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小学生政治论文范文参考 小学生政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小学生政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6

小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小学生政治论文范文参考:“无产阶级政治”指导下的北京市中小学教育(1949—1966年)
  2. 第二篇小学生政治论文样文: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其社会成因研究
  3. 第四篇小学生政治论文范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
  4. 第五篇小学生政治论文范文格式: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的隐性力研究

★本文是100篇免费关于小学生政治论文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可做为小学生政治相关参考文献,是小学生政治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小学生政治论文范文参考:“无产阶级政治”指导下的北京市中小学教育(1949—1966年)

本文围绕19491966年“无产阶级政治”指导下的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的“无产阶级政治”是指中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等,1949年之后中小学学校的设置、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和德育活动等都与“无产阶级政治”密切相连,针对这一主要特征本文分以下六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首先对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理论进行了探讨,从中国古代政教合一的历史传统到近代教育转型时期的教学机构的管理、教育宗旨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理解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发展轨迹.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下,中国吸收了列宁主义的教育思想,老解放区和苏联的教育经验,逐渐形成了1949以后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在1962年之后教育方针开始强调为“阶级斗争”服务,1964年以后明确指出教育目标是“培养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在“左”倾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二章论述了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与中小学管理体制的关系,1949年之后建立起从到地方完整的教育管理体制,并确立了中国对于中小学的领导地位,在学校内部建立起了校长负责制.1957年反斗争之后,中国对中小学教育的领导不断加强,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不断抽调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到中小学校担任领导工作,由于一部分干部业务水平不高、教育理论不精出现了“党的领导”与“教育规律”之间的矛盾.

第三章论述了中小学学校的办学体制,19491952年中国接管了全部的公立学校,整顿了一部分私立中小学,并新建了一批学校,到1956年接办了全部私立学校,办学体制变为单一的由国家包揽办学.1958年教育大跃进在办学体制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允许工厂、机关、街道、公社、企业办学,出现了很多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农业中小学等学校.在促进教育普及的同时,为了能为高等院校输送“尖子生”,在中小学实行重点校制度,形成了小宝塔的结构.重点中小学的“精英主义”路线与质量低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农业中小学的“大众主义”路线产生了矛盾,形成了教育的不公平.

第四章论述了“无产阶级政治”对中小学教师的改造和冲击,1949年之后中小学教育的执行者教师一直是被改造的对象,中国通过讲习会、政治训练班、时事政策学习以及对传统和西方教育思想的批判等方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改造,目的是将中小学教师改造为具有阶级斗争观念、劳动观念并能够自觉地执行中国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教育工作者.中国还让中小学教师直接参加三反运动、忠诚老实运动、整风“反右”、四清运动等政治运动,以达到在运动中接受教育,转变立场的目的,在政治运动的同时进行组织清理,对教师冲击很大,特别是1957年整风运动中中小学教师关于教育、教学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建议和意见都被当成了言论,很多教师被打成,1978年之后才被改正.由于中小学教师教育者与被改造者的角色冲突,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异化,使得”文化大革命”中中小学教师首先受到了学生的批斗.

第五章论述了入学、升学领域的“阶级路线”,教育领域通过贯彻“阶级路线”进行了教育权利的分配,中国所推行的“阶级路线”主要依据是家庭出身,在教育领域的出发点是使工人、贫下中农及其子女成为政权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干部子弟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特别是1957年之后对于“剥削阶级”子女教育权的限制形成了新的社会歧视,使得工人、贫下中农的社会优越感大大提升,取得了他们对中国政权衷心的拥护.但是由于工人、贫下中农多数比较贫困、子女较多、农村教学质量差、升学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其子女在高端教育资源的竞争方面事实上处于劣势,使得他们对于这一教育体系有不满,为”文化大革命”中对教育领域的“修正主义”的批判积聚了情绪,而对干部子弟的培养更是通过教育形成了特权阶层,使之成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出巢的第一窝黄蜂.

第六章论述了“无产阶级政治”指导下的教学和德育活动,中小学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在中小学中专设的政治课,是“无产阶级政治”的最主要表现,并且要求在语文、历史等各学科教学中贯穿政治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在德育方面,一方面学生走上社会直接参与政治运动、社会活动,另一方面在学校里进行政治学习、参加学校里、青年团、少先队所领导的各项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引导和教育,以使中小学生形成了符合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特别是在1962年强调“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之后,教学和德育领域的政治化、革命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经过教学影响和德育熏陶,塑造出的一代青年人形成了与传统文化断裂,并逐渐革命化的鲜明性格.

结语部分对19491966年“无产阶级政治”指导下的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做了反思,针对教育宗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权利、教育体制等问题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指出其成就在于使工农受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学生了解社会,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并且也纠正了教育中出现的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同时指出其中存在的严重的问题,即过于强调“无产阶级政治”,给中小学生灌输了错误的观点,强化了阶级斗争等“左”的思想等.

第二篇小学生政治论文样文: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其社会成因研究

基于学生体质的重要性,其下降的严重性、危害性,扭转其下降的紧迫性,国家公布其调查结果的局限性、模糊性以及对其下降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以我国政治、经济和教育发展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和多学科理论,对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其社会成因进行研究,结论如下:

一、综合分析1985-2010年中小学生主要体质指标呈现以下特征:1、反映其耐力、速度、力量和肺活量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未出现“止跌”、“好转”、“继续提高”的迹象;2、反映其视力、肥胖和超重的健康指标检出率均呈逐年严重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城市男生肥胖检出率为13.3%,超过WHO公布10%的“安全临界点,2010年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超过80%,且趋向低龄化.

二、学生身体素质指标1985-1995年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主要因为:经济发展,学生营养逐步改善和快节奏生活方式尚未形成;学校重视体质教育和业余体育训练,体育教师积极性高;第一代独生子女刚入学,应试教育激烈竞争程度还不高,其学习压力较小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较好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形成正面耦合效应,有效促进其体质健康.1995年之后各种因素形成负面的耦合效应,导致其体质下降.

三、体育教师的能动性,对执行体育教学大纲,开展体育教学,降低体育安全风险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起着积极作用.而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质量、体育安全问题和应试教育对体育教师又分别起着:指导其体育教学,衡量并督促其体育工作,影响其能动性发挥,边缘化其教育地位.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作用于学生体质,影响其健康.

四、经济快速发展,学生营养充足,导致其超重和肥胖,同时也加速生活方式的变迁,形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为解决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实行独生子女与经济发展政策也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环境和观念,体质教育的困境等.这些不良因素形成叠加效应,加剧对其体质的影响.

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和精神文化建设相对缺失,社会过分追求经济效应,形成急功近利等不良氛围,扭曲了社会的价值、人才、教育及道德等观念,这些影响折射到教育环境中,加剧学生学习、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折射到体育管理环境中,产生有令不行,行而无果的尴尬现状,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形成如今的困局.

小学生政治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小学生政治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5000字专科论文、2500字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小学生政治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小学生政治论文范文选题

 

第四篇小学生政治论文范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

当代中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目前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多,研究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少,而缺少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视域下对这项实践活动的对象开展本体性、根源性、发展性、阶段性和规律性的深入系统研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立体、多维、动态和带有经验支持性的研究,可以助益于加强和改进整体视域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丰富完和善整体视域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乃至学科建设.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主体内容由七章构成.第一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人的思想品德或人的思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求学的人,从层次上主要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发展的人,从元素上涉及到生理、心理、需要、行为和问题的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历史上就存在的人,自奴隶社会开始经历不同的社会构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主要对象、关键对象和重点对象.中国古代思想家、西方古代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直接或间接波及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理解.第二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生理.生理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本体的前提性元素,是与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相关的生理,主要涉及到大脑及发育、腺体激素及发育、骨骼肌肉及发育、心脏血管及发育、肺生理及发育、第二性征及发育.以生命原始发生和人类起源的思考为视角可以为理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生理提供宽广的视域.不论是从尊重自然的角度,还是从敬畏生命的角度,抑或尊重人类的角度,都要尊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生理及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生理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表现,整体上呈现出自然过程性和对意识影响性的发展特点.第三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心理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本体的基础性元素,是基于个体思想品德或世界观、人生观进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要,对心理学意义上心理的一种重新整合,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贯穿其中的注意.凸显想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成长发展乃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是从心理原始进化视角得出的重要结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心理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表现,从内容上表现为从具体形象性到抽象逻辑性的发展,从形成方式上表为从无意识性到有意识性的发展.第四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需要.需要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本体的核心性和动力性元素,本质上是思想意识的欲求状态,反映的是对自我、他人、社会、国家等层面某些特定事物的倾向性和敏感性,体现的是对自我、他人、社会、国家等层面的特定事物的投入和摄取状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需要不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不是成人的需要,而是他们自己的需要.这种需要具有价值发生、理想形成、情感体验、人格发育、行为发动的功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需要是通过生命遗传机制获取自然进化积淀的需要机能的基础上受到社会同化并通过个体实现出来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主导需要,从内容上表现为从个体重心到社会重心的发展,从形成方式上经历自在表达到自觉形成的发展.第五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行为.行为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本体的关键性和表现性元素,是指个体协调关于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等关系及其中特定事物的现实活动.观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行为就要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去观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行为具有承载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习惯养成和创新创造的作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行为植根于环境的交互作用、需要的驱动转化和认知力量的调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行为在不同学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从内容上表现出从行为动作到行为实践的发展,从形成方式表现为从依从立场到整合立场的发展.第六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问题.问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本体的伴随性元素,是指个体处理关于自我、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及其中特定事物而表现出的自身成长发展的困境或与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问题的来源,从形成意义上,是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个体成长发展与社会实际的相互影响中形成的,从建构意义上,是国家作为社会的支配力量运用社会主流价值进行的权威话语建构,是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与个体成长发展状况的相互比较中建构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典型问题,从内容表现出从社会差距向自我困惑的演进,从呈现背景上看表现从适应背景到成材背景的变换.第七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换.发展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根据个体的原初成长发展,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来辩证重构个体的成长发展,从而使个体形成新的成长发展内容和态势.当代中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是一种发展教育,即是一种以个体原初成长发展为基点,以个体主动成长发展为过程和核心,以个体全面成长发展为归宿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实现从模塑式到发展式转换.这涉及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目标、内容和方法等相关层面的调整.


https://www.mbalunwen.net/lishi/091406.html

第五篇小学生政治论文范文格式: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的隐性力研究

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回族最突出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全国98%的县级行政区域内居住、生活着数量不等的回族,散居人口占回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回族分布的广泛性,决定其教育发展的多样性.然而,对回族学校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回族聚居区——西北部.那么,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2009年,鲁南最大的回族社区——临沂市罗庄区花埠圈村,该村村委写给罗庄区政府一份报告信,反映本村回族中小学生严重的辍学问题,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接下来的田野考察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花埠圈村周围的汉族社区中小学生不存在辍学现象.考察中还发现,花埠圈村回民小学和片区内中学不仅教育投入充足、师资精良,而且回族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优于汉族学生.既然,教育投入、师资力量和家庭经济状况这些显性因素不是造成花埠圈村回族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那么,究竟还存在哪些隐性因素,使处于汉文化包围之下的花埠圈村回族穆斯林对学校教育采取如此漠视的态度,回族中小学生以辍学的自我淘汰方式离开学校,回到回族社区学校教育作为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不仅具有社会选拔功能,而且是社会下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通道.散居回族由于文化和人口数量上的弱势地位,实现向上流动的唯一途径便是学校教育,他们主动放弃学校教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本文主要借助于文化再生产理论为分析工具,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影响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的隐性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研究在已有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翔实的田野考查资料为佐证,把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置于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场域中,寻找散居回族学校教育不同于聚居区回族学校教育和普通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进而对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的隐性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本文将花埠圈村回族学校教育置于宽阔的时空背景中思考.从花埠圈回族村所处的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等外部环境出发,考察了花埠圈村内部“五维一体”的传统回族社区结构及其回族学校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其次,重点分析了散居回族学校教育隐性力的三个作用机制.隐性力的第一个作用机制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模式、花埠圈村隔离的居住格局、回汉民族间经济交往中造成的矛盾与纠纷以及回汉民族间低通婚率等因素影响了回汉之间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造成学校领导、教师因对回族文化不了解而对回族学生在学校的不良表现产生隐性的偏见,回族学生的负面印象被夸大化、固定化,造成了回族学生对学校教育的疏离感.隐性力的第二个作用机制是,学校教育中的主流文化传承与回族文化和地方性知识的消隐,导致学校教育与回族学生的内在需求相脱节,造成学校教育对回族学生缺少吸引力、回族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漠视以及回族社区出现学校教育出来的“陌生人”.隐性力的第三个作用机制是,由于回族学生前期社会化的回族社区浓厚的经商氛围、传统的婚姻观念以及回族家长重商轻学的教育观念形成了回、汉族学生之间隐性的文化资本差异,造成了学校领导、教师对回、汉学生的身份等级标定;回族学生在学校中的弱势地位,导致其以辍学的方式进行自我淘汰,最终回到回族社区;学校通过对主流文化再生产实现了社会再生产.

最后,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发展散居回族学校教育进行了思考,散居回族学校教育要凸显其民族性,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重构散居回族学校教育,加强学校与回族社区间的良性互动,引导回族社区穆斯林作出理性调适.

本研究从一个散居回族村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以隐性力为研究视角,对问题及其本质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构,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不仅为相关部门解决教育问题提供帮助,也为其它散居少数民族学校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该文是小学生政治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小学生政治引用文献:

[1] 小学生政治相关论文选题 小学生政治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小学生政治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生政治外文文献怎么找
[3] 小学生政治论文大纲 小学生政治论文提纲如何写
《小学生政治论文范文参考 小学生政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小学生政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