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中国形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中国形象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中国形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0

中国形象论文范文

中国形象论文

目录

  1. 一、中国执政形象: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
  2. (一)中国执政形象的基本概念
  3. 二、新时代中国执政形象的突出表现
  4. (一)聚焦党建“强主体”
  5. (二)注重绩效“促发展”
  6. (三)联系群众“为人民”
  7. (四)创新载体“发声音”

《新时代中国执政形象的突出表现和优化思路》

该文是中国形象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形象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摘 要:中国执政形象是中国内在本质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其价值判断的统一,是由党的建设质量、党的执政绩效、民众的感知评价、中国的国家形象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思想,展现了中国勇于追梦、情系百姓、自我革命、自信开放、维护光辉历史的具体形象目标.新时代优化中国的执政形象,需要正视执政党建设内在规律和现实问题,聚焦党建“强主体”,注重绩效“促发展”,联系群众“为人民”,创新载体“发声音”.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执政形象;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4-0018-07

基金项目: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与世界意义研究”(19LLZD12);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成果“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野下的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段光鹏(1994-),男,山东泰安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

一般来说,现代政治生活中人们决定支持或反对一个政党,往往是根据该政党的形象来判断其是否先进、是否纯洁、是否能为人民谋利益.政党形象不仅关系人心向背,而且关系政党自身的兴衰荣辱,甚至是生死存亡.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始终重视自身的执政形象建构,良好的执政形象使中国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1]367同样,一个政党过去的形象好,并不代表这个政党现在和将来一定有好的形象.由于每个评价主体的立场、观点、价值不同,一个良好的政党有可能会呈现不良的政党形象,关键在于加强政党形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需要全面优化执政形象以应对新时代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不断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进而巩固执政之基、永葆执政地位.

一、中国执政形象: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

政党能否做到长期执政,关键在于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而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取决于该政党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执政形象如何.政党执政形象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党的一种认知和期待,“因先进而领导、因领导而执政,这是中国执政的逻辑,与西方政党更替的执政逻辑有着根本不同.”[2]相应地,中国执政形象与西方政党形象有着根本不同.

(一)中国执政形象的基本概念

认识中国执政形象,首先要区分政党形象、政党执政形象、中国执政形象三个不同概念.政党形象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民众了解、评判、选择某个政党的重要参照系数.政党形象的发展与选举过程密切相关.在西方政党发展过程中,政党形象是在与“宗派形象”相分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历了“从不宽容到宽容、从宽容到持歧见、从歧见到相信多样性”的嬗变过程[3].在竞争性政党体制中,良好的政党形象是获取民众支持的关键所在.沃拉斯认为,民众“需要一样更简单和更永久性的东西,这样东西要能够被爱和被信任,而且能够在连续进行的选举中被认出是以前爱过和信任过的同一样东西;而政党正是这样东西”[4].当然,政党形象不仅仅与选举相关,“政党形象包含着政党及其活动的所有方面”[5],可以概括为,民众以政党的宗旨、理念、纲领、历史、绩效及成员风貌等要素为基础,在政党与党内外各类行为体互动过程中对该政党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认识和评价.因为政党形象是反映政党得人心程度的“温度计”,所以“政党的许多活动本质上都是为了塑造政党形象”[6].

政党执政形象是民众对于具备一定性质、宗旨、理念、纲领、组织制度、目标任务的政党上升为执政党后,包括领袖、普通党员及政党整体在掌握、运用国家政权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所开展活动的整体性认识和评价.所谓政党上升为执政党,是指政党“通过制度性竞选或其他方式取得政权,代表特定阶级阶层执掌国家政权、组织政府”[7].政党执政形象是民众对政党内化于心的情感反应,如同“显示器”反映着政党与民众间的亲疏关系,成为反映执政党“软实力”与延续政治生命的重要资源和支撑.实际上,不同政党的执政形象既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又有内在的一致性,都是“实力”与“形象”的统一.其中,“实力”强调的是可以通过一系列可量化指标衡量的执政党的整体状况,“形象”强调的则是民众心目中对执政党整体状况的认识和评价.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形象”源于“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形象就是实力(形象本身就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实力就是形象”[8],但由于形象隐藏于实力的诸要素中,强大实力与良好形象并不呈现正相关.

中国执政形象是指民众对于具有“两个先锋队”性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在掌握、运用国家政权后,在推动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认识和评价.执政是中国执政形象的逻辑前提,中国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中国执政形象的实质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简言之,中国执政形象是中国内在本质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其价值判断的统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反映著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的政治认同程度.对于致力于长期执政的中国而言,执政形象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只有实现长期执政与执政形象的内在契合,才能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并赢得国际社会的真正认可.

(二)中国执政形象的构成要素

从最广泛的层面上讲,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或者一切与执政党相关的事情都有可能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形象的认识和评价.中国执政形象便是如此,它既与党的自身建设密切相关,又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执政实践的感知评价密不可分,是一个由党的建设质量、党的执政绩效、广大人民群众的感知评价、中国的国家形象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第一,党的建设质量是中国执政形象建设的重要遵循.党的建设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立足于特定的党的建设目标以及党的建设布局的实施,对党的建设有无质量、质量优劣的重要评判尺度.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大命题,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9]61,表达了中国走高标准、高质量的党的建设之路的价值诉求和内在自觉.可以说,党的建设质量、党的建设目标、党的执政形象之间密切相关、共生共荣,提出立体多维的党的建设目标,稳步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维护党的执政形象的重要遵循.因此,中国执政形象建设注重党的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整体性、创新性,极力避免出现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局部轻全局等不良现象,以高标准、严要求为标杆,在务求实效和注重效能上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第二,党的执政绩效是中国执政形象建设的事实指标.简单来说,执政绩效是指执政的有效性.“有效性意味着实际的绩效,即该政体满足大多数居民以及大企业或者武装力量之类的强势集团所期待的政府的基本职能的程度.”[10]执政绩效是政党执政能力最直接、最外在的表现,是执政党能否获得执政合法性的主要依据,是政党执政形象建设的事实指标,体现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执政形象如何,最终要通过执政绩效来体现.毋庸置疑,执政绩效越好,则执政形象越优,执政基础越牢固;执政绩效不好,则执政形象越差,执政基础越不牢固.党的执政绩效提升与否关键看结果,结果寥寥而执政形象渲染即便蔚为壮观也只会徒劳无益.当然,尽管世界上许多政党的执政实践在数据上华丽惊人,但是依然经不起历史的检验,这一重要启示告诫中国必须坚持社会进步和人体地位的执政绩效评判标准.

第三,广大人民群众的感知评价是中国执政形象建设的关键步骤.作为一个关系范畴,形象内含形象客体对形象主体的感知评价.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执政形象的感知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前的执政体制机制是否合理有效.体制机制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系统内部的诸要素按照事物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排列组合.执政体制机制运行合理有效,则昭示着政党的内聚力强大.内聚力是政党维系内部统一性的重要标识,对于提升政党治理效能具有重大作用.正如亨廷顿所说,“高度的内聚力和严明的纪律可以弥补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严重不足.”[11]适应时代方位的变化,健全当前执政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的执政能力以提升治理效能,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权益进而形成良好的感知评价,才能使中国在社会层面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在政权层面赢得执政有效性和长期性.

第四,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中国执政形象建设的外部表现.世界上一些政党的执政实践一再表明,以政党执政形象带动国家发展是推进国家形象建设的一条捷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成功探索出一条与西方国家“竞争”“三权分立”截然不同的道路,将政党执政形象与中国的国家形象融合在一起,向全世界展现出一个“党治国家”的成功形象.因为中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中国执政形象建设的外部表现.随着時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影响、中国地位的逐渐提升,中国贡献、中国话语权的稳步扩大,中国向世界发声的客观需要和主观自觉迅速增强.而中国执政形象直接影响着国际间政党交往,并通过影响国家形象左右中国向世界发声.中国只有建构与时俱进的执政形象,以满足现代国家建设和国际交往对执政党的基本要求,才能展现良好的国家形象,让世界读懂中国.

二、新时代中国执政形象的突出表现

世界范围内政党政治发展表明,任何政党若想长期保持执政地位都必须具备良好的执政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针对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新变化、新情况和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评价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等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思想,展现了勇于追梦、情系百姓、自我革命、自信开放、维护光辉历史的具体形象目标,成为新时代中国执政形象的突出表现.

(一)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勇于追梦的执政形象

“梦”带给人们的常常是无限的遐想、美丽的憧憬、美好的向往.人有梦想才会进步,民族有梦想才会腾飞,国家有梦想才会强大.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所作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36,并在其后的一系列讲话中进一步融通历史与未来、理想与现实、国家与人民、国内与国际,把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有机结合起来,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把造福中国人民与造福世界人民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出了中国理论体系建构的科学精神和勇于追梦的执政形象.“中国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目标或空洞的口号,而是中国秉持初心和使命,在对自身能力、外部环境、竞争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之上提出来的面向未来的、具有吸引力和召唤力的美好愿景,架构起了从现在通往美好未来的坚实桥梁.不变的初心、清晰的使命、美好的愿景,是中国长盛不衰的根本信条和长期奋斗目标,在三者激励指引下的中国领导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新时代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国发挥领导优势的重要基础,要求中国依据美好愿景指引发展方向、制定具体目标、采取切实行动、激励全党斗志,砥砺奋进、铿锵前行,使勇于追梦的步伐走得坚实而有力量.

三、新时代中国执政形象的优化思路

良好的执政形象既不会自然形成,更不会凭空产生,而是需要执政党依据时代要求、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期望,以清醒的认知、艰辛的努力不断进行调试性优化.新时代中国执政形象建设同样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需要正视执政党建设内在规律和现实问题,在继承中国执政形象建设的现有途径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科学构建、全面优化执政形象的方法途径.

(一)聚焦党建“强主体”

新时代优化中国执政形象,关键在于塑造一支强大、精壮、严明的主体力量.实际上,中国执政形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包括党员个体(普通党员和领导干部)、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党的整体三个层面在内的较为稳定的整体性认识和评价.形象地讲,对中国这座宏伟大厦、这棵参天大树、这一超级巨人来说,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就是细胞、根须、基石[16].新时代优化中国执政形象,首先要聚焦普通党员、领导干部与党的各级组织三大主体.

第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执政形象的认识和评价,不仅来自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而且来自于对身边党员个体真实表现的认知.党员个体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的最广泛、最直接、最具体,深刻影响着中国执政形象的根基.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15]351作为世界上党员数量最多的超大型政党,中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组织规模的“膨胀”与“虚化”问题,实现从数量规模型政黨到质量效能型政党转变,走党员数量与党员质量协调发展之路是当前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此,要严格把控入党条件,严格党员发展标准,严格规范入党程序,从源头上保证党员质量;要通过开展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动态开放、充满活力的日常管理体系,在实践中提升党员质量;要创新党员退出机制,及时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形成科学合理的自我净化机制.

第二,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中国执政形象最重要的人格化载体,是中国坚定执政自信、抵御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从现实状况看,部分领导干部依然存在“七个有之”以及各种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脱离群众的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1]378.对此,要牢牢把握高素质与专业化的要求,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选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真正选拔出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好干部;要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拓宽干部成长渠道;要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增强干部培养实效.

第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政党组织的强大与否是衡量政党形象和力量的核心标识,强大的组织体系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是中国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和重要优势.目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党内组织管理与党的政治功能弱化虚化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国执政形象建设.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15]351对此,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有效防范组织“离散化”“悬浮化”风险,进一步提升组织覆盖力和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辐射力、影响力,真正担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从而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注重绩效“促发展”

新时代优化中国执政形象,不仅要注重对中国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的回答,而且要注重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实际执政效果的认识和评价.因为党的执政绩效是中国执政形象建设的事实指标,所以注重绩效“促发展”成为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以优化中国执政形象的根本途径.从世界各国执政党建设经验来看,能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执政党能否赢得民众拥护、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曾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17]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着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国家存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立足于不同发展时期和阶段的实际,适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9]11,新时代美好生活起源于人的需要、人的诉求,深刻体现了民众的全面发展要求和共同价值追求.

为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中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成为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推动社会供给朝着有序的、精准的、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以一种规划有道、治理有力、发展有度的科学进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长远进步,集中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政党引领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根本特征与显著优势,中国的“引领者”身份保障了新时代美好生活目标的确定性与可持续性.中国面对新时代中国发展之新境遇,基于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复杂性与变革性,将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嵌入到政党目标的体系当中,旨在实现有组织、有力量、富有创造性的人民生活样态,从理念和行动方面彰显了政党和人民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表明注重绩效“促发展”能够强有力地维护中国执政形象和合法性基础.

(三)联系群众“为人民”

指出:“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1]366党群关系是否紧密、紧密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党的执政形象以及执政的合法性、有效性、稳定性.“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367作为马克思主义“先锋队政党”和“使命型政党”,保持联系群众“为人民”的最大政治优势以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是新时代优化中国执政形象的重要依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中国现代化程度的加深,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全球化、网络化、化等多重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群关系的推进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要注重顶层设计与底层推动相结合、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党的领导与群众期待相结合,创新党群工作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

新时代优化中国执政形象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使中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深化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使党员干部面对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和利益矛盾,能够保持“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的坚定意志,不以功名利禄为人生追求,尽职尽责地将公仆义务履行好.其次,要树立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先进典型,发挥廖俊波、兰辉、邹碧华等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彰显更高的政治站位、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责任意识,使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巩固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思想基础.再次,要通过转变领导方式、推动变革、强力等举措,不断健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长效机制,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到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动中,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最后,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在党同人民群众长期的心心相印、休戚与共中筑牢党群关系基调.

(四)创新载体“发声音”

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或载体的传输,由党内外民众接受并形成对该政党总体面貌的整体性认知和评价,是中国执政形象的传播途径.在人人手中都握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中国要想实现预定的传播意图,在汪洋大海般的信息流中凸显自己的声音,让民众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支持自己、拥护自己,必须因时因势而变,创新载体“发声音”,以实现中国执政形象的传播.

增强“仪式感”以塑造和传播党的历史和集体形象.大卫·科泽指出,没有仪式和象征,就没有国家[18].历史是通过举行仪式、保存记忆、传播象征的纪念活动来表达的.仪式尤其是庄严的政治仪式作为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符号象征体系,以特定的精神信仰为基础,通过一套象征性与表演性、例行化与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保存历史记忆,传播政治象征,促进政治认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对于塑造和优化塑造党的历史和集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举行了纪念、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云等已故领导人诞辰座谈会,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多項具有政治仪式功能的活动,以庄严的“仪式感”塑造和传播党的历史和集体形象,充分彰显了中国保存历史记忆、建构历史知识的独特方式以及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良好形象.

提高“技术感”以塑造和传播党的执政形象.当今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不断涌现,民众早已习惯通过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来了解社会动态,早已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互联网这个“声音的杂货铺”勃兴的时代,各种时髦言论、奇怪声音、极端思想可谓此起彼伏,各种信息传播可谓众声喧哗、肆意表达、无序流淌,各种负面报道的传播可谓呈几何级数放大,极易歪曲民众对中国执政形象的真实认知.对此,中国要主动占领新媒体宣传制高点,掌握新媒体领域意识形态话语权,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1]155,全方位提升和扩展在虚拟空间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同时,“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156,在开放透明的环境中祛除神秘、威权、固化、刻板的形象,以良好的执政形象凝聚民众共识,寻求世界认同.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王韶兴.政党政治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16.

[3]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王明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0.

[4]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3.

[5]王长江.政党政治原理[M].北京:党校出版社,2009∶142.

[6]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3.

[7]余科杰.政党学概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402.

[8]秦启文,周永康.形象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3.

[9].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郭为桂,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51.

[11]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8.

[12].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02).

[13].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J].求是,2019(15).

[14]沈大伟.中国:收缩与调适[M].吕增奎,等译.北京:编译出版社,2011∶5.

[15]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文献出版社,2014.

[16]韩庆祥,黄相怀.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91.

[17]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4.

[18]大卫·科泽.仪式、政治与权力[M].王海洲,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208.

【责任编辑:闫生金】

本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关于形象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中国形象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中国形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形象引用文献:

[1] 中国形象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中国形象类论文范本3000字
[2] 疫情和中国形象论文怎么撰写 关于疫情和中国形象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2万字
[3] 网红和中国形象专升本论文范文 网红和中国形象类本科论文怎么写8000字
《中国形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中国形象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000字》word下载【免费】
中国形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