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赵孟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赵孟专科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赵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7

赵孟论文范文

《东西和左右:赵孟頫为什么会犯方位错误》

本文是赵孟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与赵孟頫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赵孟頫的《鹊华秋》是一幅以实景为题材的山水作品,这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上比较少见.对于那些以胸中丘壑为题材或者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画作,我们只能从审美上去评价优劣;对于这种以实景为题材的山水,我们还可以从认知上去判断对错.

《鹊华秋》中就有一处错误,而且最初是由乾隆皇帝发现的.趙孟《鹊华秋》

乾隆之所以能够发现这处错误,源于他的实地考察.乾隆喜欢书画,将赵孟的《鹊华秋》“珍为秘宝”,而且经常观摩赏玩,“每一展览,辄神为向往”.戊辰(一七四八)二月,乾隆拜祭孔府和泰山后驻跸济南.或许是因为例行公事,或许是为了登高远眺,他登上济南城楼.乾隆在城楼上偶然往东北方向看到两座山峦,经过询问地方官员,得知一座为华不注山(简称“华山”),一座为鹊山,于是想起藏在宫里的《鹊华秋》.为了印证画中景色,乾隆派人从宫中取来赵孟頫的原作.真景与画境两相证合,乾隆发现:“风景无殊,而一时目舒意惬,较之曩者卧游,奚啻倍蓰.”由此可见,尽管乾隆酷爱书画,但他也承认在画中卧游不如在景中真游,文人的胸中丘壑毕竟不如帝王的大好河山.

乾隆在沉醉于“图与景会”“两相比拟”时,却在赵孟的题记中发现了错误.赵孟頫在题记中写到“其东则鹊山也”,然而乾隆发现鹊山在华山之西,两座山的方向刚好记反了.对于赵孟题记中的这个错误,乾隆疑为“一时笔误”.不过,乾隆对于这个发现颇为自得.他在已经满满当当的画面上见缝插针,先后题写诗文九处,其中四处强调东华西鹊.戊辰清明写了一处题记,清明后三日又写了另一处题记,其间还题了四处诗.己巳年(一七四九)腊月,又题了一首长诗、两处题记.在看到实景之前,尽管乾隆曾经多次欣赏该画,但没有在上面留下任何墨宝,在将该画选入石渠宝笈时,也没有作题记,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吴兴此卷,先已编入石渠宝笈,其时因未历二山胜概,不及一语识之.”看了实景之后,乾隆居然题了九处,而且时间跨度接近两年,原因之一或许就是他十分看重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得益于天赐良机!借用乾隆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假之缘,岂偶然哉”!这里的“天假之缘”主要指的是让他有机会将画与景对照起来看,同时也不排除指的是赵孟的“一时笔误”给了他发现错误的机会.

但是,赵孟頫真的画错了吗?根据乾隆的现场考察,赵孟頫并没有画错.在题记中,乾隆不仅写道实景与画境“风景无殊”,也就是说二者的景象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同,而且还特别指出“树姿石态皆相符”.由此可见,无论在大的气象和小的细节方面,乾隆都没有发现赵孟的画有什么错误.事实上,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实景与画境之间不仅在大小尺寸上不同,而且还有三维空间与二维平面之间的区别.同一个对象,在三维空间里与在二维平面上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同.在二维平面上的对象,通常不会随着观察者的视角变化而变化,但是三维空间中的对象就不同了,视角变化会带来非常不同的视觉经验.据说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每次画完风景之后,都会请人去他作画的现场看他画得像不像.他还主张绘画应该像在实验室里进行科学研究一样,要经得起检验.但是,我们今天要是将他的绘画与实际景观对照起来看,还是会觉得它们没有那么相似.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景观本身也在发生变化,今天看见的景观跟康斯太勃尔当时看见的景观有可能已经不同了.不过,我们可以忽略这一点,至少在大的方位上实际景观不会有什么变化.康斯太勃尔这种推崇科学精神且对景写生的画家,都不容易做到画面逼真,要说赵孟頫完全凭借记忆就能画出逼真的画作,就更加令人难以置信了.赵孟作画时人在湖州,居然能够做到“树姿石态皆相符”,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乾隆在画境与实景之间做对照时,距离创作该画已长达四个半世纪之久,实际景观本身的变化应该不小.或许古人对相似性的要求没有今人的要求那么高,尤其是有了影像技术之后,今人对于绘画的逼真性的要求就更高了.从技术上来讲,赵孟凭借记忆画出逼真的山水是不太可能的.从乾隆的题记中可以看出,赵孟的画的逼真程度比较有限.如果赵孟的绘画非常逼真,对它时常赏玩的乾隆就应该一眼认出鹊华二山.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他是在经过询问地方官员才知道自己看见的是鹊华二山.不过,逼真程度不高与方位错误是两回事.如果出现了大的方位错误,乾隆应该很容易识别出来,不可能还说画境与实景“风景无殊”.从乾隆的题记中可以看到,他是由南朝北看见这两座山的.如果采取由南朝北的视角,看见的对象的方位应该是左西右东.赵孟《鹊华秋》中,位于西边的鹊山在左,东边的华山在右,完全符合由南朝北看这两座山的视觉经验.尽管经历了四个半世纪之久,济南城位于鹊华二山之南这一点始终没变.赵孟关于鹊华二山的记忆,应该是他由南往北观看二山的视觉经验累积而成,这与乾隆实地观察时获得的视觉经验没有不同.

赵孟頫的错误不在他的画,而在他的题记.在画面,赵孟頫写下了他作这幅画的缘由,明确说到鹊山在东.现在的问题是,赵孟頫为什么会在题记中写错方位?对于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回答,就是乾隆所说的“一时笔误”.这个回答也许接近实情,但有些无趣.也有研究者以此为据,证明《鹊华秋》是伪作.尽管这种看法颇为有趣,但仍需审慎辨析.如果真的是有人作假,恐怕不会露出如此容易辨认的马脚来.如果按照乾隆的说法,这是赵孟頫的笔误,我们或许还可以追问:赵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笔误?

导致赵孟頫发生笔误的原因,可能与我们习惯用左右来分东西有关.赵孟頫记忆中的鹊华二山,是由南往北观看的视觉经验累积而成.这种保留在记忆中的视觉经验如同照片一样,不会随着主体所处方位的变化而变化.从南往北看,东边的华山在右,西边的鹊山在左.从北往南看,东边的华山在左,西边的鹊山在右.但是,保留在记忆中的视觉经验不会有这种方位变化,无论赵孟頫实际所处的方位如何,他记忆中的鹊华二山总是右华左鹊.设想赵孟在湖州作画时所处的方位是坐北朝南,而他记忆中的鹊华秋色是坐南朝北的视觉经验.坐北朝南时是左东右西,坐南朝北时是左西右东.诱导赵孟頫犯下“一时笔误”的诱因,可能是误将实际方位当作记忆中的景观的方位,由此原本居右在东的华山就变成了居右在西,居左在西的鹊山就变成了居左在东了.

根据左右来定东西的习惯可能比想象的还要顽固,面南背北、左东右西,这种方位概念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即使赵孟在湖州作画时所处的方位不是坐北朝南,他也可能根据习惯将左边视为东,将右边视为西.但是,比根据左右定东西的习惯更加顽固的,是我们的视觉经验.这与视觉的生物学基础有关.根据进化论美学的看法,视觉只有进化,没有历史.人类的视觉能力在几十万年前甚至上百万年前就完成了进化,尽管人类文明在最近几千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视觉文化领域中的变化尤其巨大,但是人类的视觉能力本身始终没变.换句话说,视觉在完成进化之后,没有展现像绘画那样的发展变化的历史.丹托(Arthur Danto)机智地指出,正因为视觉没变,才能感受到绘画的变化.如果视觉随着绘画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也就感受不到绘画的变化.由此可见,视觉经验是非常顽固的,文化习惯无法渗透其中.正因为如此,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可以拥有同样的视觉经验.尽管不同文化和不同时代的人对看见的东西的意义解读不同,但是他们看见的东西本身没有什么两样.差别体现在理解上,而不是在感知上.总之,根据左右定东西的文化习惯,不能改变视觉经验中的方位.赵孟很难将他记忆中的鹊华二山的方位调换,很难将他看见的右东华左西鹊根据文化习惯调换成左东华右西鹊.文化习惯与生物法则在此相颉颃.赵孟在作画时依据的是视觉的生物法则,他在题画时依据的是方位的文化习惯.

依据左右定东西,不仅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习惯,而且蕴含了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寓意.《易传·说卦》有“圣人南面而听天下”之说,南面为君、北面为臣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赵孟出身宋朝宗室,仕元后遭人诟病.他给好友周密画的这幅《鹊华秋》恰好是由南往北看的景色,这很有可能会落下北面称臣的口实.或许是为了避免遭人非议,或许是为了宣示南面为君的姿态,赵孟頫有意识标明居左的鹊山在东,居右的华山在西,让人确信他描绘的是南面的景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赵孟的这个错误就不是“一时笔误”,而是用心良苦.

上文点评,这是关于经典赵孟专业范文可作为赵孟頫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赵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赵孟引用文献:

[1] 赵孟頫论文范文 关于赵孟頫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2万字
[2] 赵孟頫论文范文 赵孟頫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8000字
[3] 赵孟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赵孟专科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
《赵孟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赵孟专科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word下载【免费】
赵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