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经济报道如何讲究传播效果

主题:财经报道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9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经济报道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经济报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经济报道论文范文

财经报道论文

目录

  1. 一、要扩大视野
  2. 二、要敢于创新
  3. 三、要既见物又见人
  4. 四、要深入采访
  5. 五、要力求短小
  6. 财经报道:西游新传今上映 电视预热营销创新 101106 首都经济报道

■杨天辉 朱瑜

【摘 要】本文探讨了经济报道创新之路.围绕追求传播效果这个主题,提出了扩大视野,创新报道形式、深入实践采访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经济报道 创新 传播效果

经济报道内容包罗万象,范围很广,种类繁多,但讲究传播效果,应该是经济报道中的共性问题,值得加以重视和探讨.

应该说经济报道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愈来愈密切,题材非常广泛,可报道内容是十分丰富多样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报道宣传却不是那么生动、活泼,不太受受众的欢迎,报道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比较突出的毛病常见为:新闻不新,提不出新问题,道不出新道理.一般化、老一套的东西多,如:“首季开门红”、“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以及根据“春、夏、秋、冬”季节变化常唱不厌的“四季歌”等仍长期充斥媒体,如此循规蹈矩,年年如此.难怪不少受众对此类报道不屑一顾,不爱看,不爱听,并常有人说这样的新闻顶多只看(听)一下题就够了.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如何变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注经济工作,经济生活,早已成为全国人民首要“惦记”的事.作为媒体理所当然也应把经济新闻报道放在重要位置,同时必须要讲究效果.努力将经济报道搞得生动些、活泼些、有效果.

一、要扩大视野

过去一讲经济报道,好像总是就要与统计数字、报道生产紧挂起来.现在必须眺出这个“怪圈”.把经济报道的视野扩展到整个经济领域.今年1月,从国务院传出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安徽日报》以及我省其他省级媒体,迅速纷纷聚焦,围绕“为什么是皖江?”、“这是一个怎样的命题?”、“示范区究竟要示范什么?”、“皖江、安徽乃至中国的经济格局将会发生哪些深刻的变化?”以及“未来皖江的城市发展、人民生活将出现什么样的蓝图等”等一连串问号,做出了一连串的“八仙过海”的“自选动作”,快速、全面、响亮的回答了安徽人民乃至全国人民都十分关注的这一新命题.显然,这样的报道不仅大气、生动、真实,也着实起到了鼓舞人、添信心的实际宣传效果. ’

试想,如果《安徽日报》以及我省其他省级媒体没有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及精心策划,是不可能唱好这样“同一首歌”的选题.处于变革发展年代,经济领域、经济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其实,经济新闻、经济报道除了反映经济工作以外,还应当浓墨重彩地反映经济生活,诸如:物价、金融股市、住房、生态安居、公共事业发展、就业、致富典型等等,这类经济生活的报道,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普遍关心和共同兴趣.

二、要敢于创新

从事新闻工作,常以一些能抓问题或抓到“点子”上的稿件为荣,而能否提出问题.也是经济报道能不能创新的关键.遇着问题、矛盾绕道走,或视而不见,或避而远之,自然谈不上创新.就是提出矛盾,抓了问题,而不能促进其解决,甚至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都十分暧昧,这也不能算抓到了“点子”上,这也不能算真正的创新.例如,由于官僚主义作祟,本来能够解决的问题不给解决,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却不努力,若把这些问题揭出来,不仅增加了媒体的战斗力,也能使入耳目一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所在淮南市媒体就曾组织记者连续采写了“开发区为何开而不发?”、“金鸡为何不报晓?”、“假国有、假集体现象——‘红帽子’还要戴多久?”“大牯牛为何困在井里?”等一系列针对该市经济发展值得反思问题的系列评述性调研专题、专稿,“一石激起干层浪”,很快在全市引发一场大讨论,对倡导不等不靠、励精图治、开创创新的精神风貌,树立思想要解放、开放仍需扩大的新观念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尤其是为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大开发、加快开发打下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事实证明,我们作经济报道时若思想保守,遇到问题“绕着走”,不敢“捅”,抓问题就很难真正抓到“点子上”,自然谈不上“创新”.为了打破经济报道沉闷的局面,把经济宣传、经济报道采写的生动一点、活泼一点,这就要求我们的记者、编辑、通讯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触到群众脉搏的跳动,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新事物、新问题才能跳跃于笔端.

三、要既见物又见人

眼下,仍有一些从事经济报道的同志还死守经济报道“老套套”,一讲经济报道,便一个劲地写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生产,要数据、寻数字,往往是从总结材料里找出几个例子,选出几个数字,再找所谓“高官、高管、高知”进行一番点评,就凑成一篇自认为不错的报道.有时甚至还把一些具体业务性、技术性的东西罗列几条,作为经济工作的经验加以介绍,几乎成了一个企业和一个地区的业务总结.由于行话太多,数字太多.受众当然不欢迎.产生这种毛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纯从生产到生产,从数字到数字,从事件到事件,只见物不见人.

能不能把经济宣传搞活一点,效果好一点,改变只讲成果而忽视人的作用,实践证明不但能够做到,而且应该提倡这样做.近年来,我省广播、电视新闻大都严格规定.采制单条新闻必须要采“一线”人员同期声,就比过去形象生动的多.今年以来,《安徽日报》抓住我省经济起稳回升的关键的时刻,分别巧借广播电视常用“连线”手段,采取“连线”商场、银行、企业、物流、工程、电力等多领域的基层单位,通过百姓身边的论文范文事,向社会各界传递出“经济回暖”的明确信号,不仅充分展示了我省应对危机的进展和成效,篇篇生动、真实,也为受众带来了阅读上的享受.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生产力中,人是最宝贵、最活跃的因素,离开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什么都是搞不好的.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归根结底要靠人去认识和实践,因此经济宣传绝不能忽视人的因素,在报道中一定要做到既见物又见人.

四、要深入采访

经济报道同其它报道一样,不但要抓住问题,而且要写出深度来,就必须深入采访.只有深入采访才能开拓思路,根据大量的新闻素材提炼出鲜明、准确的主题.在这方面,我们颇有体会.去年上半年,得知淮南市潘集区后湖村在采煤沉陷开发利用上取得一定成效,由于派出记者采访马虎,垒了“材料”,三下五除二就成稿,稿子写得干巴、呆板,简直就是“流水账”.后来,又重新派人,深入现场看,找区长、镇长、村里干部谈,进村入户与农民聊.最后再经讨论,终于搞清了后湖村在治理采煤沉陷区采用以工业的理念、机制和办法搞综合开发的典型做法,形成系列报道、系列评述,在全市媒体中首家推出,提出了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此稿不仅被省电台连续播出,还被评为2009年安徽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和安徽新闻奖.由此可见,要使经济新闻、经济报道有深度,深入采访是前提.只要置身于火热的“一线”,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再加上善于学习、探索,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写作技巧上勇于创新,不仅使报道可以引入入胜,还可以引入前进.

财经报道:西游新传今上映 电视预热营销创新 101106 首都经济报道

五、要力求短小

会议新闻成灾,“大块头”充斥版面、时间段,这是媒体面目可憎、经济宣传令人乏味的一个突出表现.要使经济报道新鲜、生动、出效果,必须痛下决心、刹住此风.有些作者总习惯于似乎典型报道就应该长,深度报道就应该面面俱到.这种“八股”式文章,枯燥乏味,绝不是经济报道的固有特性.而殊不知引入入胜的典型式经验、思想的火花,常常就被淹没在冗长、平淡无奇的文字里.这其中关键在反映的论文范文事是否有典型意义,如果用尽可能短的文字反映了重大主题,岂不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应该看到,近年来,各家媒体短新闻在有所增加.但人们总希望能看到或听到更多的短通讯、短特写,小的调查报告和言之有物的小言论还是太少了,这就要求我们在采写报道时,要注意研究经济新闻和受众心理需要,即:“新奇心理”、“得益心理”、“接近心理”、“比较心理”等等.同时,要善于“画龙点睛”,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样,经济报道中“衙门式”新闻、统计和公告式新闻就会更少些.

(作者单位:淮南人民广播电台)

责编:叶水茂

总结:本文关于经济报道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财经报道引用文献:

[1] 深度报道的当代审视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模板
[2] 新闻报道论文范文 新闻报道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10000字
[3] 新闻报道论文范文 关于新闻报道专科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经济报道如何讲究传播效果》word下载【免费】
财经报道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