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基于学情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探究

主题:策略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7

简介:本文是复习策略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策略相关论文范文.

复习策略论文范文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应当将学生置于教育的中心,通过情境创设和协同、会话等方式使学生达到知识的建构.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教师应当充当“助产士”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专题形式强化学生的通史意识,让学生参与试题的讲评,通过学情发现微专题复习的素材,以情境和师生协作的方式进行对话,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助产术;二轮复习策略;学情;

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思维自然也不够活跃,教师在教学中承担了主要工作.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有一种独特策略,在经过恰当的反问、归纳之后,苏格拉底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这就是有名的苏格拉底“助产术”.这启示我们,学习并不是学生单纯的知识记忆,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寻求答案的过程.[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学生的知识并不是由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种理论也被称为建构主义理论.[2]建构主义理论将学习者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信息处理和解释过程,重视“情境”“协作”和“会话”,最终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3]

高三二轮复习是对一轮复习的深化和提高,是高三复习备考的关键阶段,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重任.为了避免炒冷饭,保持学习的新鲜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第一,让学生参与通史体系的构建.一轮复习按照教材顺序,分专题进行;在二轮复习中,则注重强化学生的“通史意识”,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启发学生概括各个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并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揭示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古代史的教学中,要对某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史实进行概括与分析,并运用唯物史观指出某一时期的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以及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具体表现.在近代史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将同时期的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给学生强烈的时空感和时序感,打破模块之间的孤立状态,加强必修三个模块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例如,在复习《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时,笔者划了一条时间轴,标出重要的时间点,由学生来说明各个时间点发生的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有学生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起点,对这一阶段的做了归纳总结: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独霸中国,逼迫中国签订了“二十一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高举与科学的旗帜,开展了新文化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迎来的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力量也随之壮大,成为五四运动和中国诞生的阶级基础;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的各种矛盾,成为俄国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并在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成为中国成立的思想基础.这样,学生把原本零散的知识点联系了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强化了对主干知识的记忆,也训练了思维.

第二,让学生参与试题的讲评.高三每次考试都采用网络阅卷的方式,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知道每道选择题的正确率和错误率,以及主观题每个学生每个小题的得分等.在讲评选择题的时候,笔者请作答正确的学生来讲做题思路.笔者原本的初衷只是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其实有一部分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题目做对了,但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于是,正好借此机会加以纠正,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当其他学生对某个同学的讲解有不同意见的时候,笔者也让其他學生反驳.这样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有的学生听到同学有讲的不够妥当的地方,会急切地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发言.这就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深化了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对于开放题的讲评,笔者也尝试让高分学生来讲解.他们既分析了自己的答题思路,还能客观地指出自己的不足,给其他同学以很大的启发.例如,2019年福建省质检文科综合第32题,题目如下:图8是关于古希腊科学成就的漫画,该漫画( )

A.再现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B.描绘了地心引力的发现过程

C.说明了智者学派的科学贡献D.彰显了人文精神的本质内涵

这道题的准确率较低,只有60%的学生选择正确选项D.笔者请了一位选择正确的学生来讲解答题思路,他说:漫画强调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肯定了理性的精神,而理性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内涵之一.笔者又请了另一位学生进行评论.后者认为:要关注漫画上的文字说明,“给我一个支点”中的“我”可以理解为人类,“支点”可以理解为科学知识、理性精神,“地球”可以理解为自然界.总体上的意思就是人类可以凭借科学知识、依靠理性的力量来改造自然.所以“人文精神”,不仅包括理性的精神,还包括了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笔者肯定了两位学生的回答,并对古希腊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做了总结: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体现了崇尚知识和智慧的理性精神.这两者共同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彼此之间形成了互学共学的伙伴关系,教学效果良好.

第三,根据学情发现微专题复习的素材

微专题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强化主干知识,查缺补漏,复习的方式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关于微专题素材的搜集,笔者关注两个来源:一,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考点和学生比较模糊的概念;二,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认为自己不是很明白的知识点.例如,在下面这道开放题中,出现了“士人”这个概念:

材料:傳统社会体制下,士人居于中国四民社会之首.科举制度停废,意味着其原有流动渠道不再畅通,从而分流到新式政治、经济、军事、教育部门.除进入政府体制内部外,还有相当多数的士人选择创办实业,或者投身新军担任官佐,再或者转向新学领域充当教职、襄办学务.

——摘编自张昭军《科举制度改废与清末十年士人阶层的分流》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士人的分化流动”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有学生对于“士人”这一概念较为模糊.于是笔者整理了《士人、士大夫、士族、士族制度》的微专题.笔者将“士人”这一概念和以往在其他题目中出现的“士”、“士大夫”、“士族”的区别和联系,跟学生做了具体的说明:士人,古时指读书人,亦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士大夫不同于士人,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指的是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从士人到士大夫,显示了士人介入政治,进入政治中心地带的历史动向.士族,又称世族,是中国历史上东汉至唐代,世代为官的士大夫阶层,是一种贵族化的官僚家族.士族制度(门阀制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宋代及以后,“士族”一词含义有所改变,士人取得官位后就是士族、士大夫,已没有世袭的意味.

还有学生提出,平时对于史料鉴别的题目比较生疏,因此笔者整合了一个《史料的鉴别与运用》的微专题,介绍史料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相关题目当堂训练,当堂讲评.这样就深化了学生对于这类概念和专题的理解.

结语:我国古代经典《荀子·儒效篇》有言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听言不如眼见,眼见不如理解,理解不如实践.只有实践才会让认识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历史教学也是同理.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深入思考的内容,学生才不容易遗忘;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实践参与的教学内容,学生才会印象深刻.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知识状况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情境创设、对话、师生协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根据学情反馈,及时进行策略和细节调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克诚.《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2-43.

[2] 李化树.《现代德育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70.

[3] 孙洪峰.《教师研修——让教育更有生命力》[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44-45.

作者简介:廖翔(1987—),女,福建省福州市人,历史学硕士,现为泉州五中教师.

总结:本文点评,此文是关于策略方面的复习策略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复习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策略引用文献:

[1] 英语和复习策略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和复习策略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8000字
[2] 数学和复习策略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数学和复习策略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2500字
[3] 复习策略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复习策略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10000字
《基于学情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探究》word下载【免费】
策略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