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新时期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力作

主题:力作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9

简介:本文是文化和音乐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力作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文化和音乐论文范文

摘 要:谌萱博士的《青山唢呐传承人谱系和传承曲目研究》对中国唢呐南派唢呐代表——青山唢呐的历史背景与传承以及青山唢呐的演奏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还对青山唢呐的传承人进行了谱系排列研究,并抢救整理了许多青山唢呐的曲目和曲牌;不仅为挽救、保存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唢呐起到了实质性推动作用,而且为传统民间音乐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青山唢呐;传统民间音乐;传承;创新;力作

读完谌萱博士《青山唢呐传承人谱系和传承曲目研究》一书,唢呐的渊源、发展的画面在眼前缓缓展开,唢呐在我们国家的扎根、现状,流派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有了大框架的了解.本书对中国唢呐南派唢呐代表——青山唢呐的历史背景、历史传承,青山桥地区的丧葬文化及青山唢呐的演奏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收集、整理和汇编,从全书可以看出谌萱博士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走访工作,为挽救、保存和传承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唢呐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今时代,衡量于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不仅仅靠政治、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需要综合考量(考察)其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等“软实力”.作为文化“活化石”的发展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湖南地处我国大陆中部、长江中下游,是楚湘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青山唢呐就是其中我们引以为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湖南人民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也彰显了湖湘文化的道德传统和精神内涵.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传承、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人类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谌萱博士的这本书,经过大量的史料研究和实地考察,是一本能经受学术考究的书籍.现代社会的发展日益迅速,人心浮躁,青年一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大都无心或不愿意学习,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像作者这样能够沉下心来,从典籍史记走向田野、从课堂走进乡间,一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做出努力的人.青山唢呐这种极具地方特色,民间色彩浓重的乐器,即使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由于老一辈艺人相继辞世,缺少专业表演团体等等,也面临失传的危险.作者是典型学者中的代表,对挽救文化有着强烈使命感,深度的调查研究使这本著作极其信服力的,社会缺少,所以也更加需要这样纯粹做学问的人.

著作中,作者用小一部分篇幅,梳理了世界唢呐的特点,起源,从整个世界范围来定位唢呐,唢呐的流传地域极广,按世界区域分,分别对亚洲与欧洲唢呐进行了描述,唢呐艺术的表达形式,是具有自己独特意义的,世界音乐内容不尽相同,但让人能够抒发情感是大致相同的.作者以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拉大读者的视野和格局,表明唢呐是个世界性的文化产物,不仅仅是我们平常所见的过于民俗化的一种乐器而已.之后,对中国唢呐的构造、流派以及南北方唢呐的地域特征等进行了总结,最后再详细、具体阐述到青山唢呐.指出中国的唢呐分类方式多样,可分为汉族唢呐和民族唢呐,各个地区的唢呐流派,都浸着当地的人物风情,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像作者所列彝族唢呐主要以低沉居多,与彝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期受压迫和剥削有关.从艺术来源于生活的体验,对人精神的寄托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的高度,对中国唢呐尤其是青山唢呐进行了详尽、透彻的分析.

作者对于唢呐的求索不仅仅局于前人的记载,像探索唢呐的起源时间,作者就跟着观察过云岗石窟的摄影师,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作者于敦煌石窟第 249窟壁画中发现了一个管身不是锥形,而是上下同样粗细、无哨的乐器,史记资料中并未对这一乐器进行记载.作者因对唢呐有全面了解,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测,认为那个明显的喇叭口似乎向人们昭示着某些与唢呐有关的信息.通过对史料和一些文物的查看,并对 sourna语源问题请教了民族大学语言学家胡振华教授,较科学地得出波斯阿拉伯地区的唢呐出现比中国早.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了作者的严谨作风和求实态度.

在著作过程中,作者为了证实唢呐存在的实际价值,找出一系列的清朝史料,得出唢呐在宫廷中,主要用于宴饮和仪仗,是几乎所有形式的仪仗乐队中都离不了唢呐这一乐器,清代民间唢呐音乐的繁荣,也得益于它的雅俗共赏.唢呐在中国的发展经历过沉沉浮浮百余年,作者从期间,唢呐事业受到限制发展陷入低谷,到20世纪 80年代后,各地方政府对类似的民间器乐的发展逐渐重视,唢呐事业再一次进入良好的发展之路的对比得出结论,唢呐作为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与国家社会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唢呐的发展、传承,更是离不开国家的重视、扶持.

同时,作者运用比较的手法,对唢呐及青山唢呐自身的一般构造形制性能等进行了探究,分析了不同构造的唢呐对吹奏音色的影响,并回归到唢呐这个物件本身的关注,讲述较详尽,是种百科式的普及.我国的唢呐乐队,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少的3件到70多件,乐器种类越来越俱全.青山唢呐是众多唢呐类型中的代表,特别是南派唢呐代表,有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着一代一代的传人,使青山唢呐流传至今,青山桥唢呐能够流传下来跟当地的一些风俗宗教活动等密不可分,可以说是因其社会实际的需要而更加壮大,艺人们在实践中,也不断进步,摸索了“西工子”和“闷工子”两种独特的演奏方法,由用嘴演奏发展到用鼻演奏,口鼻同时演奏等等;详细列举了青山唢呐所处的人文风俗和地理环境,体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孕育了一方文化,青山唢呐与当地的族人互相滋养;同时,重点阐述了青山唢呐与丧葬仪式的关系,指出我国传统上孝是亲情的重要体现,而丧礼最能提现人的亲情礼仪,丧礼以表达哀情为主,但随着人们对人生认识的深化,丧礼中又多了几分喜的成分,人们发现任总是要死的,较高年纪寿终,较顺利度过一生,也算一件喜事了.唢呐因其腔大,适合室外演奏的特点,所以与婚丧礼仪结下了不解之缘,虽加重民众经济负担一面,但也有与民众的精神生活相适应的一面,所以,能够沿袭成俗,冠婚丧祭伴随一生,给予每个个体和族群以不同程度的肯定和温暖,这也是青山唢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如此不可缺少的原因.最后,作者还对青山唢呐的传承人进行了谱系排列研究,抢救整理了许多青山唢呐的曲目、曲牌,为未来青山唢呐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和谱例基础,为青山唢呐的传承保护起到了实质性推动作用.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既适合对唢呐有一定了解的人的书籍,对于专业唢呐演奏的人群也是一本具有参考意义的教科书.

作者簡介:

朱咏北(1957—),男,湖南南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总结:上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可用作大学硕士与本科文化和音乐相关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参考和有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教你怎么写力作方面论文.

力作引用文献:

[1] 文化和音乐论文范本 文化和音乐类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8000字
[2] 文化和音乐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文化和音乐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
[3] 多元文化和音乐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多元文化和音乐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500字
《新时期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力作》word下载【免费】
力作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文化和音乐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