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主题:安阳师范女大学生ktv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5

简介:关于对写作大学生师范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师范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大学生师范类论文范文

安阳师范女大学生ktv论文

目录

  1. 一、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2. (一)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
  3. 1.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4. 2. 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
  5. (二)就业渠道狭窄,就业领域受挤压
  6. 1. 招聘单位的名校情结
  7. 2. 非师范生的插足
  8. 3. 免费师范生的实施
  9. (三)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10. (四)就业观念陈旧
  11. 1.“非教师不就”现象明显
  12. 2. 就业期望值高
  13. 3. 生源地就业倾向严重
  14. (五)创新创业驱动较弱
  15. 1. 地方高校综合实力的影响
  16. 2. 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缺憾
  17. 3. 个人因素
  18. 二、地方高校解决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对策措施
  19. (一)突出师范特色,打造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20.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体系
  21. 2. 加强教育实习环节,增强大学生实践教学能力
  22. 3. 创新教育载体,提高大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
  23. (二)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复合型人才
  24.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25. (四)构建创新创业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6. 安阳师范女大学生ktv:上海师范大学生环学院12化学类4班团支部风采第二弹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和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加剧,就业渠道狭窄,就业领域受挤压,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就业观念陈旧,创新创业驱动较弱等现实问题.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多渠道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要突出师范特色,打造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要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帮扶指导,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 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就业核心竞争力;就业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6)02-0043-04

[收稿日期] 2015-09-23;[修回日期] 2015-11-17

[基金项目] 2015年山东省临沂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地方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2015LX264)

[作者简介] 吴建章(1974-),男,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自2008年以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媒体动辄以“史上最难就业季”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对于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而言,由于学校综合实力较弱,社会认可度较低,师范专业边缘化,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原因,其就业创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认真分析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探寻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积极寻找对策,对于地方高校及其师范类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文化发展的中心,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其培养的师范类大学生是支撑地方中小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师范类大学生却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创业现实困境.2015年10月12日,在第四届两岸四地师范大学校长论坛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透露,“全国每年平均培养大约65万师范类毕业生,但需求量只有25万,也就意味着至少每年多出了近40万的师范类毕业生.”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教授在列举了2012年师范类毕业生的数据后表示,2012年全国范围基础教育招聘的师资中,四分之一来自非师范大学.调查发现,高水平的中学更愿意招收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1].

(一)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

1.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毕业生数量也随之逐年增加.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749万,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对于师范类大学生来说,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随着师范类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多,需要到教师岗位就业的基数也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因计划生育等原因导致生源减少,部分中小学校进行撤校合并,对师资需求则相应减少.需要到教师岗位就业人数的增多与教师需求量的减少之间的矛盾,造成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加大.

2. 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主要表现在:① 不同学历层次大学生供需不平衡.本科及以上大学生基本供需平衡或略大于平衡,专科及以下大学生则严重供大于求;② 不同专业大学生供需不平衡.基础学科语、数、外师资需求较大,而小学科的史、地、政等师资需求较少;③ 不同地区需求不平衡.城市对师资需求量少且要求高,农村对师资需求量大且要求低;④ 生源分布不合理.高考录取以学生填报志愿为依据,难以考虑和平衡考生生源问题,导致了同一地区、县域同一专业当年大学生扎堆现象严重.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突出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加剧,导致越来越多的师范类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为寻求一个专业对口的教师职位而不得不进行激烈竞争,这对于与重点大学毕业生相比不占任何优势的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来说,压力之大难以想象.

(二)就业渠道狭窄,就业领域受挤压

在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体系中,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比较固定,专业性非常强,如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面向未来中小学校的地理教师,不可能是英语或其他学科教师.专业性的特点,决定了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是教育领域,造成了师范类大学生教师职业定位深厚,毕业后非教育岗位不去的情况比较普遍,使自己的就业渠道越来越狭窄.教师职业定位深厚的观念造成了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竞争意识薄弱,就业适应性较差,一旦在教育领域求职失利、打算在其他行业就业、谋求职业发展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外,师范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使非教育领域单位对师范类专业认可度普遍不高,在招聘岗位中较少包括教育类专业大学生.

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不仅仅面临就业渠道狭窄的困境,而且在自己的就业领域也受到外部各类因素的侵蚀和挤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招聘单位的名校情结

地方高校,一般来说论文范文史不长,与其他重点师范院校和重点大学相比,缺少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教育系统的认同度普遍较低,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一些师范类专科学校为跨入本科行列,一些师范本科院校为跨入综合性大学行列,纷纷对学校名称进行更名,抛却了原先的师范名称,也丢掉了师范的特色,造成了社会对此类高校培养师范类大学生质量的怀疑,势必会影响到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县市在教师招聘简章中明文规定只招收重点师范大学或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地方高校则被排除在外,其培养的师范类大学生成为教师就业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

2. 非师范生的插足

2003年教育部《面向论文范文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高校优秀大学生到中小学任教.”[2]从此,教师不再是师范生独享的职业,非师范生同样可以通过竞争步入教师行列.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教师岗位吸引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大学生参与到教师岗位竞争中,不断分割着师范类大学生原有的就业市场,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面临着较以前更大的竞争和挑战.

3. 免费师范生的实施

从2007年开始,国家决定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些免费师范生四年毕业后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教师岗位,实际上在上学之初就确定了“有编有岗”.免费师范生可以通过特殊身份,无需竞争即可获得教师岗位,且这些岗位一般都为市县重点学校的岗位,条件较为论文范文,发展空间也大.免费师范生的实施,压缩了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空间,他们有时为竞争一个岗位,几十个人相互进行厮杀,压力之大自然不言而喻.

(三)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最具特色的能力,是相对于其他大学生的优势能力,是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提升的、独有的大学生现在就业甚至将来的竞争优势[3].相对于非师范类大学生,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驾驭课堂的教学基本能力、优秀的教师职业素养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这些能力是师范类专业大学生所独有的、非师范类大学生无法比拟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师范类大学生与非师范类大学生在教师竞争中的优势所在.但现实情况是这些师范类大学生的看家本领、就业核心竞争力,在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中体现的越来越不明显,并且有弱化的倾向,甚至由于缺乏训练,在教师招考面试或试讲环节,都无法与非师范大学生相比拟,仅以驾驭课堂的教学基本能力为例.

教学基本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4],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板书及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等基本能力.当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在综合性专业影响下,相对忽视师范类学生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表现在教育实习环节上,大部分地方高校把教育实习放在大四下学期进行,不仅时间短(一般2个月左右,甚至更短),而且大学生面临毕业、就业的压力,也很难集中精力进行实习.实习质量和效果都难以得到达到预期目的,以致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组织能力不强,课堂应变能力较差,难以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语言组织缺乏逻辑性,普通话不达标;板书不规范,布局不合理;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多媒体教学等基本设备不会用等现象.这势必会影响到师范类大学生教师招考的面试环节,进而影响到他们的顺利就业.

(四)就业观念陈旧

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当前,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观念中普遍存在以下三种现象:

1.“非教师不就”现象明显

从培养目标和就业出口来看,到教育领域就业是师范类大学生的主渠道.但随着师范类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师岗位数量的限制以及各种条件的制约,造成相当一部分师范类大学生将无法在教育领域就业,需要流向社会其他行业.跨行业就业对于在竞争中遭淘汰的师范类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他们执着的投身教育行业,今年考不上,明天再考,甚至后年或五年以上,不达目的绝不死心,导致自己的就业渠道越来越窄.“非教师不就”的就业观念是部分师范类大学生无法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就业期望值高

一直以来,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表现在师范类大学生中:在求职地点上,盲目追随报酬条件较好的大中小城市,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农村或偏远地区或私立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在求职部门上,定位于公办学校和事业单位,不愿到私立学校、企业中工作,认为公立、事业单位有保障,有利于个人发展、待遇高,反之,私立学校和企业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竞争压力大,职业无保证、不稳定,担心几年后垮掉.就业期望值高,造就了一种怪现象:一方面,相当部分的师范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地区和学校却招不到老师.这种怪现状值得每一位尚未就业的师范类大学生认真深思.

3. 生源地就业倾向严重

传统的中国人大多具有思乡情节,缺乏外向型的精神,体现在地方高校大学生身上尤其明显.地方高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思想观念相对保守、陈旧,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特别不愿意离开家乡到外地就业,即使机会摆在面前,他们也毫不所动,或在就业压力面前在外地找到一份职业,也会想方设法再考回生源所在地.他们认为到外地就业,不仅远离父母和亲朋好友,也无法忍受情感上的孤独,况且一旦遇到困难和重大决断没有人帮忙,没有人给自己出谋划策.当然,独生子女的现状,也使部分家长有意识地阻止孩子在外发展,即使在外地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单位,也想法设法以种种理由加以阻止.

(五)创新创业驱动较弱

当前,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较之重点大学师范类大学生和非师范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驱动普遍较弱.究其原因,既有地方高校综合实力的影响,也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缺憾,同时也与个人息息相关.

1. 地方高校综合实力的影响

地方高校一般生成因素复杂,大多由一些专科学校和高职高专等学校合并、改组而来,不仅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无法与重点大学相比,即使学校的硬软件等资源设施限于资金的支持等原因大多较差,也不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地方高校综合实力的差距,导致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受教育的深度较浅,可接受的知识较少或陈旧,缺乏驱动创新创业的知识、土壤和环境.

2. 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缺憾

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其培养模式是在系统传授教育理论和知识基础上,进行一定规模的教育实习,所有的教学活动和安排限定于教育领域,无法向其他领域渗透或渗透较少.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这种特点虽能使师范类大学生掌握必备的教师理论知识,但由于与实践操作相差甚远,难以形成师范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驱动的土壤,造成了师范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鲜于做出与非师范类大学生相比拟的成绩.

3. 个人因素

受传统保守思维的影响,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普遍淡薄,创新创业实践更为缺乏.大部分师范类大学生毕业后都愿谋取一份稳定的职业,都努力向教师、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职业靠拢,而不愿意考虑风险大、不稳定的职业,考虑创新创业的更是微乎其微.

二、地方高校解决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对策措施

师范类大学生是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来源,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等各方必须协同努力,多举措解决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而作为教育主体的地方高校,更应该承担起自己应负的历史责任.

(一)突出师范特色,打造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要想使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地方高校在师范类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师范特色,打造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此,地方高校要特别注重师范类大学生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是师范类大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教师基本技能包括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教学知识强调的是从教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哲学、心理学、教育史、课程理论、教学理论等等;教学技能强调的是从教的技能训练,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育与心理咨询与辅导等等;教学实践能力主要是备课、上课、辅导、课堂管理、语言与交流技巧等等[5].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的系统教学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师范类大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能够促进师范类大学生在教师招聘过程中的面试和试讲环节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地方高校应从以下三方面着力推进师范特色,打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体系

现在的师范类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课程太多,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太少的现象,致使很多师范类大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同时教育课程内容脱离基础教育实际,内容过于陈旧,高校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掌握、吸收和对学生的传授不够,致使大学生所掌握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不太适应目前中小学的教学实际.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加快课程体系的调整,增加实践课程,取消过时课程,并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充实新课程.

2. 加强教育实习环节,增强大学生实践教学能力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综合实践环节,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6].通过教育实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如备课、编写教案、上课、听课、作业批改与讲评等各个教学环节.地方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学技能训练,增加学生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见习实习的机会和时间,着力提高大学生实践教学能力,改变教师招考面试环节学生不会“说课”“试讲”的局面,从而提高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创新教育载体,提高大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7],它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光盘、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和制作方法等.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地方高校要适应时论文范文展对现代教师的要求,提高大学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复合型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加快,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不仅局限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还要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地方高校要对师范类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实行师范教育与通才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师范类大学生搭建更为宽广的教育平台,造就复合型师范生,使师范生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达到“一专多能”.如地方高校可以实行“双证”制度,要求师范类大学生不仅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还要有其他专业技能证书(根据个人爱好可以考取文秘证书、会计证、心理咨询员证、程序员证等论文范文),或者鼓励师范生向非师范类职业方向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要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四年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并对未来的职业作出合理的规划;要引导师范类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要鼓励师范类大学生积极参加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教师招聘活动,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选择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就业,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工作,到一切能发挥聪明才智的行业建功立业.

(四)构建创新创业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论文范文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地方高校来说是个机会.地方高校必须抓住本次机遇,针对师范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驱动弱的缺点,加强师范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地方高校可从学校定位、观念更新、课程研发、师资建设等方面,构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此推动师范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协同努力.地方高校要切实加强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为师范类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晓蓉,徐笛薇.中国每年40万师范生过剩,中小学新招教师1/4非师范毕业[EB/OL]. http://www.thepaper.cn/ newsDetail_forward_1384902,2015-10-14.

[2] 周之良.对当前普通本专科师范生就业难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97-99.

[3] 荀关玉,陈惠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1(16):432.

[4] 欧阳芬.言语交往技能是语文教师教学的核心技能[J].中学语文教学,2003(11):18-19.

[5] 李宏.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68.

[6] 王少杰.中学英语新课标理念下的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3):102-104.

安阳师范女大学生ktv:上海师范大学生环学院12化学类4班团支部风采第二弹

[7] 邢国起.现代教育技术在测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2(4):102-104,118.

[编辑:汪晓]

总结:该文是关于大学生师范类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安阳师范女大学生ktv引用文献:

[1] 安阳师范数学类论文查重的标准
[2] 师范类专科方向论文选题 师范类专科论文题目怎么定
[3] 优秀美术师范类论文选题 美术师范类论文标题如何定
《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word下载【免费】
安阳师范女大学生ktv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