的三个输送系统,即自由下落输送系统、满管流输送系统、减压输送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管道磨损的各个影响因素,对深井矿山充填管的选择和减小管道磨损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从可允许的管道磨损角度出发,推导出充填料浆的最大流速和系统允许的最高压力计算公式.

本文的内容基本概括了深井充填中可能遇到的主要技术问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途径和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第二篇摘要范文:炭/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断裂机理的研究

本文首次对航空刹车用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不同工艺(纯CVD增密、纯沥青浸渍增密、“CVD+沥青浸渍补充增密”、“CVD+呋喃树脂补充增密”及“CVD+B_4C呋喃树脂补充增密”)制备的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值,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金相及扫描电镜(SEM)的观察测试结果对C/C复合材料的断裂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初步提出了C/C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

材料的热物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最终密度在1.80g/cm~3以上的样品,不论是何种制备工艺,其石墨化度均在40~80%之间;试样平行和垂直方向的热导率分别为40~82w.m~(_1).k~(_1)和17~41w.m~(-1).k~(-1),石墨化度高(g等于78.4%)的纯沥青浸渍增密试样的热导率也呈现出最大值,分别为81.67 w.m~(-1).k~(-1)(平行)和40.85w.m~(-1).k~(-1)(垂直);抗弯、剪切、平行抗压和垂直抗压强度分别在85~150MPa、9~16MPa、55~110MPa和90~250MPa范围内.在最终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工艺制备样品的各项力学性能值大体相当,纯沥青浸渍工艺制备样品的抗压强度偏低.

通过比较分析密度、石墨化度、基体炭种类及含量等对不同材料力学性能值的影响,初步认为,对于同种单一工艺(如纯CVD增密法或纯沥青浸渍法)制备的材料,密度越高,其力学性能值越大;对于复合工艺制备的最终密度相近的材料,其CVD初始密度越高,力学性能值越高;但对纯呋喃树脂补充增密的样品而言,力学性能值随CVD初始密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不同高温热处理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含B_4C呋喃树脂补充增密的材料,热处理温度越高,其力学性能值越低;但不同材料由于基体炭类型、含量不同,力学性能值受热处理温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相同石墨化度条件下,力学性能值可能差别很大.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试样本身及断口形貌进行显微观察,并结合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材料的断裂模式.在三点弯短棒测试弯曲和剪切性能时,除了纯沥青浸渍增密样品外,均呈“伪塑性”断裂特征;前者呈脆性断裂特征, 中 南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金相形貌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主要是由于纤维与沥青炭界面结合太强的缘故.从断裂机理上看,弯曲和剪切试样的破坏是三维的,失效初期试样的中心轴有一系列有角度的剪切裂纹,最终材料以复合分层的方式断裂,因此呈“伪塑性”断裂特征.垂直抗压测试条件下,试样的破坏主要是沿与轴成45“平面的剪切破坏,并伴有分层现象,这与层间裂纹的扩展缓解界面的应力集中有关.平行抗压条件下,以层间分层或剪切的方式失效,少数以其混合方式失效,这主要由层间结合强度和变形强度决定,也受试样内裂纹密集度的影响.


https://www.mbalunwen.net/recommended/75531.html

第三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晶体长大速率模型

铝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是拜尔法工艺生产氧化铝产品的关键工序,它是一个涉及成核、附聚与晶体生长等多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复杂结晶过程.以往对于种分过程的研究片面追求提高氢氧化铝的分解率与产出率,而忽略了对其粒度大小及分布的控制.事实上,随着环境保护及工艺目标对电解炼铝要求的不断提高,粒度粗、强度好、对氟化氢等气体吸附能力强的砂状氧化铝正日益取代传统的粉状产品成为氧化铝质量的新标准.而目前我国生产的氧化铝产品大部分还为粉状或中间状,远不能满足电解炼铝的需求.这就需要对种分的各子过程(包括二次成核、附聚与晶体生长)的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弄清楚它们各自对产品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从而为适当控制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以得到理想尺度与形貌的种分产品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

针对以往文献应用不同时刻各段不同粒级粒子所占总粒子百分数变化的情况来判断成核与附聚发生的位置而引起的粒子数不对等变化的缺点,本文提出了根据晶种及分解产品的粒度分析图谱计算粒子总数及其在各段上分布数的算法,从而得到了基于粒子数变化的种分晶体成核与附聚的新判据.并据此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数量及粒度的晶种对高α_k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成核与附聚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表观附聚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 1.种分附液晶种由于与分解原液之间存在“互洽”作用而显著促进了铝酸钠溶液的分解,粒子数分析表明过程以成核现象为主;而工业活化晶种则对溶液分解的作用不大,综合分析表明其粒子数大量减少的机理应该是附聚与溶解共同作用的结果, 2.高、低固含的对比实验表明:提高种子比可以增加种子表面积,缩短诱导期,促进二次晶核的大量产生而提高了溶液的分解率,但附聚效率则因为晶粒嵌晶结构面上聚结中心的惰化及晶种单位表面析出的作为附聚体粘结剂的氢氧化铝量减少而显著降低, 3.通过对比粗晶种、高固含与细晶种、低固含实验可以发现晶种粒度对分解率的影响要远大于晶种量的影响,小粒度晶种表面积大,可以吸附更多的铝酸根离子,从而促进了铝酸钠溶液的分解, 4.粒子数分析表明成核作用随着晶种系数的提高而逐渐明显,而附聚作用则随晶种粒度的减小而得到加强.通过SEM图的比照可以发现,粗晶种、高固含实验产品每一个颗粒都是独立的,而粗、细晶种低固含实验产品都是由若干细小的一次颗粒组成的附聚体,但后者颗粒间的结合更为紧密,并趋于球状外观.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5.通过对晶种分解全过程产品粒子总数的跟踪分析发现其遵循消失一累积一再 消失一再累积的循环过程,这可能是由于氢氧化铝二次成核的周期性聚积与 脱落的结果,即种分过程就是在这种附聚一成核一附聚相互交替的循环中不 断深入进行的.

6.晶种分解过程的表观附聚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丝_3 .31、104、喇礴:.8一、10,z天乃、(e一c),dt一,、_ 附.聚速率对溶液过饱和度的因次为2,附聚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 48.81kJ/Inol,受表面化学反应步骤控制, 与文献普遍认为的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的晶体生长遵循McCabe的△L一定律不同,研究中发现晶体生长速率明显依赖于晶体尺寸的现象.由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粒子群平衡的与尺寸相关的种分晶体表观生长速率的计算模型,并就晶体表观生长速率与体系组成的关系进行了推导,得到了特征尺寸晶体的表观生长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1.晶体的表观生长速率缓慢,对于100 pm左右的粒子其生长速率每小时不超 过0.1 pm‘2.随着粒子粒径的增大,晶体的表观生长速率在总体上有明显增加,3一随时何的延长,各段粒级范围内粒子的表观生长速率逐渐减小,这是由于 随着分解过程的深化,溶液的过饱和度逐渐降低,晶体生长的推动力也相 应变小的缘故,4.在分解后期,虽然分解率有进一步的提升,但同时发生二次成核的晶粒数 目明显增多,粒级范围也变宽:因此,在生产实际中需对这些因素进行综 合考虑,5,随着晶体特征尺寸的改变,其对应的表观生长动力学参数也呈现出有规律 的变化:晶种系数与过饱和度的影响因子n:与珑都随晶体特征尺寸的增加 而逐渐增加,说明大尺寸晶体较之小尺寸晶体有更大的生长推动力,晶体 生长的表观活化能则随晶体特征尺寸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说明小颗粒晶体 突破晶体生长的能垒相对较高,从而从动力学机理上解释了为什么大晶体 的生长速率要比小晶体快的现象,6.晶体表观生长动力学参数变化的范围皆在宏观动力学所确定的参数值的左 右,表明晶体生长的宏观动力学是不同特征尺寸晶体表观生长动力学综合 作用的结果.

7,晶体生长的表观活化能从10p,时的48kJ/,1左右减小到100协.的 25kJ/,.1左右,说明小尺寸晶体的生长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而随晶体尺 寸的增加,则逐渐变为表面反应与扩散二者的综合控制.

第四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模板:LiCoO_2材料的结构、性能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与传统的二次电池如铅酸电池、Ni/Cd电池、Ni/MH电池等相比,在比功率、能量密度及充放电性能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锂离子电池还有着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绿色”环保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型用电器中,并正积极向空间技术、国防工业、电动汽车、UPS等领域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关键在于嵌入式电极材料的成功开发.本文详细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特别是LiCoO_2材料的发展现状;并对锂离子电池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总结.运用理论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LiCoO_2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技术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车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制造与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采用XRD、BET、SEM、激光粒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四种商品化LiCoO_2材料的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形貌特征;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LiCoO_2电极反应的动力学特征.重点比较了不同厂家生产的LiCoO_2的晶体结构特征,以XRD图中(003)峰和(104)峰的强度比值I_(003)/I_(104)来表征LiCoO_2晶体的层状结构.采用大幅度恒电位阶跃技术测定了四种LiCoO_2样品中Li~+离子的扩散系数,有着较大的I_(003)/I_(104)比值的LC2#LiCoO_2样品,Li~+离子在其中的扩散系数最大.表明,I_(003)/I_(104)的值越大,LiCoO_2晶体的层状结构越完整.对Li~+离子在LiCoO_2电极中的扩散系数进行测量时,提出了LiCoO_2球形电极的扩散模型,运用Fick第二定律推导出了Li~+离子在LiCoO_2电极中的扩散系数D_(Li+)的表达式.

采用极小过电位下(5mv)的线性极化,使电极反应处于电化学控制,测定了LiCoO_2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发现:未经充放电活化的LiCoO_2电极交换电流密度很小,LiCoO_2晶体没有电化学活性,其结构呈现出半导体的性质;随着少量Li的脱嵌,LiCoO_2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迅速升高,LiCoO_2晶体呈现出了导体的性质.随着Li的进一步脱嵌,由于LiCoO_2中Li~+离子浓度的下降,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又出现下降趋势.

应用交流阻抗技术对LiCoO_2电极反应过程中电极界面变化进行了研究,测得了不同电位下LiCoO_2电极的交流阻抗Nyquist图谱.典型的LiCoO_2电极的Nyquist图谱由三部分组成:高频部分不随电极电位变化的半径较小的半圆,是由电极表面生成稳定的Li_2CO_3覆盖膜引起的.中频部分的半圆为电化学极化阻抗;低频部分是由扩散控制引起的与实轴成45°,角的直线.由Nyquist图求得的LiCoO_2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与线性极化测得的值一致.

对四种LiCoO_2材料的充放电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特性,尤其是扩散系数较大的LC2#LiCoO_2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优于其它样品.对四种样品LiCoO_2制得的实验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也验证了上述结果.

对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正极成型工艺、负极成型工艺以及电解液体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h 系地选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正负极浆料配制过程中的常规方法和高温配料方法,以适 应于不同的生产环境;对正负极浆料的涂布过程,提出了有望取代目前成本高、生产环 境不友好、有一定毒性的N’MP+PVDF粘接剂体系的水溶性粘接剂体系.水溶性粘接剂 制得的试验电池测试的结果证明了这一观点;经过实验筛选指出lmol·,L匕iliFwC+ **C*:1体积比)的电解液有利于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研究了理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放电电压特性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理离子电 池的大电流性能,尤其是大电流下电池的电压特性明显变差,一般使用时最好不超过ZC 倍率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利用本研究工艺制得的理离子电池有着非常优良的循环性能, 本文测得,063048型试验电池循环500次容量仅下降了5.05%.

研究了理离子电池的贮存性能,指出:锣离子电池在长期贮存时,不应以高于60% 的荷电态进行贮存,最佳贮存荷电态为40%.测量了理离子电池在贮存过程中的电压变 化,结果表明:理离子电池自放电一般发生在贮存初期,特别是前5天电池的电压变化 很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电池第2-5天的电压下降值的大小快速筛选自放电异 常的电池.

初步研究了车用动力型理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计算了实 验电池的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对车用动力型锤离子电池提出了设计思路和原则工 艺,由此制得的20An动力型理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都较为理想,0.SC倍 率充放电工作性能较好,接近甚至超过国外报道的C/3倍率下的数据.本研究20Ah动 力电池的质量比能量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体积比能量较差,还需进一步改进.

第五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基于云计算的乡镇卫生院信息化研究

以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已严重滞后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广大人民对现代医疗服务的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基层卫生院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工作环境无法满足高性能服务器的安装和运行,普通的信息管理系统难以适应复杂且多变的医疗服务模式,城乡医疗单位信息化建设差距巨大,信息难以融合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给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契机.云计算模型可以将计算资源集中到市级或省级卫生主管部门,集中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为乡镇卫生院的基层医疗单位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基层医疗单位可以通过因特网接入该信息系统,对基层医疗单位的软硬件设施、技术人员的要求都大大降低.根据SOA的思想对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划分,能快速地开发出满足各种不同功能需求的信息系统,然后通过云计算模型将这些服务快速的部署到系统上,供用户使用.本文将对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网络设计、系统规划和数据存储进行详细的讨论.

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也将给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制带来重大影响.在投资方面,可以根据基层医疗单位实际所需的信息和计算资源收取费用,同时也能随时引入专业的软件开发商为整个系统开发新服务.由于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大大的降低了对基层医疗单位的要求,绝大部分的实施、管理和运营维护工作都可以在市级或省级主管部门完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云计算是“软件即服务”概念的具体发展和延伸,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潮流.这使得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能快速的集成诸如3G通讯技术、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同时由于管理上的便捷,也将有利于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切实在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六篇摘要范文:铝的碱性电解抛光工艺研究

铝材电解抛光是一种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表面处理方法,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电解抛光研究现状后,在碱性条件下对工业纯铝材进行了直流恒压、直流脉冲和周期换向电解抛光研究,并通过阳极极化实验、交流阻抗实验对其抛光机理作了简要分析,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进行了碱性抛光溶液体系的研究,比较了缓蚀剂、粘度剂等对抛光效果的影响,成功获得了抛光效果很好的碱性溶液体系,并首次得到了能降低操作温度、延长溶液使用寿命、同时还能改善抛光效果的添加剂.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溶液中加入适当添加剂能产生好的抛光效果,其最佳工艺条件为: C_(NaOH):16g/L,C_(PEG):28ml/L,C_(ST):8g/L,C_(PTN):8g/L, 电压:6.5V,C_(Na2CO3):30g/L,温度:50℃,搅速:3~5r/s.

以这种工艺条件进行抛光,整平后铝的表面反射率可以达到87%左右,同时其操作温度、溶液使用寿命以及抛光时铝材损耗等都远优于目前已报道的碱性直流电解抛光工艺的效果.

探索性实验还发现:用葡萄糖的NaOH溶液在某些条件下进行直流恒压电解抛光后,铝材表面反射率可以达到90%,但由于实验还存在不稳定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探索了采用直流脉冲电解抛光法在碱性条件下抛光铝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脉冲电解抛光法可以达到直流恒压电解抛光的整平效果,但其整平速度较慢,铝材损耗较大,操作电压较高.

研究了铝材周期换向电解抛光的溶液体系,找到了合适的添加剂,分析了各因素对抛光效果的影响,得到如下最佳抛光工艺条件: EDTA为10g/L,NaOH为12g/L,Cd为14~16A/dm_2,工作比为90%左右, V_正/V_负等于15V/10V,频率为1.2Hz,温度40℃,时间为18~20min.

与传统的碱性直流电解抛光法相比,采用这种工艺抛光后铝材表面反射率可以提高到90%,而溶液使用寿命延长近一倍,铝材损耗仅为后者的47%.因此,相对于酸性电解抛光和传统的碱性电解抛光,采用这种周期换向电解抛光工艺,可降低操作电流密度和温度,改善工作环境,延长溶液使用寿命,加快整平速度,减少铝的损耗,提高抛光效果,并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首次对铝的碱性电解抛光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阳极极化实验、交流阻抗实验证明:碱性电解抛光时铝材发生了特有的阳极极化现象,产生了具有离子导电性的氧化膜,在此基础上结合抛光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机理:铝在碱性条件下的电解抛光基本符合钝化膜理论,抛光是阳极光亮和表面整平两个不同过程同时作用的结果: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门)由于离子通过氧化膜的扩散是控制步骤,因而不同晶位上原子的溶解不受晶粒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晶学腐蚀得到抑制,所以出*属光亮.

(2)电解抛光时在阳极表面还会产生一层吸附膜,由于阳极凹凸不同部位吸附膜厚度不同,碱与氧化膜反应速度有差异,所以凸起处比凹洼处氧化膜层薄,电流密度大,溶解速度快,这样阳极逐渐被整平.

由于阳极产生光亮的同时被逐渐整平,所以出现抛光现象.

根据这种机理可以较为合理的解释抛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第七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范文: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备透明氧化铁的工艺研究

硫铁矿烧渣是硫酸工业的废弃物,硫铁矿烧渣的综合利用既能作为二次资源再次利用,又能够减少烧渣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利用硫铁矿烧渣所得到的高质量的FeSO_4.7H_2O来制备透明氧化铁颜料,这开辟了综合利用硫铁矿烧渣的新途径.

以空气氧化法和氯酸钠氧化法制备得到透明氧化铁,并对透明氧化铁颜料的合成及表面处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制得的透明氧化铁颜料粒度均匀、分散性较好.

利用空气氧化法得到了性能优良的透明氧化铁黄颜料.探讨了反应温度、空气流量、搅拌速度、碱比、初始混合状态等因素对晶种制备过程中氧化速率及晶种形态的影响.

反应初期有大量的Fe_3O_4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Fe_3O_4逐渐转化成α-FeOOH.考察了不同的分散剂对氧化铁黄透明性的影响,实验发现聚乙二醇是较好的分散剂.当聚乙二醇的用量为FeSO_4.7H_2O质量的0.45%、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为FeSO_4.7H_2O质量的0.5~2.0%、絮凝剂二苯胍的用量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10%时所得颜料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效果最佳.

TEM检测空气氧化法所得的氧化铁黄颜料形貌为纺锤形,长轴约为75nm,短轴约为25nm;XRD确定其组成为α-FeOOH.空气氧化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铁皮用量少、有利于产业化的优点.

氯酸钠氧化法制备透明氧化铁黄颜料控制的最佳条件是: (1)Fe~(2+)氧化阶段,Fe~(2+)浓度为1.0~1.5mol/L、NaClO_3的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05倍、反应温度为60~65℃时,在该条件下,Fe~(2+)的转化率达到99%.

(2)Fe(OH)_3胶体生成阶段,当反应温度为40~45℃、时间为30~45min、反应进行pH约为7.0时,可以得到色光纯正、红棕色的Fe(OH)_3胶体.

(3)Fe(OH)_3胶体转化阶段,在Fe(OH)_3胶体中加入30ml浓度为1.5mol/L的Fe_2(SO_4)_3溶液和适量铁皮、反应温度为80~85℃时,控制pH值为3.6~3.8,Fe(OH)_3胶体转化成氧化铁黄α-FeOOH.

(4)颜料的表面处理阶段,当表面处理温度为80℃、处理时间1~3h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量为FeSO_4.7H_2O质量的0.5%、聚乙二醇的用量为FeSO_4.7H_2O质量的1.0%、絮凝剂二苯胍的用量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10%时,颜料的表面处理效果最好.

TEM发现氯酸钠氧化法所得的透明氧化铁黄α-FeOOH为纺锤状,长轴约为65nm,短轴约为15nm,长短轴之比为4.3:由XRD分析可知产物为α-FeOOH.

相对于传统制备氧化铁颜料的方法,氯酸钠氧化法可以降低铁皮的用量,减少了废液,提高了氧化铁颜料的附加值.该方法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南大学硕士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学士学位论文、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中南大学硕士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TG-TDA实验发现加热透明氧化铁黄至500℃,出现两次吸热和失重变化,吸热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和失重温度区间分别大致为 29.8~98.6℃和 ZI4.6~316.7℃,第一次吸热和失重是因为 游离水的减少而引起的,由于失去结晶水而产生第二次吸热和失重.通过XRD发现 透明氧化铁黄在200C的温度下加热*后仍为Q-FCOOH:在400℃下般烧m时,得 到透明氧化铁红.

第八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格式:氧化锆陶瓷注射成形工艺研究

陶瓷注射成形技术(CIM)是一项很有前途的陶瓷成形技术.本文探讨了如何运用注射成形技术制备性能良好的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制品.

注射成形氧化锆采用油-石蜡基粘结剂体系,粉末装载量为50vol%.实验所用的粘结剂体系能够满足氧化锆粉末(平均粒度为0.8μm)对CIM粘结剂的要求.粘结剂对陶瓷粉末的润湿性能好,且喂料的流变性能良好.粘结剂可以采用分步脱脂法脱除.

对于样品的注射成形来说,注射熔体的温度和注射压力为喂料注射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实验中喂料的最佳注射参数为:注射温度155±,5℃,注射压力为系统总压力的60~70%,其它参数为:模温55±,5℃,保压压力为系统总压力的55%左右.

注射坯的溶剂脱脂在恒温水浴装置中进行.粉末的形状和粒度、溶剂种类、生坯的几何形状和脱脂温度均对溶剂脱脂效果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对粘结剂和喂料的热分解行为的探讨,试图得到理想的脱脂工艺条件和曲线,使粘结剂完全脱除且脱脂坯无缺陷和变形.经过反复摸索,分别得到各个样品的最佳脱脂工艺曲线.

经过反复实验,得到了较理想的、无烧结缺陷的烧结工艺.生坯的烧结在硅钼棒高温电炉中进行,采用空气气氛.实验确定了烧结的温度-时间曲线,烧结后样品达到致密化,且无晶粒过大.

目前限制CIM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对产品缺陷的控制,而样品的缺陷在每个工艺阶段都有可能出现.本文探讨了样品在注射成形的注射、脱脂和烧结各个阶段可能产生的缺陷及其形成机理.注射阶段产生的最主要缺陷为孔洞和裂纹,须通过对注射压力和温度的调节来消除这些缺陷的产生.脱脂和烧结阶段缺陷的形成机理更为复杂,且很难区分.然而,通过观察可发现,脱脂和烧结阶段出现的缺陷很多是在注射阶段形成的.

烧结后制品的力学性能和其他性能优于目前市场同类氧化锆材料的性能.样品形状和尺寸对制品性能影响较大.与传统P/M法生产的陶瓷制品相比,陶瓷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品形状和尺寸对制品性能影响较大.与传统P胭法生产的陶瓷制品相比,陶瓷注射成形技术的优势体现在小体积、形状复杂制品的生产制备方面,对于大型制品的制备研究探索还需进一步加强.最后,本文讨论了样品中的缺陷对强度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含裂纹材料的强度曲线图,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

第九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湖南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调查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我国不少研究生存在较大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为了把握湖南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状况,推动湖南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南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倦怠程度,以及倦怠在不同学校、性别、是否跨专业、年级、婚恋状况、应往届上的差异情况进行研究,旨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湖南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状况的策略.结果认为:湖南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在具体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中,行为不当维度的分值最高,情绪低落维度得分最低;中南大学的倦怠得分最高,不同学校在倦怠总分、情绪低落维度中存在严重的显著性差异,行为不当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倦怠程度轻于男生,不同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三出现倦怠现象的学生最多,不同年级在情绪低落维度中存在严重的显著性差异,在行为不当维度中存在显著性差异;本专业学生出现倦怠现象比跨专业学生要少,是否跨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已婚学生的倦怠程度更高,未婚和已婚学生在行为不当维度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届学生出现倦怠现象较少,应往届学生之间的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对体育专业的需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规划不清晰;对学校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课程安排不理想;父母期望值过高,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周围学习风气不浓,人际关系不和谐等是影响湖南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为了缓解湖南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状况,提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学习氛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加强师生交流,和谐人际关系;科学调整课程设置,提高学习兴趣;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等对策.

第十篇摘要范文:钠硅渣湿法处理工艺与理论研究

氧化铝生产关键在于铝、硅分离.硅主要以钠硅渣的形式析出,钠硅渣生产量很大,其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铝和碱,必须加以回收.目前采用了返回到烧结系统进行配料烧结的技术,大大降低了熟料中氧化铝的含量和提高了熟料折合比;而高压水化法存在高温、高α_k、高碱浓度等弊端.

本文采用全湿法从钠硅渣中回收碱和氧化铝的新工艺.首先从热力学数据出发,系统的研究了Na_2O-Al_2O_3-SiO_2-CaO-A-H_2O多元体系中含硅化合物的生成条件,以及含铝、含硅物质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初步找到了水合硅酸钙合适的生成条件.接着对实验研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1)碱的回收过程是在硅渣中加入石灰,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加石灰脱碱,使钠硅渣转变成水化石榴石,达到回收碱的目的,该过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提高CaO/Na_2O分子比可以提高碱的回收率,时间和液固比的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脱碱过程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80℃~100℃,液固比5,CaO/Na_2O分子比3~4,时间2小时, 2)研究了A浓度、A物质的添加方式、改性次数、时间、温度、液固比、碱液和铝酸钠浓度等因素对脱碱渣转型的影响规律.有利于硅渣转型的条件是延长反应时间,增加改性次数,采用合适的添加方式,确定适宜的转型温度范围;同时A浓度、转型液固比对脱碱硅渣转型的影响不明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碳碱浓度变化对硅渣转型没有影响.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在转型过程中,含硅化合物转化成在碱液中相对稳定的水合硅酸钙,而含铝化合物转化成在碱液中反应活性较好的氢氧化铝等,因此用碱液处理后,能实现硅渣的铝硅分离,回收其中的氧化铝.适宜的转型工艺条件是:A浓度8~100%,转型时间2h左右,L/S 5~10,转型温度50℃左右,改性一次.

3)在硅渣转型后溶铝过程中,延长溶铝时间,提高苛性碱浓度、增大液固比均有利于提高溶铝率;同时在本文条件下碳碱浓度对溶铝没有影响.适宜的溶铝条件是:温度50℃左右,时间1小时,液固比在10左右,苛性碱浓度50~100g/L.

4)实验最终结果是碱回收率可达90%左右,在氧化铝回收过程中可达50%以上,可使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弃渣中铝硅比小于0.6.

5)提出了钠硅渣湿法处理的原则工艺流程.

这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摘要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中南大学硕士引用文献:

[1] 新颖的中南大学硕士论文题目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3]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大纲模板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提纲如何写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中南大学硕士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