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经典论文 > 文章内容

绿色金融论文范文参考 绿色金融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绿色金融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1

绿色金融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绿色金融论文范文参考: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研究
  2. 第二篇绿色金融论文样文: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 第三篇绿色金融论文范文模板:基于环境保护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研究
  4. 第四篇绿色金融论文范例: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
  5. 第五篇绿色金融论文范文格式:论环境治理的金融工具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绿色金融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为绿色金融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绿色金融论文范文参考: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研究

21世纪是“绿色”世纪.绿色物流作为当今低碳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是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其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发展绿色物流金融,不仅将有力地支持绿色物流运营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的发挥,而且极大地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对绿色物流金融运营进行系统地研究,是推进低碳经济建设,发展绿色物流,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目前我国物流运营中存在着巨大的“外部负效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为实现绿色物流环境的净化及其物流资源最充分的利用,需要金融机构设计、开发、推广有关金融产品,为绿色物流运营开展“融资信贷、支付结算、分散风险”等绿色物流金融服务.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二元经济”结构及金融抑制,致使绿色物流金融供给短缺,不能满足绿色物流发展的金融需求.

针对目前我国绿色物流金融供给短缺现状,结合物流和金融,本文通过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现状分析,及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机理分析,系统地研究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绩效评价与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设计绿色物流金融的运营模式,以及绿色物流金融的运营环境优化,初步构建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理论框架和政策框架.

首先,阐述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一般理论,深入地分析绿色物流金融的运营现状,从物流运营的“外部负效应”入手,分析绿色物流运营的金融需求巨大与金融供给短缺及其成因;剖析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缺乏,以及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环境堪忧等一系列问题.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支持绿色物流经验,无疑给我国发展绿色物流金融具有重要启示.


https://www.mbalunwen.net/jiazhi/85971.html

其次,系统地分析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机理,深入地分析绿色物流金融运行的内在需求、内在动力,以及绿色物流金融运行的互动发展;运用基于AHP多目标模糊理论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以中部地区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绩效评价为例,深入研究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绩效评价;运用基于语言OWA算子评估方法与模型,以中部地区开展农产品绿色物流银行业务风险评估为例,深入地研究绿色物流金融运营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可借鉴的典型案例分析,科学地设计股权式或非股权式“绿色物流银行”运营模式,以长株潭股份制“绿色物流银行”科学构建为实例,深入地研究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设计.

最后,为保障绿色物流金融的有效运行,针对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深入地探讨绿色物流金融的运营环境优化.

通过分析与论证,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完善绿色物流金融运营评价体系,拓展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开发绿色物流金融产品,创新绿色物流金融融资机制,对绿色物流金融运营至关重要.

2.无论在信息完全或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绿色物流金融业务运行,都作用于绿色物流业与金融业的有效融合,双方相*弈、互惠共赢,以满足帕累托最优.

3.正确地评价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绩效,有利于提升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效率,降低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成本,是建立绿色物流金融评价体系的首要问题,也是科学设计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客观前提.

绿色金融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绿色金融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5000字专科论文、2000字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绿色金融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绿色金融论文范文题目

4.客观地评估绿色物流金融运营风险,不仅有利于绿色物流金融运营风险管理,而且有利于提升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绩效,是完善绿色物流金融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科学设计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尤为重要的客观前提.

5.发展绿色物流金融,必须高效地融合绿色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形成多元利益主体的股权式或非股权式“绿色物流银行”模式.

6.健全绿色物流金融政策法规制度,强化绿色物流金融政府引导行为,加强绿色物流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创新绿色物流金融运营融资机制,是优化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环境的主要途径.

第二篇绿色金融论文样文: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等,成为国际共识和国家战略.我国是最早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相继进入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

以资源开发及其初级加工为主导的资源型区域,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本挤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发展难题,资源损耗与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严重.如何*资源型区域发展难题,跳出资源优势陷阱,实现区域转型发展,是其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如何推进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也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将资源型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结合起来,实行绿色转型,推进传统的、资源依赖的“黑色”发展模式向理想的、创新驱动的“绿色”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对完善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资源型区域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运用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比较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以及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在对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并尝试构建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的基本理论框架,进而对资源型区域产业绿色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绿色转变、科技创新绿色融合、制度创新绿色引领等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中,重点以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山西省为例,从省域层面或是案例层面进行剖析.主要观点如下:

一是尝试构建了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的基本理论框架.以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核心内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通过数理模型界定了绿色转型的内涵及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重目标.绿色转型模式是从传统的“黑色”发展模式向理想的“绿色”发展模式逐步趋近的过程模式,采取“寻优”而非“择优”的演化路径.初步建立了包括产业转型、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科技创新融合、制度体系建设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出绿色转型的起步期、深化期、成熟期等三个发展阶段,揭示了从“黑色”到“深褐色”、“褐绿色”、“浅绿色”,最终再到“深绿色”的资源型区域绿色发展轨迹.

二是运用路径依赖理论阐释了资源型产业的锁定与突破机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引入路径依赖的分析框架,从资源型区域的初始条件、自强机制、锁定效应三个方面揭示了路径依赖的存在,探讨了资源型产业从路径依赖向路径创造转变的模式与路径,提出了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融合、产业配套、产业植入等产业多元化路径.以山西为例,分析了“黑色”产业路径的形成条件、资源依赖的强化效应及其路径锁定表现.同时,指出资源型产业的路径依赖实质上是资源依赖的产物,并通过构建“资源依赖状况指数”度量山西资源型产业路径依赖程度.

三是探讨了资源型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与资源集约利用的难点及其*思路.运用制度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从利益驱动与技术挤出效应、价格粘性与产业惯性、外部性与环境累积效应、功能替代与经济发展效应,系统阐释了资源生态环境难题的成因.通过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数理解析的改造,加入耗竭性资源与环境因素,得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环境资源再生率、可耗竭资源损耗及转化率、环境资源利用率和环境资源消费水平密切相关的结论.通过构建绿色开采与资源开发的预防性机制、资源集约利用机制、生态环境补偿与生态修复机制,以实现区域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

四是基于供、求两个角度,探讨了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的挤出效应及融合机制.从供给、需求两方面分析了资源型经济对科技创新的挤出效应,资源产业部门的高收益引发科技创新预期收益下降,进而导致科技创新供给不足,“资源诅咒”、“反工业化”现象造成科技创新需求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开展.科技创新的绿色融合机制,需要政府、企业等加大科技投入供给,更重要的是在产业转型、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生态环境治理中坚持绿色技术创新导向,培育现代企业,扩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需求,促进供、求两方面的相互融合,从而增进资源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最后,分析了推动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的制度与对策,建议重点建设绿色产业制度、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制度、绿色技术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财政制度和绿色考核制度.

第三篇绿色金融论文范文模板:基于环境保护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研究

绿色信贷是指环境管理部门和货币监管当局为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通过信贷手段调控环境污染主体的信贷供给和资金价格,同时为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和节能降耗行为提供信贷支持,从而达到利用金融杠杆实现环保调控的信贷政策.绿色信贷制度则是指有关绿色信贷政策的原则、目标、对象、内容、手段和工具等一系列要素安排和设计的总称.绿色信贷制度和政策体系是环境金融政策体系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因素,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发挥金融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重视环境金融政策体系研究,尤其是探讨建立完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认为,在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危害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的背景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当充分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掌握着巨大的经济资源,金融的资金杠杆和资源配置功能对于推动环境保护、转变发展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在环境保护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与行政手段相比,环境保护金融手段具有刺激性而不是强制性,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绿色信贷是环境金融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信贷对促进治理环境污染是可以发挥其他手段和途径所难以企及有效作用的.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环境金融的三大绿色制度体系,但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作为绿色金融的主体和核心,绿色信贷制度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力与其在经济中的地位相比还没充分显现出来.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信贷制度建设较为落后.国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分别从法律制度、金融市场和产品创新等诸多领域开展了研究和制度设计,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绿色金融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绿色信贷制度体系和运作框架,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较好的实现了环境风险转移、降低和减少污染排放物等环境目标.从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情况看,关于绿色信贷的理论研究开展的相对还比较早,但深入不够,缺乏理论向实践的有效过渡和推广应用.我国绿色信贷制度构建和实践推广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因环境问题的矛盾激化推出的,因此其研究和实践主要是针对高耗能、高污染经济增长方式的治理而设计的,当前的绿色信贷制度虽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制度的体系设计不完整,配套措施不健全,操作难度大障碍多,而且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市场化手段不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绿色信贷制度手段的运用和发挥.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的变动关系、信贷手段支持节能减排的有效性及绿色信贷主体间的行为博弈.研究结论表明,经济增长是我国环境污染增加的主要原因,环境污染同时已对经济增长产生约束作用,加强环境治理并不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反,增加环境治理投资会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效益和经济质量的提高和国民财富的增长.从我国实践看,市场经济地位确立以来,在政府行政干预和金融手段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工业领域减排效果十分明显,金融业通过增加绿色信贷总量和大力调整信贷配给方式与结构分布,对促进节能减排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本论文对绿色信贷主体间行为博弈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制度的构建必须围绕银行进行.因为,与污染企业相比,对银行实施严厉监督和约束对于推行绿色信贷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强化对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只有在处罚力度大到威胁信贷资金安全时,银行才会从根本上关注资金投向的环境风险因素.对企业而言,只有将污染成本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成本要素,企业才会有积极治污的动力.因此,政府要通过税收减免、产业政策、财政补贴等方式奖励企业的治污行为,鼓励企业加大治污投入.另外,完善对监管机构激励约束机制也十分必要.

现实发展需要我们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绿色信贷制度.遵循“政府先导、激约相容、立体推进”的指导原则,本文构建了我国绿色信贷制度体系.总体方案包括制度规划、制度目标和制度原则三部分内容,绿色信贷主体包括政府(含监管部门)、银行机构、企业,主体内容包含绿色信贷组织体系、绿色信贷决策机制、绿色信贷执行机制、绿色信贷监督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绿色信贷工具选择六项内容;并需要依靠产业、财政政策以及法律等作为支撑和保障.

本文研究成果不但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环境金融理论体系,拓展了绿色信贷研究成果,而且从实践层面为我国绿色信贷制度体系的建立,增强信贷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成效,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可以为环境保护部门、*银行等金融管理机关和金融机构等部门,制定和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并拓展政策思路.

第四篇绿色金融论文范例: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

绿色经济是遵循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以实现经济的生态化为目标的经济.绿色经济的本质特征决定绿色经济应有自己的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绿色经济运行应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主导,计划机制为辅助,生态机制与道德机制为有益补充的多元配置机制.制度是机制发挥作用的保证,而制度建设是系统工程,牵涉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文章对涉及绿色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几项制度进行研究,包括绿色企业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政府采购制度和绿色消费制度.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进一步发展,文章对上海绿色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绿色经济在我国作为新生事物,要想较快地发展,就必须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围绕上述有关问题分六个部分展开论述:

(1)绿色经济的相关理论概述.在环境与经济发展发生冲突后,很多经济学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研究问题的思路、出发点等的不同,在处理环境与经济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理论观点.本文分别对马克思主义绿色思想、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从中既可以看到人们在认识环境与经济上的共性,也可以了解其不同之处.最后,对绿色经济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归纳.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方法论,只有明确的理论体系,才能服务于绿色经济的实践.

(2)国外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借鉴.绿色经济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国外发达国家较早地步入了工业化时期,也因此较早地注意到环境对于经济的影响,并设*度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借鉴国外绿色经济发展在机制与制度上的经验,对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不仅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入手,而且,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新加坡等的经验予以关注.因为,在环境与经济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追求的利益也有些区别,所以,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对我们更有价值.

(3)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机制与制度缺陷.90年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生产、生活所依赖的生态环境被严重地破坏,层出不穷的生态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生态灾难是利益即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牺牲了生态环境.在这利益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矛盾,就是我们的经济机制和制度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机制与制度失灵了.

(4)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机制构建.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绿色经济发展既要符合传统经济的效率性,又包括传统经济所不具有的生态性.因此,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就有着自己的特点.从机制建设上包括市场机制、政府机制、道德机制、生态机制四种形式,但四种机制发挥作用的层次不同.其中,市场机制是主导,政府机制是辅助,生态机制与道德机制是重要的补充.企业是社会的生产者,传统经济与绿色经济都不能改变企业的营利性.政府机制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道德机制与生态机制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特有机制,但囿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可将其作为补充机制.

(5)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制度构建.制度是机制的保障,所以,绿色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的创新不是对外国制度的照抄照搬,我们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国情的基础上.文章从绿色企业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政府采购制度、绿色消费制度四个方面展开制度建设.当然,绿色制度创新是系统工程,但制度建设有主有次,因此,选择了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相对作用较大的四个方面,详细展开论证.

(6)上海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我国绿色经济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论文选择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上海作为实例,希望从实践的角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城市管理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也符合库兹涅兹的“U”理论中开展环境治理的节点,文章以御桥生活垃圾处理发电厂的运营为例进一步分析.上海在绿色经济方面的发展无疑为我国其他地区树立了典范,对其他地区起到巨大的促动作用.

第五篇绿色金融论文范文格式:论环境治理的金融工具

以发展经济为动力是环境金融的初级状态,而以全球环境治理为目的的环境金融则直接指向了人类与自然的共赢,前者是现有的环境金融研究通常所采之路径,相比而言后者则较少有人探讨.环境金融应当定位于做为环境治理工具之一,对环境金融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要力图在呈现当下研究中已经予以关注的环境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之外,从环境治理功能这一角度挖掘环境金融与环境治理的内在逻辑关联.从环境金融的概念、特征以及类型为研究起点,分析论证环境金融产生与运行的理论基础以及环境与金融、环境金融与环境治理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包括环境金融的主体及定位、环境金融法律价值、法律原则、法律规制及实践、环境金融发展困境及应对在内的、对环境金融作为一项创新型环境治理工具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从法学视角特别是环境法出发,赋予环境金融更多的“环境”色彩,将现有研究的侧重点从“金融”拉回到“环保”上,从经济学扩展到法学研究之中,使环境金融的目标更为清晰,明确其目标是将金融机制作为环境治理的手段之一,以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分析环境金融与绿色金融、碳金融等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总结环境金融的基本特征,并按现有的环境金融交易形式对其进行了分类.“绿色金融”的内涵与外延都明显小于囊括但不限于投融资、环境信托、环境基金与保险、环境资本证券化与环境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在内的“环境金融”;“碳金融”是环境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金融领域被应用最广、讨论最多的环境金融类型之一,它是环境金融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延伸出的分支.环境金融作为一项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金融创新,有其特定的属性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这种特征可以概括为环境金融的利益相容性、战略治理性、高风险性与国际性.按照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模式、以不同业务类型的金融机构和资金流向为标准,结合现有的环境金融交易实践,可以将环境金融的交易形式划分为以下几类:投融资信贷类、环境基金类、信托类、资产证券类、保险类、保理类以及其它结构性理财产品类.

第二章分析了环境金融产生的理论基础:环境价值理论、货币环境价值论、环境产权理论、利益衡量理论、环境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都是环境金融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石.环境治理一直被视为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这种观念未能充分看持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与产权属性,环境的价值缺省是环境问题的一大重要经济引因,环境金融则是挖掘与重现了环境价值,使之不仅可以以权属明确的产品形式流通交易,还能转换与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环境金融之所以成为低碳时代的一项重要金融交易,就是来源于用于交易的环境要素可以被计量并且直接表现为货币化的价值形式,环境金融就是在环境产权和排放权理论的基础上,将环境要素的价值以信用货币、证券等方式进行量化并拿到金融市场中进行交易,将环境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这种转化的实质就是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行为中获利,它改变了过去的以污染环境、耗损资源来获利的模式,是一种新的互利*易;环境治理的发展,让人们进一步思考及重新界定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在环境领域的相互关系,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使政府“一元独占”向政府、市场主体、公众“三元支撑”的趋势发展,环境金融是治理理论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创新机制;在环境金融的具体内容上,新公共服务理论表现为:在环境金融决策和管理上,政府只起引导作用,要建立环境金融自主融资、自担风险的市场机制,避免行政过度干预.

第三章研究环境金融参与环境治理的功能、价值及相互关系.环境金融的实质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创新型环境治理方式,因而要从环境治理的功能性上分析它的基本功能与核心功能;对环境与金融、环境金融与环境治理这两对关系的解析可以较为完整的展现环境金融与环境治理的互动,二者的良性互动和相互结合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虚拟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又能减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现各类利益的协调,减少环境治理阻力,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保护环境.在实现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做到正义与公平地发展,通过对发展低碳经济和参与环境治理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进行解析,进一步总结出环境金融作为环境治理手段的工具理性与内在价值,强调了环境金融应以公平正义与效益效率作为其价值核心.

第四章,环境金融的法律主体及角色定位.主体作为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类法律关系或者法律部门要首先确定的,环境金融作为一类新的法律行为,其本质仍然是市场交易与管理的行为.环境金融的法律主体应当包括交易主体、服务主体和监管主体.其中交易主体主要是指环境金融市场上的产品供给者与使用者;最典型的服务主体是环境产权交易所,此外还有金融经纪公司、提供金融产品的有关银行、期货交易市场以及审计、会计和律师服务机构等;监管主体则主要是指政府行政部门,主要包括金融行政主管部门与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处于监督方地位的政府行政部门运用公权力对交易行为进行管制、督促交易信息的披露及准确性与时效性,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等.

第五章,环境金融的法律规制及实践,这一部分将从国际与国内两个层面展开论述.环境金融国际法律的适用主要有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际组织的相关声明、行业自律性文件、环境金融政策战略以及非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具有行规性质的规则与建议等.国际环境金融实践除了被人们广泛讨论的碳金融交易之外,还主要体现在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都设置了相关的环境机构.此外,本章还将运用比较法的研究方法,详细介绍美国、英国的环境金融立法与实践.我国的环境金融法律规范以政策为主要表现形式,这是我国对发展环境金融的现实要求所作的积极应对,但是这些“政策性”立法都存在着如立法层次低、可操作性不够强、内容不全面等的缺陷.在实践层面,我国目前已经和正在筹建的环境交易所多达100多家,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发展相对其它环境金融品种而言是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但是目前我国尚未赋予碳排放权商品属性,也没有形成碳排放权的分配机制,环境金融在我国也是刚刚起步,市场规模和作用都比较有限,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第六章分析了环境金融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所面临的困境,作为参与环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金融在全球的发展都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这些困境主要源于法律基础不完善、监管缺位、法律风险、法律的全球化与金融主权与监管本国化的不同步等.法律制度的确立对环境金融的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环保成本高、违法成本小”的现状,这使得很多企业不愿对环保进行投入,更莫谈参与环境金融,因而导致了环境金融的发展陷于停顿和无奈,打击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如何引入制度激励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也是环境金融需要加以突破并摆脱的掣肘;环境金融的风险具体表现为商业风险、实体风险和监管风险,特别是环境与金融捆绑后出现的以环保为名追逐资本利益为实的道德风险要引起重视.在社会责任投资、环保基金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监管仍然保持国家法律产品的形态,适用于环境金融的国际法律规则主要是在正式国际法缺席背景下产生的例如责任投资原则、赤道原则等自愿性规则及机制,环境金融规范的不完善使得其执行性大打折扣.

第七部分重点论证了环境法对环境金融的回应.从环境法基本理论及现有制度出发提出了环境金融的法律原则、环境金融参与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设计以及现代环境法的进化.环境金融的法律原则在于它首先是规则制定的来源和依据,体现着规则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通过整合各法律部门对环境及金融的相关规定,可以作为环境金融法律管制原则甚至可以成为今后制定单独的环境金融法立法原则的主要有:国家主权原则、全球合作原则、可持续金融原则、责任投资原则、安全与公平原则、信息公开原则.在环境金融制度设计上主要涉及到的环境金融交易市场的法律制度完善,这部分内容主要有环境金融合法性的确立、责任投资制度、通过发展金融基础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逐步自由化以及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来实现环境金融的市场完善;环境价值核算体系的建立、通过设立*化的全球金融与环境规则制定程序、在国家主权与国情充分结合的前提下建立全球共同治理的*化参与机制、利益激励机制与风险管理的配合.在这些原则与制度的分析之上提出现代环境法应当完成从对立到共赢,从维护到创造,从管理到治理的三大转型.

这篇绿色金融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绿色金融引用文献:

[1] 绿色金融论文题目大全 绿色金融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2] 绿色金融英文参考文献 绿色金融专著类参考文献有哪些
[3] 绿色金融论文提纲范本大全 绿色金融论文提纲如何写
《绿色金融论文范文参考 绿色金融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绿色金融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