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余华和文学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余华和文学有关论文范例5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余华和文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4

余华和文学论文范文

余华和文学论文

目录

  1. 一、从文本到电影:重构的故事

《国别视域下余华文学作品影视化的考察》

该文是余华和文学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文学作品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摘 要:余华的作品《活着》和《许三观记》在中国和韩国都有着极高知名度,两部作品写作时间和主题相近,张艺谋和河正宇分别对两本小说进行了改编,却在实际效果呈现上产生了巨大差异.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互证,中韩两国电影两相比较,这种不同实际是在国别差异之中被重新审视和重新叙述之后的新故事,电影的改编不仅有导演的改编意图不能忽视的是不同的国家视野对电影改编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活着》;《许三观记》;电影改编;国别

一、从文本到电影:重构的故事

余华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作品中,《活着》和《许三观记》分别被中国导演张艺谋和韩国导演河正宇所改编成电影《活着》与《许三观》.就总体来说,文学作品《活着》与《许三观记》是有相通之处的,这两部作品一前一后分别于1993年与1995年出版,在故事的大致主题上都指向了中国人在各个时代中如何负重前行而活着的这一主题.两部作品,被地理位置、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相近的两个国家里的导演分别加以改编,却在电影表达的最终效果上呈现出非常大的差距,因此本文立足于文学作品与、电影和国别的差异,考察两部作品的影视化差异呈现的具体原因.《活着》与《许三观记》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两部电影都是在原有的文本基础上拍摄而来.文学和电影作为不同的艺术门类,对同样一个故事进行表现时,无论如何都会呈现出异质的结果,“对影视的文学化想象,是从文学的经典维度对影视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意义阐释,绝非将影视艺术文本与文本等同一体;它依然要遵循影视与文学二者的艺术边界,必须建立在尊重影视语言特殊性的前提上.”[1]因此,对《活着》与《许三观记》文学与电影比较中,定然要结合文学文本与电影语言两者.《活着》和《许三观记》的文学文本与改编而成的电影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其最终呈现的结果来说,两部作品实际上都表现了巨大的差异性,当文本转换到影视时,无疑经历了一次重构的过程,除了视觉音效和镜头这些电影语言的进入,最重要的无疑是电影对原小说叙事的反叛.两部电影的一部分主体是基于原来的小说基础上,因此观众在观看电影时能感知两者之间的联系,但同时,在电影里,故事被重新组织和修改,电影呈现了令人惊喜的不同.

余华的《活着》讲述了福贵历经中国的解放战争、大跃进等大时代,遭遇了人生的各种苦难和意外,身边的亲人相继死亡,最后只剩下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的故事,电影则主要是在故事情节上进行修改而成,总体来说在电影《活着》里,大多是对小说进行的修改而非删除,在保留了原来大致脉络的情况下增添了新的内容.首先是删除性的改编.在小说《活着》中,余华采用了双*称的双视角,起初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的人[2],之后小说主体叙述者“我”的视角则转移到了小说主人公福贵那里.在电影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叙述者的删减,而在张艺谋的《活着》中,明显区别于原小说中两个“我”的双线叙事视角,不仅删除了民间采风的“我”的视角,还将福贵的*称变成了第三人称视角.其次是增加性的改编.第一种是人物设定的增加.在小说中,福贵只是一个纨绔的富家少爷,爱好,后输光家产以务农为生.在电影里,张艺谋给福贵增加了皮影爱好和特长,这一重要设定贯穿福贵各历史阶段,不仅是爱好也是谋生手段.小说中福贵作为解放军的俘虏,被放回了家,在电影里则增加了福贵为解放军办事并获得革命证明的设定.第二种是情节的增加.在小说中,描写凤霞的确是因为生孩子后大出血死去,“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2],凤霞的死亡是突然的没有任何人为和社会因素的,而在电影中,给凤霞之死增加了医生教授的故事,教授因为太饿吃了太多福贵买的馒头之后,而当日的医生护士是学生能力不足,最后错过了救治凤霞.最后是改变性的改编,这类大致延续了书本里的设定,但是在具体之处进行了改变,这种改变不是简单的语句润色,而是指涉全局的有文化意味的改变.例如在小说里,家珍离家是被其父亲用“披红戴绿的花轿,十来个年轻人敲锣打鼓拥在两旁“[2]嫁女儿似地把家珍接走的,而在电影里,家珍则是自己主动离开福贵家回了娘家.对于龙二之死,在小说中,龙二死的时候,福贵亲眼去看了龙二的行刑,龙二还说:“福贵,我是替你去死啊.”[2]在电影里,变成了福贵没有去看现场的行刑,只是听到了行刑的声音而吓得发抖,此外最重要的改变是对家珍等人物设定的改编.在小说里,围绕福贵的人都一一死去,但在电影里则变成了家珍虽然体弱但是并未严重危及生命,苦根和王二喜也并未如小说里死去,而是一家人温馨且朴素地活了下去.

余华的《许三观记》讲述了许三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大事件,以及他在大时代背景下多次支撑家庭度过苦难,最后因为年老体弱再也不能而无所适从的故事,而它的电影化改动相较于《活着》更加巨大.《许三观记》在韩国拍成电影后命名为《许三观》,电影针对原著的改编,主要体现在删减性改编和改变性改编上.首先,是改变性改编.在《许三观》电影中,改变性改编主要是对小说原本符号和意象的改变,从而适应韩国的语境,可以说电影《许三观》是在保留原本小说的骨架基础上,将小说的肉尽数剔除换上了另一副血肉,除了部分的内核其他表象已然发生了改变.第一是整个故事的环境改变,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小镇,而在电影里则改变成为了韩国的公州小镇,时间设定在韩国战后百废待兴的时候,跟随着环境设置的变化,小说中最重要和最具仪式性行为的炒猪肝和喝黄酒变成了吃血肠和喝浊酒.第二是人物身份设定的改变.在原小说中,许三观是丝厂工人,而到了电影里则变成了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同样的小说中许玉兰是油条西施,而在电影里则变成了卖爆米花的,何小勇从小说中的机械厂工人变成了和军方做贸易的商人.第三是情节的改变性改编.在小说中,许三观去的缘由是为了印证四叔所说的“在这个地方没有卖过血的男人都娶不到女人.”[3]为了证明自己身强力壮才和阿方根龙去医院,又比如,当一乐患病时,许三观到处筹钱,当面对何小勇妻子时,何小勇的妻子和女儿没有犹豫地凑了十七元给许三观,但是在电影里何小勇的妻子表现得非常之吝啬,并没有伸出援手.其次,是删减性改编.电影版对于原版来说最大的不同不是改变性的改编,而是删减内容的改编,甚至已经影响到整个故事思想的表达上.整体来看,电影《许三观》对《许三观记》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在小说中占重要比重的把许玉兰作为进行批判的情节以及一乐、二樂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的情节在电影里都被删减了,最重要的是在故事长度上也进行了删减,小说中最后许三观年老怀念想再度却被血头拒绝的情节,在电影中直接被删去,电影定格在一乐病被治好之后,一家人大团圆生活的场景中.最后,增加性的改编.在电影中,增加性的改编不是很多,作为电影情节并没有对整个故事结构发生影响,只是在内容的容量上进行了一定量的扩充,如,在电影中,许三观和儿子在便利店时,邮差给何小勇送信鬼使神差把信交给了一乐,引起了三观的不悦;又如增加了为了搞清楚一乐血缘归属之谜而去验血的情节.

上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文学作品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余华和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余华和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余华和文学引用文献:

[1] 关于华文文学的论文题目 华文文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华文文学论文参考文献集 华文文学参考文献有哪些
[3] 华文文学论文提纲 华文文学论文框架怎么写
《余华和文学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余华和文学有关论文范例5000字》word下载【免费】
余华和文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