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地震和地震预测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地震和地震预测有关本科论文范文3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地震和地震预测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4

地震和地震预测论文范文

《地震波形分类与包络解释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本文是关于地震和地震预测相关论文范文文献跟解释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地震波形描述储层平面特征,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文章提出“地震波形包络解释”概念,“地震波形包络解释”是对一个单砂体或者一个韵律旋回的砂体组合对应的地震反射波形主波瓣的顶底进行追踪解释.“地震波形包络解释”为地震波形进行储层预测提供属性“最佳窗口”,该“最佳窗口”定义为“非等时窗口”,“非等时窗口”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常规地震解释层沿层上下漂移一定时间(比如5ms)得到的窗口,在这个沿层上下漂移得到的“等时窗口”内分析各种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的描述预测.在地震波形包络解释基础上提出的“非等时窗口”是地震波形属性分析的最佳窗口.该窗口为地震波形属性特征分析确定“最佳窗口”,避免沿层上下漂移地震波形包络不全、多包、少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利用波形特征进行储层预测的精度.

关键词:“地震波形包络解释”技术;地震波形主波瓣:非等时窗口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不断得到加强,主要技术手段储层反演技术及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是应用最普遍的技术手段,在储层预测及描述中,利用地震波形特征进行储层描述越来越受到行业科研人员的重视.但是地震波形的分类还不完善,还很少有学者把地震波形和储层沉积地质意义联系在一起进行深入分析,地震波形聚类地震相带的划分还不能把具有某种特定地质意义的波形进行划分,利用地震波形属性进行储层的预测,沿层等时窗提取地震波形属性造成波形包络不全、多包络或者少包络,预测精度大打折扣.北京海润联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团队创新思路,在对地震波形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地震波形包络解释~非等时最佳窗口”的概念,利用“地震波形包络解释”技术对地震波形属性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

利用“地震波形包络解释”技术,通过对胜利油田N9地区、官2地区沙二段储层的实践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储层刻画效果,证明利用“地震波形包络解释”技术进行储层描述具有实用性和借鉴性.

1.地震波形分类

实际井旁地震道波形与砂体或者韵律组合曲线形态、模型正演的基础上,对ES25-O、ES25-2油层段胜利油田G114块实钻井井旁地震道波形统计分析,根据反映波形特征的偏度、尖锐度、频率、振幅、波谷反射强度等特点进行分类,波形偏度分为对称、正偏、负偏3种类型,该定义为反映具体地质意义,测井曲线显示为钟型的砂体对应的波形反射定义为正偏态,测井曲线显示为漏斗形的砂体对应的地震波形定义为负偏态,测井形态显示为箱型、指型、齿形的砂体对应的地震波形定义为对称型.尖锐度分为3种类,分别为高、中、低尖锐,频率分为高、中、低,振幅分为强、中、弱等,通过对研究区井控程度高的G114块地震波形分类,共分为6大类,如图1所示.

2.地震波形剖面变化特征

地震波形剖面识别是在正演模型及井旁地震道波形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地震波在横向上波形类别、不同类别波形组合、接触关系的变化,结合测井曲线形态特点,进行横向上不同类别的合理组合划分,不同的波形类别组合根据沉积相及沉积模式的特点,分别赋予不用的沉积微相含义,从而通过波形的分类组合划分不同微相在横向上的变化特点,从而进行不同微相储层边界的刻画识别.

图2为过G114-13~G114-8~G114-19井东西向常规地震剖面及剖面相图,自西向东地震波形均为单峰显示,地震波形偏态存在正偏态、负偏态、对称3种类型,不同类型波形组合波形横向接触关系变化表现在接触边界处相位变化、偏态变化、振幅强弱变化等,地震反射振幅、频率、相位、波形胖瘦、顶底波谷反射等均存在明显的不同,通常充填河道波形组合形态显示为“顶平底凸”“空白反射”“强振幅反射”3种类型,“顶平底凸”“强振幅反射”为河道全充填砂体沉积在地震波形上的反映,“空白反射”为河道被泥质充填在地震波形上的反映;河道心滩坝体通常为“底平顶凸”的组合波形反射.

该地震剖面自西向东在G114-13井处,井旁地震道波形为对称型单峰反射、自然电位曲线显示在该反射轴以上为泥岩为主的平直曲线,向下为2套厚度约5.0左右的叠置含油砂体,垂向上岩性变化产生该阻抗反射界面,从该井处井旁地震道波形组合看,明显存在“底平顶凸”组合形态,向东间隔2个地震道约50m处,地震道反射频率由中高频变为中低频率、尖锐度由中强变为中弱、振幅变弱,地震波形组合形态由“底平顶凸”变为“顶平底凸”,沉积微相类型从心滩坝体变化为全充填辫状水道微相,该辫状水道宽度约50-100m,地震道2-4道宽度;剖面向东在G1 14-8井旁地震道为单峰强反射波形,组合波形形态为“顶平底凸”特征,该心滩坝体规模较大,横向跨越16个地震道,横向宽度400m,与其相邻东部的G114-16井井旁地震道波形存在较大差异,G114-8井地震道波形组合反射斜插入G114-16井井旁地震道波形组合底部,在G114.16井以西2个地震道处是心滩坝体与辫状水道的微相边界,G114-16井处辫状水道地震波形为单峰、正偏态、中强振幅、中低频率波形反射特征,水道占据4个地震道,河道宽度约100m,单波形垂向上具有明显的正旋回,波形组合特征上具有“顶平底凸”特点;自G114-16井以东2个地震道处,向东部的G114-22井方向,地震波形由正偏态变化为对称波形,组合形态具有“底平顶凸”的心滩坝体波形反射,该坝体占据18个地震道,坝体宽度为450m;G114-22井以东4个地震道,心滩坝体地震反射虽然仍为单峰对称波形,但其反射振幅变弱、频率增高,与相邻东部G114-23井波形反射特征存在波形变化接触点,G114-23井测井曲线显示为薄互层含油砂体组合,地震反射为较强的單峰波形、中强振幅、中低频率,对称波形.波形组合据“顶平底凸”的水道充填沉积(间歇半充填河道)波形反射,G114-23井向东在G114-18井以西3个地震道处,波形振幅变弱、波形曲线变为平直曲线,尖锐程度为极低型,该类型波形跨越2-3个地震道,该处G114-23井水道微相与G114-18井以东心滩微相的接触点,也是岩性边界点;G114.18井、G114-23井均在该坝体内,坝体占据17个地震道,坝体宽度425m;该坝体与东部的G114-10坝体之间有一“顶平底凸”波形组合,该组合占据2-4个地震道,河道宽度75m,G114-26井与G114-10井在同一心滩微相内,波形特征类似,G114-26井以东地震波形特征变化反映出发育2条小型水道,水道宽度50m左右,分别占据2-3个地震道,其中G117-27井处水道较宽,波形反射为单峰,低尖锐度,中低频,自然电位指型薄层砂体,水道充填类型为泥质充填为主的半充填,地震剖面东部的G114-19处,测井曲线SP平直,泥岩沉积为主,地震波形特征对应废弃水道或洪泛平原泥岩沉积.

3.“地震波形包络解释”及波形特征平面特征

“地震波形包络解释”是对一个单砂体或者一个韵律旋回的砂体组合对应的地震反射波形主波瓣的顶底进行追踪解释(见图3).

“非等时窗口”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常规地震解释层沿层上下漂移一定时间(比如5ms)得到的窗口,地震波形包络解释基础上提出的“非等时窗口”是地震波形属性分析的最佳窗口.

地震波形包络解释工作量比常规解释翻倍.常规地震解释在精细标定的基础上,一般是沿同相轴波峰进行全区闭合解释,为了利用波形特征进行储层识别,常规方法是沿解释层位向上、向下开时间窗口,在窗口内提取反映地震波形特征的地震属性,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地震资料在横向上同相轴的强弱、胖瘦是空间变化的,时窗大了就会包进去其他层位的信息,时窗小了就会有研究目的段层位被排除在时窗之外,或者只有研究层段的部分波形信息进入选择时窗,“地震波形包络解释”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在前期解释时要求比较细致、工作量要增加一倍,但“地震波形包络解释”根据研究目的从源头上充分考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在包络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波形特征敏感的偏态、质心、扭度、弧长、最大振幅等敏感属性进行提取,进行储层分布特征及边界的描述.地震波形储层识别与砂岩厚度分布对比如图4所示.

4.结语

“地震波形包络解释”技术可以应用于地震波形储层边界识别的精细描述储层中,针对地震分辨率低的问题,可以利用多井区的井信息结合其他属性融合技术进行储层精细描述,以此推广到少井区或无井控制区,本文地震地质紧密联系,对地震波形进行了分类总结,在地震波形分类基础上,提出“地震波形包络解释”概念,并在研究工作过程中逐步得到实践与验证,多年在油田取得的科研成果证明该技术实用有效,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单位:北京海润联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言而总之:此文为关于解释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地震和地震预测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地震和地震预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地震和地震预测引用文献:

[1] 地震和地震预测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地震和地震预测有关本科论文范文3000字
[2] 热门地质灾害与地震论文题目 地质灾害与地震论文标题怎样定
[3] 地质灾害与地震外文文献 地质灾害与地震参考文献有哪些
《地震和地震预测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地震和地震预测有关本科论文范文3000字》word下载【免费】
地震和地震预测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