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福利经济学的分配之困

主题:福利经济学理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4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福利经济学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福利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福利经济学论文范文

福利经济学理论论文

目录

  1. 一、福利经济学的分配主张
  2. 二、福利经济学的逻辑矛盾与实践困境
  3. 1.福利经济学理论上存在的逻辑矛盾
  4. 2.福利经济学存在的实践困境
  5. 三、西方主流经济学下福利经济学的分配之困
  6. 1.西方主流经济学决定了福利经济学在分配认识上的片面性
  7. 2.西方主流经济学决定了福利经济学分配手段的单一性
  8. 3.福利经济学分配之困使西方主流经济学“市场神话”破灭
  9. 福利经济学理论:9 第9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2

李红亮1,2,贾后明1

(1.河海大学,南京210098,2.南京理工大学,南京210014)

摘 要: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推进社会整体福利,但是由于福利经济学使用的“福利”概念的模糊性与抽象性,其研究方法与原则又过于依赖西方主流经济学,使福利经济学在逻辑与实践上都存在矛盾,无法突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框架,不能成为解决社会分配问题的指导思想.福利经济学的命运揭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配之困,表明西方“市场神话”在分配理论上的破灭.

关键词: 福利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分配理论;市场神话

中图分类号:F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972X( 2010) 10 - 0012 - 05

作为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福利经济学用西方主流经济学①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福利问题,把提升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作为评价经济活动效果的标准.但是,福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实现其预期目标,在逻辑上与实践上都存在着矛盾,不能解决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社会分配困境,反而暴露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为资本主义分配制度辩护的立场.

一、福利经济学的分配主张

西方主流经济学主张所谓的客观科学地描述和分析经济现象,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实证研究.这种思想不敢面对社会分配问题上存在的尖锐矛盾的利益斗争,也无法解释和解决社会矛盾.在分配理论上西方主流经济学继承了萨伊的三位一体分配说,借鉴了论文范文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最终落脚于马歇尔的要素市场论文范文均衡论.西方主流经济学用所谓的要素边际生产力贡献说明资本主义分配方式合理性之后,就认为分配问题已经从理论上讲清了,社会的收入分配由要素的市场论文范文决定.因此,除了要素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之外,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再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现实的社会分配关系比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所设想的和谐关系要紧张得多,劳资之间、资本家与地主之间、职能资本家之间、社会各成员之间都有着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了大量产品或财富,而社会大众的生活并没有明显改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一种可以改善整个社会生活状况的发展模式?因此,当马克思主义者提出要彻底变革社会及其分配制度时,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也试图从新的角度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可以改善社会整体生活状态,这种改善不是用传统的国民收入平均数的统计来提供一种社会福利增加的心理安慰,而是社会整体幸福感和需要满足程度的增加,这就出现了福利经济学思想.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分配理论上的困境催生了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就是试图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之外开辟社会分配问题研究的新领域,其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一是如何促进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的发展,而不是少数人的财富积累;二是如何使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实证思想在分配这一充满价值判断领域得到运用.

在福利经济学上最大胆的分配主张是来自庇古(A.C.Pigou),他最早系统地研究福利经济学,他界定的福利是指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即经济福利,而且可以用效用概念来理解福利.庇古通过货币计量的方式将主观效用或福利(幸福感)转化为货币单位,商品对人的效用或福利就可以用商品的单位论文范文来计量,正是基于这样的对福利及其计量方法的思想,庇古提出了这样的社会分配主张.但是,庇古均等化的分配思想触犯了富人利益,受到罗宾斯(L.Robbins)等所谓新福利经济学家的批判.这种批判把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研究方法归于规范研究,而西方主流经济学把带有价值判断的规范研究看作是不科学的,因此庇古的思想就这样被新福利经济学家归于旧福利经济学而加以取代了.新福利经济学不再提具体的分配方案,而是研究分配标准,即不同的分配方案哪一个更有效率.新福利经济学借用帕累托(V.Pareto)的观点来作为分配方案优劣的评价标准.帕累托认为,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起来.这一观点引申出了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和第二定理,这些定理要说明在完全自由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帕累托标准只适用于社会增量财富的分配,这种增量财富要么使一部分人受益,要么使所有人受益.因此卡尔多(N.Kaldo)和希克斯(J.R.Hieks)等人又提出了补偿原则理论,即当社会变革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受损时,受益人可以对受损人进行补偿,只要收益大于补偿就说明社会福利增加了.补偿原则本身很好,说明在分配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受益者对受损者的责任,从而体现社会利益的共享性.不过,新福利经济学家的补偿原则是虚拟的,他们认为只要社会整体发展了,并不需要受益者直接对受损者进行补偿,这些受损人终久可以通过“漏斗效应”从社会发展中得到补偿.但是,这种终久可以得到的补偿对受损者来说实在是太虚幻了,而不是简单的虚拟.②

从理论上看,福利经济学从经济学角度提示了福利问题的复杂性,也使人们对社会分配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其对分配标准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对公共福利实施方法的争论,在公共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福利经济学的逻辑矛盾与实践困境

福利经济学有没有突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传统,把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关注的市场、生产、效率和长期均衡等问题转向关注社会民生和个人的生活,从而开创新的社会分配理论呢?实际上这样理解福利经济学还言之过早.从福利经济学发展至今的研究成果来看,福利经济学不过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翻版,是主流经济学的方法、立场与观点在社会福利问题研究上的延伸,福利经济学自身面临着逻辑与实践的矛盾,使这门学科难以持续发展.③

1.福利经济学理论上存在的逻辑矛盾

福利经济学自从其诞生以来就不断受到内外部的理论批判,归纳起来其理论在逻辑上存在四个方面的矛盾:其二,福利与效用的概念矛盾.不管是旧福利经济学还是新福利经济学,其遵循的理论基础都是效用价值论,即将消费对象满足人的需要程度作为幸福指数,即福利.这种福利概念主观性强,与主流经济学使用的效用概念没有本质区别,而且容易与国家福利等向社会成员免费提供的社会福利等概念相混淆.④在理论研究中,庇古等人也逐渐地用货币效用来替代福利概念,说明福利一词的歧义容易引起理论上的逻辑矛盾.福利经济学中的“福利”需要度量,而这种可度量的福利不可能摆脱现实社会中货币这一价值尺度,因此福利经济学必然会将福利、效用与货币等同起来.但是,如果这样,福利经济学的“福利”概念的意义就不存在了,人们可以直接研究用货币形态来计量的社会生活变化,福利经济学的研究也就没有了价值.其二,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之间的矛盾.福利经济学从研究个人福利开始,用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来定义福利,研究的目标却是如何促进整体社会的福利水平,认为个人福利之和就是社会整体福利,个人福利水平的提高会表现为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这没有摆脱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和市场促进社会利益的思维模式.同时,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脱节表现在福利经济学研究中成了个人福利之和与社会整体福利之间的不对应.既不能简单地将个人福利的增进看作是社会福利的增进,更不能为了社会整体福利而牺牲个人福利.阿罗不可能定理指出了福利经济学在理论假设上存在的这一逻辑矛盾.其三,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福利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公平还是效率?如果是效率,福利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没有根本区别,因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如何有效配置问题,即效率问题.而如果以公平为研究目标,福利经济学为什么在研究中始终把效率作为提高福利的根本标准,帕累托最优是福利经济学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而帕累托最优是一具效率标准而不是一个公平标准.其四,规范与实证的矛盾.罗宾斯等人批评庇古的规范研究无助于这门学科的科学性,新福利经济学采取了更多的方式来避免价值判断.但是,如果没有价值判断,福利经济学存在的意义何在?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就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福利关系,即分配关系.由于每一个人的福利或幸福感都是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形成的,要依赖于别人的状况来进行判断,因此分配问题上没有对人的价值,人与人关系的判断,又如何研究福利问题呢?福利经济学规避规范性的价值判断,用模糊的福利概念界定人的需要满足的程度,但是对市场效率的推崇实际上也是一种价值判断.因此,如果不能明确地说明福利问题所涉及的*与价值问题,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必将走向末路.⑤

2.福利经济学存在的实践困境

在主流经济学方法和原则的要求下,福利经济学把效率作为福利增加的衡量标准,将个人自由选择、个人愿望满足的市场途径作为手段,这样必然导致所提出的分配方案在实践中难以施行.因为以公平为目标的分配方案都是以非市场手段推行的,这些方案与市场手段难以并行.

福利经济学在实际分配中提出的政策方案并不多,庇古的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方案只是用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说明了这一征税形式存在的必要性,即便如此,也还受到了指责,认为这一方案有杀富济贫带来社会福利下降的风险.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富人虽然占有财富多,但这是资本积累的来源,资本积累是社会财富增长的根本动力,均等化的社会分配只会削弱资本积累,最终影响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在福利经济学家不能改变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情况下,他们又将关注的目标放到了个人所得税如何转移的问题上.国家福利是个人所得税转移的主要目标,传统的国家福利是一种有选择性的社会保障,如向低收入家庭提供食品券等各种专项补贴,这些福利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手续繁杂,发放对象审核和发放成本高,而且很难解决低收入人群面临的各种困难,无法实现低收入者福利水平的最大化.同时,这些福利供给与享有者劳动与否无关,也会导致一些人冒领或依赖福利而有能力也不工作.因此,弗里德曼( M. Fried-man)⑥提出了负所得税的方法.由政府确定一个社会基本保障线作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在这个起征点之下的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不仅不用缴税,而且还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助,使其在自身收入的基础上得到与起征点差距的负所得计算的所得税补贴,从而保证个人或家庭的基本福利水平.负所得税提出的初衷是要将各种社会福利供给标准统一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福利供给与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直接联系,用一个基本的保障来解决家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与个人的劳动相联系,即利于计算和发放,又利于调动人们就业的积极性.但是,负所得税虽然从理论上说不错,但在实践中却没有一个国家实施过,因为这一措施也存在着同样的对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审核的困难.如要严格加以执行,也需要人们对负所得税享有者的收入进行详细的审核而且享有者的劳动收入越多,所得的负所得税越少,因此不劳动或少劳动的补偿越多,依旧不能解决劳动积极性问题.

福利经济学的分配方案在实践中还存在着手段与目标之间的矛盾.实行义务教育是社会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投入带来的社会整体福利价值十分明显.教育投入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成员的生存能力和收入水平,提高社会生产率,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因此,由国家向社会成员提供义务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措施,福利经济学不反对由国家承担社会成员的义务教育,但是对义务教育的提供方式提出了反思.他们认为政府直接提供的义务教育不是最优的,政府直接提供的义务教育虽然是免费的,但社会成员没有学校选择权或教育服务的选择权,政府主办的学校也没有竞争压力,实际教育效果并不好,因此不主张由政府直接向社会成员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福利经济学认为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福利必须要通过个人的自由选择和社会竞争,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从社会效率使福利价值真正得到体现.弗里德曼提出了教育券的方法,他认为应该由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券,社会成员用教育券的消费来选择教育,而学校也可以通过教育券的回收体现社会成员对其教育服务的认可,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改进教育服务水平.弗里德曼的教育券设计是教育市场化的一种方式,政府可以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但是要通过市场化的学校选择来实现教育的竞争和发展,这是市场效率在教育问题上的体现.教育券方案的目标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增进个人和社会福利,但是其手段却是市场模式,即希望在福利享有中给获得方提供自由选择,使提供方增加竞争与压力.但是,作为公共产品的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其福利分配的最大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福利提供方与接受方之间没有对等信息,因此相互之间存在着道德风险和过程成本.如果这一过程要用市场来解决成本问题,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这一过程的成本,因为义务教育的福利分配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市场,这种选择与竞争是人为设置的,这种人为设置的市场只会使福利供给的原来目标发生偏离,实现不了这一福利初始设计的目标.

三、西方主流经济学下福利经济学的分配之困

西方主流经济学延续了萨伊“三位一体”的分配理论,通过边际生产力分配说来为资本主义市场分配进行辩护,而对现实中的分配问题不进行研究,把现实分配问题归属于充满争议而无法达成统一的价值判断领域,即规范经济学领域.福利经济学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将主流经济学的方法与原则运用于这一领域,但是否定价值判断的福利经济学也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中,走向了自己研究目标的反面.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与原则局限了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框架下不可能开创有突破性的分配理论体系,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困境正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分配之困的表现.

1.西方主流经济学决定了福利经济学在分配认识上的片面性

福利经济学所研究的福利概念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所使用的效用概念同样是模糊与抽象的,使用模糊与抽象的概念只是为了掩盖他们只关注现象而不愿触及社会关系的研究实质.如果人的生活改善或幸福度增加都是福利增加的表现,就不能仅仅从货币或物质财富的角度对“福利”加以概括.当福利经济学将福利局限在经济领域时,此时的“福利”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效用价值就没有区别,增加福利就成了增加货币供给或实物供应,这反映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人的幸福目标追求的片面理解.阿马蒂亚·森(A.Sen)提出的“能力中心观”的福利思想,就是要说明个人幸福的获得不是物质或货币可以实现的,人的幸福不仅来源于经济收入的提高,还有被尊重与自身价值的实现、权利平等和人的解放.但是,资本主义权力架构和社会体制下要实现人的平等与解放是不可能的.在这种社会里,一切商品化和商品货币化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将社会生活物质化,物质财富货币化,社会分配只是对货币流向的一种功能反映.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内的福利只能用货币进行度量,要获得福利也不能没有交换,这种福利又如何能体现人的自由与全面解放的需要呢?福利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分配问题的认识片面性只能使其局限在狭隘的市场货币收入上转圈子,根本没有面对资本主义权力影响下的分配异化.

福利经济学理论:9 第9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2

2.西方主流经济学决定了福利经济学分配手段的单一性

福利经济学反对存量财富分配,也反对调整影响收入的权力架构,只肯定经济发展形成的收入变化.福利经济学虽然以整体福利提升为目标,但其手段却是基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个人选择与市场运作.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只有要素市场论文范文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而对政府的二次分配和社会慈善等第三次分配都视而不见,认为这些分配手段是社会政治或*问题而不是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因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一样,都是为了论证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决定作用,从而说明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合理性与自然性.但是,现实的市场根本不存在西方主流经济学所要求的完全自由竞争条件,市场是在现实社会权力结构中运行的.当现实社会的权力结构与市场相结合时,权力借助市场,把权力与市场相融合,因此市场分配不公正处处可见,市场分配强化了市场权力的结构和分配形态,越来越拉大了分配差距.西方主流经济学所讲的市场效率在现实社会中只剩下了理论假设的价值,由于市场引起的社会分配差距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社会冲突成本最终必将导致市场效率的丧失.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关注社会关系,包括社会分配中的人与人关系,只将分配作为资源市场配置的结果来看待,市场成了唯一的分配手段,反映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分配研究上为资产阶级辩护的立场局限和方法局限.西方主流经济学不研究非市场化和非权力化的分配模式,而国家福利和社会慈善组织提供的福利都是非市场化的分配模式,这些分配模式如果也采用市场模式,只能增加这种人为市场的运行成本,最终不能与分配要体现的公平目标相对应.

3.福利经济学分配之困使西方主流经济学“市场神话”破灭

西方主流经济学坚持市场在社会分配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市场分配是有效率的,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市场实现了各方的利益,体现了要素边际生产力贡献.因此,市场可以解决的应该尽量让市场来做,没有市场的也要创造市场让市场来做,市场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万能工具.在这种分配理论下,虽然有人提出政府和社会要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成为西方社会分配主导思想的情况下,西方主流社会总是以市场可以最终有效率解决而对此进行否决.而对从*角度确实需要社会给予救济的弱势群体,也是反复地用市场方法来说明这种救济对于市场效率的破坏,或者是这种分配过程中没有市场化而带来的浪费和无效率.总之,依赖市场进行分配,神化市场作用和市场分配的效率性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市场神话”在分配问题上的表现.但是,西方社会的分配实践和历史说明,库兹涅茨(S.S.Kuznets)的社会分配倒U曲线并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而是西方社会中无产阶级长期政治与经济斗争的产物,是国家和社会再分配的结果.因此,忽视社会的历史演进和阶级群体的分配斗争,只能使福利经济学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为资本主义现实分配体制辩护的工具,社会分配差距和由此引发的分配斗争必将使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市场神话最终破灭,也使人们认清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所谓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吴易风,李懿.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M].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李特尔,福利经济学评述[M].陈彪如,译.北京:商务印 书馆,1966.

[3]格拉夫,理论福利经济学[Ml.夏炎德,译.北京:商务印 书馆,1980.

[4]姚明霞.西方理论福利经济学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2001.

[5]陈燕.一种视角转换:福利经济学的*解读[J].哲 学动态,2004,(5):10 - 13.

[6]弟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l.张瑞玉,译,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6.

总结:这是一篇与福利经济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福利经济学理论引用文献:

[1] 容易写的福利经济学论文选题 福利经济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福利经济学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福利经济学参考文献怎么写
[3] 福利经济学论文大纲模板 福利经济学论文大纲怎么写
《福利经济学的分配之困》word下载【免费】
福利经济学理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