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边城》恋爱的悲剧悲痛的民族

主题:苗族的民族风俗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4

简介:适合苗族民族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苗族民族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苗族民族论文范文

苗族的民族风俗论文

目录

  1. 苗族的民族风俗:苗族民族风情

晴隆县中营民族职业中学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61400

【摘 要】恋爱的悲剧?苗族婚俗习惯的差异.苗族苦难的迁徙史.苗族的服饰文化和丧葬所反映的强烈的重土行根情结.

【关键词】婚姻;迁徙;历史;服饰文化;寻跟情结

《边城》作为一部怀旧的作品,一部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在其中无疑凝结了某种文化的底蕴或沈从文先生的某种人生感悟和体验.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言:“《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有痛惜情绪的怀旧.”那么这种痛惜便简而言之为失落,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而连接着作者与生命、自然的线,便是翠翠的爱情.在翠翠对于爱情的萌生、觉悟、以及执著上,从某一方面反映了翠翠对于爱情的观念.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翠翠所代表的这一民族所具有的天性,善良而淳朴.正因如此,才使这一民族拥有了这充满了“爱”与“美”的天国.

翠翠作为湘西山区的一苗族少女,在她的身上凝集了这一方土地的灵气和清秀.但在作者的潜意识里所表现是一个层面,一个民族幸酸的命运,自然同这一民族有着直接姻缘或代表了这一民族的翠翠也就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

苗族的民族风俗:苗族民族风情

由于翠翠这一特殊性,其爱情自然也与苗族的婚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因素.苗族的婚俗是男女自由恋爱成婚.正如清乾隆《镇雄州志》记载:“苗族婚姻不先婚约,每于岁正,择地树芭蕉一株,集群少、吹芦笙,月下婆娑歌舞,各挥所配,名曰扎山.两意谐和,男女归告父母,使通媒焉.”或在赶集或其它社交场合相识后,通过唱歌、对歌了解各自的情况.若情投意合,就会互赠礼物,俗称“换彩”.而翠翠在农历五月“龙船节”与爷爷走散后与傩送相识属后者.并且在以后通过爷爷的口头了解了傩送,并在心头悄悄的爱上了傩送.而翠翠之所以爱上傩送,这其实与苗族的审美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在苗族的审美观念中,以勤劳为美、以智慧为美、以健壮为美.而这些观念的形成,其实是苗族本身的历史和原因所造成的.翠翠爱上傩送是因为他身上具有的符合了她的审美心理.

之所,翠翠才有了盼望来年“龙船节”的煎熬,才有了梦中的“虎耳草”.天保对翠翠的的爱,其实也只在渲染和加重苗族这种自由恋爱的色彩.从天保和傩送求爱走的两条不同的路,“马路”与“车路”,反映的是苗汉两种文化和两种婚俗观.傩送走的“车路”,唱歌传情,这符合苗族的婚俗习惯.天保走的“马路”,托媒求婚,是汉族婚姻的习俗.而极看重“婚姻自由,而不太重媒约之言”的苗族,这无疑是一种婚姻习俗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天保的求婚未成也就成了必然.天保的求婚未成,失望之下驾船外出而意外溺死这一事件,与这一婚姻习俗的冲突和矛盾无多大关系,因为苗族对于爱的对象求之不得,绝不会产生怨恨、妒忌之类的想法.

傩送的“车路”求婚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苗族的婚姻习惯,天保的“马路”求婚无疑只是为了加重这种婚姻的浪漫气氛.但其的溺水而死,又使得这种合理性变得扑朔迷离.最后迫使父亲顺顺未答应傩送娶翠翠的要求,而使傩送与父亲顺顺发生争吵而远走他乡.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桩婚事,或只是父子间的一次争吵.但从深层来看,这其实蕴含了两种民族不同的心理,不同的文化的冲击,就必然要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波折.要么进,要么退,其后融为一体,但这是从历史的长河而言.而某一次的冲突,只为这长河中的某一点.有冲突,就可能要造成伤害,就可能要造成某个希望的破灭.之所,傩送与翠翠的恋爱,也就成了两种文化冲击之下的葬礼.从人性层面而言,这似乎是“谁也没有错”的悲剧,表现的是每个人的“人生形式”,“优美、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而其实造成恋爱的悲剧的根本原因是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矛盾,两种婚俗观念的冲突.

其恋爱的破灭,这与沈从文先生的个人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沈从文先生创作的缘由,是由于“一种不朽的痛苦经验,是对过去甜美生活的痛苦回忆”.而沈从文先生离家出走也源于逃避“联姻式”的婚姻,他的出走是不得已的,是不愿的.沈从文先生的这一心理与苗族的历史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正因为这一契合,使沈从文先生在《边城》的世界里获得了某种寄托,某种慰籍.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但历史赋予这个古老民族的命运是苦难而悲痛的.在原始社会末期,当黄帝征服领近部落之后,便以“蚩尤作乱,不以帝命”为由,率兵东进,攻打九黎.蚩尤率领“九黎”部落顽强抵抗.最后蚩尤战败被杀,其破落团被迫离开东部平原,向西南迁徙入长江中游地区,形成新的部落集团——“三苗”.后来,生活在左洞庭、右彭蠡的三苗又逐渐强盛起来,以尧、舜、禹为首的论文范文集团又不断对其“征伐”,最后“窜三苗于三三危”.三苗被尧、舜、禹镇压,那时情况是极惨的.史书有记载:“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龙生于庙,月夜出,昼日不出等”.“三苗以亡,五谷变种,鬼哭于效”.“龙生于庙,犬哭于市”,从此以后,三苗便一蹶不振.明清两代,封建五朝对苗族人民的压迫更为残酷,苗族人民的武装反抗也更为频繁.

自从苗族先民作为一个重要角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战争”这个恶魔就缠上了苗族,开始踏上了迁徙的征程,从东部平原迁至长江中游又迫迁西南山区,进入西南山区后,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形成了“高山苗,水仲家(布依族的旧称),仡佬住在石旮旯”.“客家(旧指汉族)住街头,夷家(布依族的旧称)住水头,苗家住山头”的主体格局.具凌纯声先生所言:“西南诸地中,山坡较好之地,早为先至诸山居民族占有,苗族后至,只得居住山巅,故其垂直最高,有‘高山苗’之称”.澳大利亚民族学家格迪斯在他的《山地民族》中所说:“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的各种犹太族”.

苗族虽然在战争中被打败,被迫从富庶的平原迁入荒莽的野邻之中,过着刀耕火种,艰苦而幸酸的生活,但苗族在心的底层里,在精神上以某一种形式希望能回到祖先的住地这种强烈的“寻根情结”,在苗族的生产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

古时因战争失利,被迫南迁,来到西南山区.为了怀念故乡和祖先,为了让子孙铭记苗家祖籍,便在服饰上绣织一些图案花纹,以便低头思往事,回首望家园.诚如《苗族古歌》所唱:“我们走一步望一步/望着江普这宽广的地方/平整的土地一丘连一丘/都可惜的地方呀/一定要留个纪念/照田里的样做裙子穿/把江普德瓦房绣在衣裳上/我可爱的家乡江普呀/绣上花衣裙永叫子孙怀念.”

在苗族的服饰图案上,代表着苗族的迁徙线路或过去祖先所居住的地方.那裙裾上极其简单的道道抽象线条,被看成是一条条河流,有人竟能指出哪一条是长江、黄河、洞庭湖、嘉陵江、清水江,哪一条是通往西南的山路.那背牌上的回环形文,被看着曾经拥有的城市.那披肩上的云纹、水纹、菱形纹,被看作北方故土的土地和一丘丘肥田沃土等这些被笃信的苗族视为了本民族生息发展和迁徙漂泊的历史路线的形象记录.而这些形象记录,提醒苗族的后辈不忘本民族多难的历史,思考未来的发展和希望.

苗族在服饰文化上有这样的反映,既是对于祖先的一种怀念,也是对现存状况的一种心理上的论文范文.苗族被迫迁入西南山区之后,大多住在高山,土地贫瘠、山高路陡地理条件极其艰苦.由于这一特殊的环境,使得苗族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之所,苗族极怀念过去,极其怀念祖先居住的土地,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这种“回归寻根”的情结.

苗族具有淳朴、善良、热情的天性.他们对于周边的民族极其热情友好.之所在《边城》的世界里,老船夫的忠于职守,良好人缘,与周边民族的和谐相处,获得了外族的尊重和帮助.苗族具有这样的天性,并得以保持,其实与苗族的历史有直接的关系.苗族在迁徙的过程中,体会到漂泊的艰辛和无奈,渴望得到的是安定和温暖.然而事实给他们的是一种无根的漂泊感和处处遭受到的挤压.苗族集团便只有用这希望和渴望得到的淳朴热情相互支持,互济互补,带着强烈的回归愿望在莽荒野岭中艰难的生活着,与现实斗争着.

苗族的这种强烈的念祖和怀旧情结在丧葬上体现的更为具体.在一个人死后,把之入葬,死者是头朝东脚朝西.苗族之所以采用这种葬法,是因为苗族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从东方迁徙而来,死者是头朝东脚朝西,能让死者之魂回到东方故土上与祖先之灵聚会.在丧葬中的“开路”这一内容更直接的体现了这种念祖怀旧情结.“开路”的内容是先将死去的老祖宗请回来,把死者交给老祖宗,然后把他们一起送回去.苗族认为,自己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人死以后,魂魄必须回到老家去,同老祖宗生活在一起,这就是“返本归元”、“叶落归根”.在接送老祖宗来去时,主持这次活动的鬼师,必须唱出他们回去经过的路线,沿途的地名.在《边城》的世界里,当老船夫死后,顺顺请了道士为老船夫做的丧葬里也包括了“开路”这样的内容.在其中可见沈从文对于苗族的命运是执有何多的感概,对于他们心灵底层的渴望和愿望也为如此的了解.他所塑的“善”的化身(老船夫)在一个风雨之夜而郁郁猝死,无疑是《边城》表面淳朴、祥和、宁静的世界里一重重的响雷,让人久久回味其中的隐意.

苗族从远古至明清,以至现在,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状况,他们一直在同自然、社会斗争着,在艰苦而又顽强地生活着.虽然他们的希望离他们很远,也许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他们的信念是:只要活着,生命就有希望.

生命的概念在苗族那里不仅仅是个体的活着,而是种的延续和希望的传承.自己不能完成的事业,儿孙们将继续去完成.父辈无法实现的愿望,子辈将会继续去努力,无论自己活得多么艰难,他们觉得都是值得的.这是苗族的坚韧,对生命价值的取向.在沈从文的《边城》里,翠翠的希望也许会有,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但仍然等着傩送回来,体现的正是这种生命的信念.

在沈从文的《边城》世界,翠翠的爱情已破灭,老船夫在暴风雨之夜郁郁而死.翠翠在《边城》里俨然一尊活的化石,在她的纹理里放映和折射了某个民族的命运.苗族虽然有着悠久、伟大的历史和光辉的形象,但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一直处在流离漂泊之中,生活在艰苦之中,窘迫而又顽强的抗争着.正如翠翠的爱情破灭了,孤苦伶仃的生活在山区之中,怀着可能或不可能实现的愿望,继续着爷爷(老船夫)摆渡的事业,顽强的生活着.我想,沈从文先生在深层所表现和折射的正是这一部苦难的民族史.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苗族民族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苗族的民族风俗引用文献:

[1] 最新民族学位论文选题参考 民族学位论文题目怎样拟
[2] 民族学士方向论文题目 民族学士论文标题怎样定
[3] 民族期末论文题目大全 民族期末论文题目怎样取
《《边城》恋爱的悲剧悲痛的民族》word下载【免费】
苗族的民族风俗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