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 小学生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小学生心理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4

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方案研究
  2.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学论文样文: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
  3.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模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
  4.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例: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
  5.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格式: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研究

★100篇免费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方案研究

体能作为一切人类生命活动和目标行为的动力基础,在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领域都备受关注,而中小学阶段作为个体一生体能发展的关键阶段,承载着发展与决定的功能和任务.针对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国内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但还存在这些不足:(1)理论构建不够系统,缺乏对先进理论基础的引入,不利于体能促进理论科学指导实践功能的实现;(2)组织教学内容时,仍旧以学段为主线,没有真正提炼出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这条主线,不利于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逻辑层次性的体现;(3)练习方法和手段仍停留在田径和运动项目的辅助练习层面,忽略了新的课程内容资源和器材在促进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利于提高体能促进和体育教学效果.

为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进行修改和完善、制定了针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促进的不同实践方案、还对实践方案进行了个案的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1.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是以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动作发展学、体能训练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以现代体能训练的创新理念和SPARK课程理念为理念基础,以现代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为方法基础的理论;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体能促进的原则、体能促进的价值、体能促进的基本内容、体能促进的措施和体能促进的效果评价五部分;它是体能促进实践方案设计和实施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本研究构建的以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为主线的体能促进内容组织理论,更容易体现体育学科知识纵向和横向的逻辑层次性.

3.在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的实践层面,制定具体身体素质的实践方案,利用敏感期,采用“课课练”形式,是增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策略,也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目标的新思路.

4.在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的实践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科知识和练习方法的同步传授;其次,要注意躯体各个部位结构和功能的平衡发展;最后,还要注意充分利用身体素质之间的转移现象,采用和设计“一举多得”的功能性动作,让机体在符合自身功能结构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5.现代体能训练的部分理念和方法通过“训练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迁移—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校本化”这样一个改造过程,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可行和有效的.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学论文样文: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研究

利他行为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高尚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社会行为,是道德发展的较高层次.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转型与价值观念的变迁给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对于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更是带来了挑战.利他行为是道德发展的较高阶段,它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注重品行培养,养成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利他行为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品行的提高,有助于其人格的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学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利他行为更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现实出发,通过分析社会转型对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结合人性理论、霍夫曼的移情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利他行为做出了相关建议和思考.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四章,三大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导论和第一章).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写作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利他行为、利己行为、互利行为)的界定和明确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人性理论、霍夫曼的移情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并明确了本研究的问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小学生利他行为的现状及其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主要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童).

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在当前社会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社会转型给学校德育带来的影响,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培养小学生利他行为的重要性.本研究主要从助人、合作、分享、捐助四个方面来了解小学生利他行为的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的利他行为总体水平比较乐观,在调查的四个方面,选择会实施利他行为的小学生人数都占到了总人数的80%以上.小学生利他对象更倾向于家人、朋友等比较熟悉的人.在“帮助他人”、“与人合作”、“捐赠行为”及“与人分享”四个方面,小学生“与他人分享”的水平最高,占到了总人数的95.8%,捐赠行为最弱,只有85.7%的学生选择会实施捐赠行为.从调查数据来看,小学生对利他行为的内涵把握不清,更倾向于实施与人分享和帮助他人的行为,小学生各个角度的利他行为水平存在不平衡性.另外,小学生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在利他行为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而身份特征的不同(比如是否是班干部)在利他行为表现上无明显差异.

第三部分,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策略分析(主要包括第四章和结论).

在这一部分,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学等学科知识,结合调查结果,运用人性理论、霍夫曼的移情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面提出了小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的策略.国家、社会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落实法治,发展社会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之成为青少年道德成长的适宜土壤;学校要转变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教育观念,要形成以培养“成人”为目的的价值观.家长要树立榜样,营造*的家庭生活,为小学生的利他行为培养创造条件.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模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

我国于1994年正式发文在全国推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多年过去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大量的研究却表明,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令人质疑.

出于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关注,本文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作了详尽的梳理,对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体系、内容与模式做了全面的分析,并通过两个个案研究以深入挖掘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本文还对上海市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合当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做了深入地分析,并通过中美国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来揭示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差的根源,对改善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出有效的建议.

本文分为前言和七个章节.

首先是前言.在前言中论述了目前儿章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给他们造成的危害,强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中国期刊网的数据库对1997年至2004年间,我国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研究分析和综述,指出了我国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对世界各国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的界定与描述做了介绍,对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作了详尽的分析.通过研究,本章指出,应该从个体与自身关系、个体与个体关系、个体与社会关系三个方面来界定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本章将心理健康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自我意识、自我成长和发展、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心理功能的完满表现.

第二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与内容”.这个章节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混淆的概念进行区分,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做了系统的描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应该随着学生与社会的需要而变化.并总结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主要有渗透教育、开设课程、心理咨询与辅导、利用社会资源等形式.本章还回顾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生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是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个章节分析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指出,从古代的孔子对理想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例: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

儿童人格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历来是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前,西方对儿童人格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探讨已相对成熟,而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基础还相当薄弱,大多借鉴西方研究的范式,或直接运用修订的国外量表进行研究.我们认为,人格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心理特征,要系统探讨我国儿童人格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必须植根于中国文化背景,确保研究结论能真实地反映我国儿童人格的特性.本研究将致力于推进我国儿童人格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的本土化研究.

研究首先结合教师自由描述与词汇评定进行质化研究,得到儿童人格的描述性结构;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编制教师评定问卷,对儿童人格结构进行量化研究,确立我国儿童人格的测评结构;最后采用群组序列设计的追踪研究探讨儿童人格发展的年龄和性别特点.考虑到儿童所处生活环境及主导活动的差异,研究将3~12岁这一年龄段分为幼儿阶段(3~6岁,3岁起6岁止)与小学阶段(6~12岁,6岁起12岁止),我们分别对幼儿、小学生人格的描述性结构、测评结构及发展特点进行了探讨.

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质化研究得出,幼儿人格的描述性结构由5个类属(认真自控、亲社会性、智能特征、外倾性、情绪稳定性)、15个亚类属(认真尽责、攻击反抗、坚持自制、同情利他、合群守礼、诚实知耻、聪慧性、探索创新、文艺兴趣、自主进取、善交际、精力充沛、乐观开朗、暴躁易怒、敏感焦虑)及35个码号构成;小学生人格的描述性结构由5个类属、15个亚类属及37个码号构成.其中,在类属上与幼儿相同,在亚类属上,文艺兴趣消失,出现了计划有序,码号内容与幼儿差别不大.

2.量化研究表明,幼儿人格由5个维度15个特质构成,其中智能特征维度包括聪慧性、探索创新、文艺兴趣、自主进取4个特质;认真自控维度包括认真尽责、攻击反抗、坚持自制3个特质;亲社会性维度包括同情利他、合群守礼、诚实知耻3个特质;情绪稳定性维度包括暴躁易怒、敏感焦虑2个特质;外倾性维度包括善交际、精力充沛、乐观开朗3个特质.小学生人格同样由5个维度15个特质构成,5个维度与幼儿相同,但具体包含特质有差别,幼儿智能特征中的文艺兴趣特质在小学生身上消失,而在认真自控维度中出现了计划有序特质.

幼儿、小学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的各种信效度指标均较为理想,说明两种问卷是测量儿童人格的有效工具.

3.通过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处理群组序列设计的追踪数据,结果发现,幼儿人格在3~6岁间均呈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3~4岁增长最快,4~5岁持续发展,但发展速度放缓,5~6岁趋于平稳.

在小学阶段,除认真自控呈显著的线性上升趋势外,其他4个维度都呈现出先上升,后发展速度放缓,最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发展的关键阶段在6~7岁.其中,智能特征与外倾性及其所包含的特质大都在6~7岁时发展最快,其次是7~9.5岁,9.5岁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到10.5岁后下降(其中探索创新在10岁后下降,善交际在11岁后下降);亲社会性及其所包含特质的发展趋势与智能特征、外倾性类似,但它是在11岁后才出现下降趋势;情绪稳定性及其所包含特质在6~7岁间发展最快,7~8.5岁发展较快,8.5~10.5岁间变化不大,10.5岁后开始下降.

关于儿童人格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幼儿阶段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得分在3岁时显著高于男孩,但在3~6岁间的增长率不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特质的性别差异发现,女孩在3岁时的自主进取、认真尽责、攻击反抗、坚持自制、同情利他、合群守礼发展水平高于男孩,而且两者发展速率无差异,而男孩的精力充沛水平在3岁时高于女孩,而两者发展速率无差异;进入小学阶段,女生认真自控在6岁时的得分及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增长率都显著高于男生.具体分析其包含的特质发现,女生的认真尽责、计划有序发展水平在6岁时与男生无差异,但在6~12岁间的发展速率显著高于后者,同时女生的坚持自制、攻击反抗水平在6岁时显著高于男生,但两者后续的发展速率无显著差异.其他维度及其包含的特质在小学阶段均未发现性别差异.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格式: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研究

有关问题解决的心理学研究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然而,有关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却一直是一个研究得相对薄弱和不充分的领域.因此,本论文将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过程中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训练作为主要课题,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的具体目标是:第一,探索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一般模式以及表征阶段的策略的特点;第二,探讨几种不同方式的认知策略训练和元认知策略训练的效果;第三, 自编一套用于诊断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元认知水平的有效的测量工具.以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为被试,以小学数学应用题为材料,进行了六个系列的研究.本研究的结果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本研究首先揭示了与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成绩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认知与元认知因素:问题情境的理解、问题表征、问题归类、结果估计、解题计划、对列式的自我评价.通过进一步的路径分析发现:首先是问题情境理解会影响问题表征、问题归类、解题计划和对列式的自我评价,而问题表征、问题归类、解题计划和对列式的自我评价进而又会直接影响解题成绩.问题情境理解、问题表征、问题归类、解题计划和对列式的自我评价是小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相继采取的一系列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它们共同构成了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整体策略.另外还发现,我国小学生对和差应用题的表征存在两种策略,即直译策略和问题模型策略.


https://www.mbalunwen.net/kexueqianyan/091408.html
2、关于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策略的训练 首先,本研究发现,三种方式的解题策略训练,即问题情境理解训练、画图表征策略训练以及整体模型策略训练均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策略水平,进而显著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成绩.其次,三种方式的解题策略训练分别与元认知训练相结合,即问题情境理解训练与元认知训练相结合、画图表征策略训练与元认知训练相结合以及整体模型策略训练与元认知训练相结合均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成绩,但与单纯的问题情境理解训练组、画图表征策略训练组、整体模型策略训练组相比,与元认知训练相结合的策略训练组在数学应用题解决的成绩、策略水平以及元认知的总体水平的提高上没有更突出的效果.第三,策略训练的效果与学生原有的成绩地位有一定的关系,即策略训练与学生的原有成绩地位之间出现了若干显著的交互作用效应.其中,画图表征策略训练、整体模型策略训练以及它们分别与元认知训练的结合对于低分组的学生比对高分组的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更好的训练效果.第四,策略训练的效果与应用题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即策略训练与应用题的类型之间出现了若干显著的交互作用效应.其中,在行程应用题上,画图表征策略训练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画图表征策略的水平,而在分数和工程应用题上的提高不显著,整体模型策略训练能够显著地提高小学生解决倍数应用题的整体策略水平以及解决工程应用题的整体策略水平和理解策略水平:整体模型策略训练与元认知训练的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解决工程应用题的整体策略水平和理解策略水平.从中可以发现在某些类型的应用题之间出现了一些训练的迁移效果.

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10000字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小学生心理学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题目
3、关于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元认知问卷 本研究自编了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元认知问卷.通过多种方法的检验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稳定性信度和区分度,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因此,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元认知问卷是可靠的,并且是有效的,可以用来测量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元认知水平.

关于免费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小学生心理学引用文献:

[1] 热门小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 小学生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小学生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小学生心理学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小学生心理学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小学生心理学论文提纲怎样写
《小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 小学生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小学生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