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发表 > 文章内容

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社区高血压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社区高血压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8

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参考: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
  2. 第二篇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样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研究
  3. 第三篇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模板: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
  4. 第四篇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例: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及其对策研究
  5. 第五篇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格式:城市社区四种常见慢性病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及应用评价研究

★本文是100篇免费关于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可做为社区高血压护理相关参考文献,是社区高血压护理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参考: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1.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高血压人群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血压节律等指标的差异;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ym_AASI)的相关影响因素;评定AASI、Sym_AASI与心踝血管指数(C*I)的关系.

2.以时间治疗学为指导,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连续护理干预措施,即在行为干预的基础上调整患者服药时间,通过为期一年的干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为社区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提供一套操作简便、无创有效、易接受的综合干预措施.

方法

1.通过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自2009年5月到2010年10月,在天津市王顶堤社区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通过调查其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动脉硬化检测,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动态血压各指标及动脉硬化情况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AASI及Sym_AASI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探讨AASI、Syin_AASI与C*I之间的关系.

2.采用类试验研究的方法,从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中,根据自愿参与的原则,选取60名,随机分入两干预组,即干预组A(行为+时间药物治疗干预组)和干预组B(行为干预组).同时从研究对象所在社区选取3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以时间治疗学为指导制定两种不同的连续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护理干预,于干预后6月、12月测定干预组动态血压及C*I,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等评定干预效果.

结果

1.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动态心率、动态脉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分别受不同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因素的影响,日间动态血压参数比夜间更易受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影响.

2.不同血压节律患者的日间、夜间、24h收缩压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血压节律患者脉压、夜舒张压变异及24h舒张压变异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出现晨峰患者的日间收缩压、日间脉压、24h脉压、日收缩压负荷及24h收缩压负荷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AASI、Sym_AASI与C*I之间均呈显著中度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AASI的因素包括胆固醇、高血压病程、糖尿病,Sym_AASI受胆固醇、性别、年龄影响较大.

4.两干预组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血压均值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干预6月、12月两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干预组A动态血压负荷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5.随着护理干预的实施,干预组A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增加,反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减少,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干预时间进展,两组晨峰患者均减少,但干预组A减少更明显,干预后6个月两组晨峰患者比例差异有显著性.

6.两干预组AASI、Sym_AASI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A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实施以时间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在其血压上升前服药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动态血压均值,起到更好的降压效果;可持续降低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指标,从而避免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行为干预加药物调整可增加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使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增加,反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减少;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晨起血压急骤上升的趋势.此外需要重视对血压节律、晨峰现象有影响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因素,以采取更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异常血压节律转为正常,减少晨峰现象的出现.

3. Sym_AASI受血压波动影响小于AASI,在评估动脉硬化程度方面优于AASI,可以在社区推广应用.AASI受胆固醇、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的影响,Sym_AASI受胆固醇、性别、年龄影响较大.行为干预加药物调整具有降低并维持AASI及Sym_AASI的效果,可减缓动脉硬化恶化速度,对缓解血管阻塞程度具有一定的效果.

第二篇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样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卫生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为更好满足居民的卫生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国家提出要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近些年来,社区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已逐渐被居民认可,并承担提供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职能.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社区护士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个人、家庭和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特别是在初级保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以系统理论、激励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广泛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社区护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和评价的目的选取适合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研究.选取一定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已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整理,带入相关模型进行绩效评价.分析影响城市社区护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并应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揭示社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适合提升我国城市社区护理绩效的对策.

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和Delphi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绩效评价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CCR模型和BBC模型对吉林省9市(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理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评价,采用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揭示社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建立以投入和产出为衡量社区护理绩效的指标体系.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4个维度,社区护士数量、社区护士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支出、社区护士相关支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条件、社区卫生政策和社区卫生信息管理7个条目,每千人口护士数量、社区护士培训比例、公共卫生和药品支出、政府财政补助、社区护士平均工资及绩效补助、社区护士培训支出、中心业务用房面积、配套社区卫生政策落实和卫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9个指标;产出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满意度3个维度,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病管理、计划免疫、老年保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管理、门诊护理服务、双向转诊和居民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个条目,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教育人次数、新生儿访视率、0~6岁儿童管理人数、孕产妇管理人数、精神病管理人数、预防接种建证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传染病管理人数、(全科)门诊人次数、转入转出人次数和居民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14个指标.

通过对2010年~2012年吉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绩效的分析显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投入资源逐年增加,到2012年,吉林省城市社区每千人口社区护士数量为(0.239±,0.195)人,社区护士培训比例为71.5%,政府财政补助为(379.934±,571.591)万元,而公共卫生和药品支出已达(454.538±,806.177)万元.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的各项指标差异性依然较大,特别是公共卫生和药品支出、政府财政补助、管理支出、健康教育人次数、传染病患者管理人数、转入转出人次数和满意度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离散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指标.然而社区护士培训比例、社区护士平均工资及绩效补助、健康档案建档率和预防接种建证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5,提示各社区间差异性较小.

以CCR模型计算出1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绩效的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59±,0.312.技术效率值为1的有61个(53.0%),技术效率小于1的有54个(47.0%).基于BCC模型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计算出11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绩效的纯技术效率为0.767±,0.314,其中DEA有效的有73个(63.5%),共有42个DMUs纯技术效率小于1,占全部的36.5%.2012年规模效率为0.990±,0.494,规模有效的DMUs共有100个.经过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逐年对比和分析,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正在不断提升,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规模效率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提高明显,提示随着国家政策的引领,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效率也得到提升.

通过对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统计显示,投入资源中管理支出是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可通过控制管理支出提高技术效率;社区护士平均工资及绩效补助是规模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可通过提高社区护士待遇提高规模效率;在产出服务中,孕产妇管理人数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人数对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较大影响,可通过提高这两方面的服务增强绩效.

通过质性研究发现,社区护理操作(护理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科学合理计算护理工作量有一定困难.社区护士能力差异较大,对不同级别的护士用统一标准进行评定缺乏公平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单位,支配的经费有限,实施绩效考核的奖励机制不完善.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同性虽然不断增强,但是一些居民不配合社区卫生人员的工作,导致一些社区卫生工作开展受限.社区护理人员不足,很多社区卫生工作难以完成.

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在人力方面,增加社区护士比例,保证人力资源,满足居民需求.严格制定社区护理人员准入制度,提高社区护士能力水平,不断完善社区护理服务.建立我国社区护士核心能力标准,进行科学的社区护理绩效管理,提高人员和组织效能,实现组织高效运转.在财力方面,充分利用政府财政支持,制定财务审核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对财政补助按社区规模、基础建设情况进行分配,并对剩余的经费进行再分配,以保证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工资,确保其待遇不低于所在地区城市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在物力方面,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社区建筑标准,同时依据社区特点,配备适宜的设备.

综上所述,要提高社区护理绩效,应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各种社区护理服务规范,不断提升社区护理绩效水平,为居民提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基层护理服务.

第三篇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模板: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

家庭医生制度是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安全、有效、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模式.在国际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家庭医生制度,他们通过与居民签约,实行首诊制度,按照人头预付服务经费等方式,从机制上成为服务对象健康和卫生经费的“双重守门人”,规范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的降低了医疗费用,大幅的改善了全民健康状况,满足居民的个性化健康需求.

当下,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针对国内看病贵、看病难的突出矛盾,并且随着国家医改相关制度的不断出台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在我国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已成为必然趋势.上海市2007年首先开始在徐汇、闵行、金山等5个区首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2010年8月,上海又提出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在全市范围推广家庭医生制度,以实现基本医疗的均等化.同年10月又将试点工作扩展到包括静安、闸北、浦东新区等5个区.2011年,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又写进了上海市的新医改方案中.作为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改革,针对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进行研究,对缓解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形成有序的就诊秩序、实现健康的无缝隙管理等方面都具有特别意义.

本研究在系统的回顾国内外关于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和探索基础上,发现签约首诊、双向转诊、强大的信息化支持平台、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科学的医保支付方式是顺利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关键.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专家访谈、SWOT分析、通径分析、医务人员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的分析了上海市探索家庭医生制度的历史沿革,探析了上海市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人力资源现状、经费投入测算等内容,并通过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家庭医生的资质及培养、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及流程、家庭医生制度的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了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模式.同时,本研究还通过对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部分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相关配套政策,包括激励机制、补偿机制、监督机制、管理机制等,旨在为上海市构建和实施家庭医生制度提供一揽子决策建议.

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一)定量结论

1.在居民就诊方面,居民在首诊时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达到65%,首选*医院就诊的比例达到21%.从选择首诊医院的原因分析来看,居民首先看重的是就近方便,其次是服务态度好、费用低、医疗水平等因素.居民首选*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医疗技术水平、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环境,而居民就诊未首选*医院的主要原因是等候时间长、就诊费用高、就诊环境拥挤等.同样,我们对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和未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2.通过对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提供能力的匹配,上海市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慢性病的健康管理、60岁以上老年的健康体检、对70岁以上老人开展眼保健指导、对特殊人群、幼托机构和在校学生以及养老院中的老人等进行健康体检等服务;(2)每年开展6~12次的家庭健康咨询和开具健康教育处方的服务;(3)开展对居民及家庭的健康风险因素评估;(4)开展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指导服务;(5)根据治疗方案为居民及其家庭成员提供跟踪监测及治疗;(6)将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上报,并在二、*医院进行门诊预约、检验、检查的服务;(7)开展双向转诊,推荐诊疗专家等服务;(8)开展其他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在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现状不是非常理想,居民对于与家庭医生签约的积极性不高.

4.在基层医务人员关于全科医生目前的工作执业满意度方面,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的比例较低,如在全科医生综合满意度方面,仅有5.5%的社区医务人员对目前的各方面状况表示非常满意,分别有32.2%和46.1%的社区医务人员表示满意和一般,而对目前各方面状况表示不满意的社区医务人员有15.2%.

5.通过对医务人员和居民调研的部分项目进行通径分析,发现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项目对家庭医生需求和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其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家庭医生需求和家庭医生的人口学变量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有负向预测作用,且其通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值分别为0.05和0.04.

(二)定性结论

1.上海市当前实施的家庭医生制度应选择非完全型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且仅选择部分病种、部分人群,全面提供家庭医生制度所包含的各项内容.

2.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应坚持以实施健康管理为抓手,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兼顾居民的现实需求与医疗服务的现有提供能力的指导思想,按照“突出一个核心、强调签约服务、注重多种方式、加强政策支持、科学绩效考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原则,稳步推进,渐进改革,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全科医生制度向家庭医生制度的平稳过渡.

3.对于家庭医生的资质,医务人员认为家庭医生应该由31~50岁之间、具备大学(含专科)学历和初级或中级职称、从业在5年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来担当.

4.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绩效考核应包括对家庭医生及其团队的绩效考核和对家庭医生制度实施效果的考核两个层面.其中,家庭医生及其团队的绩效考核可以分为家庭医生工作量考核、慢病管理绩效考核、家庭医生团队考核以及部分附加因素的考核等四个部分,本研究还拟定了家庭医生岗位绩效考核表.对于家庭医生制度的考核,本研究通过专家头脑风暴法,提炼出了社区卫生服务门诊服务量绝对值与相对值、患者均次医疗卫生费用、婴幼儿健康管理率、患者慢病自我管理率、患者复诊率、患者医疗服务满意率、医务人员满意率、政府投入产出的成本效益等考核指标.

(三)政策建议

1.综合国外的实践和本研究的调研,本研究认为在家庭医生制度模式下,对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宜实行以按人头付费为主、辅以包括按服务项目付费和按病种付费等在内的混合型医保支付方式.

2.在综合定量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家庭医生的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慢病管理的策略、完善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的社会地位;加大向基层倾斜、向预防和健康倾斜的医保支付政策力度;制定针对老年护理、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医保支付政策;充分发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作用;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全面监管;加大工作协同力度,构建长效机制等.

本研究的创新和贡献之处在于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即将全市推广之际,首次对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服务流程、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测算了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人力资源缺口以及所需财政投入,探讨了与之相匹配的医保支付方式,并提出了上海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配套政策,立意高远,着眼点新颖,紧跟上海市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同时本研究立足国情和上海实际,研究结论科学可靠、可操作性强,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可为家庭医生制度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提供借鉴启示.但受能力和资源所限,本文对某些问题仅进行了定性研究与归纳,未进一步深入探讨,如对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等,是为该研究的不足.

第四篇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例: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及其对策研究


https://www.mbalunwen.net/yishi/088085.html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大.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导致各种慢性病乃至残疾,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日益受到重视.对于健康来说,不单指身体功能或身体结构不存在问题,如瘫痪或失明等,更强调活动能力没有受到影响,如散步、吃饭等,能维持日常的生活能力,同时更指可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及各种活动的参与没有受到限制,还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关系.中国是在经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面临沉重人口压力的,能否解决好人口老化面临的各种问题,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是作为应对老龄社会的战略性目标.

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在职论文、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社区高血压护理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题目

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及时对老年人问题做出规划和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为中国经济和医疗发展的改革提供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健康期望寿命是将生存质量和死亡状况结合起来进行疾病负担的健康测量的指标.目前国内外针对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的研究研究不是很多,同时主要集中于现况的描述,而本研究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法,聚焦于上海市静安区在近10多年间建设健康城市过程中所采取的对策,通过纵向10年的随访数据比较,分析同一地区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健康期望寿命变化趋势.同时通过横向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国家的健康状况的比较,结合当地的政治体制、环境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制定提高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进行描述探讨,为制定解决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

本研究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通过随访10年,对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3次横断面的调查,纵向分析老年人健康损害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重点聚焦于2011年数据,结合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健康数据,横向分析不同地区的健康状况,分析地区、政治体制、环境的差异,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探讨,为制定提高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目标

●通过历时10年,每5年一次的静安区老年人健康调查,纵向分析老年人健康损害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评价静安区老年人的健康及其相关的生存质量,探索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指标.

●分析社会资本和健康的关系,以探讨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外部资源的来源和途径.

●结合不同街道、不同地区的健康期望寿命,从社区组织和政策层面探讨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为制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

静安区2002年,2007年,2011年10间的3次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的数据.不同国家地区健康期望寿命的调查结果.

研究内容

1.随访10年静安区老年人健康问题研究

2.生态学模型探讨静安区老年人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纵向数据,通过前后3次,每5年一次的随访调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主要是问卷调查,定性研究包括焦点组访谈等方式.资料分析采用描述性与分析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定性分析方法.

主要研究结果

纵向研究结果:

均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静安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2002年共调查1880人,2007年调查2593人,2011年调查3049人.随访10年发现,各年龄组老年人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随着时间推移都有所提高,2011年本地区60-岁组老年人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分别为26.3岁和18.9岁,均高于2007年本地区同年龄组老年人的25.0岁和17.8岁,更远高于2002年组的23.4岁和14.6岁.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率2011年为28.0%,低于2007年的28.8%和2002年组的37.6%,随着时间推移,健康期望寿命的损失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男女性在不同年份组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是总体而言历年女性期望寿命均高于男性,健康期望寿命历年均是男性高于女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脑血管病导致的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率最大,2011年为62.1%,比2002年的77.9%有所下降,但是其他慢性病的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率上升快速,如高血压从2002年的20.4%上升到2011年的44.0%.静安区老年人身体活动量随年份有明显上升,规律性活动的参与率从2002年的39.2%上升到2011年的54%.10年间有心理情绪障碍的老年人比率居高不下,总体而言女性心理情绪障碍发生率高于男性.

横向分析结果如下(2011年的数据结果):

个体层面:

本次调查共调查3049人,其中男性1361人,女性1688人,平均年龄为72.39±,9.13岁.54.1%的老年人能规律的参加身体活动,14.2%的老年人吸烟,6.7%的老年人饮酒.23.2%的老年人健康自评比同龄人好,绝大部分老年人(占60.7%)健康自评和同龄人一样,健康自评男性优于女性.就健康自评而言,行为生活方式的身体活动是其保护因素,OR等于2.759.没有心理情绪问题的老年人的健康自评优于有心理问题的老年人,统计学有差异.该地区60岁以上男性日常活动能力损害率从60~65组的10.7%上升至85~组的51.5%,平均为21.6%,女性日常活动能力损害率从60~65岁组的11.4%上升至85~岁组的68.9%,平均为27.5%.日常活动功能丧失率最高分别是处理家务、购物,较低的分别是整理仪容和上下床.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功能丧失率较生理性日常活动能力高.

本地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为50.8%.不同疾病对健康期望寿命的影响不同,导致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率最高的是脑血管病.各年龄组的女性期望寿命均高于男性,但各年龄组的男性健康期望寿命均高于女性.比较不同社会经济状态健康期望寿命发现,已婚且配偶健在的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最高,家庭每月平均收入越高的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也比收入低的老年人高,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越高.在不同年龄组别中,健康自评好的健康期望寿命也高,有统计学差异.社会资本的总水平与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相关,健康自评越好社会资本总水平越高,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与社会资本也呈相关性,有日常活动能力损害组老年人的社会资本总水平总水平低于无日常活动能力损害老年人.

社区层面

组织参与低的老年人较组织参与率高的老年人更易出现日常活动能力的受损,日常活动能力的受损更易出现在社会凝聚力低和信任感低的老年人中.不同街道社会资本有差异,静安寺街道中的老年人所得到的社会资本水平是最高的,为10.88±,1.60,该街道的健康期望寿命也最高,60岁组为21.35岁,85岁组为4.72岁.不同街道老年人的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率与社会资本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街道日常活动能力损失率存在差异.通过与老年人、老年人护理者、老年服务提供者等不同人群的定性访谈,收集静安区老年人对提高健康状况配套的各方面的认识和感受,总体而言,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环境较满意,但是老年人在信息与交流方面应加强,仍存在着社会参与热情不高,有偿工作机会较少等方面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文化政策层面

健康期望寿命是评估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指标.静安区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优于全国.经济因素是影响健康健康期望寿命的因素.城市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高于农村老年人.2010年不同国家的健康期望寿命进行比较发现,健康期望寿命最低海地,最高为日本.中国出生时男性健康期望寿命为65.5岁,排名第37位,女性期望寿命为70.4岁,排名24位.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前列.

研究结论

健康期望寿命是评估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指标.10年间静安区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稳步上升,健康期望寿命的损失率逐渐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在持续稳定的改进,但是近几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的速度有所放缓,趋于稳定.静安区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优于全国,与开展的健康城市建设有关系.经济因素是影响健康期望寿命的因素.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脑血管病导致的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率最大,但是高血压、心脏病及慢支肺气肿引起的期望寿命平均损失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应加强对高龄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的保健服务.社会资本与老年人健康相关,提高老年人的组织参与、社会凝聚和信任感对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有益.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倡导健康自我管理,促进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在我国健康城市的建设是很好的对策.

第五篇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格式:城市社区四种常见慢性病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及应用评价研究

临床路径作为医疗管理者提高服务质量和控制医疗成本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得以应用.实践证明,临床路径在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临床工作者、政府部门、医疗费用偿付单位提供了医疗服务的规范,成为日常医疗和管理决策的得力工具.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满足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提供优质、价廉、方便、可及和全方位医疗照顾的基层医疗服务,近年来已在全国多数城镇地区进行试点和普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量少、社区中大多数居民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而愿意选择专科医院和专科医生作为他们的首诊医院和医生等等,这些问题除了与目前医疗保障体制的因素有关外,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缺乏严格的诊疗和服务操作规范、缺乏服务质量监测手段、缺乏双向转诊制度等有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不利因素和制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为了使居民真正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在一定的医疗费用下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一种较好的办法是,将临床路径作为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和经费管理的工具,引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和专科医疗服务中,并在社区与专科医院之间建立双向转诊机制.这样既可以解决社区居民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的诊治问题,又可以改善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质量,同时对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卫生服务操作的规范、服务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研究目的 研制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常见慢性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临床路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专科医院间的“双向转诊”机制,并进行试点应用,以评价所建立的临床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法、专家会议和个人访谈法等,开发研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四种常见慢性病的临床路径,用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和个人访谈法等,对所建立的临床路径进行评价.

主要研究结果 一、第一部分:临床路径的建立 (一)建立了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脑卒中社区服务的临床路径;

为您写社区高血压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社区高血压护理引用文献:

[1] 新颖的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题目 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题目怎么取
[2] 社区高血压护理参考文献外国 社区高血压护理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3] 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提纲格式 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大纲怎么写
《社区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社区高血压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社区高血压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