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其当代意义

主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1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生态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生态马克思主义方面论文范文。

生态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目录

  1.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2.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内涵
  3. (一) 主体生态观
  4. (二) 辩证生态观
  5. (三) 和谐生态观
  6. 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问题(一) 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
  7. (二) 温室效应
  8. (三) 对“三农”问题的制约
  9. 四、实现生态和谐发展的对策
  10. (一) 坚持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带动生态保护
  11. (二)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优化生态结构
  12. (三) 统筹社会与自然,营造“三农”和谐生态
  13. 四、结语
  1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川农学子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环境生态班-其他专业第13组 否定之否定规律

文/乔洁 张俊茹 乐腾

【摘 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是科学的生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它为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建设生态文明行动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当代人类的时代困境及实现生态转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生态哲学;“三农”问题;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作者简介】乔洁,石家庄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张俊茹,河北省烟草专卖局,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乐腾,石家庄经济学院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表现为生态危机的出现和不断扩大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危机,是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产物.近代工业文明以来,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度开发利用,导致了全球化的生态危机.要摆脱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便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挖掘与发展,并最终形成了理论体系.

从20世纪30年代起,世界上相继发生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当环境问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现在人类面前时,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才真正对它关注,而这一时期也只注意到工业污染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农药污染带来的生态危机对人类造成了巨大危害,导致了各种疾病,人们因此才提高了对环境的认识,把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世纪中叶,世人初次从太空看到了地球,更看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面临着繁荣与萎缩的双重景象.现代高科技冲击整个世界,世界经济、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但其负面作用也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环境污染、气候异常、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甚至有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从当代环境问题出发,探讨建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可能性,在生态理论基础上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理论是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中国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生态理念必然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视阈,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是科学的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它是由主体生态观、辩证生态观、和谐生态观等部分构成的理论体系,具有人本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基本特点.生态观是人类对生态问题的总的认识或观点,这些观点建立在生态科学所提供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并在人类与自然全球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哲学世界观的概括,能够用以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本思想.

(一) 主体生态观

主体生态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和“自然中心主义生态观”其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创立的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中心主义生态观”.“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其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①;“自然中心主义生态观”认为自然界是世界的中心和实质,一切自然物都具有天赋的生存权利.马克思、恩格斯既不赞成人类中心主义,也不赞成自然中心主义,在马克思看来,人是生态世界的主体,而生态环境则是客体,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否从主体出发研究生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所讲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研究生态问题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离开了人,生态环境就失去了研究意义.马克思明确指出:“被确定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无”②.可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出发点.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正是主体的实践创造了现实的生态世界.

(二) 辩证生态观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生态问题,科学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了辩证生态观.在马克思看来,生态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持续发展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马克思明确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可以把它们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③.用辩证生态观看问题,一方面,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环境又是相互作用的.人类实践改造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又改变人.生态环境的改变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致的.现实的生态世界是人化的自然,“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④.辩证生态观既是科学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生态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生态哲学,它与形形色色的人本主义生态观在本质上存在着原则性的区别.它以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价值目标,以社会生产方式或经济形态的发展为核心,把握到了生态系统本身的发展过程;它通过考察自然史与人类史的发展,看到了人与自然如何从同一到分化最终走向新的统一的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然性,体现出一种新的生态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辩证法涵盖了生态系统的整体与部分、普遍与特殊、斗争与和谐以及物质与精神等不同层面的辩证关系.

(三) 和谐生态观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长久以来,人类已经形成了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人类不断地强调征服和改造自然,结果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人类自身造成的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似乎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但实际上,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才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再加上现代工业文明对这种发展观的强化,才造成了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特殊表现.所谓和谐,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⑤.指的就是,只有和谐,才能产生新事物,如果类同,事物就不能继续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环境必须和谐相处,才能生存和发展.首先,人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人产生于自然,成长于自然,归宿于自然,人与自然界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其次,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解释为变革的实践.人类必须用和谐协调的观点去从事实践活动,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恩格斯曾经警告,现代工业的发展,造成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因此,必须用和谐生态观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由主体生态观、辩证生态观、和谐生态观三部分构成的理论体系,其中,主体生态观是基础,辩证生态观是核心,和谐生态观是灵魂,三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问题(一) 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

水是生命的源头,中国占世界平均1/5 的水源,但据有关方面调查,全国有41%的人口喝不到清洁的水,3.6亿农民缺水喝,在全球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中,中国排在前十名.水源枯竭更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近年来,我国的江河、湖泊也受到严重的污染影响.长江成为最大的排污沟,据有关方面材料统计,全国两万多家化工企业分布在长江沿岸的就有9000家,占全国的45%;三峡库区有大中型工矿企业3000多家,化工厂有2000多座,这些企业不仅污染严重,而且为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埋下了严重隐患.

水土流失对自然生态和农业生态造成极大破坏.首先,造成土地贫瘠,破坏耕地,毁坏良田,导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其次,水土大量流失,大量的泥沙注入江河,使江河湖床淤积,河床增高,导致洪水泛滥,发生洪涝灾害;再次,造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恶化,加剧农业的欠收和农民的贫困,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二) 温室效应

近百年来,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等.全球气候变化的幅度已经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引起虫害加剧,对农作物造成威胁,如果气候继续变暖,可能造成地球上30%~40%的物种毁灭.全球环境恶化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从生态的单一化向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正从局部地区范围蔓延到全球,如温室效应、臭氧层损耗、酸雨等影响遍及世界每个角落,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紫外线辐射增强等后果,其危害涉及到全球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导致耕地日益缩小.生态环境的单一化开始只对森林、湖泊、草原、农田等环境产生危害,而现在的影响则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直接关系到环境、生态、健康、经济、社会等方面.

以酸雨为例,我国的大气污染以酸雨的危害最大.目前,我国酸雨污染正呈急剧蔓延的势头.由于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我国酸雨区面积不断扩大,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华南、西南酸雨区.近年来,又逐步形成了以长沙、南昌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还有以厦门、上海为中心的华东沿海酸雨区.再以氟利昂为例,氟利昂在十几年前被认为是一项制冷技术领域的重要发明,后来却证实其对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危害的臭氧层具有破坏性的攻击作用.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川农学子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环境生态班-其他专业第13组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 对“三农”问题的制约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相继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问题与解决“三农”问题关系重大,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的矛盾是当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保护自然生态和对耕地的合理使用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内容.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解决“三农”问题,同时必须处理好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关系.土地资源、水源、气候的协调构成生态农业的基本条件,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问题,都会给解决“三农”问题带来巨大危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实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四、实现生态和谐发展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已成为其发展的最新生长点.研究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作用也是双向的,既可以吸取生态哲学的最新成果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同时也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和辩证方法促进当代生态哲学的构建与完善.

(一) 坚持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带动生态保护

要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能只看到经济发展,还要看到绿叶成荫、环境优美的生态.要重视土地、岸线、海线等资源的使用效率,还要注意工业布局程序.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的时候,要注意环境和生态的协调.搞好生态环境的建设,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是竞争力,创新是竞争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竞争力,应关注经济发展背后那些深层次的东西.必须把环境保护、环境处理纳入干部考核制度,从市场、法律、行政上加强节约、减排措施.地方政府要通过法律手段,对那些“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进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早就提出,要把环境污染处理定为基本国策.要加强执法力度,加强科学决策论文范文化,对于涉及到群众利益的重大工程,必须实事求是,深入征求群众意见,必须吸收群众参加到工程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中来,要从制度建设和立法角度来考虑,加强决策论文范文化.在处理水质污染过程中,要做到措施到位,提出量化指标.一是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法制体系,制定科学的水土保持规划;二是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和对天然林的保护,加强对河道坡地的管理和水利设施建设;三是控制人为造成水土流失,支持和保护江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承载能力,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统一.

(二)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优化生态结构

从生态哲学的社会视阈解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致力于生态文明的制度性建设.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产生二氧化碳)、少开汽车,同时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二氧化碳主要是由海洋浮游生物吸收的).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 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另外,应利用不产生污染性排放物、不产生二氧化碳尾气的清洁能源(如核能、氢能等) 代替传统的矿物能源.

目前,国际上开始试行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税即碳税,它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实用又可行,应当应用于世界各个角落.

(三) 统筹社会与自然,营造“三农”和谐生态

土地资源、水源、气候的协调,构成生态农业的基本条件,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系统工程,如果这个系统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都会给解决“三农”问题带来巨大危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实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处理好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统筹兼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至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环境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问题与解决“三农”问题关系重大,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的矛盾,是当前地方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四、结语

马克思关于合理调控人类的实践方式以追求和实现自然界的正价值的思想,以及通过协调人—自然—社会的关系来实现它们的整体协调与和谐发展的思想等,可以为我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改善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处理好社会关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前提,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发展中物质财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以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界相互协调、和谐共生才是现代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注释

① 余谋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7 期.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335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66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326 页.

⑤ 《国语·郑语》.

参考文献

[1]论文范文.中国论文范文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Z].2012.

[2]论文范文.在中国论文范文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Z].2007.

[3]张国玲.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呼唤绿色思维[J].生态经济,2008,(10) .

[4]翼术明.科学发展观之协调发展的生态哲学解读[J].沈阳大学学报,2007,(5) .

[5]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夏明芳)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引用文献:

[1] 城市生态学论文选题 城市生态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2] 环境生态学论文选题 环境生态论文题目怎么定
[3] 最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标题怎样定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其当代意义》word下载【免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