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数学文化的价值实践演绎

主题:数学文化论文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1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数学文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数学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数学文化论文范文

数学文化论文论文

目录

  1. 一、数学文化的价值剖析
  2. (一)在文化视角下,数学可以保持连续
  3. (二)在文化视角下,数学可以走向深刻
  4. (三)在文化视角下,数学可以展示个性
  5. 二、数学文化的实践演绎
  6. (一)指向“感性”的数学文化
  7. (二)指向“理性”的数学文化
  8. (三)指向“共性”的数学文化
  9. (四)指向“个性”的数学文化
  10. 数学文化论文:华中师范大学数统学院数学文化节精品活动“数学文化发现专列”

【关键词】数学文化 价值剖析

实践演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0004-02

在中国的数学教育领域里,人们常常把“数学”等同于“逻辑”,或把数学看作“一种符号的演绎”,这样的数学及其教学是不完整的.诚然,我们对数学的认知是从逻辑、符号开始的,但这绝不是数学的全部,也不是数学的终点.随着对数学及其教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自身对数学理解的狭隘,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宏观的思想体系去拓展数学的发展空间,完善其理论体系,支撑其实践操作.由此,“数学文化”应运而生.它的出现,给数学的解读与建构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更给数学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清冽的甘泉.

一、数学文化的价值剖析

(一)在文化视角下,数学可以保持连续

1.可以保持数学内在体系的联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数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大的角度来划分,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纯粹数学,也叫基础数学,它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比如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代数、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都属于纯粹数学的范畴;另一类则是应用数学,它着重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连接纯粹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从现行教材编排的逻辑来划分,数学可划分为数量关系、空间结构、位置变化以及综合运用等方面.从知识链的角度来划分,数可以分成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等面对如此体系繁杂的数学,如果我们的视野仅局限于一个小的分支,数学就有可能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但当我们站在文化视角来审视时,那些被划分的数学,看似自成体系,但它们都不是彻底割裂的,而是相互渗透、融合的.比如在空间结构的范畴里含有数量关系的内容,小数的系列中蕴藏着分数的原理.当我们在文化观下去审视、剖析数学时,就会让数学绵延千里.反之,数学将各自孤立,蜷缩在狭隘的角落里.

2.可以保持数学教学过程的延续.目前安排在教材中的数学,基本上是以“表征性”(显性)和“阶段性”的身份呈现的,比如问题“七只手有多少根手指?”教材用乘法算式“7×5=?”简明地表述出来,但在这简洁的背后,却蕴含着一系列的数学认知过程.比如算式中的“7”这个符号,它就经历了“文辞阶段——缩写阶段——符号阶段”三个时期,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孤立地看待“7×5=?”,既不符合数学发展的特点,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造成数学教学的孤立.

(二)在文化视角下,数学可以走向深刻

1.可以深入理解数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哲理诗告诉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象各不相同.我们对数学的理解,也存在着角度的问题.如果我们站在知识的角度看数学,数学就成为一组组知识符号;如果我们站在思维的角度看数学,数学就成为训练我们思维的工具等那么我们该站在什么角度,才能全面地审视数学及其教学呢?毫无疑问是文化的视角!只有当我们站在文化的高度来审视当下的数学及其教学,才能全面理清数学知识发展的生命历程,深刻把握思维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准确抵达数学逻辑的核心地带.

2.可以广泛运用数学.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曾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学生走出校门后所能运用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的“量”,取决于教师对数学的理解与执行.如果我们站在狭隘的视角进行常规的教学,学生所能获取的“量”就少之又少;倘若我们能站在文化的视角审视数学并进行与之相关的实践,那么学生运用数学的“量”将随之增加.

(三)在文化视角下,数学可以展示个性

在现实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数学的理解与演绎基本上局限于某一种思维框架,或某一种固定的程式里,很难全面贯通与灵活驾驭数学及其教学理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原因在于我们没有从“哲学体系”的高度去审视数学的来龙去脉,没能从“体系”的角度去建构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大凡获得认可的教学流派,如“尝试教学”“异步教学”“自主探究”等,它们的背后都有一整套文化体系,在支撑着它们打磨理论体系,完善操作模式.当我们也能站在文化的视角进行数学的研究与教学时,我们也可以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那一缕色彩.

二、数学文化的实践演绎

(一)指向“感性”的数学文化

初入学校的学生,是一群感性的孩子,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浅层的、感性的,此时只有让数学呈现出“感性”的一面,才能被他们认同、接纳.翻开数学的历史画卷,你会发现每一类知识诞生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感性”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带领学生去寻找数学背后的故事,聆听数学的律动,体验数学探索的过程,定能帮助学生领略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与观念.

例如《概率》的教学.“概率”是基于可能出现的频率而提炼出来的一种数学策略,因为概率比较抽象,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故而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难以理解.此时,我们不妨通过展示其“显性色彩”来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概率”,进而深入地了解作为一种数学策略的“概率”.首先,呈现概率诞生的历程.相传在几百年前,欧洲“数学神童”帕斯卡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梅累与赌友掷*,赌注相同,只要谁最先掷出三次“6点”,就算赢,后赌局因故中断.但梅累已掷出两次“6点”,赌友却只掷出一次,面对赌金的分配问题,两人各执一词.赌友的观点是:梅累差1次“6点”,而自己差2次“6点”,因而赌本应按照2∶1的比例分配.梅累的观点是:自己掷出一个“6点”的可能远远大于赌友掷出两个“6点”的可能,故而他主张赌本按照3∶1的比例分配.赌本到底该如何分配呢?这个问题难住了帕斯卡,因为在当时,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还没有此类知识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后来他经过探索,终于总结出了一套规律——概率,且认为梅累的分法是合理的.接着,带领学生从数学策略的层面理解概率,帮助学生理解概率就是一种现象或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连通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抽象的概率知识.最后,带领学生运用这种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当我们从感性的视角去剖析数学时,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还能帮助学生在数学探索的过程中直觉地感知数学.

(二)指向“理性”的数学文化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从诞生那刻起,就注定了要与“理性”相伴相随,数学的理性不仅表现为数据筛选的客观,还表现为逻辑推理的严谨,更表现为对深层规律的挖掘.可以说“理性”是数学的核心特征,是数学文化的基石,离开了“理性”,数学也就失去应有的本色.

数学文化论文:华中师范大学数统学院数学文化节精品活动“数学文化发现专列”

例如“‘点与线’在数量方面的关系”的教学,是典型的排列组合类问题,也是一道具有思维培养意义的策略训练题.在传统教学下,教师常常局限于“连线”的教学演绎,即通过“连线”的策略帮助学生获得“点与线”数量关系的认知,如2个点可以连1条线,3个点可以连3条线,4个点可以连6条线,5个点可以连10条线等这样的教学,显然不能指向数学的理性,显然不能给学生以“数学”的力量.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有关“‘点与线’在数量方面的关系”的教学,就是希望通过对2个点、3个点、4个点连线的探究,发现点与线在数量方面的规律,继而利用这种规律去推知“N个点的连线数量”以及解决相似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帮助学生通过2个点、3个点、4个点的连线数量来分析其中的规律,“摒弃”它们具体的数量,即当学生画3个点的所有连线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总结“3条线”的来源,当学生画4个点的所有连线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总结“6条线”的来源,直到学生抛开具体连线的操作,而理性地推算出具体连线的“数量”.这样学生就会在点与线的逻辑推演中,掌握其中排列组合的逻辑关系,从而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数学的核心.

(三)指向“共性”的数学文化

文化是共通的,是相互渗透的.随着社会的纵深化发展,知识与知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数学越来越频繁地“跨出”学科的界限,与其他学科实现交融、互补;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融入其他元素,以拓展它的发展路径与空间.此时我们应一方面顺应其发展的逻辑,一方面寻找其延伸的触角,让数学在更广泛的舞台施展,从而真正让数学成为人类的“数学”.

例如“统计”的运用.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是数学的重要特征,但随着人类涉足领域的扩大,许多“非严谨、非结构化”的领域都需要数学的参与,如“让我们‘统计’一下当前一周的蔬菜论文范文,‘统计’当前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并从这些数据中找出相应的现象或规律.”这里的统计,既没有现成的数据,又没有统一的结果;既有可能得出一个“规律”,又有可能“毫无头绪”.拓展后的统计,显然突破了传统意义(现成的数据、统一的结果以及可以寻找的规律)的限制,走向随处可见的“随机性”,这正是数学发展的另一个方向.又如当我们向学生阐释“极限”这一思想时,我们可以借助“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诗来呈现极限的物象;当渗透“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时,我们可以借助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领略一维时间与三维空间的完美结合等总之,当我们突破学科的界限,走向共性,就会给数学带来一个全新的舞台.

(四)指向“个性”的数学文化

尽管数学本身存在着内在的发展逻辑,但数学是人的数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会有不同的演绎.尤其是当下,各地各校兴起文化建设,特别是一些有涵养的教育名家,他们给我们阐释了前所未有的课程文化、建构了别具一格且合乎哲学逻辑的教育主张、教学流程、评价体系,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一缕缕个性的气息.此时,我们也不妨让数学拥抱“个性”,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数学世界,为数学描出崭新的个性色彩.

例如,我们可以将数学变成激发学生潜能的舞台.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人的大脑蕴藏的潜力也是无法估量的.如果我们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并由此出发来建构数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就会让数学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学科的“严密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为培养学生的潜能奠定思维的基础.其次,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的“实践性”,编写实践课程,并以此开拓学生运用数学的实践场所,为学生潜能的发展积累知识、情感和经验.最后,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的“未知性”,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广阔的探索舞台,让他们自由驰骋于数学的广袤天地.

当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审视和实践数学教学,并由此去拓展它的发展空间,支撑它的实践操作,定会给数学及其教学带来全新的活力.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建构以发展潜能为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的校本研究》(批准号:D/2013/02/392)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黄珍平)

总结:这是一篇与数学文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数学文化论文引用文献:

[1] 新颖的数学文化论文题目 数学文化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数学文化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数学文化论文提纲如何写
[3] 数学文化论文摘要怎么写 数学文化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数学文化的价值实践演绎》word下载【免费】
数学文化论文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