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位论文 > 文章内容

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参考 意大利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意大利文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2

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参考:多元与对话
  2. 第二篇意大利文学论文样文: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朗费罗诗歌研究
  3. 第三篇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模板:艾柯文艺思想研究
  4. 第四篇意大利文学论文范例:《三言》与《十日谈》比较研究
  5. 第五篇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格式:论卡尔维诺小说诗学

★100篇免费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意大利文学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参考:多元与对话

被誉为“英语诗歌之父”的杰弗里·,乔叟是英国中世纪著名作家.《坎特伯雷故事》是诗人的代表性作品;它集中世纪英语文学之大成,是一部奠定英语文学传统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学杰作.作品自问世以来的几个世纪里,批评家们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了阐释和解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巴赫金对话诗学理论,结合新批评、叙事学、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等批评方法,通过对作品的复调性、狂欢化以及互文性等多种对话现象进行分析来探究作品的多元对话性质以及乔叟创作思想与艺术手法上的多元与创新.

本论文由四个章节以及绪论和结语部分组成.绪论概述乔叟和《坎特伯雷故事》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研究价值和《坎特伯雷故事》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论证运用巴赫金诗学理论和现代叙事理论分析研究《坎特伯雷故事》中多元对话特征的可行性,并简述论文的论点及各章节的内容与结构.

第一章主要分析《坎特伯雷故事》的多元化特征.论文从《坎特伯雷故事》中叙事结构的多元化、叙述角度的多元化、叙事体裁的多样化以及主题思想的多元化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揭示出作品全方位多层次的多元化性质.诗人以中世纪朝圣框架叙述结构为主体,辅之以中世纪各种重要的叙述形式,使整部作品在叙述结构上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叙述角度上,作品运用诗人乔叟、香客乔叟和香客群体三种叙事人称的转换,从不同叙述角度展开叙述,增强了诗作整体上的多元与对话特征.诗人在《坎特伯雷故事》中使用中世纪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体裁,如浪漫传奇、市井故事、寓意故事、宗教故事等,而每一个文学体裁都有深厚的文学文化传统,因此体裁的多样化体现出作品中不同文化文学传统和思想观念的多元.最后,本章通过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中不同香客所讲故事体现的思想和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来论证《坎特伯雷故事》主题思想上的开放和多元性.


https://www.mbalunwen.net/yuzhou/92841.html

第二章致力于论证《坎特伯雷故事》的复调与对话性质.本章从对《坎特伯雷故事》中话语层面的微型对话分析入手,进而通过对香客们所讲故事的不同体裁之间的对话,《坎特伯雷故事》结构上的对话,以及作品思想文化上的对话来探究《坎特伯雷故事》的对话性.巴赫金认为,作品中众多各自独立而又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组成真正意义上的复调.在《坎特伯雷故事》中,作者没有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香客-叙述者,没有让他们成为自己话语的传声筒.诗人笔下的香客来自当时不同的社会阶层,代表各自不同的阶级利益,他们拥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并在叙述中表达不同的价值观念.乔叟将香客们各自讲述的故事结合在朝圣旅途中,通过他们的矛盾和冲突凸显他们之间的对话关系.

第三章着重研究《坎特伯雷故事》的狂欢化性质.作为巴赫金对话理论的重要组成,狂欢化诗学倡导一种对话和平等的精神,一种人文主义精神理念.乔叟身处时代变革的年代,既受到中世纪狂欢化文学传统的影响,又深受意大利早期人文思想的熏陶,而这共同成就了他作品里体现的狂欢与对话精神.《坎特伯雷故事》中狂欢和对话正是通过其狂欢化社会语境、朝圣旅程的狂欢化、广场语言的狂欢化,以及言语风格上的狂欢化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来.

第四章主要探究《坎特伯雷故事》的互文性对话.本章运用互文性理论和巴赫金关于互文性对话的思想来探究《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互文性,主要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与法国、意大利、古罗马以及宗教文学等中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化、文学传统及其代表流派、作家之间的互文对话,从而在文化、文学传统这一更深、更宽广的层面上研究《坎特伯雷故事》的多元对话.

论文结语指出,《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多元对话特征,即作品所蕴含的复调性、狂欢化、互文性等层面上的对话,实际上是中世纪英格兰多元文化社会以及中世纪英格兰文坛多元文学思潮的反映,具有深刻的文化和文学意义.

第二篇意大利文学论文样文: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朗费罗诗歌研究

朗费罗,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集大成者之一,戏剧家、翻译家、旅行作家,新英格兰文学的翘楚,是“世界文学”与彼时新兴的美国本土文学联结的枢纽.朗费罗的诗尚道崇德,辞畅意达、韵律优美,乐湛民心,因缘际会成为中国现代“新文学”界所传习的首批西方资源之一.本文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中审视探究朗费罗诗歌的踪迹及其(在美国)境内外的影响流布,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效用.论文由八部分组成.绪论回顾了本选题中西研究现状的同时,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意义等.第一章阐述了朗费罗诗歌理论与他的民族文学观、世界文学观.朗费罗“以诗论诗”,遍历诗歌创作论的各个侧面,为美国诗学建构贡献自己个性化的尝试.朗费罗的方法与目标形成了文体回环的意趣,既秉承了欧洲文化诗学的传统也具有中国诗论的言路.其次,笔者讨论朗费罗的诗歌艺术,它涵盖了朗费罗诗歌的文体、意象、风格、技巧等,再次,本章还讨论了朗费罗诗歌理论中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观,他提出“文学民族化,但是世界化更好”的观点超越其时代与文化语境,具有前瞻性.第二章聚焦于朗费罗诗歌创作与欧洲文学的渊源.欧洲文学是朗费罗诗歌理论与创作成熟的宏阔背景.笔者主要讨论了古罗马的贺拉斯、意大利的但丁、德国的歌德以及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对朗费罗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三章阐释朗费罗诗歌经典化及其在美国的影响.美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美国文学史家对朗费罗的完美书写积极推动朗费罗的声誉在美国的流布.在世界文学视野下研究朗费罗,朗费罗是欧洲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其后又成为美国后继文学发展的源泉之一:狄金森、惠特曼、弗罗斯特、海明威、福克纳、薇拉·,凯瑟等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朗费罗诗歌传统的熏染.第四章研究朗费罗诗歌在中国的影响,主要研究郭沫若、赵萝蕤、胡适、穆旦等对朗费罗诗歌的译介.论文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有很强大的外源性,世界文学共同体中不同的“他者”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必要的镜像,中国文学也以自己的审美先行结构主动选择、撷取世界文学的因子,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第五章探讨朗费罗与中国文学的双向形塑.笔者讨论了朗费罗诗歌创作中的中国题材以及他对中国的乌托邦想象.朗费罗的形象建构是通过中国文学史家、作家、翻译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他的“君子”形象契合中国儒家思想的内涵.论文以吴宓对朗费罗《伊凡吉琳》作品中形象的改编为个案研究探讨中国文学如何完成对朗费罗诗歌的形象塑造.第六章研究朗费罗诗歌在新世纪世界文学接受史中的地位涨落与未来的展望.论文从世界文学的视野探析了“矮化朗费罗之战”去经典化因由,寻找不同时期朗费罗接受效果变迁的源流.当下的世界诗坛依然需要借鉴朗费罗诗歌传统,构建多元而可持续的文学图景,从而引导当代诗歌在创新的焦虑与守成的持重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论文结语指出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后续研究设想.本论文的主要结论有:1.朗费罗汲取欧洲文学、亚洲文学的精髓,体现一种新理性精神:尊重他者、兼容并包、开放实践、确立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在世界文学背景下,探究朗费罗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共生与互动关系,有助于为中国文学从边缘文学走进主流文学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2.从世界文学新建构的学术史背景出发,论文发现正是朗费罗文学世界性因素使他走出美国,走向世界.他的双向建构既包含对世界性因素互文性吸收,也包含了朗费罗对外部现实世界的反馈.朗费罗是世界文学时间轴上的重要节点,既是先前世界的结果,又是随后世界的原因.3.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审视朗费罗,这位美国作家的形象必然产生“同情”的效果:既是一位友好的美国绅士也兼具中国文化品质的君子.4.当下的世界诗坛需要朗费罗诗歌传统来校验诗歌的创新的方向.写作在根本上是为世界守成.世界文学敬奉普遍的人性,只有超越个体生命的意义的作品才能获得世界文学的声誉.朗费罗诗学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和形式在21世纪测绘与构建新的世界文学图景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征点”之一.

第三篇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模板:艾柯文艺思想研究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 ,1932- ),当代著名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作家.他思想睿智、知识渊博,在哲学、美学、宗教、历史、文学批评等领域都有独特贡献.西方对其思想研究较为充分,并有大量成果问世.与国际学界艾柯研究繁盛的局面相比,国内研究则明显滞后,其文艺思想并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目前,除了翻译过来的艾柯的相关著作之外,国内尚无研究艾柯及其理论的专著,所开展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作品个案解读以及重要理论观点的引用.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存在诸多缺憾,其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艾柯文艺思想的某一方面,如符号学理论或小说创作的探索上,对其思想的整体研究并未全面展开.就研究方法而言,学者们大多采用的是具体的、细节性的研究方法,虽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并不能把握艾柯思想的全貌,因而也难以就艾柯在西方文艺思想史上的地位进行评价,更难以说清他对西方文艺思想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

本文力图为改变这种局面做出自己的努力:结合艾柯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分析背景、厘清概念、理顺关系,对其文艺思想做出学理性的系统阐释和评析.由专题研究入手,采用实证材料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完备地呈现艾柯文艺思想的全貌.同时采用*的宏观全景考察与内部的微观细密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在细读艾柯作品的基础之上,对艾柯思想内部的组织结构、符号学理论、阐释学理论、文学思想及小说创作诸方面作系统微观分析,同时把微观分析的结论置放于宏观社会历史全景中去考证,力图多元化多维度检视其文艺思想.本文还采用了历时概览与共时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艾柯文艺思想的发展进程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此外,用作品和理论相互阐释的方法去解读艾柯也是必需的,以其理论作品来阐释其小说,并藉此为线索去追寻艾柯思想的痕迹,尽量避免偏离“作者意图”而造成过度阐释的偏颇.

在国内,以英文材料为基础,在博士论文层次上对艾柯文艺思想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察,本文尚属首次.因而,本文试图通过以上集中的研究工作,将艾柯文艺思想较为全面系统地呈现在国内学术界面前,以期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艾柯在文艺思想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对其文艺思想中颇具特色的符号学理论、阐释学理论、小说创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发掘与透彻研析,希冀为当下艾柯研究提供可资交流的平台与借鉴的参照,打破目前艾柯学术成果囿于作品分析或理论阐释偏于一极的局限,通过对艾柯文艺思想较为完备的研究与集中的关照,使世人领会其作为经典思想家的真正价值,以期在前人的研究上有所发展,并为目前国内艾柯研究进一步拓展有所裨益.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导论部分简要概述了艾柯文艺思想在西方研究的现状,表明了艾柯在西方重要的地位,彰显了其重要思想价值.同时分析了我国艾柯研究现状,即资料的局限与研究的匮乏对拓展国内艾柯研究提出了新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创新点和逻辑结构,藉此建立研究的科学平台.

第一章分析了艾柯文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考察了其文艺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而梳理了艾柯文艺思想的发展历程,这是了解其文艺思想全貌的前提,也是本文的逻辑基础.

第二章探讨了艾柯的文艺符号学理论.这一章分析了艾柯关于符号本身的理论、代码理论与符号生产理论,力图在展现其符号学理论全貌的同时,客观审视其符号学理论的价值.

艾柯的符号学理论吸收了索绪尔和皮尔斯两大符号学派的思想,在符号学的意指作用和通讯作用之间、在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之间采取折衷主义立场.他的符号学理论将叶姆斯列夫的多重二元符号论与皮尔斯的三元符号理论相结合,把解释符引入符号学理论,采用普遍的代码原则取代了狭义的语言结构原则,阐释了符号及符号生产过程,揭示了符号的本质,形成了开放的符号学理论.符号代码理论和符号生产理论是艾柯符号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对应于符号意指系统和符号交流系统,在代码系统中注重语境的因素,在意指过程中体现交流过程.艾柯符号学理论赋予了代码持续的生产能力,让其以符号-功能的面貌存在,在展现符号社会功能的同时,也为社会交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表达式,这样,其符号学理论转向了符号生产方式类型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动态符号学之路.艾柯符号学理论将语言符号学理论外推至非语言的其他文化系统,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语言、文学、文化的相互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不足,并由此开创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新局面.

第三章分析了艾柯的文艺阐释学理论.艾柯的阐释学理论是附丽于其符号学理论之上的,所以本章将艾柯的符号学理论与阐释学理论并置研究.这一章对艾柯关于“阐释”与“过度阐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一章与第二章是平行关系,都是对其思想进行解读的专题研究.

艾柯的阐释学理论归结起来有三点:提倡阐释、反对过度阐释、为阐释设界.在他看来,作者、文本、世界、读者这四个要素组成了一个动态的阐释圈.艾柯早期提倡阐释,他的“开放的作品”理论关注作品的开放性,注重欣赏者与接受者的重要性,强调作品与接受者之间的交流,为后来的“读者中心论”者提供了启示,在现代哲学阐释学与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之间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艾柯后期不满于后现代主义背景下阐释文本的偏激行为,提出了“反对过度阐释”,主张将作者、文本、世界、读者有机结合起来考察阐释活动,在给予读者阐释权利的同时强调以文本意图为阐释尺度,力图将阐释活动引入合法范围,维持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平衡.艾柯始终坚持以“文本”作为自己阐释学理论的坚定立场,看似前后期观点的变化,实则不过是艾柯思想的纵深发展.

第四章探讨了艾柯的小说创作.这一章以艾柯小说为实证评述其理论观念,这是考察其文艺思想的一个实践角度.

学者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为艾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空间.作为学者的小说家,他借助小说传播理论,在具体小说创作中自觉运用其符号学理论、阐释学理论,使其小说别具一格,具有浓郁的学院气息,另一方面,作为小说家的学者,艾柯用理论阐发小说,进而向阐释学提出了挑战.在理论上,艾柯从文学的功能、文体风格等入手,考察了文学的当下处境,前瞻了文学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上,他致力于小说艺术的挖掘,开辟了一个新的艺术空间.其小说作品,无论从思想深度、内容体式还是个性风范上都别具特色.一方面,他借鉴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用元小说、反侦探等叙事策略创造了一个文本狂欢的世界,另一方面,他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守知识分子的品格,不沉溺于文本游戏,其作品蕴含着哲理的思辨性和现实的批判性.

第五章试图对艾柯文艺思想进行较为全面、辩证、合理的评价,在正视其不足与缺陷的同时,挖掘、品茗艾柯文艺思想中有价值的因素,通过共识性审视与历时性观照对艾柯文艺思想进行正确的评价.

经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协调者”与“综合者”的艾柯以开放而综合的世界观,发展了在多种意义上协调的,突破片面想法的立场.他凭借着其符号学理论和阐释学理论,借助一系列长篇小说,打通了中世纪与后现代的关节,为置身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我们提供了应对的策略.因而,考察其文艺思想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为我们了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动态提供机遇,而且对国内当代文艺理论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四篇意大利文学论文范例:《三言》与《十日谈》比较研究

《三言》作为短篇小说集,虽刊于公元1621至1627年,由冯梦龙收集编撰而成,体现了冯梦龙的小说观念与匡扶世风之理想;但故事来源却相当广泛,不仅有宋元旧事;更有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历史故事、戏曲、乃至社会传闻创作而成的篇目,远非单纯的一朝一时之作,体现了较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风貌与时代特征.《十日谈》作于1350年前后,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品.卜伽丘在创作中,在中世纪短篇故事的简单叙述基础上,丰富情节,概括现实,描写景物,塑造人物,刻画心理,开创短篇小说的完整形式;而且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印度、中亚、阿拉伯文学借用了很多故事情节,吸收借鉴了当时欧洲包括英、德、法、意等国的社会传说、轶事等等,内容涵盖也相当广泛,较能体现西方文艺复兴初期社会风貌与文化特色.因此两部作品都是作者思想观念的反映,也都承载与体现了各自的民族与时代的文化与观念.二者在时间上虽然相差了二百多年,但是因时代背景的相似,使得无论在题材来源、情节架构、主题意旨以及思想观念诸方面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各自成为东西方启蒙文学的先驱.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因为两部作品都产生在一个民族历史发生较大变革的关头,即人们所谓的思想解放时境中,对传统多有反叛;也因二者充分体现了各自所代表的文化,呈现出巨大的民族文化差异的同时,又体现出诸多相似.

本文第一章从小说观念的角度综合比较《三言》与《十日谈》的异同,探讨影响这种异同中的民族文化因素、在这样观念影响下的冯梦龙与卜伽丘的小说观念及在《三言》《十日谈》中的表现.中西方小说理论的成熟都是在小说文类的成熟之后.在中国的明代和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还更多地停留在小说文体的独立性、小说的娱乐性、小说内容的取舍与其社会功用上而非小说文类的艺术特质研究.本章通过对中西方小说观念溯源展示中西方小说观念之异同,藉此为《三言》和《十日谈》各自的创作背景做一细致勾画,得出冯梦龙和卜伽丘在通俗性、艺术的真实性和娱乐性等方面追求的大同小异.

第二章从性情观念入手,比较晚明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性情观念的异同.中西性情观念源自不同的文化土壤,因此《三言》与《十日谈》不仅在性情观念上有誉智与反智、讥愚与誉愚、祛魅与增魅的不同,在男女情爱*观念及表现上也各有差异,如对偷情的态度不同,对神职人员的情爱性事态度的差异等等.但是因二者均产生在一个人性觉醒、世俗意识浓厚、千余年的禁锢松懈、人性解放的时代背景中,在性情观念与情爱*观念上也就具有了很多的相似,如重世俗之趣、享乐主义、华衣美食、男欢女爱,重商重利,重智慧与创造等等,尤其对人类普遍认可的美德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恶劣品质都给予了讽刺批判.

第三章详细梳理两部作品中的死亡描述并由此总结两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生死观念,为其从宗教和哲学角度找到依据,并比较两者之间相同与差异之处.《三言》与《十日谈》中都体现出了对死亡的泰然态度,亦即在中国的中晚明时期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中国人与意大利人都接受了“人终有一死”这一客观事实,表明人类生死观已脱离了对客观因素主宰人的生死的观念,是中西方宗教与哲学对死亡的超越认识和直面死亡的态度的反映.而不同的民族性情形成不同的生活习俗与不同的人生追求,使得《三言》与《十日谈》反映出的生死观念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如对自然死亡的不同认识,对生命长度与生命质量的不同追求,家族性与个体性的差异,对自杀的不同态度,“人神相通”、“人神互换”与“人神有别”的不同等等.本章力图结合中西方各自文化传承对这种异同做出合理的解释.

第四章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观照《三言》与《十日谈》.中西方文化虽有巨大差异,但无疑都蕴含有狂欢文化的因子.从狂欢文化角度切入,观照狂欢化在两部作品中的作用与表现,在寻找两部作品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过程中获得一定启发性思考.

类型学研究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在其历史发展中,在时代背景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哪怕在完全隔绝的情况下也会因为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经验以及艺术思维而产生共同的诗学品性.《三言》与《十日谈》体现出的诸多相似正是这种相似时代背景下形成共同诗学品性的现象的具体体现.

论文小有所得之处,在于四分格局,即从小说观念、性情观念、生死观念这样三个基本涵盖两部作品思想内容的不同角度来加以比较研究,再以狂欢文化理论通观中西文化,将“纵”与“横”的视角两相结合.此外,文章对狂欢文化在东西方各自不同的起源以及在两部作品中的表现再及东西方狂欢文化的不同之处也颇有心得.

第五篇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格式:论卡尔维诺小说诗学

本文是一篇关于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小说诗学问题的研究论文.卡尔维诺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小说家,是当代意大利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致力于小说艺术无限可能性开发,在小说创作道路上既不模仿别人也不因循过去的自己,以拓荒者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开辟出新疆界.研究他的小说诗学必将有利于对小说这一重要文学形式新的理解和探索.但是这一论题在学界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存在很多缺憾.本文力图在*性观念、整体论思路和问题意识的指导下,结合卡尔维诺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对其小说诗学问题做出学理性的系统阐释和评析,以填补这一空白,并希望藉此对认清当代小说创作和小说研究所面临的美学困境与文化契机等问题有所启示.

论文除导论和结论外,共分八章.第一章简要梳理了卡尔维诺的生平创作及其小说诗学的发展过程,并概述了其小说诗学的主要内容.第二章挖掘了卡尔维诺的终极哲学追求,即为人类迷失的自我找寻回归之路,追求一种超越个人中心主义和人类本位主义的“宇宙视野”.第三章探讨了卡尔维诺小说诗学追求一种“开放型百科全书式小说”的终极目标.第四章具体分析了卡尔维诺小说在叙事艺术中所采用的晶体模式.第五章阐释了卡尔维诺小说诗学中对“轻度写作”的重视和游戏精神.第六章探讨了卡尔维诺小说诗学中与“轻度写作”密切相关的“童话思维”.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总结了卡尔维诺独特的作者观和阅读观.

本文的结论是,卡尔维诺的小说诗学在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对当代小说将往何处去的问题做出了探索和应答.他的终极哲学追求反映在小说诗学中,就是对小说认识价值的关注和强调,与之相应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就是要求小说走向开放、多元和对话.其小说诗学具有的怀疑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既往小说诗学研究中思维立场缺失所造成的结论偏颇.他既关注创新,又重视传统,并格外重视对作家存在意义的探讨,为小说发展提供了基石和动力.他的小说诗学中不仅包含对形式诗学的高度关注和对小说文体的不懈探索,而且将小说提升到本体论层面进行考察,既把握了小说的独特魅力和发展平台,又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技法和操作实践.但是,作为一个以小说创作为主业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卡尔维诺的小说诗学体系比较散乱,头绪杂多,也时有自相矛盾之处.同时,他更善于发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所以其小说诗学常常从一个未完成态走向另一个未完成态.对这些缺憾和局限,也应有清醒的认识和批判.

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研究生论文、8000字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意大利文学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选题

本文对以往卡尔维诺研究的突破之处在于:第一,近年来,对卡尔维诺及其作品进行客观介绍和审美分析的文章渐次增加,但是能够运用20世纪以来的研究模式与理论批判武器,比较全面地阐释卡尔维诺小说诗学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还属罕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选题本身应该是一个富有开创性和学术价值的课题.第二,在对卡尔维诺小说诗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本文没有人云亦云,用某一种既有的范畴和理论(如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叙事学、符号学等)去硬套卡尔维诺的思想和创作,而是在充分的资料收集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归纳总结,得出独立见解.第三,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新观点.例如:细致梳理了卡尔维诺已有的但语焉不详的“开放型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小说的晶体模式”等概念,并对之进行了深入地理论阐释,根据卡尔维诺的理论和创作,原创性地提出并界定了“童话思维”、“轻度写作”等概念,总结并分析了卡尔维诺独特的作者观和阅读观等.

关于免费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意大利文学引用文献:

[1] 意大利文学论文选题推荐 意大利文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意大利文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意大利文学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意大利文学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意大利文学论文提纲怎样写
《意大利文学论文范文参考 意大利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意大利文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