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典型化创造: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本质

主题:创造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5

简介:该文是艺术和文化类有关论文范文跟创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艺术和文化论文范文

创造论文

目录

  1. 一、关于作家的“生活”
  2. 二、把握“艺术生活”真实性的本质
  3. 三、处理生活素材需要有“真实的态度”

裕亭兄奉上一篇《盐河之水哪里来》的创作谈,确实是一篇很不错的创作体会文章,没有深厚的创作功底是写不出如此好的创作谈的.这篇文章中,裕亭兄以其丰富的成功的创作实践向读者提供的很好的经验总结,会让很多读者得到良好的收益,这是值得肯定与推崇之所在.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也同样涉及了文学创作中关于“何为生活”“真实生活与艺术生活的关系”“如何处理生活素材”等方面的创作理论问题,阅读体验告诉我,《盐河之水哪里来》反映这些问题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展开的.我从《盐河之水哪里来》中读出,裕亭对这些问题好像并没有思考到位或者并没有理解深透,因此也留给我与之探讨的“空间”,不是为兄我“好为人师”,而是共同探讨一下不仅有利于我们兄弟“共同进步”,我们的共同探讨或许会给微型小说作者们提供点有益参考,这也正是《金山》开设“相峙南徐”栏目的初衷.

一、关于作家的“生活”

创作实践和常识告诉我们,在文学创作中,生活是可以分为“直接生活”“间接生活”和“艺术生活”的.

所谓“直接生活”就是作家亲身经历的客观实在的生活,你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与人交往、追求进步等不加任何修饰的人生经历皆是“直接生活”;“间接生活”则是前人或别人的生活对你的启发,使你虽未经历但能有所体悟,是自己眼见、耳听、心悟的生活.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行路”指直接生活,“读书”即指间接生活.人的成长、成才更多地要借助于间接生活.人们读书、看电影、参加各种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娱乐,重要的是弥补自己直接生活的不足,扩大生活面,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实际上也就是有补充自己的间接生活的需求.

真实的生活,无论是“直接生活”还是“间接生活”,都是一种客观存在,“艺术生活”则是在文艺作品里呈现出来的符合生活本质的“生活”,这是客观生活的一个“典型化”的创造.既是一种创造它就不再是客观的生活了,更何况是“典型化”的创造.所谓“典型化”,我理解它是在無数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更趋于生活发展规律和更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呈现.

从《盐河之水哪里来》中可以读出,裕亭的“旧事”既有来源于“直接生活”,更多是来源于“间接生活”的,如《跑鲜》源于直接经历的“收废旧报纸的老汉”,《皇票》的故事内核是在北戴河听吴文茹讲述的,《赶脚》是听出租车司机讲述的,裕亭在文中很坦诚地告诉大家:“我‘旧事’中的好多故事,都是上述那样,从人们的‘谈吐’中得来.”《微型小说选刊》2019专栏所写的“贾排长”一家“偷情”“养奸”的一段怪异的故事,“是通过阅读古书、杂书,或从地方《志书》上撷取”的.

裕亭有很好地处理素材的创作实践,因而没有经历的生活也能写得那么活灵活现,这正是一个成熟作家的“高明之处”.然,裕亭文中谈到,借鉴吴文茹讲的故事写成小说后,当他“把《皇票》发给吴文茹看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我用老瓶子,装了她新酿的美酒”,这看似“不经意”的评价,实质也反映出第一读者吴文茹对裕亭“间接生活”的处理似有“不满”——“老瓶装新酒”,即是与时代存在“隔膜”的感受.

无论“直接生活”还是“间接生活”,要成为“作品” 里的“艺术生活”,必须强调一个“典型化的艺术再造”,这才是考察作家处理生活素材的“硬功夫”.

二、把握“艺术生活”真实性的本质

这里举一个事例.

“有一天,一位住在五楼的家庭主妇推开了厨房的窗户.突然,窗户上的一块玻璃掉了下去.这时候,在楼下正有一大群孩子在跳皮筋,这块玻璃掉到哪个孩子头上,都将产生不敢想象的后果.这位家庭主妇惊吓得六神五主,恨不得跳下去追逐这块玻璃.然而,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一阵清风吹来,正在往下落的玻璃随着清风飘荡起来,飘啊飘,恰好二楼的厨房也开着窗户,这块玻璃就像通人性似的,落到二楼的时候,没有掉到哪个孩子的头上,却是随风飘进了二楼的厨房里,又正好把二楼那家正在洗菜的家庭主妇的手给切开了等”

读者读了这一段文字,肯定会认为这是某个小说的情节,同时也肯定会说,这太夸张了,这种构思太拙劣,虚假,一点也不真实.

是的,在文学作品里这样写,把那么多的巧合糅合到一起,显然是不真实的,甚至可以说是太虚假了.但我要告诉读者,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发生在我家,我爱人推开我家的窗户掉下玻璃切伤了二楼我的同事任老师的爱人.

问题在于,真实的一件事如果写成文艺作品,反而让人感到不真实了?而在许多文艺作品里,作者虚构的一些情节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也就是说不可能是真实的东西,为什么却能让读者觉得那么真实,那么感人,甚至有人为之激动,为之掉泪?

道理很简单,因为“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并不是一回事.

艺术创作照搬生活不可能成功,用生活素材来堆砌企图使之成为作品,是行不通的.

裕亭在《盐河之水哪里来》写到那个“见到谁都喊老乡.他一年四季,都穿得很破旧”的收破烂人,“可谁也不会想到,那样一个收破烂的穷人,会在我们城郊买了地,盖起两上两下的楼房,他家里有轿车,有葡萄园”,按照裕亭的理解“他每次都要着意扮演出一副‘穷相’,以便在我们机关大楼里赢得众人同情”,对于裕亭这样的理解我认为有失偏颇至少是理解不到位.裕亭并没有认识到“收破烂”已经成为一种“生意”、一个行业,收破烂人显然作为一种“职业人”,并不是裕亭在文中以思维定势理解的“收破烂的穷人”(不是说裕亭的理解就不可以),作为职业人,就如同护士上班要“穿白大褂”、人员上班“穿警服”一样,收破烂的并非刻意“装穷”,难道你要他西装革履收破烂?由此想到裕亭《跑鲜》中,写一个有大瓦房、娶了几房姨太太的“当地的土财主” 汪福,“就凭手中一个紫荆篮子,拎点四时八节极为新鲜的瓜果桃梨,或市面上尚未露面的紫葡萄、红樱桃、白香杏之类的稀罕物儿,专奔盐区的大宅门等他之所以装扮成跑鲜的菜农,混入盐区的大宅门,那是他感化、诱骗大盐商的一条发财之道”.对此,裕亭还是欠了一些“本质发现”的.汪福原型——那个收破烂的表象和作为,这是职业需要,并非仅仅理解为要“赢得众人同情”,至于他见人喊老乡、谦卑的姿态,其实正是他的“职业策略”,如果这样来认识,至少会在创作中提升不少“人文情怀”.把握“生活”的本质对于作家创作相当重要.

客观生活总是受一定的“环境制约”的,而艺术的生活是可以突破客观的制约的.因而,对于创作者来说,也就有了大量的可创造空间.例如,在一个小酒馆里吃饭,一帮朋友等某个人,这个迟到者到来的时候,一个朋友站起来迎上去冲着他就是一拳,还骂骂咧咧说:“你他妈怎么才来,兄弟们脸都等黄了,快他妈喝酒!”大家一听都知道是“哥们”表示亲热的.如果把这几句话如实写下来,再读一遍,可就不是那回事了,这份原汁原味的记录假如呈现在法庭上,这便成了某某首先“打了人”还“骂了人”的“罪证”;对于读者来说,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凭借各自的阅历、思维以及认识程度,发挥各自的想象来理解它.因为写作说到底是语言艺术,用语言来表述生活,怎样表述很重要,说话有个语境,创作也必须把握语境的真实,有时候一个词,同一个人说两遍,不同的语气表达的意义可能完全相反.

艺术的“真实”,源于客观生活的提炼,因作者的艺术创造力的不同和读者阅读、欣赏、理解、接受的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生活的“真实”也源于客观存在,但与客观实在又不是一回事.客观生活有一种特殊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作者和读者的注意.有时真实的事实相叠加不一定得到真实的结果,即“真实+真实≠真实”.

比如,某一版的报纸上刊载了几则消息,首先肯定每个消息都是真实的,我们来看:一则消息说,市区发生特大纵火案,损失惨重;一则消息说,市郊發生杀人命案,两死一伤;一则消息说,市区抓获毒贩,缴获毒品800克;一则消息说,郊区查获人贩团伙,解救被拐妇女儿童10名等这些消息尽管都是真实的,但我们读了以后,会产生疑问:这个社会怎么了?怎么到处杀人、放火、贩毒、拐卖人口?事实上,社会有没有到这种程度?显然没有.这就是由个体的真实叠加产生了不真实的结果.

这,正是作家处理生活素材需要注意的.

三、处理生活素材需要有“真实的态度”

每一个作家,要将客观生活(直接或间接生活)变成作品里的艺术生活(或者说要塑造成为艺术典型),把握生活“本质”是作家认识能力问题,而对待“生活”的“态度”则是“认识水平”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客观生活的真实和文艺创作的真实的有机统一?我的理解是,作家对于生活的认识和生活素材的“审视”与取舍,需要遵循“全面、准确、客观、公正”这“八字方针”.

曾经有位作家出版了一部名叫《一个真实的马家军》的书,据说作者“和马俊仁一起生活了三个月”,所写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实的”,但我们还是认为他没有反映一个真实的马家军.为什么?就是因为不全面.马俊仁率马家军为中华民族立下汗马功劳这一主流不写,尽写那些枝节末梢的东西,怎能“真实”?我们说,一个人有“三七开”,你只写这人的“三”而不写“七”就能说“真实”了?不全面肯定不真实.

“准确、客观”要求创作时对生活素材的取舍要把握生活的本质,符合生活的本来面目;“公正”要求创作者的态度要真实.作家的态度对反映生活非常重要,同样描写生活,语言、用词都会嵌入作者的态度,词性的选择、语气的运用、语序的结构,等等,都影响着艺术的真实.

有了真实的态度,在进行艺术典型化过程中就会“如鱼得水”,因为就生活素材而言,事实本身只是表象,素材要为刻画艺术典型服务的.

裕亭说“我的小说灵感,来自我的心灵深处.平常生活中,某人的一句,或是一个动作,没准就是我的小说的起源”,这正是艺术源于生活的的最好诠释.需要提醒裕亭兄的是,在解决了“艺术生活”来源的基础上,需要强化一下审视生活、认识生活的态度.

在《盐河之水哪里来》中,裕亭坦然地说“有人说我写‘旧事’,已形成套路了.这话可是贬低俺的,我能听出那话里的意思.但我并不否认!我写旧事,确实已形成了套路”,形成“套路”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一个表征,但认识“生活”如果也形成“套路”那就不是一个有益的态度,创作思维难免被“套路化”所左右,容易失去对生活本质进行深度挖掘的正确选择,这就很不好.希望裕亭早日突破自己的“套路”,以免再犯“重复自己”的差错.

好在裕亭兄已经有了认识,他在《盐河之水哪里来》中说到“这个套路,并非是用一个模式去写各色人物与故事,而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我在着意去用不同的手法写,而且尽力去写出新奇与新意”,如此看来,裕亭兄的小说创作,还将有、还会有更大的作为,我相信,我对裕亭的期待不会错.

总结:上文结束语,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创造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艺术和文化本科毕业论文艺术和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创造引用文献:

[1] 艺术和文化论文范文集 艺术和文化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
[2] 艺术和文化论文怎么写 艺术和文化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8000字
[3] 艺术和文化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艺术和文化论文例文2万字
《典型化创造: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本质》word下载【免费】
创造相关论文范文资料