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负负得正”教学的有效模型——兼教科书的编写

主题:相反数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9

简介:关于模型相反数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模型相反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模型相反数论文范文

相反数论文

目录

  1. 一、不同的模型对学生的理解没有显著性影响——一项教学实验
  2. 二、师生对模型的倾向性
  3. 1.教师对模型的倾向性
  4. 2.学生对模型的倾向性
  5. 3.师生对模型的倾向性:归纳模型、数轴模型与相反数模型
  6. 三、对模型的分析
  7. 2.模型并没有说明算理
  8. 3.教学从学生对模型的倾向性和认知水平出发
  9. 四、结论与建议
  10. 1.教师使用的模型对学生的理解没有显著性影响
  11. 2.师生最倾向使用的模型依次是:归纳模型、数轴模型与相反数模型
  12. 3.模型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负负得正”,模型就是一副脚手架
  13. 4.教学中和教科书中可以使用相反数模型
  14. 相反数:PancakeMV(相反數)??? ????? 「Official Music Video」20151001

教师的教学和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学生易于理解的模型来说明为什么“负负得正”、教授“负负得正”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学生能够接受通过这种方式所总结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也就是说,模型说明是有理数乘法法则教学的有效选择,也是最主要的策略.既如此,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是最好的模型?具体而言:不同的模型对学生的理解有影响吗?教师倾向于什么样的模型?学生倾向于什么样的模型?综合考虑教与学的因素,什么样的模型最有效?

相反数:PancakeMV(相反數)??? ????? 「Official Music Video」20151001

一、不同的模型对学生的理解没有显著性影响——一项教学实验

为了解教师教学中所使用的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与学生理解之间的关系,我们选取山东省某市一所重点中学的四个班级,开展实验研究,这些班级是按照学生入学考试成绩分班的,因而,我们假设这些班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三位教师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使用四种模型授课,教师在四个班级中所使用的模型见表l(所有模型的说明见附件).我们实地听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授课结束后,我们对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使用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与教师授课时所使用的模型之后的教学效果,调查过程如下,

题目:“以(—4)X(—3)为例,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如文字解释、画直观图、算式表示等)来说明为什么‘负负得正’,”

教学中使用的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如表1.

分析表1,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学生的理解不受教师所用模型的影响,除2班外,能够使用教师的模型来说明“负负得正”的学生占班级人数的60/0 - go/o之间,这说明教师所用的模型没有对学生产生显著性影响.2班是一个例外,没有一个学生使用归纳模型,这表明,这一模型很难为学生接受.联想到学生的教科书中使用了归纳模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模型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模型.

(2)相反数模型比较容易理解.除?人自觉地使用了教师所介绍的相反数模型外,还有7人自发地使用了相反数模型,使用该模型的学生人数占提供模型人数的5l.go/o(表2).相反数模型成了使用率最高的模型.我们有理由相信,使用该模型说明“负负得正”,有利于学生理解,

(3)能够使用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学生较少,

在所测试的295名学生中,仅有27人即go/o的学生能够通过模型说明“负负得正”.所以,对于算理的理解,不能有过高的要求,教师也不可有过高的期待.

二、师生对模型的倾向性

1.教师对模型的倾向性

(1)教师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模型:数轴模型,归纳模型,相反数模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了哪些模型来说明“负负得正”,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教学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说明“负负得正”,回顾一下你课堂上教“负负得正”的情形,请结合你的教学实际,描述你教“负负得正”的过程(自己怎样教的,就怎样描述). 统计结果如表3.

教师最喜欢使用数轴模型,占总数的39.50/0.这个模型是原大纲教科书中使用的模型,关于这个模型,调查中发现,不仅学生,即便从事数学教育多年的教师,也容易困惑凹,如此多的教师使用了数轴模型,反映出原教科书对教师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2go/o的教师使用了归纳模型,成为了教师的第二选择,这个模型是北师大版教科书中的模型,教师使用的就是该教科书阎.18.40/0的教师使用了相反数模型同.这个模型不是教师所用教科书中的模型,如此多的教师使用了这个模型,反映出教师对该模型的偏爱,以上3种模型占教师使用模型的86.go/o.相应地,少数教师使用了其他模型.

(2)教师喜欢的模型:归纳模型,数轴模型,相反数模型.

为了解教师对模型的倾向性,我们提供了7个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供教师选择,38名教师的选择情况如表4.

教师喜欢的模型依次是:归纳模型,数轴模型,相反数模型,这3个模型的排列顺序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模型的顺序大致相同.教师受教科书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综合教师教学中使用的模型和教师选择的模型,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教师最倾向于使用的模型依次是归纳模型、数轴模型、相反数模型.

2.学生对模型的倾向性

(1)学生回答问卷时所使用的模型是相反数模型,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9.00/0的学生给出了比较合理的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除此以外,为说明“负负得正”的合理性,说服自己接受“负负得正”,学生又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准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模型.统计分析这些模型,可以从中窥视出学生对模型的倾向性(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

①学生最倾向于相反数模型,在学生自己创造的模型中,最常用的就是“相反数的相反数模型”和“抵消模型”,尽管这两种模型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加上“相反数模型”,就有21.010/0的学生使用了这类模型,我们有理由相信,用相反数模型进行教学,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

相反,虽然归纳模型相对于相反数模型更具有数学味,但是,只有0.34%的学生使用了这个模型,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既然我们很难或者说不能够把为什么“负负得正”的道理讲清楚,在教学中,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比较顺利地接受事实,不让学生觉得“负负得正”是“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就不能对模型的所谓合理性“深究”,故而,相反数模型就要比归纳模型好,

②对规定性的认可,认为是“复述法则”、“书上说的,老师讲的”和“是个规定,没有理由”的学生占48.470/0,几近一半,这说明学生对“负负得正”规定性的认识是:这是一个规定,不好解释.

(2)学生喜欢的模型:归纳模型,好孩子模型,数轴模型,相反数模型,

为了解学生对模型的倾向性,我们提供了7个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供学生选择(仅选取3班和6班),学生的选择情况如表6.

①学生喜欢的模型依次是:归纳模型,好孩子模型,数轴模型和相反数模型,

学生喜欢好孩子模型,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以下是对学生的访谈(学生-S;教师—,r).

S:我喜欢这个模型.这个最好了,最形象了,我今天回家都给我妈讲了,

T:妈妈听明白了没有?

S:听明白了.我妈妈说,这个很好,很有意思.

T:如果老师上课时用这个模型来说明“负负得正”,你认为可以吗?

S:完全可以,我们班同学今天都在说这个方式说得清楚,比书上的好,看了这个以后,我就对有理数的乘法彻底懂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15.80/0的教师选择了好孩子模型.有的教师认为“孩子不能以好坏区分”,这样对教育学生不利.同样,也有个别的学生提出了类似的担心,

②喜欢和会用之间的矛盾,教师、学生都比较喜欢归纳模型,原因也许是这个模型是教科书中的模型,然而,调查表明,能够使用这个模型说明“负负得正”的学生少之义少.对这个模型,要谨慎使用,

综合学生回答问卷时使用的模型和学生选择的模型,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学生最倾向于使用的模型依次是相反数模型、归纳模型、好孩子模型、数轴模型.

3.师生对模型的倾向性:归纳模型、数轴模型与相反数模型

把学生喜欢的模型、教师喜欢的模型与教师教学中使用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如下(图1).

(l)师生倾向于使用的模型依次为:归纳模型、数轴模型与相反数模型,

教师最倾向于使用归纳模型,学生最倾向于使用相反数模型.教师最喜爱的模型与教师最倾向于使用的模型是一致的,学生最喜爱的模型与学生最倾向于使用的模型不一致,

教师、学生对好孩子模型的倾向性差异较大: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却不大喜欢.

(2)师生均不喜欢形式化的模型,比如分配律模型.

三、对模型的分析

1.模型就是一副“脚手架”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说明‘负负得正’,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说明的模型.这个模型其实就是一副脚手架,一旦掌握了有理数乘法法则,这个脚手架就可以拆除了.”表?是教师的回答情况.

55.3%的教师持赞同态度,31.60/0的教师不赞同,不赞同的教师也许认为,这些模型恰恰说明了为什么“负负得正”,恰恰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算理,既如此,当然不能随随便便地拆除了.

2.模型并没有说明算理

推导小数乘法法则、分数除法法则时,要么凭直观进行推理,要么使用了规律进行推理,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运算的算理,“介绍一个实例,观察一个图形,导出一个解释,难道不比去介绍形式化证明更好吗,”比如,要说明乘法交换律,就可以用图形非常直观地说明3x4等于4x3.但是,有理数乘法就完全不同了,

分配律模型事实上是在“保持运算的持续性”的前提下推导出了“负负得正”m(q,本质上有了形式推理的味道,但有多少师生喜欢它?归纳模型是一种合情推理模型,但是,调查表明,学生很难掌握它.除这两个模型外,其他模型几乎没有多少数学味道,本质上说,这些模型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负得正”法则的“脚手架”,是裹在原理外面的“糖衣”.因为原理艰涩难懂,因为保持运算的持续性不好理解,所以通过模型这层“糖衣”把它包装起来,这样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既然没有说明算理,谈何要求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呢?既如此,模型不是脚手架又是什么?不是不想说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很难说清其中的道理,因为“负负得正”超越了学生的经验,很难证明,“由于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学生容易理解的两个负数相乘的实例,因此学生会对法则合理性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9)

3.教学从学生对模型的倾向性和认知水平出发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只要学生喜欢,便于学生掌握‘负负得正,法则,哪一个都可以.”教师的回答情况如表8.

不赞同的只有10.5%,绝大部分教师认为,选择模型,要从学生对模型的倾向性和认知水平出发.实际教学中的不匹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四、结论与建议

1.教师使用的模型对学生的理解没有显著性影响

调查表明,教师使用的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对学生的理解没有显著性影响,能够说明“负负得正”的学生人数非常少,既然如此,就应该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模型.

2.师生最倾向使用的模型依次是:归纳模型、数轴模型与相反数模型

虽然师生倾向于归纳模型,虽然归纳模型体现了真正的数学,但是,由于学生在实际中很难获得对它的理解,因而要谨慎使用,数轴模型也获得了师生的认可,但是正如有的研究所表明的,这个模型让学生转来转去,容易迷惑.相反数模型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并且由于学生常常无意识地、自发地使用这个模型,也就是说学生最容易理解这个模型,所以,基于“要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模型”这一结论,我们应该更多地使用相反数模型,

师生最不喜欢形式化的模型,如分配律模型.

3.模型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负负得正”,模型就是一副脚手架

既然一种模型不能够真正说明“负负得正”,就应该选择另一种学生易于理解的模型,这是教学“高效性”的要求.

4.教学中和教科书中可以使用相反数模型

附件:说明为什么“负负得正”的模型

(1)归纳模型:(-5)x2等于-10,(-5)xl等于-5,(—5)x0等于0,从而(—5)x(-1)等于5,(—5)x(-2)等于10,(-5)x(-3 )等于15.

(2)分配律模型:(—6)X(一3)等于(—6)X(0一3)等于(一5)x0-[(—5)X3)等于0一(一l5)等于15.

(3)相反数模型:5x3等于5+5+5等于15;(一5)x3-(一5)+(一5)十(-5)=l5.所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就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5)X( -3 )等于15.

(4)气温变化模型:今天的气温记为0摄氏度,每天下降5摄氏度,昨天记为-1,前天记为一2,大前天记为一3,(-5)X(一3)就是大前天的度数,就是15.

(5)数轴模型:规定,数轴的正方向为东,数轴的负方向为西,一个人在数轴的原点处,一5看做向西运动5米(计划向西);(-5)X(-3)看做沿反方向(即向东)运动3次,结果:向东运动了15米.所以(-5)X(-3 )等于15.

(6)好孩子模型:好孩子用正数表示(+),坏孩子用负数表示(一);进城市用正数表示(+),出城市用负数表示(-);好事用正数表示(+),坏事用负数表示(-).好孩子(+)进城(+),对城市来说是件好事(+),所以(十)X(+)等于十;坏孩子(一)出城(一),对城市来说是件好事(+),所以(一)X(一)=+.所以(一5)x(-3)等于15.

(7)向后转模型:规定一个人面朝东为+l,面朝西为-1.原地不动,表示X(+1);向后转,表示X(-1).现在一个人面朝西(-1),向后转X(-1),此时,他面朝东,所以(-l)X(-1)等于1.所以(-5)X(-3 )-15.

总结:这篇模型相反数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相反数引用文献:

[1] 经典数模论文题目 数模论文标题怎样定
[2] 数模优秀类论文题目 数模优秀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3] 数形结合论文题目范文 数形结合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负负得正”教学的有效模型——兼教科书的编写》word下载【免费】
相反数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