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写作 > 文章内容

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数学发展历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数学发展历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0

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参考:中国中学三角学教科书发展史研究(1902-1949)
  2. 第二篇数学发展历史论文样文: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3. 第三篇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模板: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4. 第四篇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例: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研究
  5. 第五篇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格式:基于数学史课程的职前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为数学发展历史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参考:中国中学三角学教科书发展史研究(1902-1949)

没有撞击的文化是不幸的,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国数学教育在和西方文化碰撞的过程中逐步与世界接轨.西方数学及数学教育对这一时期中国三角学教科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历史地看,中国三角学教科书自清末至民国近半个世纪,从外国教科书的引进,到自编教科书的发轫,从各大教科书出版企业的兴盛,到国定本教科书的出现,使得这一时期的三角学教科书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期间,每一阶段的三角学教科书都蕴含着中国学者的艰辛探求.本文以1902—1949年中国中学三角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以数学教育制度为背景,以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深入而系统地梳理三角学教科书的发展脉络,进而总结其编写特点.通过对大量的一手史料和其它二手文献的分析,力图在某种程度上重现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学三角学教育情况.总结当时中国数学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三角学教科书编写的经验,力求为当今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建议.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思路、创新之处.第2章,1902—1911年中国中学三角学教科书.这一阶段中国三角学教科书有两个来源——日本和欧美.文化差异性十分明显地表现在教科书编写的各个方面.因此,清末时期将译自日本和译自欧美的三角学教科书分开,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深入讨论.然而,日本初期的教科书也源自英国,故表面的差异实则在深处扎根着某种相似性.融合不同类型的编写经验,建立多样化的教科书编写体系,一直是清末民国时期三角学教科书编写者奋斗的目标.第3章,1912—1922年中国中学三角学教科书.这一时期,数学课程标准开始主导三角学教科书的编写,三角学教科书呈现自编的态势,完成了由清末依靠翻译外国的状况到国人自编的嬗变.本章基于中学三角学课程设置和教科书制度演变之概述,以国人自编三角学教科书为主线,对1912—1922年的三角学教科书进行整理,并就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三角学教科书进行个案分析.第4章,1923—1936年中国中学三角学教科书.1922年新学制,将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故这一时期的三角学教科书也分初中和高中两种.此外,受美国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于1923年在初中开始施行混合数学,使得初中三角学教科书呈现混合与分科两种.而高中三角学教科书则全部为分科编写.中国自编三角学教科书在这一时期得到蓬勃发展.本章以1923—1936年国人自编三角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初中和高中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主要内容有:1.鉴于混合数学的产生,故将1923—1936年划分两个时期分别阐述,即混合时期(1923—1928)、混合与分科并行时期(1929—1936).在概述这一时期教科书编审制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三角课程的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初中三角学教科书由分科——混合——分科的发展过程.2.在梳理这一时期数学教育制度中有关教科书的编审制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三角内容的不断修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中国高中三角学教科书自编的发展状况.3.以这一时期再版次数最多、使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复兴教科书三角”为例,从时代背景、编排形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此折射20世纪30年代国人自编三角学教科书的发展状况.第5章,1937—1949年中国中学三角学教科书.这一时期,虽然各大出版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破坏,但国人自编三角学教科书并没有因此停滞,而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稳步向前发展.这一时期三角学的正式讲授被移至高中,初中仅学习三角学的初步知识,故初中三角学教科书多以《数值三角》的形式出现.此外,受实验几何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数值三角》带有一定程度的实验的味道.本章在概述中学数学教科书审*度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国人自编三角学教科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别选取其中影响范围较广的初中和高中三角学教科书作为案例进行微观分析,并总结其编写特点.第6章,1912—1949年数学教育制度之外的中学三角学教科书.由于翻译的三角学教科书与数学教育制度的要求并不一致,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民国时期翻译的三角学教科书是清末的延续与发展,学习的方向也由日本转向欧美.翻译的三角学教科书对中国三角学教科书的编写产生了示范的作用,并使国人自编三角学教科书得到长足发展.翻译的三角学教科书大多供高中使用,且占全部高中三角学教科书近一半的比例.本章以数学教育制度之外的三角学教科书为主线,对1912—1949年使用的翻译的三角学教科书进行梳理.选取这一时期影响较大、使用范围较广的《温德华士三角法》和《葛氏平面三角学》,从译本与原本的对照、不同译本间的比较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分析,进而阐述这一时期翻译的三角学教科书的发展状况及其编写特点.第7章,1902—1949年中国三角学教科书中“三角函数”的变迁.中国的学制、章程及数学课程标准虽然随着时代的变更而不断地被修订.但三角学教科书编写者、出版企业始终本着以三角函数为核心内容的原则编写、出版三角学教科书.本章在回顾六个三角函数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1902—1949年中国三角学教科书中的三角函数分别从概念和内容两个方面探究其变迁过程.以期对三角函数的演变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为之后数学教科书中三角函数部分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借鉴.第8章,结语.首先,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总结影响1902—1949年中国中学三角学教科书变迁的主要因素.其次,回溯1902—1949年中国中学三角学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三角学教科书所呈现的各自的特点,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再次,通过对1902—1949年中国中学三角学教科书的梳理,提炼三点对当今中学数学教科书编写的启示与借鉴,以及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目前,关于三角学史的研究颇多,但大多立足于三角学的发展,没有从中学数学教材建设的角度进行论述.故本研究以此为突破口,在占有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从数学史、数学教育史和教育制度的视角,对中国1902—1949年三角学教科书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同时,与三角学教科书编辑、出版、使用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展现中国三角学教科书经历了由翻译、编译、自编的过程.其中,英文原版三角学教科书在清末民国时期一直被使用.2.将三角学教科书置于教育制度下与教育制度之外的背景下进行研究.选取教育制度下具有代表性的国人自编三角学教科书和教育制度之外翻译的三角学教科书进行个案分析,总结三角学教科书的编写特点.3.以三角学教科书中的核心内容为线索,对其概念与内容的沿革进行详细地梳理,展现近半个世纪的中国三角学教科书的演变过程,从而挖掘其在变化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及编写特点等.

第二篇数学发展历史论文样文: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随着人们对数学史教育价值的发现和重视,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开始关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从HPM的历史、文献综述、理论基础、教育价值、实际调查和行动研究入手,论述了初中数学教育融入数学史的意义、初中数学教育融入数学史的内涵、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策略等.这篇论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仔细追溯了HPM的发展历程,概括了中国近30年数学教育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国内外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整体情况,定义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涵义,明确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理论根据,揭示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价值.通过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发现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要深入分析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有效地发挥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真正利用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为数学教育服务.二、通过初中数学教师数学史知识的调查、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调查和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调查,基本掌握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史融入的现状.发现初中数学教师掌握数学史知识总的情况可以,但是与课标的要求有差距.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不令人满意,表现在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必要性和价值,同时也没有很科学的方法.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形式单调,涉及的内容不是很广泛.三、从教师、教学和教材三个角度分别论述了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策略.明确了数学教师数学史素质的涵义,提出了增强教师数学史素质的策略和途径.认识到数学史融入教学中有直接融入法和间接融入法,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要采用多种呈现的方式,内容要丰富和广泛,要考虑文化的多元性等.同时也介绍了信息技术在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四、虽然前人已经研究过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但是关于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史的研究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研究将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看成是一种教育现象,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来探讨这种教育现象.在研究的过程中,以提高数学教育的有效性为目标,积极推动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研究和行动的反思.研究结果表明: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理解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第三篇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模板: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通过原始文献调研,利用文献梳理法、科学史分析与考证法对1872—1949年我国现代数学经由期刊在中国的早期发展,作了全面考察.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上,科学、公正地勾勒出现代数学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对期刊如何介入中国传统数学的消亡与西方数学的传入、数学期刊如何推动数学建制化的历史阶段划分,以及数学学科体系的生成、发展和期刊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传统数学和西方现代数学开始有了最初的碰撞,中国的数学家开始尝试用传统数学的方法去理解现代数学,如《中西闻见录》中李善兰对费马素数定理的解释,也开始尝试启用一批新的现代数学符号替代之前难懂、复杂的传统数学符号.到了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数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个别数学爱好者创办的期刊虽然刊载的都是些浅显易懂的基础数学知识,但是,这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形式直接冲击着人们的视野.现代数学知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新兴开始在国内系统、大范围地传播,高校开始进入创办学术期刊的行列中.随着国内外的系统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促成了中国现代数学群体的产生.随着数学群体的扩大,一个专门的数学家学术团体——中国数学会诞生了.这些数学家在数学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比之前的数学学者更靠近现代数学的主流.从中国数学会的会刊《中国数学会学报》的数学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几代留学生的归国,为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学术保障,如曾炯在抽象代数学中的成就,他在诺特等名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交换域的拟代数闭性的层次理论》就发表在《中国数学会学报》上,文章中的定理被称为“曾定理”,这是中国现代数学靠近西方前沿数学的一次尝试.中国数学期刊按照大哲学→文理综合→自然综合→专业期刊的方向发展,在引进西方数学、改造中国传统数学、中国现代数学与国际主流数学的交融,以及中国数学家队伍的生成和壮大产生了重要作用.期刊见证了我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结论认为:1)我国现代数学的发展遵循了科学家→学科→建制→期刊的基本规律,数学期刊的发展必须以数学成为一种建制为前提.期刊依附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群体.同时,以其快速、便捷的传播模式,以及本质上的识才、育才功能,成为科学交流和传播的主媒介,吸引、聚集了一大批科学工作者.以《科学》杂志为例,据任鸿隽的粗略统计,《科学》杂志在1915—1950年总计作者不下千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通过期刊的引导,逐步进入了科学的殿堂,成为中国现代科学各个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军者.同时,科学家们通过学术团体聚集在一起,如中国数学会的成立,成为实现人的“近代化”过程的一种标识.这种学术群体为学科的建制创造了基础.2)通过期刊中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我国近代高校的新兴和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高校既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园地.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转是培育科学家群体的最为重要的条件.高校系统的学科教育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全面、完善的支持和不断的后备人才.正是通过系统的高校科学教育体系的运转,大学与专门研究机构的广泛建立,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科学家群体已经基本形成.同时,科学家团体之间通过期刊、会议等进行学术交流,加速了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发展,如,华罗庚早期在《科学》期刊上的文章的学术水平是无法和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后发表在《中国数学会学报》和其他国外的学术期刊的文章相比的.高等教育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系统的支持,同时也为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提供了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构成了期刊发展的必要条件.3)通过研究近代期刊上的核心作者,大体而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终于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角色——职业科学家.具体到数学学科,第一代是和西方传教士联系紧密的中国传统数学家,他们通过自身的便利条件向西士学习西方数学,通过合作翻译西方近代数学著作,率先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数学思想,并且开始在期刊上发表数学论文,成为中西数学开始试探性接触的典型;第二代是清末民初第一批去海外学习的留学生,他们通过留学生涯,深刻感受到西方先进的数学知识,学成后大多归国开始配合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自己所学通过高等学校进一步向国人扩散;第三代则是在第二代数学家的影响下逐步成长起来的数学工作者,他们通过逐渐系统和正规的数学教育,已经有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数学思想和科研实力,通过在本国的较为完备的基础教育,进一步再去国外深造,在数学学科的某个分支具备了研究的方向和实力.中国现代数学的建立有赖于大批留学国外的数学家们,以个人带动全体,使得中国的现代数学从零起点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大批归国的数学家们,重视培养数学人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的行列中,使得中国的现代数学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逐步和国际数学缩小了差距,甚至已有一些领域中的数学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科研成果的取得与科学交流系统的建成,中国科学家角色才真正形成起来.

第四篇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例: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研究

为何要研究数学问题解决以往对数学问题解决都有怎样的探讨与认识如今又该怎样来认识这一主题换言之,问题解决对于数学教学今天有着怎样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当今该怎样开展数学教学本论文主要是围绕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探讨.

论文首先从数学历史发展以及教育研究的角度*问题解决的研究价值所在.然后把目光转向国内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洞察国内数学问题解决研究的现状以及数学教学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这几个方面构成了本论文研究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回顾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各个方面的研究特点、结论.从其研究的制高点探寻有价值的研究线索,然后沿着此线索进行深入,从中提出对问题解决与数学教学的新认识,并通过案例进一步对所形成的认识进行解释、分析,最后对这一主题的未来研究提出新的设想.全文具体安排如下: 论文首先是研究背景*.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对论文研究的背景进行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从数学历史的发展、教育研究的重视与要求以及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与数学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来*论文的研究背景,确立研究主题的意义所在.具体而言,本文以数学历史中三次大的数学危机为线索,对数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数学发展的逻辑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教育中,无论是作为教学现象,还是作为教学思想,教学中的问题性可以说也是由来已久.正因为问题及问题解决与人的思维及心理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问题解决也一直是心理学中倍受关注的主题,从而问题及其所带来的问题解决在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波普尔所说,知识并非起源于观察,也并非起源于理论,而是起源于问题;具体到数学教育中,数学教育目标如今发生很大转变,培养学生能够评价数学的价值、善于推理、交流以及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数学素养,成为普通人与不同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的一种素质.数学观念的发展,也在召唤一种数学教学观念、方法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西方兴起的建构主义及其相关的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对传统的学习与教学改革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一种与传统数学学习与教学不同的“做数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些加上国内数学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层面存在的不足都预示与体现着数学问题解决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


https://www.mbalunwen.net/kaogu/88993.html
接下来论文把目光聚焦到数学问题解决兴起的源头以及研究最为集中的美国,通过对过去近20年来的历史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反思,可以明晰其研究的特点、方法、结论,并从其研究的制高点进一步探究有价值的研究线索,以此确立进一步研究的目标与方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美国提出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核心以后,众多学者的长期不懈的努力,促进了与这一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得到拓展与积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不难发现,80年代数学问题解决的探讨一般是在信息加工理论层面展开的,更多关注问题类型、问题解决过程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分析,这些研究当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同时我们认为,这些研究主要着力于理清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规律,在很大程度上为回答“解题过程、方法怎样,哪些因素影响解题,如何教学生学会解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某种程度上希望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其主要方法是教数学问题解决.就这种意义而言,数学问题解决自身的因素、策略、技能容易被视为静态、客观的知识,这导致不少教师的数学教学就是对这种知识的加工、传递,其结果是在学生的“数学工具箱”中,除了已经学习过的各种数学事实与数学程序之外,不过是增加了数学问题解决的技巧.这一扩展了的知识体系大致组成了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理解.”.

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发展历史文章 大学生适用: 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2000字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数学发展历史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选题
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原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局限性以及数学教学中暴露出的其他问题促使人们对数学教学进行反思,并试图寻找新的研究方向.随着对人的学习本质的进一步关注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结果的深入发展,所形成的新认识已经成为推动与拓展数学教学研究的动因.

本论文正是从这一研究视角出发,引进了最新的学习隐喻和教学隐喻: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知识的社会协商、是对实践的社会参与,其相应的教学应该是创设学习环境、组建学习共同体、构建实习场与实践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探讨了知识建构及学习环境创设与问题解决、知识协商及组建学习共同体与问题解决、社会实践参与及实习场的创设与问题解决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揭示出学习隐喻的演变及其带来的教学隐喻的变化对问题解决所产生的新的认识与要求,从而强调我们必须转变对原有数学问题解决的认识:问题解决的目的不仅仅针对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知识与技能性知识,问题解决还是一种有效的、能够促进理解和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方式,一种有助于知识意义的社会协商的平等对话的组织方式,一种创设从数学角度面对真实世界原始问题的、做中学的社会实践方式.数学教学要从原

第五篇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格式:基于数学史课程的职前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

在教师教育中,课程的设置多以经验性为主,以实证研究作为决策基础的现象还不多.教师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研究教师教育课程对教师教学知识有怎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数学史课程与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联系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1)在学习数学史课程前后,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有了哪些变化(2)在学习数学史课程过程中,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是怎么变化的其中每个问题再分成两个小问题进行研究.

本研究的教师教学知识以MKT理论框架为基础,从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两个方面,分析职前教师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教学知识的变化情况.研究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个部分,在量化研究中编制了教学知识问卷在学期前后对研究对象和控制班的职前教师进行了测量;质性研究则选取了11位职前教师,要求他们先对某知识点进行模拟教学,然后在数学史课程中听取了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数学史内容后,对之前的模拟教学进行反思.研究者通过访谈,了解在数学史课堂后,职前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了什么变化,哪些变化是由于数学史的因素引起的;并分析不同的类型的数学史内容和教学方式,对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有什么区别.

研究发现:(1a)数学史对职前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都产生了影响,从总体上说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影响程度小于教学内容知识.(1b)数学史对A类职前教师(师范类)教学知识的影响大于B类职前教师(非师范生),尤其在教学内容知识方面.

(2a)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职前教师学科内容知识的变化是不连续的,与学习数学史的时间长短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与数学史内容的类型,以及史料的丰富程度有关;而教学内容知识的变化则存在连续性,不但与数学史内容有关,还与学习数学史时间的长短有关.(2b)演进史类型的数学史内容对职前教师教学知识变化最大,枚举史类型的内容对职前教师的教学知识变化最小;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的内容最受职前教师欢迎;数学史内容与HPM教学案例结合的方式最适合职前教师学习.课堂中组织讨论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职前教师教学知识的提升;布置适当的作业有助于职前教师加深数学史与数学教育联系的理解;视频案例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职前教师更好的将数学史内容转化成教学知识.

根据研究所获得的启示,研究者在基于教师教学知识的数学史课程建设和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流程这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探讨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后,对后续研究提出了若干展望.

本论文可用于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数学发展历史引用文献:

[1] 数学发展历史学论文选题 数学发展历史论文题目怎样定
[2] 数学发展历史外文外文 数学发展历史外文文献怎么找
[3] 数学发展历史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数学发展历史论文大纲怎么写
《数学发展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数学发展历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数学发展历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