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河南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现状

主题:务工人员子女上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5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子女务工人员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子女务工人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子女务工人员论文范文

务工人员子女上学论文

目录

  1. 一、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2. (一)研究的主要背景和内容
  3.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4. 二、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
  5. (一)农村留守学龄儿童教育情况分析
  6. (二)跟随父母到城市就读孩子情况分析
  7. 三、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主要约束
  8. 四、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建议
  9. 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杭州公办小学报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家长要提前一年准备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地区存有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正向城镇转移,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也愈来愈突出.通过了解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分析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也被称为“流动儿童”、“农民工子女”、“流动农民适龄子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等,主要指随父母移居城市上学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自己的家乡源源不断地涌入日益发展的城市和产业集聚区,不断调整的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日益加快的城市化步伐,进而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民工潮”.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村人口众多,截至2013年底已有外出务工人员2 660万.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也愈来愈突出.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面临的困难很多,如,缺乏家庭、亲属的人脉基础,又缺乏住房等物质支撑,文化水平偏低;收入偏低,经济层面受到歧视,使其难以立足;缺乏城市人享受的政策优惠、户籍制度屏障,借读费高昂等问题.作为弱势群体子女,他们能够享受到的义务教育权利更是受到限制.因此,深入研究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中小学义务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主要背景和内容

第一,教学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学校管理的缺失.我国城市有专门的小学、初中接受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但这些学校往往都存在学校管理缺失的问题.外出务工子女流动到城市,就自动放弃了其接受当地政府义务教育的权利,让原居住地政府承担这一责任实属鞭长莫及.而对于流入地的城市政府来说,外出务工子女既无本市户口,又非本市居民,因而也不关心他们的义务教育问题.外出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在流入地政府与流出地政府之间相互推诿,造成了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外出务工人员子弟义务教育的“真空”状态.虽然现在大部分城市都有民工子弟学校,但这些学校往往在师资力量和设施条件方面比起公立学校都有一定的问题.

第二,教育经费短缺.义务教育的阶段经费是由地方政府来负担的.而流动儿童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所以就没有办法享受到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公立学校的门槛过高,高借读费让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望尘莫及.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发展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畴,按照学校实际接收人数和预算内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拨款教育经费势在必行.

第三,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父母往往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工作忙,收入不高,没有时间和金钱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他们不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参加各类补课班和兴趣班,这也使得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有限.

因此,为更深入地了解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义务教育的现状,本文对河南省中小学的资源配置、教育经费和务工人员子女自身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首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运用统计学中抽样调查的方法,先后在河南省周口市区、鹤壁市浚县和淇县、郑州市区、上海市区等5个地区,对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研究数据,调查人数3 421人,真实有效地反映了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其次,横向对比调查.对比调查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跟随父母在务工地接受教育状况,与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状况的差异.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环境、特长培养和交际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做出对比分析.

最后,整理数据分析.统计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实证分析的结果将明确上述各因素具体在多大程度上能使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状况得到改善,为政府和社会改进与完善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

农村流动人员子女就学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留在户籍地就读.由于一些流动人员工作不稳定、收入较低等因素限制,他们没有能力将子女接到城市读书,只能留在当地就读,这就是留守儿童.二是随父母到城市读书.一部分流动人员在城市有相对稳定的职业和较为客观的收入,可以将子女带到一些公立学校借读或在一些民办学校或农民工学校读书.本文依据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这两种就学形式展开调查和研究.

(一)农村留守学龄儿童教育情况分析

在众多问卷调查中,筛选出491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有35%的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主要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影响成为影响他们教育状况的三大因素.

第一,家庭监护严重缺失.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形式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和教育.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此外“代沟”明显,精力不济,祖辈教育程度脱节等原因也制约着孩子的教育.另一种形式是上代监护教育,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和教育.由于监护和教育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对监护人员的学历情况调查发现,仅有25%的监护人有初中以上学历,可以轻松辅导小学低年级课程,剩下的75%都无法很好地对孩子进行功课辅导.而这些孩子的家长绝大多数都具有初中以上的学历,可以在工作之余辅导孩子的学习,这对于跟随父母一起务工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大优势.因此,跟随父母一起务工的孩子无疑可以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得到更多的关注.

第二,学校教育不科学不公平.这主要表现在学校环境管理和教育资源分配上.一方面是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虽然81%的留守儿童可以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7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认为,相比较于跟随父母外出务工的儿童来说,一些教师对留守儿童学生采用一种“只要不出事,遵守学校纪律,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态度,放任这些学生的行为.这就可能使儿童对学校产生消极情感,与老师、同学关系疏远等,从而影响其学业行为和成就,进而造成辍学、心理障碍等现象.课题组用“社交能力”、“好朋友数目”及“交朋友的目的”等项指标来测量,超过50%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这种性格和心理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导致的. 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资源的影响.对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所读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调查,有65%的人认为学校基础设施不齐全,更有23%的人认为教学设备缺少.也就是说近九成的人认为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北阳镇及其卧羊湾村、西裴屯村、史庄村、王庄村等村和浚县卫贤镇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乡村学校设施不齐全,每个学校狭小的图书室中的书籍十分陈旧,许多书籍是捐赠的旧书,并且有的不符合义务教育年龄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的学校没有互联网,有互联网的学校一般只有教师能使用,没有条件让每个孩子都学习使用.还有在一些寄宿学校中,学生住的还是十几人一间的大通铺,卫生条件令人堪忧.再者,就是教师资源.在条件较差的乡村学校,教师普遍年龄偏大,许多教师不懂英语和互联网的使用,学校的实验、美术、音乐等课程只存在于课程表上.条件较好的乡镇学校,也留不住教学水平比较高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一般会被条件更好的县市一级学校挖走.因此,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加剧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杭州公办小学报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家长要提前一年准备

第三,社会不良习气影响较大.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在淇县西裴屯村和卧羊弯村的调研中发现,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的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大量招徕在校学生.小学生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农村的“闲人”太多,论文范文风盛行,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对外出务工人员一年中大概能陪孩子的时间做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98份,其中有效问卷491份.设置了3个月内、3个月至半年和半年以上3个选项,其中有238人选择了3个月以内,占一半左右;169人选择了3个月至半年,占三分之一以上;剩余只有84人选择了半年以上,不到20%左右.也就是说,留守儿童中有80%以上的孩子父母每年陪伴他们的时间不到半年,其中有50%的孩子父母陪伴时间不到三个月.

(二)跟随父母到城市就读孩子情况分析

课题组向郑州市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和上海市的河南商会,分别发放了针对孩子和针对家长的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后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与务工所在地的城市居民子女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也反映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家庭教育重视不够.与城市孩子相比,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教育方式不科学,教育方法单一.家庭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家长往往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够.农民工家长忙于工作,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也很难对子女的学习提供帮助.一些进城务工人员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或工作时间比较长、经济条件差等原因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少关心辅导子女的学习.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调查,有61%的孩子认为父母经常关心自己的学习,37%的孩子认为父母偶尔关心自己的学习,而2%的孩子认为父母从不关心自己的学习,这对其子女的成长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义务教育成本较高.调查发现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比城市子女上学论文范文高.务工人员家庭收入与务工城市居民相比,收入普遍偏低,所以他们普遍难以支付子女所需的基本教育论文范文.公办学校除了应交的课本费外,还有很多其他隐形的论文范文(如,服装费、午餐费、班费、春游费等),务工人员家庭的低收入难以支付其子女的教育论文范文.与流出地学校教育相比,务工人员子女所需的教育论文范文普遍偏高,流入地学校的学习条件、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等都要论文范文于流出地政府,相应的教育论文范文就要比流出地高,这就给务工人员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务工人员还要承受子女接受教育所支付的额外论文范文,即借读费、赞助费等,而且这部分论文范文有时还比较高.虽然国家规定借读费不准收,但是仍然进行隐形交易.同时,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找关系、走后门也需要一笔论文范文支出.

第三,公办学校接受能力有限.由于务工人员的子女较多,公办学校接纳能力有限,所以部分务工人员只好将其子女送入条件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这些学校往往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问卷结果显示,77%的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只有23%的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来源复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不是很高.这类学校的教师有的是乡村教师,有的是转岗而来的,有的教师自身不过初中水平,大部分无教师资格证和任职资格证书.他们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经历,这些会使务工人员子女的成绩没有保障.但务工城市的补课论文范文往往较高,务工人员子女不能像城市孩子一样把学校学习的不足通过课外补课来补足.根据调查问卷得出数据,只有26%的务工人员子女参加了辅导班和兴趣班,而剩余74%的务工人员子女没有参加.

三、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主要约束

第一,河南省随父母外出务工在城市就学的子女缺乏同城市人同等的权利,很难享受到当地的政策优惠.同时,户籍制度屏障带来了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入学困难、手续复杂、借读费高昂、升学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外出务工人员流出地政府与流入地政府提供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公共产品的权责划分不明确.

第二,河南省未随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亦不乐观.从调查数据可知,留守儿童入学率较低、入学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性格发展不完善.这一方面与他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短、缺乏监护人的有效监护及父母的爱护、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特殊情况的关心与照顾不够、政府缺乏对其相关物质与制度保障的提供有密切关系.

第三,目前地方政府和社会媒体往往重点关注到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异地高考问题,而忽视了基础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人们只看到了学校教育中的经济壁垒(借读费)和情感壁垒(外来歧视),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对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的月收入状况、孩子教育支出、监护人文化程度、学校基础设施等多项指标对比分析,认为家庭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教育非常重要,揭示了外出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的乱象和社会教育的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外出务工子女在教育上融入务工城市,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四、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建议

首先,政府要调整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扫清制度障碍.根据国家政策,义务教育是根据户籍制度规定由户籍所在地政府提供本地居民的义务教育,即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具有对外的排他性,同时由于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竞争性.因而,对于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义务教育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用产品.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户籍与所在地分离的特殊性,使得跟随其外出的子女很难进入另一地区的义务教育产品提供的体系,因而需要政府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出台相关政策,厘清外出务工人员流出地政府与流入地政府提供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公共产品的权责划分,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扫清制度障碍.

其次,外出务工人员流入地应有效利用教育费附加,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教育费附加是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附加费.其作用是发展地方性教育事业,扩大地方教育经费的资金来源.教育费附加是国家为扶持教育事业发展,计征用于教育的政府性基金.据调查,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普遍纳入了其务工所在地,因而外出务工人员流入地应有效利用教育费附加,充分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最后,对于未随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当地政府应提供相关物质与制度保障.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发展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畴,按照学校实际接收人数和预算内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拨款教育经费.同时设立务工人员子女专项补助,改善其生活状况.(基金项目: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CB054)

参考文献:

[1]邢文会.河南省流动人口现状分析与建议[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2]秦爱红.关于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对策探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

[3]朱凤丽.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社会学分析[J].福州党校学报,2006(5).

[4]孙向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与地方政府作为的个案研究:基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红蕾工程”的实地考察[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5]允春喜,王爱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6]王富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11).

[7]刘荃信.完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机制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3).

[8]金鑫.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浅谈[J].财经界,2007(4).

[9]黄晓峰.流动状态下的公共产品供给: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J].经营管理者,2009(19).

[10]祁雪瑞.“多重流动”境况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11]仲泠然.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 创建和谐社会[J].科技经济市场,2007(7).

[12]邱云慧.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6(9).

(责任编辑 马志娟)  

总结:此文是一篇子女务工人员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引用文献:

[1] 最新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论文选题参考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论文题目怎么定
[2] 热门教育子女论文选题 教育子女论文题目怎样取
[3] 比较好写的农民工子女教育论文选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河南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现状》word下载【免费】
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